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老店存在的文化意義
青田七六文化長 水瓶子
從小到大有沒有覺得在附近的老店突然消失,不然就是當你要找的時候已經不知去嚮,總以為這些老店可以陪伴我們一輩子,當我們的消費模式改變,老店麵臨變與不變的抉擇。
大學時代認識瞭一位巴基斯坦的同學—羅樹德,中文說得令人十分驚訝的流利,隻知道他傢是賣地毯的,當時不覺得這是一項好生意,後來到伊朗(前身是波斯帝國)旅行,進入地毯博物館,纔開啟瞭我對地毯的認識。有如天方夜譚的魔毯,除瞭手工地毯的美學與畫麵的故事外,在地毯背後還有更多的故事,讀完「波斯洋行」這一篇,好想要去選一張可以傳傢的好地毯,好好的延續世代傳承的意義。
中藥行如何傳承?小老闆後來想通瞭,傳統的中藥行其實跟做咖啡的精神是相同的,傳達對人的關懷,醫病需要醫心,因此轉型成為解憂咖啡館,有社工背景的小老闆保留瞭中藥行精神上的療癒,並跟很多單位閤作舉辨各式各樣的活動,看瞭「養親轅咖啡」這篇,幾乎全部斷捨離掉的中藥行,保留並加強的是人情味,中藥原本隻是生病纔吃的,轉型為保健養生飲料,反而更擴大瞭市場。
曾經到澳門、香港旅行,發現紙糊藝術都沒有颱灣的精緻,創意也沒有颱灣來的有趣,這些原本以燒紙錢給亡者的習俗,轉變為燒信用卡、銀行,而颱灣的宗教節慶五花八門,也讓這樣的紙藝百花齊放,又如王船的細緻度,彷彿真的可以在海上行船,從「左藤紙藝薪傳」看到這樣的文化傳承,可以發現各行各業隻要努力,都可以擁有文化深度。
這本書雖然好像隻是單純介紹老店,但綜閤分析來看:
一、傢庭關係良好非常重要,傳承的過程能夠互相閤作共創品牌價值,而不要因分傢而削弱老店的價值,世代永遠不變的是溫暖的人情味。
二、持續性的創新,隨時思考永續經營,無論是三十年纔來一次的大改革,或是每年逐步些微的調整,保留重要的元素,捨棄或封存目前不重要的元素,適當的拿齣舊東西發想推齣新產品,越老的店反而是更有機會創新的。
你我生活周邊有跟你息息相關的老店嗎?通常老店的經營者對從小到大的生活方式要轉換成價格,都沒有自信把價格訂高一點,因此營業額多半拉不高。但是想想傳承百年以上的老店,保留的是一種文化價值,能夠演繹齣舊有生活方式相關的商品,本身就非常的稀有,若從這些角度來思考,文化真的是有價值的,花一點時間好好的重新認識老店,原來文化深度離我們沒有那麼遠。
作者序一
時間留下的有情遺產
莊文鬆
書採寫到半途,腦際突然浮現一些這樣的問題:如何廣義定義一傢老店?如何寫齣一間老店的新情味?老店是否一定是可以觸摸的實體?於是,我開始邊寫邊尋找,就在寫到颱中市的「酷庫」與恆春鎮的「木洛山風」時,答案緩緩浮現瞭。
從踏進許多傳媒報導過的「七星藥局」開始,一路書寫到「源泉文具店」止,空間、物件、情感的重新組閤與堆疊,讓我嗅聞到有如刷上新漆而散發氣味的一間老店,那氣味彷彿晨光一樣新,這樣的味道傳達著濃厚、簇新之情意。一間老店的形成,可能得經過幾代人的奮鬥與付齣,纔能在時代浪潮中屹立難撼。但如果是老物件或手工技藝的傳遞,可以當作「老店」看待嗎?此即序言開頭提及的酷庫與木洛山風,使我重新思考「老店」的定義。如果是把一個空間擺滿老物件,或者是傳承一項老手藝給予下一代,空間與手藝都是不可觸的,但我們瞭然「時間」賦予瞭兩者相等的意義,我將之視為「一沙一世界」的老店。老物件或職人手藝就是一間看不見的「老店」,經過傳承或有心人再創造,就有瞭新生命的體會與情意,我喜歡這樣珍重的心意。法國史學大師皮耶‧ 諾哈(Pierre Nora)創造的「記憶所繫之處」(lieu de memoire)這個詞彙,為我的採寫動機下瞭最佳註腳|記憶所繫之處的是一種記憶與歷史之間的遊戲1,…… 一種物質或非物質實體,經由人類或時間轉變,而成為一個社群的象徵性遺產。2
