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嘯華爾街,巴菲特傳奇:股市線型看多只會被KO!用最樸實無華的方式逆襲成為世界首富 (電子書)

海嘯華爾街,巴菲特傳奇:股市線型看多只會被KO!用最樸實無華的方式逆襲成為世界首富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趙劭甫
图书标签:
  • 巴菲特
  • 投资
  • 股市
  • 价值投资
  • 金融
  • 传记
  • 理财
  • 逆袭
  • 华尔街
  •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成功的祕訣有三條:
第一,盡量避免風險,保住本金;
第二,盡量避免風險,保住本金;
第三,堅決牢記第一、第二條。

  他是富豪中的傳奇,三十二歲就成為百萬富翁
  他是華爾街被膜拜的股神,投資累積億萬資產
  他靠著簡單的金律與祕訣,貫徹始終邁向成功

  且看股神巴菲特的發跡史與投資法則
  締造金融海嘯來襲都打不垮的傳奇!

  ▎跟對名師+獨立思考=投資理論的變異新生
  從小喜歡股票的巴菲特自學讀遍投資理論書,對葛拉漢(Benjamin Graham)情有獨鍾,後面又接觸了菲利普‧費雪(Philip A. Fisher)的理論,他不全盤接受,用自己的獨立思考重新排列組合,創造出巴菲特的投資策略黃金比例:「85%的葛拉漢+15%的費雪」,就算在金融海嘯一片低迷中也能逆勢賺錢!

  ▎從「織男」到金融巨頭,小小紡織廠的變身
  巴菲特集資成立金融公司後經營得有聲有色,在華爾街聲名鵲起。意氣風發的巴菲特決定開始進行企業併購,他看中了面臨倒閉的紡織廠,接管並出任執行長。雖然最終無法挽救紡織廠的倒閉,卻將紡織公司的金融部門重整變成世界傳奇控股公司──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成為巴菲特的「印鈔機」。
 
  ▎股神的誕生──不怕崩盤!股市繁榮引退,經濟崩盤回歸

  1987年,黑色星期一股市大崩盤前三天,還是有大量的人湧入市場,對前景一片看好,巴菲特卻下令「把一切都賣掉」。三天後,股市瘋狂下跌,他的資產蒸發了3億美元,公司股價下跌25%以上。

  在人們從大樓跳下來的時候,他一如往常看著文件。他自信地說這只是股市自己的調整。也是1987年,波克夏公司不僅把下跌的份補回來,還逆勢盈利了20%。

  最終,他登上世界首富的寶座。

  ▎樸實無華的投資理念,打造金碧輝煌的財富帝國
  ◆搞當沖的都是自以為聰明的幼稚鬼?
  ◆貸款投資不可能翻盤,還讓自己被吃乾抹淨?
  ◆你要容易壞掉的地攤貨,還是能用一輩子的好東西?
  5項投資邏輯,12項投資定律,8項選股標準, 2項投資方式
  簡單到爆的法則一次看,秒懂股神怎麼投資
  他的傳奇難以複製,卻是股市健檢的最佳SOP!!

本書特色

  巴菲特時至今日仍然活躍在金融界,他從孩童時代就酷愛投資與錢,賺錢對他來說享受的是過程而非結果,在狂熱動力與犀利目光的加持下,他成為華爾街的傳奇股神。本書介紹巴菲特的發跡史與其投資理念,生平結合理論,更能清楚看見股神的與眾不同。
 
