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漫遊錄 (電子書)

歐美漫遊錄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呂碧城
图书标签:
  • 旅行文学
  • 欧美旅行
  • 游记
  • 电子书
  • 文化
  • 生活
  • 漫游
  • 海外旅行
  • 纪行
  • 休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她一個人俯觀巴黎嘉年華會的昇平景象、一個人倉皇受困於暴動中的維也納、一個人在羅馬時被輕浮的美國男子搭訕、一個人像個粉絲般蹓躂好萊塢看明星們的宅墅、一個人遇上了文化衝擊事件而開懷大笑......。

  九十年前中國單身女子的自助旅行會有什麼遭遇?

  呂碧城被譽為「近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她辦過女校、當過袁世凱的秘書。由於早年投資有道,為呂碧城累積了不少財富,得以支持她過著自由、安逸的生活。1926~33年間,呂碧城飄洋過海,足跡遍及美、英、法、德、義、奧、瑞士。她把所見所聞、風土人情寫成〈鴻雪因緣〉,連載於京滬的報章雜誌,後結集成書《歐美漫遊錄》。

  作為「國人之嚮導」,呂碧城的遊記提供了不少實際的旅行資訊,如訂票、海關、行李、銀行、旅館、小費等等,均以自身經驗為例說明:在倫敦吃日本火鍋,一盤十片薄薄的豆腐要多少錢?柏林的華人餐館在哪裡?紐約電車上吐痰一口罰金是多少?從威尼斯到維也納乘飛機會比坐火車的時間快多少?還羅列必到的名勝古蹟,其景點與歷史背景。《歐美漫遊錄》無異於1920年代的旅遊指南,分享了一個女子的獨遊心得。

  在這個「狂囂的年代」,有聲電影誕生了,女性剪鮑伯頭、開車抽菸,呂碧城的遊記也捕捉了這時代的絢爛:寶光璀璨的紅磨坊、舉國若狂的巴黎女皇選舉、巨星宅墅薈萃的好萊塢比佛利山、不啻皇居的郵輪奧林匹克號、英國「少女選舉權」剛通過......。

