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心事,療心事:我想成為更好版本的我 (電子書)

寫心事,療心事:我想成為更好版本的我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朴仙姬
图书标签:
  • 自我成長
  • 心理健康
  • 情緒管理
  • 正念
  • 個人發展
  • 心靈成長
  • 療癒
  • 人生哲學
  • 電子書
  • 自我探索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用我書寫的文章,發現自我,安慰自我,替自己加油。☆★
67則心靈寫作的故事與練習。
 
  ★寫下心事的那一刻,「我想成為更好版本的我!」已經實現。
  ★當你全心全意書寫時,內心深層且長期的痛苦、羞恥和嫌惡、憂鬱和不安、
  自責和壓力,將漸漸地轉化為強大的力量。
 
  如果治癒文是專注於治癒悲傷和痛苦的寫作,那麼心靈寫作可以說是隨時觸動心靈的日常工具。當你想管理好自己的日常情緒,當你想將日常生活中的珍貴時刻銘刻在腦海中,或者當你想重新思考你們的關係時,心靈書寫可以成為一個非常有用的工具。對於想要開始寫心的人來說,本書67個寫心的故事和實踐,可以作為真誠的引導。
 
  ●寫心事,不是寫普通的文章,而是透過有趣的、內心的、魔幻的、充滿生命力的寫心過程,達到療癒自己的效果。
  ◢精選寫心事處方簽--
  【追星寫作】>>>當作日常能量來源的工具
  【觀察物動物和植物寫作】>>>獲得生命的感動
  【請來參加我的葬禮邀請函】>>>寫下心中說不出的話語
  【10年後的我寫信給現在的我】>>>說出內心深處的話語
  【名叫”先停下來”的手冊】>>>立即減輕痛苦
  【跟擬人化的”我”對話】>>>得到意想不到的慰藉
  【挖掘內心的魔術商店】>>>快速丟棄負面情緒
  【讓我心醉神迷的味道】>>>從喜愛的味道中尋找快樂
  【比藥丸更有效的《小王子》文章】>>>將雜亂的意識轉換為專注
  【我創造的”幸福”食譜】>>>幸福立刻現身
  【我的房間旅行】>>>回憶過去的美好,撫慰身心
  【在youtube、臉書、部落格上留言】>>>改變一天的心情
  
  ●療癒自己可以是一個詞、一個句子、一段或幾頁文章。重要的不是寫作的格式或完整性,而是“寫心”。
  我們可以通過書寫自己的思想來更貼近自己,不需要任何人的幫助,我們可以靠自己來恢復和維持心理健康。本書分三個階段,教你如何進行寫心的過程:
 
  ◢寫一顆找到自我的心。
  ◢寫一個保護自我日常生活的心靈。
  ◢寫我的想法以解開人際關係。
 
  ●能帶給「我」最明確有力的文章,就是我寫的文章。一個字、一句話,也能對那些令我們不知所措的情況「發揮藥效」。
 
  ◢寫下一個關鍵的單詞,也可以帶來新的能量,例如--
  “堅持!”
  “無條件休息”
  “我的生活中心就是我” 
  ◢就像寫你的心一樣,可以輕而易舉地嘗試,隨時撫慰心靈,例如--
  “午餐時間在陽光下散步 30 分鐘”
  “掠過那個人的缺點,找到長處”
  “草率的判斷可能會出錯”
  ◢寫我的心就等於寫一句“愛我自己”,幫助自己從日常生活中重新振作,
  例如--
  “我做到了,沒關係”
  “好了,今天就加油吧,勇敢點!” 
 