好的,这是一本图书的简介,完全不包含您提供的书名内容: --- 揭秘时间洪流中的智慧:一部关于人类抉择与时代更迭的史诗 书名: 《回响的钟声:一个世纪的抉择与遗忘》 作者: [此处留空,作者信息将随发行版本确定] 页数: 约 680 页 (精装版) ISBN: [待定] 导言:尘封的信件与未竟的旅程 本书并非一部传统的历史编年史,而是一次深潜至时间裂隙之下的考古挖掘。我们的叙事始于一封被遗忘在旧伦敦阁楼中的泛黄信件,收件人是一位在维多利亚时代末期崭露头角的工程师,他毕生致力于一项宏大的工程——设计一种能够预测城市扩张与人口流动的“未来测绘仪”。 信件中记录的,是他与一位神秘的东方学者的交往,以及他们共同对“时间线性”概念的质疑。从这份零星的线索出发,我们展开了一段跨越三个世纪的旅程,探索那些被主流叙事所忽略的关键性“岔路口”,以及那些在历史巨轮碾过时,依然试图把握方向的个体命运。 第一部分:机器时代的幻影与失落的乌托邦 (1880-1930) 我们首先进入一个由蒸汽、钢铁和电报交织而成的世界。本部分聚焦于“进步”作为一种宗教信仰的时代。 聚焦人物:伊利亚·凡·德·韦尔德,一位比利时出生的数学家,他坚信通过纯粹的逻辑和计算可以构建一个完美的社会模型。书中详细描绘了他如何利用早期的大型机械计算机——那些笨重、轰鸣的庞然大物——来模拟全球贸易和资源分配,试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实现一种“计算至上的和平”。 核心冲突: 凡·德·韦尔德的理论与残酷的现实政治之间的碰撞。我们揭示了那些被他的模型所排除在外的“变量”——人类的情感、非理性的恐惧以及地方性的文化抵抗,是如何最终导致他精心构筑的“效率金字塔”的崩塌。这一部分深入探讨了早期工业化对欧洲乡村景观的不可逆转的改变,以及知识分子群体面对科技信仰破灭时的集体迷失。 独特视角: 首次公开的凡·德·韦尔德的日记片段显示,他晚年对“非线性反馈循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暗示了他对未来信息时代的某种早期直觉。 第二部分:冷战迷雾下的意识形态角力与“潜流文化” (1945-1989) 二战的结束并没有带来预期的理性秩序,反而催生了两个庞大意识形态巨兽之间的冷酷对峙。本部分将审视这场对抗如何渗透到文化、艺术乃至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案例研究:柏林墙下的“噪音收集者”。我们跟随两位截然不同的角色:一位是东德国家安全局的档案管理员,负责销毁所有“反常识”的文学作品;另一位是西柏林一家地下广播电台的音效工程师,他冒险收集并播放那些被官方媒体屏蔽的社会噪音——罢工的口哨声、秘密聚会的低语、被禁止的民间乐曲。 主题深入: 本部分探讨了“信息战”的早期形态。它不仅仅是宣传的较量,更是对“可信现实”的争夺。我们分析了大众媒体在塑造集体记忆方面的巨大力量,以及个体如何在看似铁板一块的社会结构中,通过微小的、不易察觉的“文化噪音”来保持精神上的自治。 地理跨度: 叙事线索从华沙条约组织的秘密实验室,延伸至古巴的糖厂,以及美国西海岸蓬勃发展的反主流文化运动,展示了意识形态如何以不同的面貌在全球范围内催生出异议。 第三部分:数字化黎明前的幽灵与“连接的悖论” (1990-2010) 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似乎迎来了以互联网为标志的“全球村”时代。然而,本书认为,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焦点议题:全球供应链的隐形之手。我们追踪了一群位于亚洲新兴经济体的零部件供应商,他们是第一批完全被全球化数字网络所奴役的工人。通过详尽的田野调查,本书揭示了在看似高效的即时通讯和订单系统中,隐藏着的剥削模式是如何通过算法而非物理力量来锁住劳动力的。 哲学探讨:身份的碎片化。在网络连接日益紧密的背景下,本书探究了“自我”概念的转变。我们审视了早期网络社群的兴起,以及人们如何开始在虚拟身份中寻找比现实世界更稳定、更具掌控感的归属感。书中特别关注了几位早期网络构建者(非商业巨头),他们试图建立纯粹基于共享知识的去中心化社区的尝试及其最终的失败。 关键转折: 这一部分的高潮在于对“平台化”趋势的批判性反思。我们探讨了技术进步如何不可避免地导致权力的集中,以及当“连接”本身成为一种可以被垄断的资源时,个体自由将面临的根本性威胁。 结语:等待下一次潮汐 《回响的钟声》最终回归到开篇的那位工程师的未竟之作——那台“未来测绘仪”。作者认为,历史并非由伟大的立法或战争所定义,而是由无数个被忽视的微观互动所构成的复杂系统。理解过去,不是为了预测未来,而是为了更有意识地选择此刻的行动。 本书提供了一个反思的框架,鼓励读者超越当下被快速信息流所定义的狭隘视野,去倾听那些在时间长河中反复出现的“回响”——关于权力、自由、以及人类在追求秩序与混乱之间的永恒挣扎。 --- 本书特色: 多学科交叉分析: 融合了社会学、工程史、批判理论及历史地理学的方法。 档案级细节: 引用了大量首次解密的私人信函、技术规格草图及政府内部备忘录。 非英雄叙事: 重点关注在巨大历史洪流中,普通人如何通过细微的抵抗和创造来定义他们的时代。 严谨的学术态度与文学性的叙事笔法完美结合,确保阅读体验的深度与广度。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趙劭甫


