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蘭克林.羅斯福的爐邊談話:30場經典廣播、6大重要演講,看小羅斯福如何以「話家常」的方式帶領人民度過國家危機 (電子書)

富蘭克林.羅斯福的爐邊談話:30場經典廣播、6大重要演講,看小羅斯福如何以「話家常」的方式帶領人民度過國家危機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富蘭克林·羅斯福
图书标签:
  • 富蘭克林·羅斯福
  • 爐邊談話
  • 廣播演講
  • 美國歷史
  • 二戰
  • 大蕭條
  • 政治
  • 領導力
  • 演說
  • 電子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國家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什麼,我們就應該為國家做些什麼。」
 
  帶領人民走過經濟大蕭條、第二次世界大戰,
  與華盛頓、林肯齊名,美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富蘭克林.羅斯福(Franklin Roosevelt)
 
  首創「爐邊談話」的廣播講談形式,
  成為領袖與一般民眾溝通的經典範例,
  至今仍被許多國家領導人效法,
  利用各種傳播媒體進行他們的「爐邊談話」。
 
  【名家&媒體&人民評論】
  「羅斯福既是狐狸又是獅子,他用狐狸的方法達到獅子的目的。」——詹姆斯.伯恩斯(James Burns),《羅斯福:獅子與狐狸》(Roosevelt: The Lion and the Fox)作者
 
  「從來沒有哪一個總統能在如此短的時間裡叫人感覺滿懷希望,……爐邊談話獲得了巨大成功。」——《紐約時報》1933年中的相關評論
 
  「你要我做什麼事我都會去做,你就是我們的領袖。」——愛荷華州一位眾議員給羅斯福的信
 
  「和總統在一起待一個小時以後,叫我把釘子當飯吃我都能吃得下去!」——羅斯福政府一位負責人對朋友如是說
 
  【經濟面】
  ◎談銀行危機
  進入1933年以來,銀行危機來勢凶猛。在3月13日銀行恢復營業的前一晚,羅斯福作廣播講話,向國民解釋了關於銀行的運作以及大眾、企業和銀行的關係,勸導大家讓自己的錢在銀行裡發揮作用,由此化解了人們長期鬱結心中的疑慮與不滿。全美有6,000萬人收聽了這次講話。第二天,部分銀行回復營業,許多人將先前提兌的貨幣或黃金重新存入銀行。幾天裡,銀行回收了3億美元的黃金和黃金兌換券。一週後,占總數四分之三的銀行恢復營業,交易所重新響起了鑼聲。
 
  【社會面】
  ◎談煤炭危機
  這篇談話是羅斯福針對礦工聯合會舉行的罷工所講,宣布政府已接管了礦區。羅斯福希望在戰時狀態下,每位礦工都能喚起自己的愛國精神和責任感,並呼籲他們盡快復工。談話中羅斯福講前線將士的故事和希望,以理服人,以情動人。這篇談話舒緩了政府與礦工聯合會長期以來的對立關係,該會領導人約翰.路易斯之後便站在總統一邊。
 
  【軍事面】
  ◎宣布全國進入無限期緊急狀態
  羅斯福揭露了以希特勒為代表的法西斯建立所謂「新世界」的醜惡行徑,暗示美國應拋棄那種能倖免於這場世界性大戰的幼稚想法。在這次最長的談話中,羅斯福不厭其煩地展示了法西斯侵略之下的種種現實和可能景象,極盡耐心地號召並敦促美國各界人士放棄孤立主義的傳統做法。在結束談話之時,羅斯福宣布全國進入無限期的緊急狀態,使武裝力量處於戰備狀態。
 