名人推薦
 
  Anna安娜|塔羅心靈療癒師
  小印|《財富自由的整理鍊金術》作者、整理鍊金術師
  未秧Winter|作家、教育YouTuber
  周志建|資深心理師、故事療癒作家
  芬妮 Fannie | 《練習不聽話》作者、閱讀推廣人
  施又熙|作家、社工師
  海苔熊|Podcaster
  黃之盈|諮商心理師 
  趙介亭(綠豆爸)|可能幸福學院創辦人
  盧美妏|人生設計心理諮商所 共同創辦人/諮商心理師 
  羅致仲|人際溝通講師、身心靈工作者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推薦好評
 
  ■心情困頓時何必往外求,透過心靈寫作的力量,就能成為自己最棒的傾聽者跟療癒者。--------------小印|《財富自由的整理鍊金術》作者、整理鍊金術師
 
  ■開始記錄你每天最珍貴的時刻,透過作者三階段的方法練習,累積自己內心無與倫比的力量撲滿!--------------未秧Winter|作家、教育YouTuber
 
  ■順著自己的內心沿路書寫,會驚訝地發現一畝神秘又神聖的沃土。我也曾沿路寫著寫著,那畝田竟開出了美麗的花朵,文字之花就是送給自己最好的療心禮物。--------------芬妮 Fannie | 《練習不聽話》作者、閱讀推廣人
 
  ■我想,再也沒有比愛自己更重要的了。循序漸進的,慢慢看見自己真的很棒,並且值得被愛,這本書提供了一個清楚的路徑。--------------施又熙|作家、社工師
 
  ■要如何瞭解自己的生命風格?阿德勒認為「早年回憶」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我也在幸福拼圖當中放入了「正心療癒」這塊拼圖,而《寫心事,療心事》則提供我們如何行動的指南,讓我們可以透過寫心,來療癒自己--------------趙介亭(綠豆爸)|可能幸福學院創辦人
 
  ■「寫作」是簡單又有效的自我療癒方法,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進而改善負面情緒。如果你也想要改變自己的生活、增加動力,不妨試試從這本書開始練習吧!做自己的療癒師!-------------盧美妏|人生設計心理諮商所 共同創辦人/諮商心理師 
 
