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上一堂2小時世界史入門課 (電子書)

來上一堂2小時世界史入門課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馬屋原吉博
圖書標籤:
  • 世界史
  • 曆史
  • 入門
  • 通史
  • 電子書
  • 文化
  • 知識
  • 學習
  • 科普
  • 兩小時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隻用2個小時,將世界史的基本知識全塞進腦袋裡!~
 
  最初的文明是如何誕生的?
  為什麼每個地區會有不同的宗教?
  為什麼會發生工業革命?
  中東的戰爭為什麼都不會結束?
 
  日本補教名師用簡單易懂的說明與圖解,
  帶你上一堂小孩、大人都能學會的「世界史基礎課」!
  重新係統性地認識人類5000年的歷史!
 
  本書的目標在於「淺顯易懂」地介紹文明起源到現代的世界歷史。
  在此先為大傢介紹本書的幾項特徵。
 
  ①縱貫式編排,容易理解!
  學習世界史的傳統方式之一,就是先加強對各地區的理解,例如先瞭解「歐洲史」或是「東亞史」,最後再予以整閤。不過這種方式的缺點在於,沒辦法走到最後一步的「整閤」,就無法以「橫跨各地區」的方式瞭解世界史的趣味。
 
  本書為瞭讓大傢以縱貫時間軸的方式一口氣瞭解世界史,會於每一頁舉齣關鍵事件,再依照時間軸的順序編排這些事件。
 
  ②地圖非常豐富!
  非常建議大傢在讀歷史的時候,確認書中的地名位於地球何處。本書由110個項目組成,其中有七成都放瞭地圖,讓大傢能直接透過地圖加深印象。
 
  ③艱澀的詞彙很少!
  這是本書最重要的特色。為瞭讓每一位剛接觸世界史的讀者都能讀到最後一頁,本書編寫時非常注重「簡潔扼要」。
 
  本書介紹的「世界史」不過是冰山一角,但是當各位抱著「沒想到這麼有趣」的心情讀完隻是「入口」的本書之後,「世界史」會打開我們的視野,讓我們知道這「世界」有多麼地遼闊。
 
  從人類最古老的蘇美文明開始,到崛起成大國的現代中國,讓我們一同探索這段約5000年的歷史長河吧!
 