  ★特別收錄:小羅斯福四度就職、四大自由等經典演講
 
本書特色
 
  富蘭克林.羅斯福是美國第32任總統,履任於危難之際,憑藉智慧和勇氣帶領美國人民走出大蕭條和二戰,被譽為與華盛頓、林肯齊名的最傑出總統之一。
 
  「爐邊談話」為其首倡的領袖與民眾溝通的途徑,以「家常式」的廣播談話方式,向各界民眾分析局勢、解釋政策、提出籲請,溝通了人心,提振了信心,凝聚了力量,戰勝了危機。
跨越時代的溝通藝術:領袖魅力與危機領導的深度探討 (電子書) 內容簡介 本書聚焦於二十世紀中葉,在全球社會面臨前所未有變革與挑戰的關鍵時期,傑出領袖們如何運用其獨特的溝通策略,凝聚人心、擘劃未來。我們深入剖析那些塑造了歷史進程的關鍵演說與公開談話,探討在極端壓力下,領導者如何建立信任、傳達願景,並激發群眾的集體行動力。 這本電子書不僅是對特定歷史人物言論的整理,更是一部關於「有效溝通」在領導力中的核心地位的綜合研究。它橫跨政治、社會運動,乃至企業領導的範疇,旨在提煉出那些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溝通原則。我們將重點放在以下幾個核心維度: 一、危機情境下的語言學建構 (The Linguistics of Crisis) 當社會陷入不確定性與恐懼時,領袖的語言不再僅是資訊的傳遞,而是穩定社會情緒的錨點。本書詳盡分析了幾次重大的國家或國際危機爆發時,領導者如何精準選擇詞彙、運用修辭,以達到「減壓」與「賦權」的雙重效果。 共情(Empathy)的藝術: 分析領袖如何有效地將自己置於民眾的處境中,使用「我們」而非「我」來建立共同體意識。探討如何利用具體的、貼近日常生活的比喻,將複雜的經濟或國際局勢轉化為人民可以理解和感同身受的故事。 清晰度與坦誠的平衡: 探討在信息不透明的環境中,領袖如何拿捏透明度與謹慎措辭的界線。重點分析了那些直面民眾恐懼、承認問題嚴重性,同時又能提供明確、可執行的下一步行動的範例。 二、儀式性語言與公眾敘事的塑造 (Ritual and Public Narrative) 成功的領導者往往是優秀的故事講述者。本書探討了領袖如何利用固定的溝通儀式(如年度報告、緊急廣播或特定紀念日的講話)來強化其訊息的權威性與持續性。 「新的常態」的定義者: 分析領袖如何透過他們的公開聲明,為動盪的時代賦予新的意義和方向。這包括重建被打破的社會契約,並描繪一個值得為之奮鬥的未來圖景。 修辭的結構分析: 我們將解構經典演說中的結構佈局,例如「問題陳述—歷史對比—解決方案承諾—道德呼籲」的經典四段式。並對比不同文化背景下,對「愛國主義」、「犧牲」和「希望」等核心價值觀的詮釋差異。 三、媒介與受眾的雙向互動 (Medium and Audience Dynamics) 在不同的媒介環境下,領導力的表達方式必須進行根本性的調整。本書比較了面對面集會、無線電廣播、以及後來的電視公開談話對領導者風格的塑造。 從講壇到聽眾的轉移: 探討當溝通工具從莊嚴的公共場所轉移到更私密、更具個人化的媒介(如家庭客廳)時,領袖必須採取的語氣和節奏的變化。這要求領導者放棄傳統的演講腔調,轉向更具親和力的對話模式。 聆聽與反饋的間接體現: 雖然廣播和演講是單向的,但傑出的領袖總能讓聽眾感覺到自己是被聽見的。本書分析了領導者如何透過調整後續發言的內容,間接回應公眾的擔憂和批評,從而維持溝通的有效性。 四、長期領導力的維護:一致性與適應性 (Consistency and Adaptability) 成功的危機領導不是一次性的表演,而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本書探討了領導者如何在其整個任期內保持核心訊息的一致性,同時又能夠根據不斷變化的國內外局勢靈活地調整策略。 核心價值的錨定: 識別出那些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領導者始終堅守的幾項不變的信念和原則。探討這些核心錨點如何為其更靈活的政策調整提供合法性基礎。 語言的迭代與進化: 分析領袖的語言如何隨著危機的演進而進化,從最初的恐懼管理,過渡到資源動員,最終轉向重建與和解。這種語言的漸進式發展,是衡量長期領導效能的關鍵指標。 本書的價值 本書適合所有對政治傳播學、公共關係、歷史研究、以及渴望提升個人溝通與領導技巧的讀者。它提供了一個超越時代、超越地域的框架,用以理解人類社會在面臨巨大壓力時,如何透過語言的力量尋求團結、恢復秩序,並最終邁向復甦。通過對這些經典溝通實踐的細緻解剖,讀者將能更深刻地洞察:語言,在最關鍵的時刻,就是行動本身。 它引導我們思考: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重拾那份直達人心的力量。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富蘭克林·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 1882-1945)
 