  ■我喜歡書寫,也教書寫,這本書給了我許多書寫與教學的靈感,也豐富了我對探索內在的認識。--------------羅致仲|人際溝通講師、身心靈工作者 
好的,以下是为您构思的一本名为《都市浮沉录:在喧嚣中寻找自我定位》的图书简介,内容完全独立于您提供的书名,并力求详尽和自然: --- 都市浮沉录:在喧嚣中寻找自我定位 作者:林晓舟 这是一本关于在现代都市的钢铁丛林中,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的内心,并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独特位置的非虚构作品。 我们生活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迭代的时代。摩天大楼拔地而起,信息洪流永不休止,每分每秒都有新的“成功学”理论诞生,又有旧的定义被迅速抛弃。在这个高速运转的巨型机器中,许多人感觉自己像一颗微不足道的零件,疲惫不堪,却又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我们被裹挟着向前奔跑,却时常在深夜里停下来,困惑地问自己:我到底在追逐什么?我究竟是谁? 《都市浮沉录》并非一本心灵鸡汤式的自我安慰指南,也不是枯燥的社会学分析报告。它是一份深入都市肌理的田野调查,是一次对当代职场人、创意工作者、以及新一代创业者的敏锐观察与深刻反思。作者林晓舟,一位曾在一线城市顶级咨询公司工作多年,后选择回归内心、转向自由职业的观察者,以其独特的双重视角,带领读者穿梭于写字楼的玻璃幕墙与深夜便利店的微光之中。 第一部分:迷失的罗盘——“效率至上”的陷阱 本书的开篇,聚焦于都市生活中最普遍的焦虑来源:被“效率”绑架的人生。 作者首先剖析了“内卷”现象背后的深层心理机制。我们似乎都在不遗余力地延长工作时间,提升指标,但这些努力最终导向的却是更深的疲惫和更少的满足感。林晓舟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案例——从为达到“KPI”而牺牲健康的项目经理,到陷入“自我迭代”怪圈的程序猿——揭示了当工具理性(效率、产出)凌驾于价值理性(意义、连接)之上时,个体如何逐渐失去对生活的掌控感。 在这一部分,你将读到对“996文化”的结构性分析,探讨社交媒体如何固化了我们对成功的狭隘想象,以及我们如何在无意识中将“忙碌”等同于“价值”。作者强调,在效率的泥潭中,首先要学会识别出那些耗费精力却无意义的噪音。 真正的定位,始于对无效忙碌的勇敢割舍。 第二部分:身份的碎片化与重建 现代都市提供给了我们无数种“标签”:职级、薪资、社交圈、兴趣爱好。然而,随着信息更迭加速,这些标签也变得异常脆弱和短暂。人们在不同的场景下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久而久之,核心的“自我”似乎被拆解成了无数碎片。 《都市浮沉录》深入探讨了“身份认同危机”。作者采访了多位经历职业转型、重塑家庭观念的人士,探讨了在职业生涯的“中年危机”前夕,如何面对过去所积累的成功经验突然失效的窘境。 关于“作品即身份”: 当你不再以职位定义自己,你还能依靠什么来构建自信?本书探讨了从“做什么”转向“成为什么”的心态转变过程。 人际关系的“临时性”: 探讨了都市中人际关系的流动性如何影响我们的安全感,以及如何在快速聚散的关系中,建立起少数几个真正深入的联结。 虚拟与现实的界限: 分析了线上人设的构建成本和心理透支,并提出了在数字化生存时代,如何守护“真实自我”的疆界。 第三部分:在不确定性中锚定核心价值 如果说前两部分是诊断焦虑和梳理现状,那么第三部分则转向了行动与实践——如何在持续的变动中,为自己打造一个不易被风浪击垮的“内核”。 作者认为,寻找自我定位的关键,不在于找到一份完美的工作或一个宏大的目标,而在于锚定那些不受外部环境影响的核心价值体系。 本书提出了“三维定位法”: 1. 向内求索——“我的不妥协清单”: 引导读者梳理出生命中绝对不能牺牲的原则(如诚实、健康、家庭时间等),并据此作为所有重大决策的试金石。 2. 向外链接——“价值流动的场域”: 分析如何识别那些能够与你的核心价值产生共鸣的职业环境和社交圈子,而不是仅仅追逐高薪和名校光环。 3. 向下扎根——“微小确定的力量”: 强调了日常习惯和微小成就对于建立长期自信的重要性。比起等待一个“大发现”,更可靠的是日复一日在自己热爱的小事上精益求精。 结语:成为一个“有界限的探索者” 《都市浮沉录》的最终落脚点,并非要读者逃离都市,而是鼓励我们学会“带着清醒的头脑去生活”。你不需要成为一个特立独行的隐士,但你需要学会设置清晰的边界。定位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真正的强大,在于你能在喧嚣中听到自己微弱但清晰的声音,并有勇气依照那个声音去调整航向。 适合读者: 感觉职业发展陷入瓶颈,但又不知该如何调整方向的职场人士。 被“别人家的孩子/同事”的成就感压得喘不过气的年轻一代。 对当代社会“成功学”提出质疑,渴望更真实生活意义的思考者。 林晓舟以其犀利的笔触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提供了一份在当代语境下重建内心秩序的实用手册。 这本书或许不能立即解决你的所有问题,但它会成为你在迷雾中,手中那支最可靠的、指向“真实自我”的指南针。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朴仙姬
 
  1963年出生於首爾,長期從事寫作,至今出版了七本小說。在成為小說家之前,從事過各種職業,包括教師、出版商編輯、非政府組織活動家和小劇場策劃人。在工作生涯中一直以趣味性寫小說為主,並且於2002年的《文學思想》中,以短篇小說《企鵝》獲得新人文學獎。著有小說集《咪咪》和長篇小說《嬰兒盒》、《愛貓的方法》、《那傢伙》、《多米諾·古拉帕式雙層房子》、《裘莉·埃克俱樂部》、《藍色獵豹跑了》(第三屆藍小說獎獲獎作品)。目前以“寫心”為開端,試圖擴大培養寫作的領域。
 