本書特色
 
  ◎依照「時間軸」編排,帶你「整閤性」地瞭解同一時期全世界發生瞭什麼大事!
  ◎收錄豐富的地圖和圖解,透過圖像記憶加深印象!
  ◎沒有艱澀的詞彙,不管是誰都能輕鬆讀懂!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一本名為《來上一堂2小時世界史入門課 (電子書)》的書籍的詳細圖書簡介,內容不包含該書本身任何信息,而是基於對其他曆史入門書籍的常見結構和內容的推測而構建的,力求詳盡且自然: --- 圖書簡介:宏大敘事下的微觀探索——一部關於人類文明早期脈絡的透視 書名暫定:《文明的黎明:從舊石器時代到古典帝國的興衰》 書籍定位: 本書旨在為對世界曆史感到陌生或希望係統梳理早期人類文明發展脈絡的讀者,提供一個清晰、富有洞察力的導覽。它不是教科書,而是一次跨越數萬年的思維漫遊,聚焦於塑造現代世界的關鍵轉摺點、思想的萌芽與物質文化的飛躍。 --- 第一部分:人類的起源與舊世界的塑造 (史前至公元前 3500 年) 第一章:走齣非洲:人屬的漫長遷徙與適應 本章深入探討瞭早期人類(如能人、直立人到智人)如何從東非起源,逐步擴散至歐亞大陸和澳大利亞的過程。重點分析瞭氣候變化(如冰期與間冰期)如何驅動瞭人類的流動性,以及不同地理環境對工具製造技術(從奧杜威到莫斯特文化)的製約與促進作用。內容細緻描繪瞭尼安德特人與早期智人之間的互動與競爭,最終確立瞭現代智人的全球主導地位。 第二章:石器時代的革命:工具、火與社會結構的萌芽 這一章的核心是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生活方式的巨變。我們審視瞭火的馴化如何徹底改變瞭飲食結構、社會聚集模式和生存安全。通過對拉斯科(Lascaux)和肖維岩洞(Chauvet Cave)壁畫的分析,探討瞭早期符號思維、宗教信仰的雛形,以及狩獵采集社會中復雜的親屬關係網絡和知識傳遞機製。 第三章:新石器時代的轉摺:農業的誕生與定居的代價 農業革命被視為人類曆史上最深刻的變革之一。本章詳細考察瞭“肥沃月灣”、“黃河流域”、“中美洲”等地獨立起源的農業實踐,從野生植物馴化(如小麥、水稻、玉米)到傢畜的馴養。更重要的是,本書批判性地分析瞭定居生活帶來的負麵影響,包括人口壓力、疾病爆發、社會不平等的齣現,以及對環境的首次大規模改造。 第四章:早期聚落與社會復雜化的初探 在農業穩定的基礎上,人類開始建造更宏大的居所。本章以傑裏科(Jericho)和恰塔霍裕剋(Çatalhöyük)為案例,考察瞭早期村落的建築技術、土地管理和初步的防禦體係。我們關注早期階層分化如何通過墓葬習俗和物質財富的差異體現齣來,為後來的城市文明奠定瞭基礎。 --- 第二部分:河流孕育的輝煌 (公元前 3500 年 – 公元前 500 年) 第五章:美索不達米亞:楔形文字與法律的誕生 本章集中於幼發拉底河與底格裏斯河之間的“兩河流域”。詳細梳理瞭蘇美爾城邦的興起(如烏爾、烏魯剋),以及灌溉係統管理如何催生瞭強大的祭司和王權。重點解析瞭文字(楔形文字)從記賬工具到文學載體的演變,並深入剖析瞭《漢謨拉比法典》如何構建瞭第一個係統化的、文本化的國傢法律框架。 第六章:尼羅河的恩賜:古埃及的永恒性追求 古埃及文明的獨特性在於其驚人的連續性和對“永恒”的執著。本章探討瞭尼羅河定期的泛濫如何塑造瞭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傢(早王朝時期)。通過對金字塔建築工程的分析,展示瞭古埃及卓越的數學、天文學和工程能力。同時,審視瞭《亡靈書》等宗教文本如何維護瞭法老的“神聖王權”概念。 第七章:印度河流域文明:謎團與城市規劃的典範 本章關注哈拉帕(Harappa)和摩亨佐-達羅(Mohenjo-Daro)的城市規劃。這些文明的特點是高度的標準化:城市網格布局、先進的排水係統和一緻的度量衡體係。本書特彆關注其文字至今未能完全破譯的現狀,並推測其社會結構可能比同期美索不達米亞或埃及更為平等,缺乏明顯的宏偉王室紀念碑。 第八章:小亞細亞與東地中海的早期競爭者 本章將視角轉嚮赫梯人(Hittites)的崛起,他們是鐵器時代初期的主要參與者。本書探討瞭他們如何通過對冶鐵技術的早期壟斷,在卡迭石戰役中挑戰埃及,並建立起一個強大的安納托利亞帝國。同時,簡要介紹瞭腓尼基人的海上貿易網絡,他們作為字母文字的傳播者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 第三部分:軸心時代的思想覺醒與古典帝國的構建 (公元前 800 年 – 公元 200 年) 第九章:軸心時代的思想風暴:對存在的追問 “軸心時代”(約公元前 800 年至前 200 年)是人類思想史上一次空前的爆發。本章獨立分析瞭在不同地理環境中獨立産生的關鍵哲學與宗教思想: 中國: 儒傢(強調社會倫理與秩序)與道傢(強調自然和諧與無為)。 印度: 婆羅門教的係統化(奧義書)與佛教的興起(對苦難的解脫)。 希臘: 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對理性、倫理和形而上學的探索。 以色列: 猶太教的“一神論”與先知傳統對社會公義的呼喚。 第十章:希臘城邦的自由與衝突:民主的實驗與蘇格拉底的遺産 本章聚焦於雅典的民主實踐,分析瞭公民權、公民大會(Ecclesia)的運作機製,以及其局限性(如排斥婦女和奴隸)。通過伯羅奔尼撒戰爭的敘事,展示瞭城邦政治的內在脆弱性,並探討瞭希臘悲劇(如索福剋勒斯)如何反映瞭人與命運、法律與道德的永恒衝突。 第十一章:波斯帝國的宏偉藍圖與治理模式 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建立者居魯士大帝,開創瞭曆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多民族帝國”。本書詳細介紹瞭波斯的行政管理藝術:總督製度(Satrapies)、皇傢大道(Royal Road)的建設、以及對被徵服地區文化與宗教的相對寬容政策。這為後世的帝國(如羅馬)提供瞭重要的治理範本。 第十二章:羅馬的崛起:從共和國到帝國的轉型 本章描述瞭羅馬城如何從一個意大利半島上的城邦,通過布匿戰爭擊敗迦太基,最終控製地中海世界。重點分析瞭羅馬共和國的混閤政體(執政官、元老院、保民官)的成功與最終的內爆。隨後,審視瞭奧古斯都如何巧妙地過渡到元首製(Principate),開創瞭“羅馬和平”(Pax Romana)的黃金時代。本書探討瞭羅馬法、工程奇跡(渡槽與道路)對西方文明持久的影響。 --- 結語:古典世界的終結與新時代的醞釀 本書在收尾部分,將簡要迴顧這些早期大文明在公元後的數百年間所麵臨的結構性挑戰,包括氣候變化、過度擴張、內部階級矛盾的激化,以及技術停滯,為下一階段(中世紀早期)的“黑暗時代”與新宗教的傳播埋下伏筆。它強調,每一個強大的文明的興衰,都不是孤立事件,而是由其早期環境、思想基礎和治理模式共同決定的長期過程。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馬屋原吉博
 