  民主黨籍政治人物,第32任美國總統。是美國1920至1930年代經濟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心人物之一。從1933年至1945年間,連續出任四屆美國總統,且是唯一連任超過兩屆的美國總統。被認爲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在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期間,羅斯福推行新政以提供失業救濟與復甦經濟,並成立如公共事業振興署(WPA)、國家復興管理局(NRA)和農業調整管理局(AAA)等機構來改革經濟和銀行體系。在其任內設立的一些制度,包括社會安全系統和全國勞資關係委員會(NLRB)等等,仍然保留至今。
 
譯者簡介
 
孔謐
 
  華裔加拿大人,外籍專家、自由撰稿人。英美文學及語言學學士,企業管理碩士,輔修國際經濟與貿易。翻譯並著有《世界上最偉大的談判家》、《在組織中工作》、《無畏的希望》、《成長的法則》等書。

图书目录

導言

爐邊談話Fireside Chats
談銀行危機—1933年3月12日 星期日
簡述「新政」規畫—1933年5月7日 星期日
談復興計畫的目標與基礎—1933年7月24日 星期一
談通貨形勢—1933年10月22日 星期日
對第73屆國會所取得成就的回顧—1934年6月28日 星期四
談推進更多的自由與安全—1934年9月30日 星期日
談工程救濟計畫—1935年4月28日 星期日
談乾旱的形勢—1936年9月6日 星期日
談司法機構的重組—1937年3月9日 星期二
給國會特別會議的立法建議—1937年10月12日 星期二
談失業人口普查—1937年11月14日 星期日
談經濟形勢—1938年4月14日 星期四
談各黨派的初選問題—1938年6月24日 星期五
談歐洲戰爭—1939年9月3日 星期日
談國防—1940年5月26日 星期日
談國家安全—1940年12月29日 星期日
宣布全國進入無限期緊急狀態—1941年5月27日 星期二
談維護海洋的自由—1941年9月11日 星期四 
關於對日宣戰—1941年12月9日 星期二
談戰爭的進程—1942年2月23日 星期一
談我國的經濟政策—1942年4月28日 星期二 
談通貨膨脹和戰爭進程—1942年9月7日 星期一
關於大後方的報告—1942年10月12日 星期一 
談煤炭危機—1943年5月2日 星期日
談戰爭進程與和平計畫—1943年7月28日 星期三 
發起第三次戰爭籌款運動—1943年9月8日 星期三
關於德黑蘭會議和開羅會議—1943年12月24日 星期五
致國會的國情咨文—1944年1月11 星期二
談攻克羅馬—1944年6月5日 星期一
發起第五次戰爭籌款運動—1944年6月12日 星期一

其他重要演講Other Speeches
我保證為美國人民實施新政—1932年7月2日
首任就職演講—1933年3月4日
連任就職演講—1937年1月20日
四大自由—1941年1月6日
第3任就職演講—1941年1月20日
第4任就職演講—1945年1月20日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570689
  • EISBN:9786263571730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4MB

图书试读

導言(節錄)
 
危機.人民.領袖
羅斯福「爐邊談話」及其他 
 
  作為美利堅合眾國的首都,華盛頓自然少不了關於美國總統的紀念性建築,諸如華盛頓紀念碑、林肯紀念堂等,早已為人們耳熟能詳。華盛頓廣場高聳入雲的尖頂華盛頓紀念碑,似乎象徵著一個年輕共和國的獨立與成長,以及共和國憲政原則的嚴正與凜然。林肯紀念堂莊重的林肯塑像,又似乎象徵了天賦自由的尊嚴以及合眾國「合眾為一」的精神主旨。這樣的紀念性建築,把美國人民對領袖的緬懷與景仰展現無遺,也把美利堅精神展現得淋漓盡致。
 
  與華盛頓紀念碑的高聳、林肯塑像的莊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羅斯福紀念公園的一尊塑像——一位穿著儉樸的平民,坐在房間的一角,全神貫注,正在傾聽著什麼。毋須多想,人們馬上就會說出:「他是在聆聽羅斯福總統的『爐邊談話』。」
 
