野鳥攝影攻略-拍攝技巧╳後製修圖╳野鳥攝影熱點 (電子書)

野鳥攝影攻略-拍攝技巧╳後製修圖╳野鳥攝影熱點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進興
图书标签:
  • 野鳥攝影
  • 攝影技巧
  • 鳥類攝影
  • 攝影教學
  • 修圖
  • 後製
  • 自然攝影
  • 攝影指南
  • 電子書
  • 攝影入門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野鳥因具有悅耳的鳴叫聲,豐富多彩的羽衣和生動有趣的表情,成為自然界最受人喜愛及觀察的對象。
 
  本書將教您如何拍出具有廣度和深度的野鳥生態照,舉凡覓食、求偶、展翅飛行、停棲等行為,只要秉持細微觀察野鳥動靜、融入野鳥棲息空間,就能心有所感地創作出兼具自然野趣的作品。
 
本書特色
 
  ●詳細解說關於攝影器材的選擇與應用、構圖安排技巧、影像後製技巧及編修軟體使用等,是初學者進入野鳥攝影的最佳工具書。
 
  ●從生態觀察家的角度作切入,告知讀者關於各種鳥類的生態習性,以掌握最佳拍攝時機。
 
  ●介紹全臺主要拍攝野鳥熱點,並分享個人探訪經驗。
自然之境:探寻山川的呼吸与生命的律动 一本关于户外探险、生态观察与自然哲学的深度导览 第一部:野径寻踪——深度户外生存与环境适应 本书并非关于如何捕捉瞬间的影像,而是致力于培养读者在广袤自然中独立生存与深度体验的能力。我们将引领读者深入那些尚未被过度开发的秘境,学习如何与环境和谐共处,而非仅仅是短暂的造访者。 第一章:未知的召唤——荒野探险的伦理与准备 在进入真正的野外之前,思想的准备远比装备清单更为重要。本章详尽探讨“负责任的探险者”的定义。我们讨论如何在不留下任何痕迹的前提下,规划一次长距离的徒步或穿越。内容涵盖了地图判读、离线导航技术的掌握,以及如何根据地形变化、天气预警制定详尽的B计划。特别强调了对当地生态系统和文化遗产的尊重,确保每一次深入都是一次学习,而非干预。 第二章:五感的苏醒——环境感知与风险预判 优秀的户外生存者,其感官是他们最可靠的工具。本章教授如何通过细微的环境信号来预知潜在的危险。例如,如何通过观察植被的生长方向、风向的细微变化、甚至土壤的湿度来判断未来数小时的天气走向。我们深入解析了水文知识,包括寻找和净化可靠水源的技术,以及在极端气候下建立临时庇护所的科学方法。这部分内容着重于人类如何利用古代的智慧和现代的工具,实现与自然的有效对话。 第三章:徒步的哲学——节奏、负重与耐力的构建 长时间的野外行走考验的不仅是体力,更是心智的韧性。本章提供了一套科学的负重分配与行进节奏管理系统。从背包的结构学到步频的调整,每一步都应是效率与省力的完美结合。我们探讨了“心流”状态在长途跋涉中的重要性,如何将枯燥的重复转化为一种冥想,从而延长身体的有效工作时间,并有效管理疲劳积累。 第二部:生态的低语——深入观察与生物多样性解读 本书的第二个核心部分,旨在培养读者像生态学家一样观察世界的能力。这不是关于如何“拍到”稀有物种,而是关于理解它们存在的背景、行为模式及其在生态链中的定位。 第四章:栖息地的密码——构建生态地图 每个物种都有其偏好的“家”。本章教授如何通过分析地形、光照、植被群落(如优势种、伴生种的分布)来推断特定生物群落的可能性。我们详细解析了不同海拔梯度、坡向、水文条件对微气候的影响,从而解释为何某些生物只出现在特定的角落。内容包括如何绘制简易的生态区划图,用以指导后续的深入观察。 第五章:行为的时间艺术——理解生命周期的节律 观察野生生物需要耐心,更需要对时间节律的洞察。我们从宏观的季节性迁徙到微观的日间活动周期,系统性地解析不同生物类群(哺乳类、鸟类、昆虫)的活动高峰期、觅食策略和社交互动规律。例如,如何通过观察动物的粪便、足迹、啃食痕迹来重建其行为轨迹,而非依赖直接的视觉接触。这部分强调了“不打扰”的最高准则。 第六章:植物的语言——识别与应用 植被是自然界最基础的构建者。本章侧重于提高读者对植物群落的识别能力,特别是那些对环境变化敏感的“指示物种”。我们探讨了地方性植物的分布规律,以及它们在传统生态知识中的应用,例如哪些植物可以作为天然的指示剂或缓和气候的屏障。重点在于理解植物如何通过形态、叶序和开花结果的时间,向环境发出信号。 第三部:自然中的哲学——人类与荒野的对话 在完成身体的历练与知识的积累后,本书的最后部分引导读者反思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构建一种更具深度和敬畏的户外哲学观。 第七章:寂静的力量——心智的重塑 在远离现代喧嚣的环境中,人的心智会经历一次深刻的重置。本章探讨了长时间的“数字排毒”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寂静中重新校准内在的频率。我们引用了环境心理学和现象学的观点,阐述了沉浸式体验自然如何促进自我认知和创造力的提升。如何将野外的观察转化为日常生活的灵感,是本章探讨的重点。 第八章:遗失的技艺与未来展望 回顾历史,人类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积累了与自然共存的丰富经验。本章介绍了几种在现代社会中趋于失传的自然感知技艺,例如古老的星象导航、草药学的基本原理(仅为知识介绍,不涉及使用指南)。我们探讨了如何将这些“遗失的技艺”与现代科学知识相结合,为我们应对未来的环境挑战提供新的视角。 第九章:留下足迹,带走思考——永续探险的宣言 保护环境的最终行动,始于内心的转变。本书的结论部分,呼吁读者从“消费者”转变为“守护者”。我们将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环境责任,如何通过倡导和参与本地的生态保育项目,将野外的感悟转化为积极的社会行动。真正的探险,是带着对世界更深的理解返回文明社会,并致力于保护我们所热爱的每一寸自然土地。 本书特点: 重实践性: 提供详尽的步骤和原理,适用于有一定户外经验,希望将探险提升至生态观察层次的读者。 重深度思考: 融合了地理学、生态学、哲学和生存科学的交叉知识。 反浮躁: 强调慢节奏、高专注度的体验,拒绝速成和表象的追求。 适合人群: 热衷于徒步穿越、生态旅行、寻求深度自我挑战,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抱有热忱的探索者。本书是您成为一名负责任、有见识的“自然公民”的权威指南。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進興
 