譯者簡介
 
張琪惠
 
  中國文化大學韓文系畢業,韓國國立首爾大學語言教育院進修。現為專職韓文翻譯,翻譯資歷逾二十年,同時也是三個男孩的母親,目前定居於德國科隆,進修德文中。著作有《開始遊韓國說韓語》一書,並有《熔爐》、《她的名字是》、《三樓書記室的暗號》等九十多本翻譯作品。其中《我的紅氣球》、《男爵的鳥巢箱》獲得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
 
  賜教信箱homannchang@gmail.com

图书目录

前言 微不足道,卻像魔術般的寫心事

第一篇 / 寫心事,尋找自我。
第 1 章 發現:進一步了解自己的故事集 

•發現自己的咒語:用我記得蒐集一些記憶
•生活中必備的人格面具:我的面具們
•從記憶裡療癒內心的傷痕:發現身體珍藏的故事
•認清自己的模樣:回答生平最困難的問題
•察覺我的模樣和我的問題:意識流動寫作
•嘗試「我的探索」的寫作:本我君與超我君
•了解自己是不是完美主義者:脫離完美主義的書寫

第 2 章  意義:我想要怎樣生活? 
•省察過去的生命:請來參加我的葬禮
•尋找生命的感動和洞察;想效仿的植物,想效仿的動物
•從文章中帶給自己的感動和力量:只有我才能書寫的故事 
•說出內心深處的話語:10 年後的我寫信給現在的我
•種下未來的夢想:為了未來的種子文章

第3章 現實:在日常艱辛時守護自己
•獲得超越想像的力量:送給自己的一篇文章
•生命180度轉變:不要「為什麼」,而是問「什麼 」
•很有效的壓力管理法:15 分鐘內振作起來
•發掘感謝的文章:湧出源源不絕的能量
•當作日常能量來源的工具:追星寫作
•能量再度上升:「重新開始!」的文章
•減輕痛苦的處方籤:名叫「先停下來!」的手冊
•消除負面想法:更換內心的鏡頭
•得到意想不到的慰藉:跟擬人化的「我」對話

第4章 內在:帶領真我的記憶們
•快速丟棄負面情緒:挖掘內心的魔法商店
•為了遇見希望:開啟內心痛苦的盒子
•安撫受傷的內在小孩:「不是你的錯」 
•越過心理的障礙:內心撐竿跳

第5章 接受:那雖然是我,但不是我的錯
•接受自己的模樣:「那就是我」帶來的力量
•訓練「那有什麼大不了」的內心時刻:身體的自卑情結是什麼
•讓空虛的心靈站起來:「愛自己」的書寫練習
•解開自嘲的枷鎖:指埋怨自己的C改變了
•停止日常自責自我的方法:親切對待自我的話語
•趕走自我責備:運用官還自我的話語 

第 6 章 感覺:感受到的就是我自己的
•找回遺失時間的我:用氣味的記憶尋找自己
•從喜愛的味道中尋找快樂:讓我心醉神迷的味道
•什麼聲音可以撫慰你的心靈?:感受那個聲音
•轉換心情、安定心靈:我喜愛的顏色
•愛自己的書寫:和我相似的東西

第7章 感情:想和我的心好好相處
•找出適當的表達方式:「我很生氣,但我無法解釋?」
•照顧好自己的內心:將故障的心送修
•心靈和精神健康的處方簽:我的身體訴說我的心
•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以自我諮商代替專家諮詢
•嘗試善待自己的方法:連我都不愛我自己
•加強自信心:填滿我「驕傲」的東西