  任何紀念歷史人物的建築,本質上都是對於一些思想和精神的肯定與堅守。羅斯福廣場的這尊平民塑像,雖然沒有直接表現總統,卻生動具體地為我們講述了一個領袖的非凡故事,一段令人難忘的崢嶸歲月,一些至今閃耀的理念與精神。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公共演讲艺术略有研究的人,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令我眼前一亮。它并非简单地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而是似乎在每一组谈话之后,都进行了一次精妙的“主题切换”或者说是“效果总结”。这种编排方式,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节奏感,像是在听一场精心编排的交响乐。每一个“乐章”都有其高潮和转折。我注意到,在涉及到一些重大政策发布时,作者会用旁白来分析罗斯福如何运用“去专业化”的语言,将复杂的经济理论转化为邻里间的闲聊。这种“去精英化”的叙事策略,是理解其成功的关键所在。我特别喜欢其中穿插的一段对当时听众心理状态的社会学分析,它揭示了人们对权威的信任危机,以及罗斯福如何通过模仿家庭成员间的亲昵称谓来重建这种信任。这种深入骨髓的洞察力,让这本书超越了普通的传记或历史解读,上升到了社会心理学的高度。

评分

坦白说,我刚开始对“30场经典广博”的说法持怀疑态度,总觉得会是注水内容。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作者在选取材料时非常克制且有目的性。他们似乎不是在罗列“所有”谈话,而是在挑选那些在特定历史节点上起到“力挽狂澜”作用的片段进行深度挖掘。每一次对谈话的剖析,都伴随着对当时国内外局势的精准定位。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于那些充满争议性的政策,书中没有回避,而是引用了当时反对者的尖锐批评,然后对照罗斯福的回应进行辩证分析。这种平衡的视角,使得整本书的论述显得极其可靠和公正,没有那种一味歌颂的俗套感。它像一面棱镜,折射出的是一个在巨大压力下,必须不断修正策略、不断向公众解释其决策合理性的领导者的复杂形象。

评分

我最近的生活节奏非常快,经常在通勤的地铁上翻看电子书,这本书的章节划分恰到好处,即便是碎片化的时间也能让人有所收获。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历史演讲稿时所采取的“情境重构”手法。他们没有简单地堆砌原文,而是会穿插一些当时报纸的头条、民众的来信摘要,甚至是一些社会舆论的片段。这种多维度的叙事,让那些原本可能显得有些枯燥的政治演讲,瞬间变得鲜活起来,充满了戏剧张力。比如,当我读到某个关于银行体系改革的谈话时,旁边的小注释立刻解释了当时储户排队取款的恐慌场面,我仿佛能听到铁轨上的汽笛声和人们焦急的低语。这使得理解罗斯福的措辞选择和语调变化,不再是纯粹的学术分析,而是一种身临其境的文化体验。它让我思考,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是否反而失去了那种简单、直接、能够穿透表象直达人心的交流力量。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对历史事件的记录,它探讨的是“沟通的本质”。

评分

这本关于罗斯福炉边谈话的电子书,说实话,我买它完全是出于一种好奇心。我一直对那个时代美国人所经历的困境和罗斯福总统如何运用他那独特的沟通方式来稳定民心感到着迷。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有力,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那种复古的字体和沉稳的色调,让人感觉仿佛能从指尖触摸到那个年代的历史厚重感。我原本担心阅读体验会因为是电子书而显得冰冷,但出乎意料的是,排版非常舒服,阅读起来几乎没有电子书常有的那种疲惫感。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的引言部分,作者非常巧妙地设置了一个钩子,不是那种枯燥的历史背景介绍,而是直接切入了当时普通民众的日常焦虑,那种“下一顿饭在哪里”的真实恐慌,一下子就让人代入感极强。这不仅仅是一本历史文献的汇编,更像是一张通往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心灵地图”,引导读者去理解,在信息匮乏的年代,一个清晰、真诚的声音是如何成为无形的精神支柱的。我期待接下来的内容能够深入剖析那些谈话背后的修辞艺术和心理战术。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可操作性”感到惊喜。虽然这是一部历史著作,但它提供了极为实用的“沟通蓝图”。我发现,罗斯福在安抚公众恐慌时所使用的那些基本原则——例如,承认问题的严重性但不夸大恐惧,提供明确的下一步行动指南,以及始终保持乐观的基调——在今天的危机公关中依然是黄金法则。电子书的特性在这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我经常需要即时查阅一些历史背景资料,电子书的内置搜索和笔记功能,让我能够非常高效地建立起知识间的连接。这本书不仅仅是讲述了罗斯福如何“说”,更重要的是教会了读者如何“听”和如何“回应”。它让我深思,一个真正有力的领导者,他的“声音”比他的“权力”更持久,这本书就是这个观点的最有力佐证。它让我对“领导力”的理解,从权术层面转向了情感和信任的构建层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