  微資深投資客,是個務實到不行的人。高三時別人在備考,他卻在玩股票,幸好錢跟課業都沒有玩掉。大學及就業後觸角又伸向了基金、期貨、貴金屬交易,十幾年來修練出一套獨特的投資心法。

趙建

  專職作者。
 

图书目录

前言—金融危機後,我們需要向巴菲特學習

卷一 成長篇—巴菲特的流金歲月

巴菲特家族
1929,股災;1930,巴菲特誕生
數字與股票:少年巴菲特最感興趣的兩件事
巴菲特也曾是不良少年
名師高徒,巴菲特的「精神之父」葛拉漢
收穫愛情
菲利普.費雪與巴菲特

卷二 創業篇—一個美國資本家的成長史
創業,由100美元開始……
外部合夥人的加入
牛刀「小」試:玩轉美國運通
激流中的選擇:暫別股市
收購波克夏.海瑟威
收購時思糖果公司:一筆具有重大意義的投資
股神歸來

卷三 投資篇—股神是怎樣煉成的
巴菲特的黃金搭檔:查理.蒙格
牽手凱瑟琳.葛蘭姆,《華盛頓郵報》的一段傳奇
成為報業大亨:一場殘酷的個人勝利
婚姻生活遭遇危機
B夫人—巴菲特心目中的理想商人
1987,股市大崩盤中的巴菲特
史上最著名的投資案例:巴菲特與可口可樂
投資吉列
所羅門的救世主
與迪士尼的兩次「親密接觸」
2008,全球金融危機下的巴菲特
誰會成為股神接班人?

卷四 生活篇—以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
用財富分享愛和關懷
個人愛好:有橋牌打,不介意坐牢
節儉是一種本色
巴菲特與比爾蓋茲
巴菲特的子女們

卷五 價值篇—學習巴菲特:不可複製,但應該思考
長期投資策略:選股重要,持股更重要
盡量避免風險,保住本金
價格好不如公司好
選股如選妻:不熟不買,不懂不選
反其道而行: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股市生存的兩大法寶:控制情緒,保持理性
像巴菲特一樣閱讀
學習巴菲特的幾個迷思
掌握退出的時機

卷六 成功篇—巴菲特憑什麼
一定要相信自己
養成獨立思考的思維方式
成功離不開膽大心細
反思失敗
個性魅力是成功的關鍵
好學不倦,高徒出自名師
拒絕誘惑,耐得住寂寞
知足常樂,平穩獲利
利用人性的弱點

