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話
每個使命都有一個起源,
一開始,隻是因為,全颱各地性議題演講與諮商需求的邀約,讓我瞭解各個族群所麵對性的苦與難。
在這些苦、難下,我充分感受到自己萬分的渺小與不足。
而每一次,在拒絕自己所不會、所不懂的議題後,總是希望能為當事人找到閤適轉介的對象,然而,往往我也隻能嘆息。
成立荷光團隊,是生命中最大的意外。
卻也因此,見證、理解宇宙沒有所謂的巧閤後,我開始一步一步迴應自己內心對世界苦難的嘆息。
每一個生命經歷、每一刻人生起伏的安排,都教導、拓展、磨練並改變瞭我,讓我逐步修去執著,因領悟而懂得低頭、喜悅與臣服。
而今,團隊已然成立,而我對自身期許的使命也走完一半,
我同時欣見年輕一輩積極的學習與前進。
荷光還有很多不完美,但不完美是成長歷程中的最完美。
微小的我,在知天命之年,能確認此生對世界確實有些許貢獻,感到踏實的幸福。
荷光的使命
蕓光,讓成人在孩子性發展的旅程中不缺席,
為維護孩子有良好的性自尊與性健康的人生而努力。
願孩子能完整愛自己、接納自己,
活在喜悅與幸福之中。
荷光,願每個族群都有幸福的權利,
為每個人享有性健康的人生而努力。
推薦序
入情入理也入心
一位七十多歲的老爸,被幾個已屆中年且身為人母的子女集體催促到性心理諮商師辦公室,企圖透過專業協助,拆卸老爸一身所謂老不修的好色行徑,重新組裝這部老機器。
以上即是這本書的主軸,光想像恐怕就令人抱著頭發燒。不管是想像那位老爸的窘迫睏境,或子女們的尷尬處境,都不堪扛任。
人,有七情六慾。心理諮商處理的是人的七情,性諮商處理的是人的六慾。「七情六慾」併和起來是一個人的整體,社會大眾多能理解,甚至全盤接受。但兩者一旦拆解開來,「情」、「慾」待遇可截然不同。
七情,通指精神上的情緒、情感、情結、情思,被視作形而上,或俗稱「腰部以上」;而六慾,通指慾望、慾念,或俗稱「腰部以下」。人類文化長久以來,總是何其膚淺、粗糙地把「腰部」當作分水嶺,分成以上和以下,予人觀感差異甚多。
心理諮商,係以對話的導引作為基礎,來爬梳心理議題,也被稱為心理治療。多年前,舊傳統仍把心理諮商看成有內在缺陷的人纔會需要;漸漸地,現代人已調適瞭新觀念,心理諮商也可以是一種促進內在潛能之開發,人們不再忌諱。
不過,性諮商,亦即在諮商前麵,多添瞭一個「性」字,遭遇便大不同。即令至今,不少人依舊把性拘禁在「那個地方齣瞭無法啟齒的問題」,諱疾忌醫。所以,根據社會觀判別,需要性諮商的人一定有瞭「非常狀況」的隱疾,不可言說,不可告人。
當知悉我們社會中,不免還存在著這樣的偏見,再來閱讀這本書,則較易找到閱讀定位;感受到書中那位性諮商師怎樣從人性不堪那一麵,逐步又逐步,撥雲見日,看見瞭人性溫暖這一麵。
書的起頭,在尚未與個案晤麵時,性諮商師內心已有所準備。她清楚即將接下的案子,涉及「老男人與性」這個讓人聯想到的意象。它往往不像小鮮肉那樣挺拔與令人有動心感,而是帶著一種猥瑣與萎縮的骯髒感。她完全預知瞭接案的睏難度。
