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花開時,我學會了笑 (電子書)

鳳凰花開時,我學會了笑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羅小曼
图书标签:
  • 成長
  • 勵志
  • 親情
  • 校園
  • 台灣文學
  • 電子書
  • 人生
  • 感悟
  • 鳳凰花
  • 回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每個人的夢想,是打散了的拼圖,早就依各式連結分成小堆。拼湊了,可能還有缺角;不理它,融不入風景。

  ◎雖然小曼總是很忙,還有很多計畫還沒實踐,但時間似乎不夠了,沒關係,如果正念與樂觀永遠存在,那麼便無關乎生命是否要終結了!

  ◎人生沒有時間表,沒有人可以按表操課,大小的難題總是一波一波,但我慢慢的摸索出快樂的公式,其實我一直都懂,只是鬼打牆的抗拒著。

  ◎雖然是俠女體質,但現在終於知道,諸事也別太較真了!大部分不愉快的事不用英雄式的擔當。你只要是你,當自己的英雄就好。

  在快樂與傷痛當中,人們總是趨樂而及,
  殊不知美麗與哀愁是一個配套。
  有時候我換位思考,想起那些小人,
  應該要燦然一笑!
  壞的來過,美景即將再現了,是吧?

  有一個生命在我身體裡共存,
  天天準時在半夜三點半叫醒我,
  我撫著它,告訴它,別做怪,
  咱們和平共處好嗎?——
  它,不是我的歌迷,
  是另一個小曼。

  逝者若逝,
  在世的人反而更容易在擴張悲傷的情緒之中,
  受自我或他人的言語精神磨難,
  請記住,我喜歡笑,有些可愛,
  像笨蛋一樣的書寫感情,
  這樣,你們就會知道該如何想我。
 