附錄
附錄一 巴菲特大事紀
附錄二 巴菲特投資理念的精髓:5+12+8+2
附錄三 巴菲特關於投資的23個答案
附錄四 巴菲特給投資者的九個啟示
附錄五 巴菲特推薦給投資者的閱讀書目
附錄六 巴菲特致股東的一封信(2009年)
附錄七 巴菲特經典語錄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328365
  • EISBN:9786263328785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5MB

图书试读

前言

金融危機後,我們需要向巴菲特學習


  自美國次級房屋信貸危機爆發後,投資者開始對按揭證券的價值失去信心,引發流動性危機。政府的對策緩不濟急,沒能阻止金融海嘯的來襲。直到2008年,這場金融危機開始失控,許多大型金融機構倒閉或被政府接管,這其中就包括赫赫有名的花旗銀行。

  這是全球面臨60年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

  然而,也就在2008年10月,美國財經雜誌《富比士》公布了「美國富豪榜」。巴菲特(Warren Edward Buffett)個人淨資產在33天內竟然增加80億美元,擊敗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一舉奪回首富寶座。《富比士》定於每月27日公布最新一期。此前,《富比士》9月公布的「美國富豪榜」中,比爾蓋茲擊敗巴菲特成為首富。

  這次,《富比士》重新評估美國9月財經動向對國內富豪的影響。從8月29日至10月1日,巴菲特33天內個人淨資產增加80億美元,達到580億美元。比爾蓋茲個人淨資產同期減少15億美元至555億美元。

  這場金融危機使得全球無數富豪資產嚴重縮水,比爾蓋茲、巴菲特都不能例外,根據權威調查顯示,巴菲特在這場金融危機中並不是隔岸觀火,在完成一系列投資前,他的損失竟高達163億美元,名列美國股市十大輸家排行榜第三位。

  但巴菲特並沒有因此而動搖投資信心,仍能逆市「撈錢」,同時也創造了33天逆市賺得80億美元的投資神話。

  「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這正是巴菲特一貫本色,也是金融危機下,眾多投資者最應該向巴菲特學習的一點。

  回顧歷史,西元1956年,青年巴菲特在自己的家鄉小城奧馬哈開始了自己的投資事業。之後,巴菲特收購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一個破舊的紡織廠,這樁在其投資生涯中並不算成功的生意,卻為他帶來了一個創造財富奇蹟的複利機器,巴菲特和他的夥伴們將其成功轉型為一家優秀的投資控股公司,使其一直處於高速運轉的狀態,不斷生產出令人眩目的財富。從西元1965年到2007年,這43年之中,波克夏的平均年複合成長率為21.1%。這是什麼概念呢?我們做一個假設,如果在西元1966年,你買了1萬美元波克夏的股票,到了2007年年底,這1萬美元將增值到3,760萬美元!我們再做一個假設,如果你足夠幸運,在西元1956年巴菲特開始自己的投資事業的時候,將1萬美元交給他投資,那麼這筆資產,在2007年年底將增值到3億美元之多!

  在巴菲特的半個世紀投資生涯之中,經歷了全球性的經濟蕭條,東西方的冷戰,美國數次的對外戰爭,以及美國國內多次的動亂,石油危機、股票市場的崩盤、911恐怖襲擊……

  每一次事件,都曾激起金融市場的大動盪,無數的投資者因此而傾家蕩產,但是巴菲特卻總能絕地反攻,乘風破浪,滿載財富。這可以說是一個偉大的奇蹟,雖不絕後但絕對空前。如此巨大的成功,使得巴菲特在全球投資界中,擁有如同教皇一般尊崇的地位,其投資思想也為無數的投資者所信奉。

  關於巴菲特的的圖書也受到了追捧,市面上這樣的書不在少數,但客觀而論,這類書雖然各有各的精彩,但是,要麼更多關注巴菲特的生活、家人、朋友、婚姻以及關於他的趣聞軼事,流於庸俗,要麼只管講巴菲特的投資理論和方法,過於專業,曲高和寡。