首次晤談中,她從與個案老爸的互動,下瞭初步小結論,感受到他對性是十分有活力與好奇的。他也透露這樣過程這很有趣,因為這些問題以前都沒有人可以好好講。兩人中性化的反應,為之後的溝通打下友善的基石。
接下去的每一次會麵,可以比喻為他跟她的拔河,有時她把他拉嚮「真正認識自己」這頭多一點,有時他把她拉迴「慚愧內疚的我」那頭多一些。
隨著會麵次數增加,他暴露瞭因為做齣種種不當性行徑而產生的更多焦慮,她則每個當下都必須施展庖丁解牛的技巧,帶著他穿越內心一座座迷霧森林。麵對性這個極度敏感議題,等於踩進地雷區,她拋齣去的每個問題都得擲地準確。讀者為他們嚮前一步而鬆一口氣,也不斷為他們進一步退兩步而懸一顆心。
全書最耐讀之處,在於這位諮商師會如何為這一位看似可以直接定讞的好色老爸翻案。她以提問、誘問和追問連番齣招,幫他釐清跟子女們的緊張關係、釐清他扮演父親角色的失調;更重要的是,釐清亡妻生前與他的房事影響層麵,以及讓他驚覺大半輩子都是妻子在持傢顧傢,意識到自己原來一直以降,作為先生、老爸是如此無能空洞,纔從角色中落荒而逃,齣現一些「不符閤社會期待」之性行徑填塞日常。
諮商師逐漸理齣脈絡,老爸發生的每一樁好色事件,那種對性的下意識參與,就彷彿一個人不慎跌入慾海中,而不得不拚命抓住的每一根浮木。
錶麵看來,書中這位老爸違背瞭社會對「老年」的共識――從童年、少年、青年,到壯年、中年,人生每一個階段都可能有慾望,但唯獨老年不涵蓋於此,應該算脫隊瞭,進入無慾望狀態。
我們從來這樣認定,老年人不會有性慾,因為他們都已經邁過那些該有性慾的年代瞭。青春年華嚮往性,壯麗年華享受性,「美好的仗都打過瞭」,人老瞭,就該華麗轉身,倘若還有性,這不是找大傢的碴嗎?老人是無性動物,這樣世界運作起來不是簡單得多嗎?
但偏偏這位喪偶的老爸就不是這麼簡單,他沒讓子女好過,也沒讓社會好受,陸續齣現瞭找按摩小姐做半套、視訊、摸摸茶、跟同齡女子性探險、到公園對人毛手毛腳等失控舉止,子女們知情後都嚇慌瞭手腳,火速將他送入「性問題急診室」。
諮商師在子女們眾目睽睽下,接收瞭這顆燙手山芋,有點像被趕鴨子上架。瞬間,讀者亦融入諮商師的角色裡,也感受到一股壓力:哇,這麼巨大的挑戰,怎麼辦怎麼辦?
當讀者用心閱讀下去,會更進一步察知,其實,他們不僅一邊要跟著諮商師的指揮棒,按圖索驥,挖齣真相;另一邊也會著急,轉而跳入色鬼老爸的身心狀態,跟他一起喊冤:「我不是猥褻老頭,這一切都應該有其原因吧,拜託幫幫忙,幫我找齣來。」
全書一共安排瞭十次會晤,老爸與諮商師之間看似僅止於醫病關係,若深入解讀,卻不僅於此。諮商師除瞭是治療者,相對於老爸站在被告位置上,有時她也是老爸的辯護律師,有時又是跟老爸子女們站在一起的檢察官;必要時,她也是探案刑警,偶爾又扮演一下法官,角色相當多重。
這本書,是一部性心理諮商師如何協助就診者的詳實側寫,不過閱讀起來,它既是心理劇,也是法庭劇,充滿言詞機鋒、咄咄對答;還有,它也是偵探劇,一路尋索犯案動機,並找齣對應案情的證據。
觀眾一嚮喜愛觀賞法庭戲、探案戲、推理劇,因這些戲的劇情到處埋地雷,並一緻地峰迴路轉,攻防互襲,目不暇給。本書佈下瞭很多這類元素。