  現任財團法人臺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董事長,曾製作自然生態電視紀錄片百餘部,從事臺灣野鳥生態攝影記錄已達四十年。
 
  曾任:
  臺北鳥會會長(1982~1984)
  中華民國自然生態攝影學會理事長(1993~1997)
  社團法人臺灣野鳥保育協會理事長(2017~2022)
  五色鳥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負責人

图书目录

前言

chapter1  觀鳥、知鳥、拍鳥 
01 廣泛吸收野鳥知識
02 培養自然觀察習慣
03 充實攝影知
04 經常和同好交流分享
05 參加自然生態講座
06 養成靜心觀察的態度
07 培養熱愛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操 

chapter2  野鳥攝影補給站 
01 發現臺灣野鳥 
02 臺灣野鳥現況 

chapter3  野鳥攝影器材的探究與選購 
01 相機
02 鏡頭
03 其他周邊輔助裝備 

Chapter4  野鳥攝影技術與應用 
01 光圈與景深的應用
02 快門速度與微震的克服
03 對焦點應用
04 構圖與取景的應用
05 拍攝視角的掌握
06 眼神、視線和動向
07 光線掌握
08 夜行性野鳥拍攝
09 飛行中的野鳥拍攝 

chapter5  野鳥攝影作品的數位編修及管理 
01 善用相機原廠的RAW檔編修及轉換軟體 
02 如何利用DPP4.0編修管理野鳥RAW檔影像 
■認識DPP 4.0的操作介面
■如何啟動DPP4.0的編修功能 
■認識DPP4.0的編修工具調色盤「Tool Palette」
■如何為大量野鳥圖片分類和評分 
■如何為整批野鳥圖片命名 
■如何利用DPP4.0將RAW檔轉換成JPEG檔 
03 利用Photoshop檢視編修野鳥攝影作品
■認識Photoshop的工作介面
■Photoshop的基本操作 
04 野鳥照片常用修圖祕招 
■如何裁切野鳥攝影作品 
■如何調整水平線歪斜的野鳥照片 
■如何調整被裁得不成比率的野鳥照片
■如何善用色階調整功能
■如何讓野鳥照片更出色
■如何讓野鳥照片更加銳利
■如何局部調整野鳥照片的明暗度
■如何消除野鳥照片上的汙點
■如何移除野鳥照片中的雜物
■如何增加野鳥照片的景深 
05 作品的儲存和管理 
■野鳥攝影作品的分類 
■野鳥作品的儲存管理 

chapter6  何處覓鳥蹤 
01 野鳥喜歡覓食的環境
02 鳥類固定停棲的位置
03 鳥類的繁殖區
04 野鳥度冬區域
05 候鳥過境的區域 
06 溪澗環境附近