  現實的成功,總能在歷史中尋找到答案,這是歷史的價值所在。如果我們要探究巴菲特成功的奧祕,毫無疑問,要回過頭去,追尋他一路走過的足跡,研究他一生的歷程。要做到這一點,閱讀他的傳記,當然是最簡單而且有效的方法。但是,這只是硬幣的一面,巴菲特之所以為巴菲特,毫無疑問,最重要的還是在於他投資上的巨大成功。

  所以說,要透澈地了解巴菲特,要學習巴菲特在危機中的生存智慧,就不僅要了解他的成長史,了解他的生活,了解他的個性,更要了解他的投資思想和投資方法。這兩者缺一不可。而本書正是以此為出發點而精心撰寫的。

  本書以傳記的方式向讀者展示了巴菲特怎樣成長為華爾街股神、全球財富之王的傳奇歷程,全面解析巴菲特的成功,力圖向讀者展現一個全面的、立體的、鮮活的巴菲特形象。更為可貴的是,本書並沒有落入一般傳記作品的窠臼,不僅在敘述巴菲特的成長史時融合點睛之評,還對巴菲特的投資思想和方法進行專章介紹。所以說,在動盪的金融世界中,此書不僅可以成為青年朋友的勵志典藏,也可以為正在股市浪潮中迷惑不定的眾多投資者提供很大的幫助。

  閱讀本書,讀懂巴菲特的投資人生,那麼,無論前路再怎麼艱險,相信你都能一直勇敢向前衝。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厚厚的書,拿在手上的感覺就是紮實,一開始看到書名「海嘯華爾街」,心裡就想,哇,這肯定又是那種專門講金融海嘯、市場崩跌的嚴肅教科書吧?結果翻開序言才發現,原來作者的切入點很不一樣,他不是那種只會用一堆複雜圖表跟你解釋什麼是次貸危機的專家,比較像是一個老大哥在跟你分享他這些年在牌桌上摸爬滾打的心得。書裡很多篇幅在講的,其實是人性面的東西,像是貪婪跟恐懼怎麼影響一個投資人的決策,這點我很有感觸。你看現在新聞上那些專家分析來分析去,講得頭頭是道,但真正到了市場劇烈波動的時候,大家第一個反應都不是理性分析,而是趕快把手上的東西拋掉,深怕自己是下一個被沖走的。作者用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把華爾街那些光鮮亮麗背後的殘酷,描繪得淋漓盡致。他強調的不是追高殺低,反而是那種「慢工出細活」的哲學,跟我們台灣人常常講的「腳踏實地」有點異曲同工之妙。讀完好幾章,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去買股票的心態,是不是太急著看到報酬,而忽略了風險控管的基礎。這本書對我來說,更像是一堂關於市場心理學的實戰課,而不是純粹的投資技術手冊,蠻值得推薦給那種常常被市場情緒牽著鼻子走的讀者。

评分

這本書的敘事節奏非常活潑,它不像傳統的金融書籍那樣,每一個段落都排滿了數據和名詞解釋,讀起來會讓人想打瞌睡。相反地,它使用了大量的「對話式」寫法,彷彿作者正坐在你對面,用他的人生經驗跟你掏心窩子。特別是在闡述「股市線型看多只會被KO」這個觀點時,作者並沒有直接跳出來批評技術分析不好,而是透過幾個精彩的歷史回顧,展示了那些過度依賴單一線型指標的投資人,最終是如何在市場的轉折點上遭受重創的。這種「用故事說道理」的手法,讓原本枯燥的金融理論變得引人入勝。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文字中流露出來的那種對市場的敬畏感,他並不試圖去「戰勝」市場,而是強調如何「順應」市場的自然規律。這種謙卑的態度,在充斥著「保證獲利」、「穩賺不賠」口號的市場訊息中,簡直像一股清流。對於剛踏入股市的新鮮人來說,這本書或許能幫他們建立一個比較穩固的價值觀,避免一開始就被那些花俏的圖表和口號給迷惑住,進而走上更長遠的投資道路。

