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美,純茶道冊:蔡榮章茶之書系列 (電子書)

茶之美,純茶道冊:蔡榮章茶之書系列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蔡榮章
图书标签:
  • 茶道
  • 中国茶
  • 蔡荣章
  • 品茗
  • 茶文化
  • 纯茶道
  • 茶叶
  • 茶艺
  • 电子书
  • 生活方式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茶之「美」,反映的是「禪」
 
  要談與「禪」結合的茶,就要談茶的「侘」與「寂」,及其空寂之美。有些人或許會問:茶味甘甜、茶香怡人,為什麼茶之美、茶禪一位,其精神會與「侘」與「寂」有關?
 
  蔡榮章老師說,這是茶道在藝術領域上很特殊的一種特質。因為茶的特質,也就是其主味,是在前面提到的「苦」與「澀」。拿掉這兩項成分,茶幾乎也就不成其為茶。而製作精良的茶,苦澀等味與香氣搭配得恰到好處,不但隱藏苦澀的銳氣,且形成耐人追尋的茶味,這樣的香與味,幾乎就是許多茶人與茶癡纏一生的因由。
 
  癡纏之外,也因為喝茶使人沉靜,「苦」與「澀」也進一步帶茶人進入空寂的境界。身體放鬆了,情緒也沉澱了,我是我,我亦不是我。物我兩忘之下,便進入陸羽提到的「精」與「儉」,只餘下我,與寧靜深遠「侘」與「寂」。茶之美,便也油然而生。
 
  ▎要談茶之「美」,先把茶泡好
 
  蔡榮章老師說,要談茶之美,要從技能、思想、藝術三部分談論。
 
  技能,基礎當然就是先將茶泡好。具備這樣的能力,才有餘裕去談對茶湯的評鑑與欣賞,以及茶席設置與品茗環境構建。
 
  思想,也就是泡茶喝茶推進到有想法、有主張的地步,這個時候就必須讓泡茶、喝茶的人理解茶文化發展的歷史,瞭解歷史的長河中,茶事有過什麼樣的轉變,喝茶的人自然會產生想法,會豐富自己的精神,深究到宗教、哲學與美學,甚至突破到藝術層面。
 
  藝術,是審美能力達到可以創建作品的階段,參與茶會者體會到的是宗教般的、玄想般的純美境界。茶人除了要具備茶學的基本功底,對繪畫、音樂、舞蹈、戲劇、文學、宗教、哲學諸方面都要有一定的修養,尤其是抽象藝術,這樣才能融合泡茶、奉茶、喝茶、品茗環境成一件新的藝術作品,並從中創作出讓自己與參與者都能享用的茶湯境界與茶道氛圍。
 