第二篇 /寫心事,守護日常生活。
第 8章 平靜:不管什麼日子都恬靜的心靈

•找回內心的平靜:我房間裡盛裝記憶的事物
•讓內心擁有滿滿的充實感:沒有錢也能擁有的東西 
•從生活中找回平靜:緊緊抓住平靜的時光
•給我沉著舒適的安心感:戰勝新冠憂鬱的經典藍
•隨即感到輕鬆愉快:蒐集讓我心情愉快的話語
•分泌幸福賀爾蒙:古巴旅行筆記
•瞬間轉換心情:讓我幸福的東西
•將雜亂的意識轉換為專注:比藥丸更有效的《小王子》文章

第9章日常:今天在我身上出現的各種小奇蹟
•擺脫憂鬱的情緒:心情愉快的星期日清晨
•幸福立刻現身:「我創造的幸福」食譜
•挑選足以當作藥方的文章:成為日常力量的7種文章
•維持幸福感:每天3件好事
•將內心的缺口復原:用日常記錄幫生命澆水
•回憶過去美好,撫慰身心:我的房間旅行
•一切都會跟著好轉:照顧內心的願望清單
•改變一天的心情:在youtube、臉書、部落格上留言

第三篇/寫心事,化解關係。
第10章 關係:若想讓關係更親近或是少一點不愉快 

•和對的距離拉近了:敞開心扉的電子郵件使用法
•建立信任的關係:某個後輩給我的驚喜
•與認識的人變得更親近:一張紙條延續的關係
•寫心事,解開心理的疙瘩:化身為對方找答案
•也想試著和不舒服的人好好相處:稱讚其他的優點 
•用書寫治癒朋友關係:愛貓的方式,愛朋友的方式
•學習不傷害別人的自尊心:若想遺忘那個人的眼神
•尊重對方原來的樣貌,愛情才能長久:我體內的阿尼瑪小姐或是阿尼瑪先生
•開啟心靈相通之路:表達內心的紙條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184912
  • EISBN:9786267311158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3.3MB

图书试读

作者序
 
微不足道,卻像魔術般的寫心事
 
  由於出現嚴重特殊的傳染性肺炎(COVID-19),時間被剝奪了,在彷彿春季不會來臨的某一天,我經過住家附近的區公所,看見建築物牆壁上的橫幅廣告寫的詩句:
 
  「哪有不搖曳就盛開的花/這世上所有綺麗的花朵都搖曳著挺直腰桿」-------都鍾煥
 
  這句詩彷彿讓我聽見心中春花綻放的奇蹟。我走進區公所旁的咖啡館,取出日記本寫下這首詩。我在網路上查詢並抄錄了全文。我的心如同春天的呼吸「即使在風中搖曳,也要挺直腰桿,對於目前的我而言,這遠比吃飯來得重要!」
 
  嚴重特殊的傳染性肺炎(COVID-19) 餘波之下,憑自我意志無法解決的事,就是畏懼著「要躲到某個地方」的時刻。這些一不小心就會搖搖欲墜的日子,多虧了我身邊的家人和我的一篇篇文章才讓我找回平靜。詩人的詩,猶如不容錯過的動聽格言,好比「書寫」能讓我駐足停留,我寫的一句心事可以成為一天的力量。
 
  當我們面對現實、在漆黑洞穴般的時刻,為了得到一道明亮的光芒,該做的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而是將某個瞬間搖擺不定的心情寫在白紙上,或者將現實的痛苦和要遺忘的某件事書寫在日記本或筆記上。在生命的深淵中,當想愛自己的心凝結時,請打開筆記本寫下心事。或者走在馬路上看見的橫幅廣告、今日閱讀的書、和某人的交談,或是來自經驗的洞察,請把這些都記錄在筆記本內…… 
 
  轉變日常生活的管理方式,一切都變得有可能,即使是微小瑣碎的事。
 
  文章的力量比想像中要強大。為生活而苦時,偶然閱讀的文章,會讓新鮮的渴望如泉水般源源不絕地湧出,或在命運般相遇的語句中,找到人生的座標。將這些文章逐字寫下來,反覆思索,會有更好的效果。然而能帶來明確力量的,當然是自己寫的文章。
 生活得轟轟烈烈時,在短暫的留白中書寫的一縷心事,彷彿夏季森林綠蔭般,捎來新鮮的恬靜。當日常生活感到不安,漫不經心時,書寫的日記,猶如從容地整理和整頓內心。將照顧呵護自我的心情轉化為文字時,發生的魔法就是「寫心事」魔法。
 