评分

坦白說,我一開始對這本的內容有點保留,畢竟現在市面上太多強調「逆襲」或「快速致富」的書,內容往往是經不起推敲的。然而,這本書在提到「樸實無華」這幾個字時,我感覺到作者的真誠。他並沒有鼓吹什麼高風險、高槓桿的操作手法,反而是一直在強調「安全邊際」和「了解你所投資的本質」。書中有一個章節,詳細分析了幾個傳統產業的長期表現,這些公司也許在當紅科技股面前看起來不起眼,甚至股價波動不大,但它們的現金流和穩健的經營模式,卻是抵禦金融海嘯的最佳防線。這讓我意識到,真正的「富」不只是帳面上的數字暴增,更重要的是那種能夠應對各種不確定性的「財務韌性」。作者筆下的世界首富之路,不是靠著一夜暴富的運氣,而是靠著日積月累的複利效應,以及不斷優化決策的過程。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了一套思維框架,讓我們跳脫出「今天賺多少」的短視,轉而關注「長期下來能留下多少」的長遠目標。這種將投資視為一場馬拉松而非百米衝刺的觀點,對我個人的理財習慣有很大的啟發。

评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用詞風格,給人一種「老派的實在感」,沒有過度華麗的包裝,直接切入重點,這一點非常符合台灣讀者偏好的實在論調。書中對於「逆襲」的定義,也相當有意思,它並非指從赤貧到千萬富翁的戲劇性轉變,而是指一個普通人,透過正確的知識和堅持,最終能夠擺脫為錢所困的狀態,獲得財務自由。作者在論述中,不斷地提醒讀者,市場的「海嘯」是常態而非例外,因此,一個穩健的投資者必須隨時做好準備,不是準備好去預測下一次崩盤的時間,而是準備好在市場恐慌時,依然能保持冷靜,甚至看見別人看不見的機會。我特別喜歡它在討論風險管理時,那種帶有一點自嘲和幽默的語氣,讓嚴肅的金融議題變得比較容易消化。它沒有給你任何「保證」,但它給了你一套經過時間驗證的「方法論」,教你如何建立自己的防禦系統。對於一個在資訊爆炸時代中摸索的散戶來說,這本書就像是一張可靠的地圖,指引我們遠離那些看起來很美、實際上暗藏陷阱的捷徑。

评分

說真的,我一開始看到副標題提到「巴菲特傳奇」跟「世界首富」,還以為這又是另一本老生常談的成功學勵志書,畢竟市面上這種書多到快要氾濫了,內容不外乎就是早起、冥想、讀書,然後堅持不懈。但這本的切入角度實在是太「接地氣」了,它沒有把巴菲特塑造成一個神祇,而是把他拉回到一個「人」的角度去剖析。書裡提到很多關於價值投資的基礎觀念,但它不是用那種教科書式的定義去包裝,而是用很多實際案例去佐證,比如說某某公司當年是如何被低估,又是如何因為產業結構的變化而重新被市場重視。最讓我眼睛為之一亮的是,作者對於「耐心」這件事的描述,簡直是太到位了。我們台灣的投資人,普遍來說耐心是比較不足的,看到隔壁老王買的股票漲停了,自己手上的沒動,心裡就開始癢癢的,總想著要換股操作。這本書卻不斷地提醒我們,真正的財富累積,往往需要的是一種「忍受無聊」的能力,也就是說,在別人都在狂歡或者恐慌的時候,你得能安靜地待在你看好的那艘船上,等到風暴過去。這種反人性的操作,才是真正難能可貴的智慧,這部分內容的深度,遠超乎我對一本財經書的預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