好的,这是一本名为《城市脉络:现代都市规划的演进与未来图景》的图书简介,字数约1500字。 城市脉络:现代都市规划的演进与未来图景 导言:城市,人类文明的物质载体与精神栖所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城市化的历史。从美索不达米亚的早期聚落到古罗马的宏伟规划,再到工业革命后的钢铁丛林,城市始终是社会、经济、文化活动最密集的熔炉。然而,当我们审视当今世界,从东京的立体交通网络到哥本哈根的自行车友好街道,再到巴西利亚的宏伟蓝图,我们发现“城市”的形态和功能从未停止演变。 《城市脉络:现代都市规划的演进与未来图景》并非一本空泛的理论综述,它是一次深入的智力探险,旨在剖析自工业革命后期至21世纪初,现代都市规划如何从应对危机、修复创伤,一步步成长为塑造人类未来生活方式的科学与艺术。本书以严谨的学术视角和生动的案例分析,勾勒出城市规划思想的脉络,探究技术革新、社会思潮和政治力量如何共同雕刻我们的居住空间。 第一部分:奠基与重塑——危机时代的规划觉醒(1850-1945) 现代都市规划的真正起源,植根于19世纪中叶西方世界在工业化浪潮中爆发的空前危机:人口剧增导致的卫生恶化、贫民窟的泛滥、交通系统的瘫痪以及环境污染的失控。本部分详细梳理了规划思想从早期的“乌托邦式”构想到务实工程学的转变过程。 一、病态的城市与早期回应: 我们将回顾英国的公共卫生改革运动,重点分析埃德温·查德威克的《论公共卫生状况报告》如何为城市基础设施(供水、排污、通风)的标准化奠定基础。随后,我们将深入探讨欧文、傅立叶等人的早期社群主义尝试,尽管这些实验未能大规模复制,但它们对“理想社区”的关注,预示了后来规划对社会公平的追求。 二、从田园牧歌到几何秩序: 本章聚焦于两个最具影响力的规划流派。首先是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本书不仅阐述了“卫星城”和“花园城市”的混合概念,更关键地在于分析了霍华德理论如何被引入美国和欧洲的郊区发展,以及它在实践中如何被不同程度地简化或异化。其次,是柯布西耶“光辉城市”的激进宣言。我们将对比柯布西耶对高密度垂直居住和快速交通的推崇,与田园城市对低密度、自给自足的偏爱,揭示20世纪初期规划思想的两极分化。 三、危机中的宏大叙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破坏性为规划者提供了“从零开始”的独特机会。巴黎的奥斯曼改造的遗产、巴塞罗那的扩展区规划,以及美国“新政”时期的大规模住房项目,构成了这一时期的核心案例。本部分将特别分析基础设施(如高速公路系统)的引入如何被视为解决城市问题的万灵药,以及这种技术至上主义在战后初期对城市肌理产生的深远影响。 第二部分:黄金时代的扩张与反思(1945-1980) 战后重建和随之而来的经济繁荣,使得大规模、自上而下的“现代主义规划”达到了顶峰,同时也孕育了对其最强烈的批判。 一、郊区化与汽车的统治: 本章深入探讨了美国“郊区梦”的形成机制。联邦住房政策、州际高速公路系统的建设,以及郊区生活方式的文化包装,如何导致了核心城市功能的衰退和城市蔓延(Urban Sprawl)的出现。我们详细分析了功能分区(Zoning)制度的僵化应用如何扼杀了城市街道的活力,将居住、工作、娱乐彼此隔离。 二、现代主义规划的批判浪潮: 这是本书最具张力的部分。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如同一记重锤,颠覆了柯布西耶式的规划范式。本书将系统梳理雅各布斯对街道安全、混合使用(Mixed-Use)和“人行尺度”的辩护,并对比扬·盖尔(Jan Gehl)在丹麦延续的对步行环境的精微观察。同时,我们也将探讨兰德公司等智库如何介入城市规划,以及“系统分析”方法在解决复杂城市问题时的局限性。 三、复兴旧城区的尝试: 面对市中心衰败和大规模拆迁的社会抗议,城市规划开始转向“复兴”而非“重建”。从英国的“保护区”概念到美国的“历史保护区”立法,本部分考察了文化遗产保护如何从边缘议题逐渐被纳入主流规划工具箱,以及“市民参与”在这一过程中的艰难实践。 第三部分:后现代的碎片化与可持续的转向(1980至今) 进入当代,单一、宏大的规划理论逐渐解体,取而代之的是对多样性、韧性和地方性的强调。技术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和气候变化成为塑造新一代规划实践的两大核心驱动力。 一、新城市主义与街道的回归: 针对郊区化带来的隔阂感,新城市主义(New Urbanism)运动倡导重拾传统街区肌理。本书详细分析了杜兰特(Andrés Duany)等人提出的“可步行社区”(Walkable Communities)的原则,以及它们如何挑战了战后盛行的汽车依赖型设计。我们考察了诸如海港城(Seaside)等示范项目,并辩证地看待新城市主义在解决社会公平问题上的局限性。 二、信息时代的城市: 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空间和时间的感知。本章探讨了“智能城市”的概念是如何从技术部门渗透到城市治理的各个层面。我们分析了大数据、物联网(IoT)在交通管理、能源分配中的应用,同时也严肃讨论了数据隐私、算法偏见以及数字鸿沟对城市空间分配可能产生的新型不平等。 三、韧性、气候与生态规划: 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危机,城市规划的核心任务正在从“效率优化”转向“风险最小化”和“生态整合”。本书将聚焦于“海绵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和“生态廊道”的设计策略。我们将通过鹿特丹、新加坡等案例,展示如何将防洪、降温、生物多样性保护融入日常的城市设计流程,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 结语:面向未来的城市伦理 《城市脉络》最终将目光投向未来。我们提出,下一代规划者必须超越单纯的土地使用和交通工程,深入探究“城市伦理”——即在资源有限、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如何公正、包容地分配城市空间、基础设施和环境效益。从“紧凑城市”到“分布式社区”,从“赛博格城市”到“生物友好型城市”,本书邀请读者共同思考:在下一次城市形态的巨变中,我们希望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园”之中? 本书特色: 跨学科视野: 融合了社会学、经济史、工程学和设计理论。 深度案例研究: 选取了从巴塞罗那到东京、从底特律到深圳的全球性经典与争议案例。 批判性继承: 不仅介绍规划理论,更着重分析其在不同文化和政治环境下的实际效果与反思。 本书适合对象: 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与从业者;关注城市发展、社会变迁的政策制定者;以及所有对我们所居住的世界如何被塑造充满好奇心的城市居民。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羅小曼