  國中考試個別指導教室SS-1副代錶。國中考試情報局「酷酷塾的使用方法」諮詢主任。
 
  在大型補習班纍積指導大學、高中、國中各項考試的實務經驗之後,目前於完全一對一的環境專心指導國中生應考,並隨時開放傢長參觀。培育齣不少通過開成、灘、櫻蔭、築駒這幾間知名國中考試的學生。
 
  將看似零散的知識組成立體結構,幫助拚命吸收大量知識的學生整理腦中資訊,並得以在應考之際活用。課程指導方式大受學生與傢長好評。
 
  著有《頭がよくなる 謎解き 社會ドリル》(kanki齣版)、《中學受験 見るだけでわかる社會のツボ》(青春齣版社)、《今さら聞けない!政治のキホンが2時間で全部頭に入る》(subaru捨)、《カリスマ先生が教える おもしろくてとんでもなくわかりやすい日本史》(ascom)。
 
譯者簡介
 
許鬱文
 
  輔仁大學影像傳播學係畢業。對日文有興趣,於東吳日語教育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曾擔任日商多媒體編輯、雜誌日文採訪記者,現職為專職譯者。
 
  歡迎大傢透過臉書認識我。
 
  Facebook:baristahsu
  Email:baristahsu@gmail.com

圖書目錄

PART1
文明的誕生
【約5000年前~西元前5世紀】
 
古代近東①
於大河之間誕生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約西元前2340年薩爾貢一世統一瞭美索不達米亞地區
 
古代近東②
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巴比倫第一王朝
約西元前1700年《漢摩拉比法典》頒布
 
古代近東③
「尼羅河的恩賜」埃及文明
約西元前1200年拉美西斯二世簽訂瞭全世界最古老的和平條約
 
古代近東④
隨著交易普及的新文字
約西元前1100年串起海路的腓尼基人與串連陸路的亞蘭人
 
東亞①
正當化朝代交替的「易姓革命」思想
約西元前1000年周武王於牧野之戰打敗殷紂王
 
古代近東⑤
唯一真神統治的《舊約聖經》世界
約西元前1000年希伯來人之王大衛即位
 
城邦世界①
「我們是希倫人」希臘人的共識
約西元前700年希臘各地齣現瞭「城邦」
 
古代近東⑥
首個對歸順民族進行高壓統治的「世界帝國」
約西元前600年亞述徵服埃及、統一近東
 
城邦世界②
於雅典推動的平民參政製度
西元前594年 雅典城邦的執政官梭倫推動改革
 
古代近東⑦
對歸順民族採取寬容態度的新帝國
西元前525年 阿契美尼德王朝徵服埃及、統一近東
 
PART 2
城邦世界的結束與羅馬的活躍
【西元前5世紀~西元前1世紀】
 
古羅馬①
自義大利誕生的無君主城邦
西元前509年 「共和政體」於羅馬誕生
 
印度
社會結構變化帶來對新宗教的需求
約西元前500年佛陀闡釋解脫之道
 
城邦世界③
近東世界與城邦世界的激烈衝突
西元前500年~西元前449年爆發波斯戰爭
 
亞歷山大的帝國①
城邦世界衰弱,納入馬其頓的統治下
西元前431年~西元前404年爆發伯羅奔尼撒戰爭
 
亞歷山大的帝國②
亞歷山大大帝的遠徵促使東西文化融閤
西元前334年亞歷山大大帝踏上遠徵東方的徵途
 
COLUMN
大帝死後的近東世界(西元前3世紀)
 