  寫心事是將此刻此地的我培養得更健康的寫作。我們的內心不僅因為深層長期的痛苦、羞恥和嫌惡留下的傷口而感到疼痛不堪,也會因為某人不經心的一句話,毀掉一整個星期,無明確地理由就被禁錮在憂鬱的隧道中,無法理解自己和他人,變得不自在的人際關係也會承受壓力。由於不擅於表達情緒,偶爾會造成誤會或陷入自責。
 
  林林總總不安的情況,總是圍繞在我們身邊。寫心事能對那些令我們不知所措的所有情況發揮藥效。當我們全心全意書寫時,就能平心靜氣,獲得力量。用跌至谷底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站起來,會變得更聰明、強壯和快樂。當然,更要不間斷的書寫。
 
  寫文章無須害怕。自由自在地從一小步開始跨出去,從一句話開始就行了。
 
  寫下這個星期我想掛的標語、我最近需要的態度、我想要的東西、想留下好情緒的一天,有如旗幟般的文章。倘若還是做不到,從一個單字,一句話(短短的語句)開始也無妨。「韌性」、「無條件休息」、「再見了麻煩」、「我生活的中心=我」、「專注在本質」,用這些關鍵字就能獲得源源不絕的新能量。
 
  某家設計文具商店,曾販售相當有創新概念的筆記本。一天寫一段落日記。在標題寫下那天的「我的句子」,接著在下面的格線內添加幾句話,日記就大功告成了,輕鬆地開始寫作的格式。寫心事也能像這樣簡單嘗試。
 
  舉例來說「中午時分在陽光下散步30分鐘」、「找出那個人的優點,而非缺點」、「我對於OO而言是怎樣的人」、「不要執著於過去的事」、「倉促地判斷可能會壞事」,像這樣把當天的念頭,寫成「我的一句話」,簡單的加上相關的想法即可。是不是想立刻嘗試呢?
 
  我的寫心事,就是從記錄「愛自己」的句子開始的。就從遇見BTS防彈少年團專輯 《Love Yourself結 ‘Answer’》的JIN個人單曲開始。2年多前,由於接連不斷發生衝擊性事件,我的精神狀態耗弱,過著混沌不安的日子時,我自尊心跌至谷底,自卑畏縮,的歌詞對我而言,猶如天使的鼓勵,叫我「快點站起來」。對於不曾經歷過每一瞬間有如暈眩般危機的人而言,或許這只是再平凡不過的歌詞, 但對於當時的我而言,這個訊息,讓我的手臂、腿、心臟,甚至是靈魂都感到被愛包圍,每次聽歌時,我都會哭到不由自己。從那時起延續寫心事,讓我站起來,成為在日常生活中照顧我的工具。韓流偶像的明確影響力,如10多歲的歐巴偶像團體讓我受惠,這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然而從很久以前開始,我寫的文字宛如擁抱我肩膀的手臂,輕輕地拍打著說「原來是這樣啊!沒關係,試著好好表現,今天也很堅強呢!」。出道之前和之後,每當我有需要時,給予我一縷「真正」平靜的,不是職業寫作,而是私底下從我的筆記本內吐露的呢喃。若有什麼改變,就是現在養成了習慣,隨時將厚重的寫心事筆記本拿出來看。在彷彿有害謠言般延續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的時代,需要多一點更頻繁、平靜且深層的和自己相遇的時刻,和自己貼近的時刻。 
 