  57年12月25日生於高雄市

  我喜歡舞台,但它的生命是有限的,所以文字工作是我人生最後一段的規劃。本也打算是累積了這麼多人生經驗後,可以留給自己或好朋友們的一些記憶。但在四月中,確診罹癌了,我不知道自己能撐多久,索性在工作完全停擺的這時,把未來的夢想給提前完成。

  我的身體,一個月要受一次磨人的化療,而此書的書寫,就像一場愉快的靈療。終於有空好好暸解過往的自己,細細品味那些曾經,讓不枉代替不堪。
 

图书目录

姐姐寫的序
妹妹寫的序
生前約定
前言
 
壹 發現
(一)
(二)
(三)
(四)
 
貳 面對與選擇
A夢想
B異物侵入
C化療
D掉髮
E面對它和你們
 
參 收錄曾經
女人心事
有些可愛的二三事
生活書寫
相照明月
笨蛋的感情書寫
痴心
蝶飛千萬里
回首來時路
 
送印前後話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151808
  • EISBN:9786267151839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0.2MB

图书试读

推薦序
 
姐姐寫的序
 
  動念
 
  我們三姐妹從二十幾年前小妹定居美國後就聚少離多,偶而見面也是在重要或刻意安排出來的時間,沒想到這次是別開生面的在紙上相遇,為這一場難以預期的生別離留下印記……小妹說,寫下來是一種therapy,它可以轉移Tomato對化療的刺骨痛苦,也可以抒發我們心中的不捨與傷痛,更可以對三十幾年的或大或小心結解套,在這時後,還有什麼是不能讓它隨風而逝的哪……
 
  Tomato上個月確診肺癌第四期,因小細胞肺癌來勢洶洶,小妹不管返國是多麼麻煩,一路過關斬將的回高雄,她住的防疫旅館離我家只有幾百公尺,我們還是只能用賴來連繫,雖說大家都已屆半百,但對於癌末這件事,全然陌生與畏懼,它像是一個黑洞,沒有未來,沒有一絲光亮!我們不想掉進去,但它已經大到可以吞噬我們……
 
  記憶
 
  Tomato對我而言是個小茶包,她從小愛哭又欠揍,因家裡做生意的關係,爸媽無暇照顧,她總是跟著我。上小學要跟我,運動會要跟我,害我成了同學的笑柄!小三時去游泳,她堅持要跟到深水區,差一點溺水,在深水區載浮載沉的被中學生救起。等國中已經長得比我高,力氣比我大,開始可以多扛一些貨物,我才有身為大姐的尊榮感,有時外出送貨時遇到色狼,還可以擺出柔道架勢嚇走不肖之徒,我才驚覺這個愛哭愛跟的妹妹已經長大,大到可以保護我……
 
  Tomato感情豐沛,優柔寡斷,異性緣絕佳,這也是她不能專心讀書的敗筆。她從國小就收到情書,每交一個男朋友就會消耗一點什麼,記得有一次有人追求尚未成定局就抱了一臺麥飯石濾水器回來,真的莫名其妙,她的感情世界只有她自己懂,我總是很不以為然……還一個男朋友怕她變心就把她軟禁起來,也是我奮勇去救她出來,只差沒報警。她做過很多工作,個性活潑的她很容易交朋友,老闆交辦的事也都全力以赴,從高職畢業後在後火車站的長明街上班,是穿越大街小巷大家都喜歡的一朵花。她也曾遠赴大陸,率領幾個娘子軍在四川大賣場插旗,跟大陸仔鬥智鬥氣魄,賺了不少人民幣也著實留下幾個朋友。非科班出身但才華洋溢勇於突破,憑著一副好歌喉和機智的反應可以跑遍婚禮主持,以不年輕的資歷和經驗打敗鮮肉女角,秀約不斷。疫情影響轉戰歌唱老師,教社區大學熟齡和身障團體唱歌,還快閃火車站和公園,讓學員又驚又喜為之咋舌,十分奇葩……在生病後這些朋友學員送魚湯的,送奶粉的,健康食品的,供餐的絡繹不絕,顯示她的好人緣及真心付出,在這非常時期無非是種慰藉,與病魔和治療拼鬥的支持……
 