東亞②
戰國時代結束,秦漢時代來臨
西元前221年秦王自稱始皇帝
 
古羅馬②
共和政體的羅馬成為地中海世界的霸者
西元前146年羅馬打敗迦太基
 
古羅馬③
趁著內亂嶄露頭角的凱撒
西元前49年凱撒違反元老院命令,率軍渡過盧比孔河
 
古羅馬④
羅馬迎來最強盛的帝政時期
西元前27年屋大維.圖裏努斯由元老院賦予「奧古斯都」之尊稱
 
PART 3
羅馬的謝幕與中華世界的繁榮
【西元1世紀~西元6世紀】
 
古羅馬⑤
耶穌宣揚神愛世人的教義
約西元30年耶穌於各各他山被處死
 
COLUMN
印度史概要(約西元前500年~西元13世紀初期)
 
東亞③
對東西雙方造成深刻影響的漢朝
西元184年黃巾之亂促使東漢瓦解
 
東亞④
隨著東漢衰退而進入分裂的時代
西元208年曹操於赤壁之戰敗給劉備與孫權的聯軍
 
古羅馬⑥
羅馬陷入混亂之際誕生的兩位皇帝
西元313年羅馬帝國終於承認基督教為閤法宗教
 
古羅馬⑦
一明一暗的兩個羅馬帝國
西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帝國與西帝國
 
COLUMN
西亞與中亞情勢(西元前3世紀~西元7世紀)
 
東亞⑤
在隋唐帝國的治世下,中國迎來繁榮盛世
西元589年中央集權國傢隋朝統一中國全土
 
PART 4
伊斯蘭世界與西歐世界的成立
【西元7世紀~西元15世紀】
 
伊斯蘭世界①
視阿拉為唯一真神的伊斯蘭世界誕生
西元622年穆罕默德離開迫害他的故鄉(聖遷)
 
伊斯蘭世界②
伊斯蘭世界長期的兩個對立問題
西元750年伊斯蘭帝國的阿拔斯王朝誕生
 
COLUMN
伊斯蘭世界的分裂(西元9世紀~西元12世紀)
 
中世紀歐洲①
與拜占庭帝國抗衡的西歐世界成形
西元800年法蘭剋國王查理一世受封為「羅馬人的皇帝」
 
中世紀歐洲②
現代西歐諸國前身的各國誕生
西元962年鄂圖一世加冕,奠定神聖羅馬帝國的基礎
 
中世紀歐洲③
基督教世界與伊斯蘭世界的衝突
西元1096年為瞭奪迴聖地,十字軍第一次東徵伊斯蘭世界
 
COLUMN
中國與異族的茁壯(西元10世紀~西元12世紀)
 
東亞⑥
濛古帝國席捲歐亞大陸
西元1206年鐵木真自稱成吉思汗
 
中世紀歐洲④
於英格蘭萌芽的君主立憲製
西元1215年約翰王簽署《大憲章》
 
中世紀歐洲⑤
英格蘭皇室與法蘭西皇室的抗爭
西元1339年為瞭領土所有權,爆發「百年戰爭」
 
中世紀歐洲⑥
猶如英法對照組的德國推動分權製度
西元1356年神聖羅馬皇帝頒布「金璽詔書」
 
朝鮮半島
文化獨具特色的朝鮮王朝
西元1392年李成桂創立朝鮮王朝
 
東亞⑦
西元14世紀至16世紀,工商業急速發展的明朝
西元1405年明朝宦官鄭和遠徵南海
 
COLUMN
東南亞與非洲(西元7世紀~西元18世紀)
 
PART 5
近世歐洲的發展
【西元15世紀~西元17世紀】
 
中世紀歐洲⑦
改變歐洲世界的鄂圖曼帝國
西元1453年鄂圖曼帝國滅亡拜占庭帝國
 
COLUMN
伊比利半島與義大利(西元8世紀~西元15世紀)
 
COLUMN
文藝復興(西元14世紀~西元16世紀)
 
近世歐洲①
大航海時代推動「全球化」
西元1492年橫渡大西洋的哥倫布抵達巴哈馬
 
近世歐洲②
將歐洲世界一分為二的宗教改革
西元1517年馬丁.路德發錶九十五條論綱
 
近世歐洲③
透過政治聯姻擴大勢力的名門哈布斯堡傢族
西元1519年查理五世登上神聖羅馬皇帝的寶座
 
近世歐洲④
從西班牙獨立,迎來巔峰的荷蘭
西元1568年荷蘭獨立戰爭爆發
 
近世歐洲⑤
英格蘭的君主專製時代「都鐸王朝」
西元1588年英格蘭於格瑞福蘭海戰擊敗西班牙
 
近世歐洲⑥
法蘭西的君主專製「波旁王朝」
西元1598年亨利四世頒布南特敕令,承認信仰自由
 
近世歐洲⑦
神聖羅馬帝國解體,建立主權國傢體製
西元1648年簽訂《西發利亞條約》
 
PART 6
近代到來與美國獨立
【西元17世紀~西元19世紀】
 
近代歐洲①
英格蘭國王被處死,暫時採行共和政體
西元1649年英格蘭共和國成立
 
近代歐洲②
英格蘭進入君主立憲時代
西元1689年國王接受《權利宣言》(光榮革命)
 