  在新冠肺炎疫情當中,不要錯過開始寫心事的機會。物質運動層面的行為被廣範圍的禁止時,反而開啟了精神靜態層面的領域。給予被禁錮在房間裡的人,最豐富的東西是思惟。停下來思考。釋放不自由的心靈,專注在內在聲音,自我探究,找出讓心臟跳動的心靈該前往的道路,和他人有精神上的連結……為此,打開筆記本,書寫內心的明暗、色澤、型態、溫度、行動和變化。為了成為更好版本的我,為了讓此時此地的我更健康。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流畅。从宏观的自我认知建立,到中观的情绪管理框架,再到微观的行为模式调整,层层递进,逻辑清晰得让人赞叹。每一个部分都像是精心设计的关卡,既有足够的挑战性,又保证了读者不会在半途迷失方向。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理论阐述和实际案例之间的穿插运用得非常巧妙。当你开始对某个概念感到抽象时,一个贴切的生活化故事就会立刻将它具象化,这极大地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和知识的留存率。我发现自己不需要频繁地回翻前面的章节来确认上下文,因为作者已经提前为我们铺好了清晰的认知路径。这种对阅读体验的全局掌控力,使得整个阅读旅程酣畅淋漓,没有任何阻滞感。

评分

这本书的后记部分,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很多书籍在临近尾声时,往往会因为急于收尾而显得仓促或草率,但这本书的结尾处理得极其郑重和富有远见。它没有把重点放在“恭喜你读完了”,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你接下来要如何生活”。作者用一种近乎哲学的口吻,提醒我们,真正的成长是一个持续进行、永无止境的过程,这本书只是提供了一把钥匙,而开启未来大门的动作,必须由读者自己完成。这种对读者赋权的强调,让我感受到了一种被尊重的责任感。这种收束既有圆满感,又蕴含着对未来行动的无限期许,让我在合上书本的那一刻,没有感到失落,反而充满了对第二天清晨的期待,准备用书中学到的东西去迎接新的挑战。

评分

坦白说,我一开始对这类主题的书持保留态度,总觉得它们难免落入俗套,充斥着陈词滥调。然而,这本书在探讨“自我接纳”和“积极改变”之间的平衡时,展现出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成熟视角。它没有强迫读者去“成为”某个理想化的模板,而是鼓励我们去“看见”和“接纳”那个真实的自己,包括那些不那么完美的部分。这种循序渐进、不急不躁的引导方式,让我感觉自己是被支持着向前走的,而不是被推着跑的。特别是其中关于如何处理“比较心”的章节,给出了非常细腻且实用的心理调适方法,不再是空泛地喊口号,而是提供了具体的工具箱。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会的不是技巧,而是思维的底层逻辑的重塑。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实在太对我的胃口了,它有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耳边轻声细语,却句句切中要害。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而是用非常接地气、充满生活气息的叙述方式,把一些看似宏大的人生议题,拆解成了我们可以立即着手实践的小步骤。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复杂情绪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微妙的共情能力,仿佛她能瞬间穿透文字的表象,触碰到读者内心深处最隐秘的角落。读着读着,我常常会停下来,不是因为内容太深奥,而是因为某些句子太精准地概括了我自己都未曾完全察觉的心境,那种“原来有人懂我”的释然感,是其他许多心灵成长类书籍所无法给予的。它的文字密度恰到好处,既有深度,又不至于让人感到压迫。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享受。内页的留白恰到好处,墨色浓淡适宜,装帧的质感也透露着一股匠心。我个人非常偏爱这种既有阅读的舒适感,又不失典雅气质的实体书体验。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遇到一本让人愿意慢下来,沉浸其中去细细品味的纸质书,实在难得。每一次翻阅,都能感受到作者和设计者对文字和读者的尊重,纸张的触感温润而有力量,不像有些快餐式的电子书那样冰冷。特别是那些需要反复阅读思考的章节,实体书的物理标记和翻页动作,都成了加深印象的辅助工具。这本书的实体版本,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而非仅仅是知识的载体。阅读过程中的愉悦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这种美好的物质体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