  那時沒有寂寞星球、沒有Google Map,也還沒有數位相機。呂碧城,這位民初才女走出閨閣,一只皮箱隻身重洋,走走停停隨心所欲,漫遊於異域與心靈之間。

本書重點

  .呂碧城為中國第一位女編輯、近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

  .嚴復形容呂碧城為「高雅率真,明達可愛」,更為她寫詩;秋瑾拜倒於她的才情與她惺惺相惜。

  .呂碧城為中國女性「背包客」先驅,本書為1920年代她寫給中國人的旅遊指南。

  .以中國詩詞描畫西方風土景物,獨樹一格。

  .胡曉真(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所長)導讀。
 

欧美的光影与人文:一趟穿越时空的深度漫游 本书并非专注于某个单一的国度或主题,而是一部带领读者进行全景式欧亚大陆深度探索的旅程记录。它以一种近乎电影镜头般的细腻观察和深入骨髓的人文关怀,勾勒出欧洲与北美大陆在历史、艺术、社会结构以及日常精神面貌上的复杂图景。本书的核心在于“比较”与“交织”,探讨西方的文化脉络如何在不同地域、不同时代发生变奏与共振。 第一章: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裂痕——欧洲大陆的记忆碎片 本章将焦点投向欧洲大陆,从地中海文明的摇篮开始,沿着时间的河流逆流而上。我们首先探访的是那些在现代建筑的钢铁与玻璃下,依然闪耀着古典光芒的古城。 古希腊的理性与浪漫的回响: 雅典的卫城不仅仅是石头堆砌的遗迹,它是西方政治哲学和美学基石的实体化象征。本书详细描绘了在帕特农神庙下,现代雅典人如何在历史的重量与经济的压力中寻找平衡。从苏格拉底的街头辩论,到今日广场上的抗议声浪,理性的光芒与现实的困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罗马帝国的荣光与衰败的寓言: 罗马,这座永恒之城,其留下的工程学奇迹和法律体系,至今仍在塑造着我们的世界。我们不仅考察了斗兽场的宏大叙事,更深入到其郊外的古老农庄,探究帝国晚期社会结构的松动与道德的变迁。这种对“宏大叙事”的解构,是本书叙事的一大特点——将历史置于微观生活之中审视。 中世纪的信仰与艺术的重生: 穿越黑暗的时代,哥特式大教堂的尖塔直指天穹,象征着超越尘世的渴望。本书花费大量篇幅剖析了哥特艺术,特别是光线在彩色玻璃上的折射,如何成为一种神学表达。随后,我们聚焦文艺复兴的佛罗伦萨,解读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如何将对人体的赞颂与科学的探究完美结合,彻底改变了西方对“人”的定义。 启蒙的火花与革命的熔炉: 巴黎的沙龙文化,洛克的经验主义,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如何从沙龙的低语,演变为推翻旧秩序的雷霆万钧之势。我们细致地分析了法国大革命期间,理性的逻辑如何被狂热的情绪所裹挟,最终导向恐怖统治,探讨了自由与秩序之间永恒的张力。 德意志的哲学深渊与两次世界大战的伤痕: 转向中欧,我们探讨了康德、黑格尔、尼采等哲学家对西方思想界的颠覆性影响。这种对形而上学的深刻沉迷,是如何在二十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中,被推向了极端的工具化。柏林的城市肌理,至今仍清晰地刻印着冷战的分裂与统一的复杂情绪。我们探究了东柏林墙遗址下,居民面对“被抹去的历史”时所展现出的集体失语。 第二章:北美大陆的拓荒精神与多元文化的碰撞 北美洲的叙事,是关于速度、扩张、创新与身份认同的宏大篇章。这是一个建立在“移民”与“遗忘”基础上的大陆。 新英格兰的清教徒遗产与“美国梦”的建构: 本章伊始,我们审视了早期清教徒的严格自律如何渗透进美国早期企业精神的核心。从波士顿的知识分子圈到华尔街的金融心脏,这种将勤奋视为美德、将成功视为神恩的观念是如何运作的。然而,这种“美国梦”的光环背后,是原住民被系统性排挤的黑暗历史,本书并未回避对原住民保留地的实地考察,力求呈现历史进程中的权力结构对土地和文化的影响。 工业化的洪流与“镀金时代”的幻象: 芝加哥和底特律的钢铁森林,见证了美国工业力量的崛起。我们描绘了福特流水线如何不仅改变了汽车的制造方式,更重塑了时间观念和劳动者的日常生活。同时,对十九世纪末“镀金时代”的考察,揭示了财富的极端集中与底层工人阶级的生活困境,这种贫富差距的二元对立,是理解现代美国社会矛盾的关键。 西进运动的浪漫与现实: 穿越广袤的中西部平原,本书细致记录了西部牛仔文化的符号意义与实际生活。我们对比了好莱坞电影中对西部边疆的浪漫化处理,与实地探访那些正在消失的小镇的萧瑟景象,探讨了“边疆精神”在现代社会中是否依然存在,或者只是被消费主义文化所继承。 南部的复杂性:民权运动与文化重塑: 聚焦于美国南部,本书深入剖析了奴隶制的历史遗留问题如何以新的形式延续。马丁·路德·金的遗产在今日的种族议题中如何被重新诠释,以及地方文化(如爵士乐和南方文学)如何成为抵抗与自我的表达。我们探访了路易斯安那州的沼泽地带,体验了克里奥尔文化的独特融合,这种边缘文化的生命力,是对主流文化的有力补充。 第三章:艺术、科技与日常生活的交汇点 本书的后半部分,着眼于当代欧美的文化脉动,探讨艺术、科技和日常生活如何相互塑造。 建筑的宣言:功能主义与后现代的辩论: 欧洲的包豪斯学派对建筑实用性的极致追求,与美国后现代建筑(如拉斯维加斯的过度装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探讨了建筑如何反映一个社会的价值观——是崇尚克制与秩序,还是拥抱无序与消费? 电影作为社会棱镜: 从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到好莱坞的类型片工业,电影一直是观察西方社会焦虑和希望的最佳窗口。本书分析了好莱坞大制作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运作,以及欧洲独立电影(如法国新浪潮)如何坚守艺术的纯粹性,作为对商业化的抵抗。 数字时代的个体与公共空间: 探讨了硅谷的创新文化如何重塑了人类的沟通方式,以及社交媒体在欧美政治光谱中的作用。我们关注了欧洲对数据隐私的严格监管,与北美在科技创新上的自由放任之间的张力,这反映了两种文化对“个人自由”边界的不同界定。 美食的地理学: 最后,本书以一种轻松而深刻的方式,探讨了饮食文化——从法国精致的米其林体系,到美国快餐工业的标准化生产,再到北欧对“新北欧”食材的回归。食物不仅仅是生理需求,更是阶级、身份和地域认同的无声语言。 本书以一种开放的、非线性的视角,邀请读者不仅是“观看”这些地方,更是“理解”支撑其运转的深层文化逻辑。它试图描绘的,是一幅幅由历史、哲学、经济和艺术共同绘制的复杂织锦,其美感恰恰在于其无穷无尽的矛盾性与生命力。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呂碧城(1883~1943)