近代歐洲③
西元18世紀,英國展開「工業革命」
西元1776年瓦特改良蒸汽機
 
COLUMN
俄羅斯、波蘭、普魯士(~西元18世紀)
 
COLUMN
成為殖民地的美洲大陸(西元15世紀末~西元18世紀)
 
美國①
從英國獨立的13個殖民地組成閤眾國
西元1776年13個殖民地的代錶宣布《獨立宣言》
 
近代歐洲④
為自由與平等謳歌的法國大革命
西元1789年巴士底監獄淪陷,瞬間引爆革命之火
 
近代歐洲⑤
享受革命成果的拿破崙展開統治
西元1804年拿破崙自稱「皇帝」
 
近代歐洲⑥
熊熊燃燒的自由主義與民族主義之火
西元1814年歐洲各國代錶召開維也納會議
 
美國②
希望與歐洲互不乾涉的美國
西元1823年門羅總統宣告《門羅宣言》
 
COLUMN
多民族王朝「清朝」(西元17世紀~西元19世紀)
 
PART 7
席捲世界的帝國主義
【西元19世紀~西元20世紀】
 
東亞⑧
被西洋近代理論吞噬的東亞
西元1840年英國與清朝爆發鴉片戰爭
 
近代歐洲⑦
西元19世紀,政體變化快速的法國
西元1848年二月革命爆發,勞工驅逐路易.腓力
 
近代歐洲⑧
批判自由主義的社會主義思想
西元1848年卡爾.馬剋思宣布《共產黨宣言》
 
近代歐洲⑨
西元19世紀的英國成為世界的霸主
西元1851年第一屆萬國博覽會於倫敦舉辦
 
近代歐洲⑩
英德法扼止俄羅斯南下
西元1853年俄羅斯對鄂圖曼帝國發動剋裏米亞戰爭
 
美國③
西元19世紀的美國麵臨分裂危機
西元1861年美國爆發南北戰爭,最終由北軍獲勝
 
近代歐洲⑪
長期分裂的義大利走嚮統一
西元1861年薩丁尼亞王國改名為義大利王國
 
近代歐洲⑫
鐵血宰相俾斯麥統一德意誌
西元1871年德意誌帝國在凡爾賽宮宣布成立
 
東亞⑨
中國最後的王朝「清朝」結束長達三世紀的統治
西元1912年孫文發動辛亥革命,中華民國建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①:德意誌
不斷對外侵略而被孤立的德意誌
西元1890年德意誌帝國的首相俾斯麥下颱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②:法國
利用德意誌的威脅重返國際舞颱的法國
西元1894年法國與俄國組成法俄同盟,擺脫孤立睏境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③:英國
為瞭對抗德意誌,與俄、法聯手的英國
西元1902年~西元1907年英國接連與他國組成三個同盟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④:奧地利
染指巴爾幹半島的奧地利
1902年奧地利、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閤併
 
PART 8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後遺癥
【西元20世紀】
 
第一次世界大戰①
塞拉耶佛事件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戰
西元1914年奧地利王儲被塞爾維亞青年暗殺
 
第一次世界大戰②
遭受俄羅斯與法國夾擊的德意誌
西元1915年各國分成兩大陣營參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③
俄羅斯爆發革命,社會主義政權誕生
西元1917年列寧樹立蘇維埃政權(十月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戰④
美國參戰,協約國大獲全勝
西元1918年德國臨時政府與協約國簽訂停戰協議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的世界①
戰敗的德國受到嚴厲製裁
西元1919年巴黎和會召開,簽訂《凡爾賽條約》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的世界②
威爾遜提倡集體安全保障
西元1920年世界第一個國際機構「國際聯盟」成立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的世界③
英國在巴勒斯坦的祕密行動
西元1922年鄂圖曼帝國滅亡,土耳其共和國誕生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的世界④
在中國延燒的民族主義火焰
西元1919年中國爆發大規模的抗日遊行「五四運動」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的世界⑤
美國提防勢力不斷擴大的日本
西元1921年~西元1922年由美國主導的華盛頓會議召開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的世界⑥
在景氣低迷的義大利誕生的法西斯主義
西元1922年墨索裏尼決定「進軍羅馬」後成為總理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的世界⑦
因賠款陷入經濟危機的德國
西元1923年法國與比利時占領德國最大的工業地區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世界⑧
社會主義國傢壓抑個人意誌,持續推動建設
西元1922年蘇維埃聯邦成立
 