  體悟
 
  人生沒有時間表,沒有人可以按表操課,大小的難題總是一波一波……我曾在臨床加護病房工作八年,一直對人生的盡頭無所畏懼,最怕牽掛未了,最怕留下一個不能自主又苟延殘喘的軀殼,生老病死本是循環,遇到了,面對它,每個人的明天都是未知,在這個的殘酷不知道何時來的時候……
親愛的妹妹,讓我們好好在一起,不管妳在哪裡,在這個什麼都說不準的年代!
 
妹妹寫的序
 
  當我得知姐姐Tomato被診斷出肺癌IV期的那一刻,我意識到我的保護網已經被打破了。
 
  自從21歲離開臺灣赴美留學,來到自由的土地已經快三十年了。不在臺灣生活的幾十年裡,我錯過了一些重要的活動,比如乾爹的葬禮、我哥的婚禮、侄子的出生、父母的生日。但不容否認,家人永遠是血濃於水的關係,即便是我出國了、結婚了,並不代表著關係層面的一增一減,不會因為遠嫁了夫家,而疏遠了娘家。我丈夫卡爾和他的家人,更是豐富了親屬關係這一環,他們是一體的,永遠存在於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我滿足在這個保護網,給我最大的精神支持與克難的力量。我想要它,非常需要。
 
  所以,在她確診罹癌後的最初幾天和幾夜,我哭泣著抽泣著。當我打電話給她時,我忍不住哭了起來。她不得不安慰我並告訴我「不要哭」。
 
  在告訴她一聲「二姐,妳一定要等我回來。」過後,我偶爾還會因為即將要失去姐姐而哭泣,而且,我也忍著悲傷,尊重她想要達成的每一個願望。
 
  隔離(5/22—5/29)
 
  我現在坐在隔離旅館裡,第七天中的第二天,一邊等著看我姐姐,一邊試圖閱讀她即將出版的書稿,她將把這本書獻給她所愛的人,字裡行間混合著複雜的感覺、時空、悲傷和期待。
 
  我的二姐
 
  柔道
 
  我有兩個姐姐。Tomato是我的二姐。每當我描述她時,我腦海中浮現的幾個詞是:才華橫溢、多才多藝和憂鬱。我們在很多方面都不同,但在生活和哲學上,我們卻很相似。小時候,無可避免的姐妹間會作弄的小惡作劇之外,她總是非常保護我。我父親要求他所有的孩子都做某種武術,我的大姐Joanne選擇了跆拳道,而Tomato選擇了學習柔道。記得我十二歲那年的暑假,她幾乎是黑帶之後,先後帶領我哥和我加入了她的柔道課。
 
  記得那是一個星期天,我和Tomato騎著自行車去訓練中心,參加柔道大師的示範比賽。當我被點名與大師切磋時,他將我翻轉到空中,把我嚇壞了。我無法如Tomato在場上那樣堅強、兇猛和果斷。從此以後,Tomato教我在教練演示那段時間,去躲在浴室裡。我們心知肚明,武術事業並不適合我,而我就這樣半躲半學的持續了暑假三個月。當我再次回到訓練中心的時刻,是Tomato多次參加比賽,我在那為她加油。
 
  從二十歲出頭開始她就已經是我心目中一位了不起的歌手,那時,她還沒從事駐唱及表演行業。我記得她以前參加過江蕙盃的歌唱比賽,因為那是她喜歡的唱腔,和流行的臺灣歌曲。我幾乎每次都和她一起去,看守我們的座位,看管她的錢包,做她的啦啦隊長。她一直都知道,「唱歌」是她最大的優勢。但她在結婚之後,一直扮演者一個專職媽媽的角色,直到我的侄子長大,她覺得必須奔向自己的夢想,和丈夫離婚後,唱歌才成為她的職業。當她第一次開始專業唱歌時,她組織了一個結婚樂隊,並且在那裡茁壯、成長、閃耀著光芒。除了婚禮之外,她主持兼唱派對,擔任歌唱比賽的評委,並在教室裡教數百位學生唱歌。 她是一位了不起的歌手,一位幽默的藝人,也是一位明星般的主持人。
 