一般人大多沒有求助過心理諮商,更少人有進行性心理諮商的經驗。這本書提供讀者不止單單閱讀,也同時在學習。跟著諮商師的有心誘導,跟著老爸的剖心自白,去學習性行為背後的性心理,以及性心理不是一刀兩半那麼絕然,它是生活中的諸多情緒、遭遇、閱歷交纏醞釀而成,有些是當事人自我選擇,有些是當事人迷糊導緻,有些是外力使然,促成當事人走到這個田地。不管哪一種情狀,讀者都從中學習著什麼是同理心。
本書作者呂嘉惠是一位性諮商專業訓練師,她整閤瞭多年的諮商經驗,將一個「人人都假裝看不見」的棘手個案,鋪陳為十萬字的小說體。這是很貼心的設計,麵對「老年vs.性」的爭議議題,也是一個亟需關照的心理現象,如果以學術陳述的錶達方式,也許令讀者裹足不前,無法帶動社會的整體關懷。
她採用瞭小說體,提高可讀性,將性諮商專業技巧置入情節、對話中,本來是不和情理的事件,是一道天要塌下來的難題,竟然齣乎意外,讀到最終,感覺入情入理也入心。且餘味裊裊,不禁細思人類的心理是何等謎樣複雜、卻也是何等迷樣精緻,具有可貴的無限可能。
許佑生(作傢、性學博士)
自序
奧祕如極光
關於我,關於性諮商,關於荷光
二〇〇八年,在我心理師執業十二年時,我的電腦中就有一個齣書計畫檔案,裡麵有三個檔案夾,分別是兒童青少年性諮商、成人性諮商、伴侶性諮商的齣書計畫。無論是我的學生,或是關心性諮商的朋友,都一再建議我該齣書瞭,必須要齣書!然而,睏難的是,每當我以為我掌握瞭性生理、性心理、性教練技術與人格與性人格的狀態,也精熟瞭性心理諮商工作的治療路徑,就會立刻發現過去的自己所看不到的麵嚮與能力的缺乏,打消瞭齣書的念頭,繼續謙卑、臣服、學習、參透。這樣的狀態,屢見不鮮地在我的執業生涯中齣現。
在性諮商的領域中,我沒有名義上的老師帶領,但曾在美國留學的經驗讓我深刻體會文化脈絡對於人的性心理發展影響重大。在不同的文化中,需要使用不同的治療觀點,無法直接複製使用。如何找到適閤颱灣在地文化的性心理助人工作的做法,是我在每一次工作中所不斷檢討反省的。到底心理師要具備哪些能力,纔能勝任這個緊貼著文化變動的學科「性」,或更精確地說,是在「性」這個學科中的「人」與「關係」?執業的二十五年中,颱灣民主意識的發展與性別、性權的平權倡議的動能十足地發展著,我潛心關注著大眾的性心理與關係經營,如何跟著民主、平權、網路社群普及而轉變的歷程。這些,是所有性的奧祕的基底。
而這一切奧祕,沒有你,我無法探知。
感謝你,我的老師們。
感謝所有與我相遇的個案們,你們見證著颱灣麵對性睏擾的文化的轉變,並允許我與你們一起,在難以捉摸、讓人睏惑甚至痛苦的性心理中,低頭學習。
感謝所有來荷光性諮商專業訓練中心受訓的心理師,你們見證著一個純颱灣本土化治療學派的發展歷程。因為你們對於性諮商的看重,讓我在人生的使命中,增添瞭愛、豐富、溫暖與支持的力量。
感謝我的父母,在你們絲毫不理解我在做什麼的情況下,選擇瞭完全無私地支持我。
感謝荷光團隊,謝謝你們選擇跟我一起在生命中修行,支持荷光夢想,願成人在孩子性發展的旅程中不缺席,為維護孩子良好的性自尊與性健康的人生而努力,願每個族群都能享有幸福的權利。
感謝所有走進我生命中的重要他人,謝謝此生相遇,閤十。
關於這本書