PART 9
防不勝防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西元20世紀】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①
貿易壁壘點燃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
西元1929年華爾街股市崩跌,演變成世界經濟大蕭條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②
關東軍大舉入侵東亞,主張「滿洲是日本生命線」
西元1931年柳條湖事件引爆九一八事變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③
受國民支持、成為獨裁者的希特勒
西元1935年德國宣布重建軍備,派兵進駐萊茵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④
各國與法西斯主義對抗的人民陣線
西元1936年西班牙爆發反對人民陣線內閣的政變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⑤
為瞭聯閤抗日而攜手閤作的國民政府與共產黨
西元1937年日本與中國的軍隊爆發衝突,引發中日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⑥
不顧英法讓步、持續侵略的德國
西元1938年英國與法國於慕尼黑會議嚮希特勒妥協
 
第二次世界大戰①
德國與蘇聯聯手,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西元1939年德國與蘇聯聯手侵略波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②
德軍長達兩年的破竹之勢
西元1940年日本、德國與義大利成立三國同盟
 
第二次世界大戰③
聯閤國與日本的戰爭揭開序幕
西元1941年日本偷襲夏威夷的珍珠港
 
第二次世界大戰④
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西元1945年8月日本接受《波茨坦宣言》,無條件投降
 
PART 10
冷戰之後,對立依舊
【西元20世紀~西元21世紀】
 
新國際秩序①
根據國際聯盟的前車之鑑,組成新國際機構
西元1945年10月聯閤國創立
 
新國際秩序②
由美國主導的新國際經濟秩序
西元1945年12月世界經濟轉型為布列敦森林體係
 
冷戰①
美蘇對立,將世界分成兩大陣營
西元1947年杜魯門主義讓冷戰浮上檯麵
 
冷戰②
在朝鮮半島發生衝突的美國與中國
西元1950年韓戰爆發
 
冷戰③
冷戰時期逐漸整閤的歐洲
西元1952年歐盟前身的歐洲煤鋼共同體成立
 
冷戰④
美蘇首腦解除近在眼前的核戰危機
西元1962年因蘇聯的飛彈基地而爆發的古巴危機
 
冷戰⑤
越戰以美國敗北收場
西元1965年北越開始遭受轟炸(滾雷行動)
 
冷戰⑥
中國與蘇聯對立,尼剋森得以訪問中國
西元1972年美國總統尼剋森與毛澤東展開會談
 
冷戰⑦
因石油危機普及的新自由主義
西元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引爆第一次石油危機
 
冷戰⑧
阿富汗戰爭成為蘇聯解體的序麯
西元1979年蘇聯派兵入侵阿富汗
 
冷戰⑨
蘇聯改革後解體,冷戰結束
西元1989年戈巴契夫總書記與布希總統於馬爾他會談
 
永無止境的對立①
因宗教與資源而紛爭不斷的伊斯蘭世界
西元2003年美國假藉伊拉剋坐擁大量毀滅性武器之名入侵
 
永無止境的對立②
崛起成大國的中國與各種國際問題
西元2020年中國共產黨通過《香港國安法》
 
結語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7218457
  • EISBN:9786267218570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40.9MB

圖書試讀

前言
 
本書的特徵
 
  感謝購買本書的各位讀者。
  本書的目標在於「淺顯易懂」地介紹文明起源到現代的世界歷史。
  在此先為大傢介紹本書的幾項特徵。
 
  ①請以前後縱貫的方式閱讀!
  學習世界史的傳統方式之一,就是先加強對各地區的理解,例如先瞭解「歐洲史」或是「東亞史」,最後再予以整閤。不過這種方式的缺點在於,沒辦法走到最後一步的「整閤」,就無法以「橫跨各地區」的方式瞭解世界史的趣味。
 
  本書為瞭讓大傢以縱貫時間軸的方式一口氣瞭解世界史,會於每一頁舉齣關鍵事件,再依照時間軸的順序編排這些事件。如果想知道每一頁介紹的地區事件的後續,可參考右頁下方的指南。
 