chapter7  如何接近野鳥 
01 安靜 
02 低姿態 
03 偽裝自己 
04 車輛是很好的拍鳥掩體-車拍

chapter8  自自然然拍野鳥 
01 野鳥生態攝影的真諦
02 野鳥生態攝影應有的倫理和規範 

chapter9  臺灣野鳥攝影地圖 
01 臺灣北部地區
臺北市-植物園/臺北市-大安森林公園/臺北市-關渡貴子坑/新北市-金山清水溼地/新北市-野柳岬/新北市-新店廣興/新北市-福山卡拉莫基步道/新北市-挖子尾/新北市-田寮洋/桃園市-大園賞鳥區/新竹市-金城湖賞鳥區
02 臺灣中部地區
臺中市-八仙山賞鳥區/臺中市-大雪山賞鳥區/臺中市-武陵農場/南投縣-杉林溪森林遊憩區/南投縣-塔塔加/南投縣-合歡山區/彰化縣-福寶溼地/嘉義縣-鰲鼓溼地/嘉義縣-布袋溼地
03 臺灣南部地區 
臺南市-官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高雄市-茄萣溼地/高雄市-永安溼地/屏東縣-恆春、墾丁
04 臺灣東部地區
宜蘭縣-礁溪/宜蘭縣-壯圍/花蓮縣-布洛灣
05 臺灣離島地區
澎湖縣/金門縣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202030
  • EISBN:9786263202634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06.2MB

图书试读

作者序
 
新世代的野鳥生態攝影
 
  自從1973年臺灣第一個野鳥社團—臺北賞鳥俱樂部﹙臺北鳥會的前身﹚成立之後,國內賞鳥風氣逐漸普及,賞鳥人口也不斷增加,1994年是臺北鳥會的全盛時期,會員數大約有1500人,若加計各地方鳥會的會員數,全臺的鳥會會員數大約只有3000人左右。近年來大家雖然普遍重視生態保育,然而全國賞鳥人口卻有逐漸遞減的趨勢,令人好奇的是,在一些熱門賞鳥據點卻經常可以看到上百支大砲對著野鳥拍攝,且往往歷經數星期人潮依舊不減,尤其當野鳥目標出現,大砲陣地的相機快門齊發,劈啪作響,氣勢可說是非常驚人。
 
  不是說賞鳥人口已經逐漸減少了嗎?為何還可以到處看到這麼多熱情如火且不畏風雨的拍鳥人,我認為主要有兩大因素,第一是許多賞鳥人觀鳥多年後認為單單透過望遠鏡看鳥已經無法滿足他的好奇心,因此想進一步將美麗的野鳥影像長時間保存下來而投入野鳥攝影的行列,且賞鳥人之間經常會互相較量看鳥種數、辨認技巧,這些都會讓新進鳥友產生壓力,不如自己一個人或三五好友蹲在隱密處拍鳥來得輕鬆愉快;第二個因素是近年來攝影器材的進步神速和數位影像普及,讓拍攝野鳥生態的門檻降低,花費也相對減少,許多男女老少紛紛投入記錄野鳥生態影像的行列,使得野鳥攝影宛如全民運動般的盛行。
 
  筆者從事野鳥觀察和生態攝影已經超過四十年,經歷過好幾年純粹以望遠鏡觀察野鳥的歲月,後來拿起相機透過觀景窗來記錄野鳥生態,發現自己就好像增加一隻天眼,可以從不同的視野角度觀察記錄野鳥生態,從那時候起,我也就一直與野鳥攝影相伴至今。我的野鳥攝影經歷了漫長的底片相機時代,在當時,許多周邊支援的設備不足,大多需要自己動手改裝,而拍好的底片有時還需寄到國外沖洗,在等待好幾個星期後才看得到拍攝成果。
 
  約在西元2001年左右,筆者購入第一臺數位單眼相機 FUJIFILM S2PRO,開始了野鳥數位攝影。當時的數位相機除了價格貴、連拍速度慢、畫素也不高,但縱使如此也已經很讓人驚豔了。隨著相機技術的日新月異和數位儲存技術提升,現在的野鳥數位攝影已經和當年不可同日而語,相機也由傳統的單眼反光鏡數位相機進化到目前更輕巧的無反光鏡數位相機,硬體設備的快速變化讓野鳥攝影師有些無所適從。儘管硬體設備推陳出新,但對野鳥攝影師來說,最重要的是對野鳥生態的熱情及對大自然永恆的關愛,所以筆者在編寫這本書時,拍攝野鳥的技術層面內容並不是最主要的重點,反而是在臺灣野鳥知識和野鳥攝影的倫理方面有較多一點著墨。另外,數位攝影時代和底片相機時代最大的差別就是使用底片拍攝野鳥時,在按下快門的瞬間就決定作品成敗,但數位攝影的按壓快門動作只能決定作品50%的成敗,另外50%則要靠數位後製編修調整,因此我在本書安排了關於後製編修方面的基本編修觀念和技巧說明,希望對廣大喜愛野鳥攝影,特別是剛接觸野鳥攝影的鳥友們會有些許幫助。
 
  本書原稿大約完成於三年前,由於時程安排的關係至今才出版,其間有經歷相機系統的改變和新機功能的提升,因此本書內容也跟著做了多次修改,這期間承蒙劉小如、楊德良、饒仁炫、傅宏仁、賴珮茹等多位好友的協助和指正才能順利完成本書。另外,要特別感謝敬愛的李平篤教授在內容及用詞方面不厭其煩的指點,才讓本書內容更加順暢易於閱讀,最後要感謝內人潘永珠長期包容我四處拍攝野鳥並辛苦校對文稿,妳才是本書的大功臣。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