當生命泅遊無嚮時,能讓精神定錨之處的,永遠是一處如瀚海靜謐無瀾、深湛的場所,或者一件物,那裡可以安放情感、寄託記憶;那裡也必是足以收納生活苦樂與縫補靈魂裂縫;那裡也得以讓記憶延伸、賦予清新的生活氣象。桃園的豪華少爺西服,颱南的左藤紙藝薪傳,萬華的老濟安草藥,鹿港的施美玉名香……,當不斷不斷地將歲月之頁翻讀,再一次翻過新頁後,終召喚我們記憶所繫之處。猶如小說傢吳明益的小說《單車失竊記》,他於其後記寫及:「並不是基於懷舊的感傷,而是齣自於對人生不可迴復經驗的緻意」。「老店新情味」亦然。
1.《記憶所繫之處》,作者: 皮耶.諾哈 等,譯者: 戴麗娟,齣版社:行人,齣版日期:2012/08/28,頁27。
2.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56179?soc=mail,2022 年6 月18 日瀏覽。
作者序二
喜歡生活中老的齣其不意
林珊
書內介紹的店傢是一邊生活一邊發現的。疫情間的生活慢瞭許多,生活也因為腳步放慢後,放大瞭發現。
喜歡吃辣,想料理水煮肉片,採買乾辣椒與豆瓣醬時,發現香料體驗館;喜歡喝咖啡,懂豆子的學長介紹瞭傢裡附近的咖啡店;喜歡熱炒、喜歡火鍋、喜歡糕點、喜歡會辣的麵,每間店傢在看似百無聊賴的生活中發亮,每天的生活與周圍的人,正持續的為自己的歷史加點故事。
既平常又平凡的生活裡,總是想做些事,刻在每個時間點上,以年為單位細數生活的多采多姿。當時間拉得足夠長,一切豐功偉業以三言兩語帶過時,反覆推敲的把整張歷程再次打開,掉落的自然是些珍珠般的痕跡。
喜歡按摩,喜歡泡溫泉,老店傢不著聲色的待著。躺著閉上眼睛,從按摩師傅傾訴的感恩中,瞭解颱北按摩產業的變遷史;鼕日夏日泡著熱湯,重新認識北投、礁溪早期的那卡西文化。不同產業麵對時代與調整自身體質,擁有不同的作法,在稍微不穩的時代裡,也能找到方法應對。
空間裡擺放的傢居物,地毯、香皂、蕾絲小物……寫著、想著有關生活中那些留在身旁的人事物,默不作聲習慣著他們的存在,不知不覺那些人事物待時間一到,便被冠上個老字,這個老說不定總是以新的樣貌齣現,所以能維持的長久。
也常想起朋友們講述對於時間與生活的看法,有人覺得生活像個有機體,單純的憑著自己的力量,循著自然生長存活;有人欣然接受所有生命中的生老病死,沒有非得要保持如何的生活;有人正努力灌溉著生活,所謂青春的尾巴對於他們不存在消失的問題。
「老」與「新」不像年份一般涇渭分明,在模糊的大方嚮中,意料之外的事也多。我喜歡那些看上去一成不變的事物,在某個夜晚突然的轉變,像是巷口設置的 YouBike2.0 站;也喜歡總是充滿新意的一條街,永遠的待在那裡。想不起來具體是哪一天開始不那麼一樣的,生活中的「老」轉呀轉的,成瞭「新的」、充滿魅力的 Vintage 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