  ②地圖非常豐富!
  在接觸歷史的時候,非常建議大傢確認書中的地名位於地球何處。本書由110個項目組成,其中有七成都放瞭地圖,讓大傢能直接透過地圖加深印象。
 
  ③艱澀的詞彙很少!
  其實我覺得這是最棒的特徵,因為我希望讓每一位剛接觸世界史的讀者都能讀到最後一頁,所以在撰寫本書的時候,滿腦子都想著如何「簡潔扼要」。
 
  連國中生也能讀得完的通史
 
  老實說,「世界史」對初學者來說,是門檻有點高的科目。要深入理解世界史,當然得對世界地理有一定的瞭解,也得具備政治、經濟、軍事、哲學、宗教、藝術以及各種領域的背景知識。
 
  再者,雖然國小、國中都有稍微讀過世界史,但要等到高中之後,世界史纔會成為一門正式科目、納入大學考科,這時纔會「第一次」意識到要背很多東西。
 
  除瞭上述原因之外,撰寫世界史相關書籍的人通常是以社會人士、大學生或高中生為對象的老師,所以就算是打著「淺顯易懂」的口號為賣點的書,往往一翻開就會看到一堆令人退避三捨的艱澀用語。
 
  然而,如果真想閱讀簡單易讀的世界史,反而會找到一些偏雜學的書籍,而這些書籍通常無法為讀者描繪歷史的全貌。
 
  我曾在高中補習班教世界史,現在則是負責指導準備國中考試的小學生,所以我不是所謂的「世界史專傢」。
 
  當齣版社邀請我撰寫此暢銷係列書時,我就開始思考「我到底能夠提供什麼價值呢?」,最後得齣撰寫「連國中生也能讀得完的通史」這個結論。
 
  必修範圍狹窄的世界史
 
  促成本書齣版的契機之一,就是自2022年開始實施的高中新課綱。
 
  這項高中新課綱開始實施之後,原有的「世界史A/B」必修課被拿掉,而「歷史綜閤」這項科目變成必修課。「歷史綜閤」是揉閤瞭日本史與世界史,將重點放在近現代的科目。
 
  若想進一步瞭解世界史,仍可選修「世界史探究」這門課,但這畢竟隻是選修科目。
 
  我認為避免學生沒有接觸日本史就從高中畢業相當重要,並且為瞭培養齣能活躍於國外的人材,必須讓他們精通近現代史。但課綱的改變,勢必會有愈來愈多人高中畢業後,仍不曉得世界是如何發展至現今樣貌的。
 
  當這些學生們突然對工業革命或公民革命爆發之前的世界感興趣時,若本書能成為敲門磚,將令我感到無比喜悅。本書當然也能幫助國高中學生打好基礎,以便在學校研讀相關的歷史課程時能更輕鬆。我尤其建議大傢先掌握住大方嚮,後續就能讀得更順利。
 
  不過,本書為瞭堅持「簡單易懂」的原則,省略瞭不少在高中教科書會齣現的用語及概念,甚至在一些小故事中刻意排除瞭艱澀的用語。購買本書的讀者請將此當成踏入這個領域的第一塊墊腳石,如果因此而有心挑戰內容更為進階的相關書籍,作者也會感到十分榮幸。
 
  通往「世界」的入口
 
  開頭便提過,要深入理解世界史,就必須擁有地理、文化以及各種非歷史相關的知識;但反過來說,理解世界史也是接觸各種領域的機會。
 
  當我們一步步檢視每個時代的文明,就會想要進一步瞭解其「文字」與「語言」;而當我們看過無數大帝國的興衰更迭,就會知道各時代的掌權者是透過哪些係統來治理廣大疆土,並連帶著對「政治」開始感興趣。
 
  本書將重點放在各時代各地區的統治勢力,所以隻介紹瞭最低限度的「文化」與「藝術」,但這兩者也是世界史的重要元素。
 
  此外,要理解世界史及現今世界,絕對少不瞭「宗教」和「哲學」知識,而在瞭解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時候,也會接觸到基本的「經濟學」。
 
  本書介紹的「世界史」不過是冰山一角,但是當各位抱著「沒想到這麼有趣」的心情讀完隻是「入口」的本書之後,「世界史」會打開我們的視野,讓我們知道這「世界」有多麼地遼闊。
 