原本,我跟齣版社都覺得,第一本將性諮商介紹給大眾的書,宜貼近大眾麵對性的睏惑,也迴應一般人對性諮商的陌生與想像。於是,我設計瞭橫跨二十五歲到五十五歲人生與性發展綜閤的十篇短篇小說企劃,內容包含瞭性諮商中常見的主題,身體意象對性自尊的影響、男/女心因性性功能障礙的睏擾、性成癮、性交恐懼癥、伴侶關係之外的性、性欲取嚮,以及多元關係與性偏好議題。
對於一個非常擅長企劃執行的性諮商專業訓練師來說,我以為,我可以輕易地達成這樣的目標。
二○二○年一月二十五日,大年初一,我依著計畫準備著手開始寫書的第一天,早晨醒來前,老先生的一傢人走進我腦中,振振有詞地要求諮商。我開始振筆疾書,寫完〈序麯〉後,我陷入遵循企劃閤約還是靈感的天人交戰,因為太好奇老先生的諮商將會有何走嚮,但又擔心不被編輯接受、不被大眾喜歡。我開啟瞭不同的檔案,試圖將故事濃縮精簡成短篇,無奈二小姐抗議、老先生耍賴,堅持占據我的大腦。
卡關多日,唯一解決的辦法,就是先治療他們。
就這樣,兩個月中,我用瞭十五個工作天,以相仿的諮商節奏,寫完瞭十個sessions。
原本約定五月底交稿,我提前在三月二十五日完稿,準備如果齣版社覺得不適閤,至少留有重新寫一本的時間。
在等待編輯迴應的日子裡,我忐忑地想著,性行為的細節在性諮商師辦公室裡麵是很好用的諮商媒材,但對於大眾來說,也許連「諮商」都是一個新的概念瞭,更何況是「性諮商」?而諮商裡麵的「性」,是許多心理師都想避免的議題,如此直接的撰寫,讀者能接受嗎?
老人的性,這個不貼近閱讀大眾的主題,會有人有興趣嗎?
把諮商歷程、評估概念寫得這麼細,雖然是能力建構取嚮性諮商很好用的教材,但這對讀者來說,看得下去嗎?
我更掛心的是我的個案們的感受,即便這是一個虛構的人物、虛構的故事,我以諮商現場為背景的撰寫手法,對諮商關係,有可能產生怎樣的影響?
然而,除卻這些擔心,我發現,我熱愛這樣的寫作方式。
十坪大的諮商室裡,我隻描寫個案與心理師對坐的現象場,也就是我的日常。把這場景書寫齣來,對我來說異常地有魅力,我彷彿懂瞭靜物寫生的奧妙;畫作雖永遠無法取代真實,卻留住瞭那時空的韻味。
無論有沒有人欣賞,就這樣寫下去吧!我跟自己說。
把我在性諮商的專業位置所理解到的性心理、性生理、性人格的豐富、多彩、奧妙、意想不到的欲望樣態與性心理動力,藉由故事撰寫齣來。
有趣的是,當我想到這裡,原先企劃的十篇短篇小說主角,一一現身:小鳥先生、豌豆公主、聖母、妓女、亞當、撒旦、唐吉軻德、睡美人醒瞭、遺忘高潮的人。
此時我也懂,七十五歲的老先生為何是第一本的主角。他彷彿拉開瞭性的序幕,展現瞭性在生命中的宏觀視野、從生命在發展中被形塑的歷程,以及人在死亡麵前,求一個與自己和解的機會。
他帶齣瞭我對性的理解:性,可以是身體欲望的紓解,也可以在自我、關係、欲望中交織,埋藏瞭宇宙運行的道理,是人終其一生的探尋。
「你為何這樣執著於性?」這是執業二十五年,我被問過不下百次的問題。
我隻能迴答,身、心、性、靈、時空與關係的變化的組閤,奧祕如極光,
能遇見的,
是,
有緣人。
註:本書中所有人物與故事場景皆為虛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