  寫作
 
  前面我有提到,我正在閱讀Tomato即將出版的書稿。文字中表明了,自從她確診以來,她的學生和朋友給了她很多愛、建議和禮物,包括金錢。我一向知道她富有詩意,所以她想寫一本書,獻給所有愛她,以及她所愛的人。她從小就開始寫作,所以這不是她的第一本書。除了寫寫稿,有時也包括繪畫。她在報紙的副刊上發表過幾篇文章;其中之一是關於我和我的臺灣前男友的故事;而且她在臺灣著名出版商《皇冠雜誌》上發表的故事入圍過一次寫作比賽。雖然時間已經久遠,但我至今還保留那本書和那篇文章。我百分百相信,她有足夠的實力能夠從事寫作事業,但我卻擔心寫作可能會讓她的憂鬱更加明顯,在抽絲剝繭的精神分層與布局之中,抽更多的菸。
 
  我確信我沒有把Tomato的所有才能都完全寫出來,因為我在她身邊才二十一年,我只看到她的無所不能。我自豪自己是一個最高學歷、最高成就、最高收入的家庭成員,但面對她的天賦,卻是望塵莫及的。
 
  小曼 譯
 
作者序
 
  醫生說:「第四期了,但我想再多做幾個檢查把它的期數往前推。」
 
  我說:「不用。因為你的積極,我願意配合治療。」我怕再檢查下去,出現一項不符指標的,醫生真的會放棄我。他那麼年輕就學會放棄,如何再去面對以後的更多病人?
 
  那兩天,我開始在想,人生到底有什麼意義?為追求什麼而來?像我這般生活認真的人,每天都要為自己做的每件事標上一個「意義」。我為了努力把扮演的每個角色都做好,做了很多很多的功課,還是磕磕絆絆,永遠不盡人意!永遠有人找話來告訴我,應該怎麼樣,能更怎麼樣?我很「更」,很不能鬆懈。一直到醫生宣布了我的期限,終於有人告訴我:「妳太累了,太『ㄍ一ㄥ』了,是老天要妳休息了。」「快去找樂子吧。」「想做什麼就去吧!」……我心想,媽的,為什麼這些話就不能早說?非得等到死期將至?
 
  最近很多學生捎來了他們的關心和祝福,因為我無法確保未來何時會中斷課程,或者是因為化療開始之後,我無法保障課程品質,所以全面停課。也因此,他們是第一大批,用各種腦補拼湊出我病情的人。
 
  他們來看我,帶我去吃下午茶;帶好吃的來家裡共餐;運送長生學氣功能量給我……我說不上這感覺,就像我每週去上課要碰上他們一樣的日常,其中卻橫著一個叫「癌症」的人一同列席。我不下數萬千次要去面臨一個在臺下欣賞我唱歌,或聽我講課的陌生人,卻對這個看不到表情的不速之客無從下手。
 
  討好觀眾可是我最在行的事!但當對方是完全透明的狀態下,我沒有任何角度可以切入。
 
  罹癌因子是積累成山的,到4/17火山終於噴發。一直以來都有跡象,只是我沒時間理會它。好!我欠的時間終該要還,還要加上皮肉痛的利息,以及逐日上升等待的恐慌。我形容給我的姐妹聽,住院診察的時間,每天都安排了各項檢查: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支氣管鏡,超音波,體外穿刺……又交疊了不同部位,就得乘以二。等到醫師查房時,他要布達的檢驗報告就像開盲盒一樣。「腹腔沒轉移!」哇!好驚喜!「骨頭裡很乾淨!」哇!超開心!「頭腔也沒有!」哇!大確幸!好吧!感謝寄宿在我體內的這位好人,沒有帶太多人來攻城掠地。
 
  如果我說,我早就知道有一個生命在我身體裡共存,並且天天準時在半夜三點半叫醒我。我會撫著它,告訴它,別做怪,咱們和平共處好嗎?因為我白天課很滿,晚上需要睡覺。可是,它沒有鬆手,尤其是,在屏東國仁醫院急診醫師看到X光片時,看到它長相猙獰,張牙舞爪,立馬用了三分鐘解讀了所有的訊息,包括我的過去,現在,和預判的未來。醫師的經驗確實獨到,在後期的各項檢查之中都印證無誤。
 