  引言就在此打住,讓我們一起迴溯這世界的歷史吧!從被譽為人類最古老的蘇美文明開始,到崛起成大國的現代中國為止,一同探索這段約五韆年的歷史長河。
 
2021年10月
馬屋原吉博

用戶評價

评分

閱讀體驗中,我發現作者在敘述重大事件時,非常注重引入那些“人味兒”的故事和細節,而非僅僅是宏大的政治或軍事描述。比如,在描述某個關鍵的文化運動時,書中似乎穿插瞭當時某個藝術傢的私人信件片段,或者某個普通民眾的日記摘錄。這種細節的“微觀切片”,極大地增強瞭曆史的代入感和情感共鳴。它讓我們得以窺見曆史進程中那些具體個體的掙紮、喜悅和睏惑,使得那些遙遠的名字和年代不再是冰冷的數據點,而是有血有肉的過去。這種敘事手法的運用,有效地避免瞭將曆史簡化為一係列必然發生的宏大規律,反而凸顯瞭偶然性與個體選擇在曆史河流中的重要作用。這種對“人”的關注,是我在許多同類書籍中都很少見到的寶貴品質。

评分

這本書的邏輯架構似乎非常清晰,從目次來看,它似乎采用瞭一種跳躍式的、主題驅動的編排方式,而非嚴格按照傳統編年史的綫性發展。我注意到它可能將不同文明、不同時期的關鍵轉摺點進行瞭橫嚮的並置對比,例如,它可能在同一章節內探討瞭羅馬帝國的衰落與同時期東方某個王朝的鼎盛時期的相似與相異之處。這種“網狀思維”的引導,對於理解曆史的復雜性和多綫索發展至關重要。我個人尤其期待它如何處理那些曆史上經常被忽略的“邊緣地帶”或“次要敘事”,是否能用短短兩小時的時間,為這些區域的復雜性提供一個立足點,幫助構建一個更立體、更去中心化的世界觀。如果能做到這一點,這本書的價值將遠遠超過一個簡單的“入門”工具書的定位,它更像是一把開啓多維度曆史理解的萬能鑰匙。

评分

這本書的排版設計——即使是電子版——也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巧妙地融入瞭一些輔助性的視覺元素,例如,可能在關鍵概念旁邊設置瞭簡短的“延伸思考”提示框,或者用非常精煉的圖錶來概括復雜的社會結構變遷。這些設計元素顯然不是裝飾,而是服務於學習效率的有效工具。我猜想,它在處理時間軸的梳理上一定下瞭大功夫,可能使用瞭一種非傳統的、更具互動性的方式來呈現因果鏈條,而不是簡單地堆砌年份。這種對視覺化學習的重視,顯示齣作者和齣版方深知現代讀者的學習習慣,他們深知“教”與“學”之間需要一座高效的橋梁。我非常期待在讀完後,能夠迅速在腦海中重構齣一個清晰、且充滿活力的世界史地圖,而這本書的這種精心設計的輔助功能,無疑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助力。

评分

這本書的包裝設計實在太吸引人瞭,封麵色彩的運用非常大膽且富有衝擊力,那種曆史的厚重感與現代設計的簡約綫條完美結閤,讓人一看就知道這不是一本枯燥的教科書。我拿起這本書的時候,首先注意到的是紙張的質感,非常細膩,即便是電子書的閱讀界麵,也能感受到排版上的用心。字體選擇上也看得齣來是經過精心挑選的,閱讀起來絲毫沒有壓迫感,即使是長時間沉浸在文字中,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那種仿佛置身於時光隧道入口的期待感,一下子就被這種精美的視覺呈現給勾瞭起來。我對它的內容本身抱有極高的期望,畢竟光是這個名字——“2小時入門”,就暗示著它必定會用一種極其高效、精煉的方式來梳理那些宏大敘事,期待它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遊,精準地帶我快速瀏覽世界曆史的精華地段,而不是被冗長的細節絆住腳步。這種開篇的儀式感,對於我這樣希望快速建立曆史框架的讀者來說,簡直是太重要瞭。

评分

說實話,我通常對這種“入門速成”類的書籍抱持著審慎的態度,總擔心它們為瞭追求速度而犧牲瞭深度,最終隻剩下浮光掠影的碎片信息。然而,這本書的引言部分處理得非常巧妙,它沒有急於拋齣時間綫或重大事件,而是先構建瞭一個“提問者”的視角,仿佛作者正坐在我對麵,用一種非常平易近人的口吻在探討“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曆史”這個終極命題。這種對話式的開場白,立刻拉近瞭與讀者的距離,讓我感覺自己不是在接受灌輸,而是在參與一場高水平的智力探討。我特彆欣賞它在開篇就強調瞭曆史的“關聯性”——即過去如何塑造我們當下的睏境與機遇。這種立足現實的切入點,讓原本覺得遙不可及的世界史瞬間變得鮮活和迫切起來,極大地激發瞭我繼續閱讀下去的動力,讓我相信這本書會提供一套全新的、更具實用價值的思維工具,而非僅僅是知識的堆砌。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