  原名賢錫,字遁夫,晚號寶蓮居士,法號聖因、曼智。安徽旌德人,作家、詞人、教育家。父親呂鳯岐為清末進士,母親為繼室。父親過世後,由於無子嗣而遭親族搶奪其家產,並教唆匪徒幽禁其母,呂碧城求救於父親昔日的朋友終助母脫險,但原本呂碧城已和汪家訂婚,亦因此事而遭退婚,此後終生未嫁。呂碧城與母親寄居在舅父家,二十歲那年離家逃往天津。機緣巧合下獲得《大公報》創辦人英斂之的賞識,讓她擔任見習編輯,成為中國新聞史上首位女編輯。由於其文采,呂碧城在文壇嶄露頭角,被譽為「近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1904~1908年間,呂碧城成為《大公報》主筆,提倡婦解、鼓吹女學,寫了多篇相關文章,如〈論提倡女學之宗旨〉,並積極籌辦女子學校。1904年11月,在唐紹儀等人的支持下,創辦了北洋女子公學(後改名北洋女子師範學堂),1906年呂碧城擔任監督(職位相當於校長)。在呂碧城的影響下,她的三位姊妹亦從事女子教育的工作。

  民國成立後,呂碧城擔任袁世凱總統府秘書,後因袁世凱復辟帝制而離職,1915年與母親移居上海。呂碧城由於營商有道,數年間獲利甚豐,得以支持她在1920年到美國留學,入讀哥倫比亞大學,學習美術與英語,並開始翻譯《美利堅建國史綱》。1926~33年間再次出國,於歐美等地作長途旅行,期間倡導保護動物,創辦中國保護動物會,並皈依佛法。1935年,呂碧城移居香港,從事經文翻譯和詩詞創作。1943年1月23日於香港病逝,火化後骨灰撒入大海。

  主要著作包括:《呂氏三姊妹集》、《信芳集》、《曉珠集》、《呂碧城集》、《歐美之光》、《曉珠詞》、《觀無量壽佛經釋論》等。
 

图书目录

導讀
恰似飛鴻踏雪泥——民國才女呂碧城與她的時代足跡(胡曉真)

1.    鴻雪因緣
2.    三千年之古樹
3.    旅次之小訟案
4.    好萊塢諸星之宅
5.    大坎寧之山景
6.    一夕之勾留
7.    赴芝加哥途中
8.    舟渡大西洋
9.    首途赴巴黎
10.    獨遊之辦法
11.    由法赴瑞士
12.    芒特如之風景
13.    斯特瑞撒
14.    義境巨埠密蘭
15.    義人之親善
16.    花城
17.    三笑
18.    羅馬之遊
19.    羅曼法羅穆
20.    珂羅賽穆鬥獸場
21.    聖彼德堂與教皇宮
22.    人骨寺之創觀
23.    波格斯美術館
24.    卡匹透玲美術館
25.    義帝二世紀念坊
26.    羅馬之山林
27.    車中之齟齬
28.    行裝之阻擱
29.    行裝之通過
30.    日內瓦
31.    日內瓦湖之盪舟
32.    赴芒特如
33.    登臨雪山
34.    漁翁之廉
35.    重到密蘭
36.    途中所遇種種
37.    古城
38.    火山
39.    第三次到羅馬
40.    義國近狀略觀
41.    水城
42.    海岸之旁
43.    天空之飛行
44.    維也納之被困(上)
45.    維也納之被困(下)
46.    遊雄本皇宮
47.    柏林
48.    巴黎
49.    渡英海峽
50.    倫敦
51.    閱報雜感
52.    瀛洲鬼趣
53.    旅況
54.    重遊瑞士
55.    百花會之夜遊
56.    文痞文丐之可悲
57.    遊覽之危險
58.    予之宗教觀
59.    跋

圖片出處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6841477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8.4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