  有個陌生人,住進了我的身體,卻不是我的歌迷。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的很有心思,那种淡淡的、略带复古的色调,配上那几个醒目的艺术字体,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记得当时在浏览电子书店的时候,几乎是下意识地点了进去。拿到手之后,就迫不及待地想看看里面到底藏着怎样一个故事,那份期待感,就像是收到了一份精心准备的礼物。光是翻阅目录和前言那几页,我就能感受到作者在文字选择上的那种细腻和斟酌,每一个词汇的摆放似乎都经过了反复推敲,充满了画面感。我特别喜欢那种能够让人在阅读前就沉浸其中的排版和视觉呈现,这对于长时间对着屏幕阅读的电子书来说,真的太重要了。如果一个故事的“外衣”足够吸引人,那么读者自然会更愿意走进它的内心世界,这本书无疑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成功地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好奇的种子,让我对即将展开的旅程充满了美好的想象和期待。

评分

深入阅读后,我发现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充满了独特的韵味,它不像某些畅销书那样追求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是走了一条更内敛、更具力量感的路线。作者的笔触是极其克制的,尤其是在描绘那些深刻的内心挣扎和复杂的情感纠葛时,他们总能用最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最宏大或最幽微的人性图景。这种“少即是多”的表达方式,反而给予了读者极大的解读空间,很多时候,那些没有明说出来的潜台词,比直接的叙述更令人震撼。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反复咀嚼某一段话,感受其背后的重量和张力。这种需要读者付出一定思考和体会的作品,才是我真正渴望收藏和推荐给朋友的,因为它提供了超越文本本身的、精神层面的共鸣和对话。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控得极其到位,完全不是那种平铺直叙、让人昏昏欲睡的流水账。作者仿佛是一位技艺高超的音乐指挥家,懂得何时该放慢旋律,让情感在空气中充分酝酿,又能在关键时刻突然加快节奏,制造出令人心跳加速的转折。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时间跨度和场景切换时的那种流畅感,人物的心路历程与外部环境的变化总是能完美地交织在一起,读起来丝毫没有割裂感。有那么几个章节,我甚至能感觉到自己正在和主角一起经历那种时间仿佛静止的瞬间,每一个细微的情绪波动都被捕捉得清清楚楚。这种高超的叙事技巧,让阅读体验从被动的接收信息,变成了一种主动的、全身心的投入和体验,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跟随着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探索一片未知的领域,让人忍不住想一口气读完,又生怕读得太快,错过了沿途的风景。

评分

从整体结构上看,这本书在主题的探讨上表现出了惊人的深度和广度,它显然不仅仅满足于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更试图触及一些更宏大、更本质的议题。我感受到了一种强大的哲学思辨的力量贯穿始终,它不强迫你接受任何既定的答案,而是通过故事中的冲突和选择,提出了许多尖锐的问题,迫使读者去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对世界的认知。读完之后,我感觉到自己似乎完成了一次小型的精神洗礼,看待日常琐事的心态都有了微妙的变化。这种能真正“改变”读者心智模式的作品,是极其罕见的,它带来的价值远超付费购买的成本,它提供的是一种持久的思考的乐趣和精神上的富足感,这种收获是无法用简单的“好看”来概括的。

评分

这本书对于人物塑造的细致程度,简直令人叹为观止,每一个主要角色都不是脸谱化的符号,而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存在。我特别关注那些配角的处理,他们虽然不是故事的中心,却有着自己清晰的动机和成长的弧线,他们的存在极大地丰富了整个故事的维度。我发现自己对其中一位看似不起眼的旁观者产生了深厚的共情,他的挣扎与我的某种经历产生了奇妙的呼应,这让我对人与人之间复杂关系有了新的理解。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没有给任何人贴上简单的“好人”或“坏人”的标签,而是展现了人性中那种难以避免的灰色地带,这种真实感,让整个故事的格局瞬间拔高,也让我在合上书本后,依然会时不时地想起这些“老朋友”们的境遇,并为他们感到一丝牵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