  以「苦」「澀」為起始,以「禪」為其內涵,習得、精熟茶道的三大要件。本書中,透過茶道思想家蔡榮章的引導,你我喝的將已經不再只是茶,而是一盞寧靜深遠,一盞浸透了「侘」與「寂」的空寂之美。
茶之境:品味东方茶道精髓的深度探索 一部关于茶艺、历史与哲思的全面指南 本书并非关于特定系列或某位特定作者的茶之书,而是对东方茶文化广阔而深邃的领域进行一次全面的、不受特定流派局限的系统性考察。它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理解茶的“世界观”,从茶叶的起源、种植,到精妙的冲泡技艺,再到茶道背后的精神内核,提供一条清晰而富有洞察力的学习路径。 第一部:源远流长——茶的历史与地理溯源 本篇将引领读者穿越时空,追溯茶树——Camellia sinensis——如何在亚洲的崇山峻岭中诞生,并逐步走向世界。 1.1 茶的起源与早期传说 深入探讨茶被发现和首次使用的古老传说,考察从药用到饮品的历史性转变。分析不同地域(如云南、四川)在茶文化起源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此部分将引用和比对不同历史文献的记载,力求还原最接近事实的早期茶饮面貌,而非仅仅停留在神农尝百草的民间叙事层面。 1.2 丝绸之路上的茶叶贸易 重点剖析唐宋时期,茶如何成为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重要商品。详细阐述“茶马古道”的形成过程,探讨茶叶在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其作为战略物资的角色。此章节将结合考古发现和贸易记录,描绘出茶叶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的先驱角色。 1.3 茶叶的传播与地域演化 系统梳理茶叶向日本、朝鲜半岛以及后来的西方世界传播的脉络。特别关注不同文化在接纳和本土化茶文化时所产生的独特变革。例如,探讨日本“侘寂”美学如何与茶道深度融合,以及欧洲贵族阶层对红茶(当时称之为“黑茶”)的狂热如何驱动了全球殖民贸易的发展。 第二部:六大茶类的科学与艺术 本章是本书的核心技术部分,旨在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细腻的感官描述,区分和解析目前公认的六大基本茶类(绿茶、白茶、黄茶、青茶/乌龙茶、红茶、黑茶)的制作工艺与风味特征。 2.1 制作工艺的决定性因素 详细解析决定茶叶品类的关键工艺步骤——杀青、揉捻、发酵(氧化)和干燥——的化学原理。阐述温度、时间、湿度对茶叶内含物质(如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转化的影响,解释为何轻微的工艺调整会导致截然不同的口感。 2.2 绿茶:鲜爽的哲学 聚焦于“不发酵”的艺术。深入探讨不同产区的绿茶(如龙井、碧螺春、日本煎茶)在杀青方式上的细微差别,及其如何塑造出豆香、海苔香或板栗香等多样风味。强调水温对绿茶中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2.3 乌龙茶(青茶):半发酵的平衡 将乌龙茶视为发酵度控制的极致体现。对比闽南铁观音、闽北岩茶(大红袍)、广东凤凰单丛和台湾高山茶在“做青”过程中的技术差异。着重分析“焙火”的艺术——从清香到浓醇的火候掌控。 2.4 红茶与黑茶:微生物与时间的对话 探讨红茶的完全氧化过程,以及黑茶(普洱、茯砖等)中“渥堆”技术对后发酵的影响。分析微生物在黑茶陈化过程中产生的独特风味物质,探讨“越陈越香”的科学依据。 第三部:冲泡的仪式与感官体验 本部分将超越简单的冲泡说明,深入探讨如何通过水、器、法三者的协调,最大化地激发茶叶的内在潜力,并将冲泡提升为一种专注的实践。 3.1 水的哲学:溶剂的本质 水质的选择(硬度、矿物质含量)对茶汤口感的影响。讲解软水、硬水在不同茶类冲泡中的适用性。并探讨水温的精确控制如何影响茶多酚的析出率,以及沸水到饮用温度的“驯化”过程。 3.2 器物选择的文化与功能性 对比紫砂壶、盖碗、白瓷杯等不同茶器的材质、透气性和保温性。分析它们对茶汤口感的影响,不仅仅是美学上的偏好,更是物理学上的选择。例如,探讨紫砂壶“养壶”的机理与长期使用对茶味的潜移默化。 3.3 泡法演进:从煎茶到功夫茶 系统对比中国传统大壶法、日本煎茶道、以及现代的功夫茶技法。重点解析功夫茶中“快出汤”的原理,以及如何通过反复冲泡来观察茶叶的“耐泡度”和风味层级的变化。 第四部:茶道:身心合一的修行 本书的终极目标是探讨茶艺如何成为一种修身养性的途径,一种东方特有的生活哲学。 4.1 “和、敬、清、寂”的东方精神 深入解析茶道核心精神的内涵,追溯其在儒释道思想中的根基。探讨“敬”在人际交往中的体现,以及“清”对内心世界的净化作用。 4.2 觉知力的训练:在品饮中回归当下 将茶道视为一种“正念”(Mindfulness)的训练。通过引导读者有意识地关注茶汤的温度、香气的层次、滋味的起伏,训练感官的敏锐度,从而实现从日常喧嚣中抽离,专注于此刻的体验。 4.3 茶与生活美学 考察茶在空间美学(茶室布局、花艺搭配)、时间美学(对季节的敏感性)中的应用。探讨如何将茶道的精神融入日常的待客之道和个人独处的时光,使之成为一种渗透于生活细节的优雅方式。 结论:茶——永无止境的探索 本书最终呈现的不是一套僵硬的规则,而是一个广阔的框架,鼓励读者带着好奇心和开放的心态,去探索每一款茶、每一次冲泡背后无限的可能性。茶的深度,在于探索者自身的修为和体会。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蔡榮章
 
  1948年生,1978年進入茶界。從學習、研究茶葉以至進入茶界,與學校教育和家庭背景無關,純就「充實人們生活內容」這個念頭而起。
 
  蔡榮章認為,在茶文化復興之時,要先思考好、先討論好應該怎麼做,為茶文化發展確定位置和方向,才能在原有基礎上進步。
 
  蔡榮章的茶道體系由經線的茶葉、茶具、茶席、茶法、茶學、茶業、茶人、茶會以及緯線的純茶道、茶與藝術、茶道美學、茶道內涵交織而成;他開發的事物與思想互相串連成一套縝密系統,主要研究三條脈絡即:茶與藝術、茶與茶業、茶道藝術家與茶會,是當代茶文化復興期具有深刻影響力的現代茶道思想家。
 
  目前職務:
  1.蔡榮章茶道思想研究所所長2022.07.01~
  2.天福茶博物院顧問2015.05.27~
  3.天仁茶藝文化基金會執行長2004.11.13~
 
  經歷:
  1.漳州科技職業學院茶文化研究所所長2013.07.01~2022.06.30
  2.漳州科技職業學院教授2007.04.01~2022.06.30
  3.臺北陸羽茶藝中心創辦總經理1980~2007
 
  榮譽:
  2020年百名「傑出中華茶人」(中華茶人聯誼會、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主辦)

图书目录

《茶之美》
《蔡榮章茶之書》金字塔序
《茶之美》序

《茶之美》
《蔡榮章茶之書》金字塔序
《茶之美》序
茶之美
第一章 美學概念
一 茶之美

1「欣賞」茶,不只「喝茶」
2口鼻之與茶湯
3口鼻的藝術、視覺的藝術、聽覺的藝術
4從空寂之美談禪茶
5只是泡茶給人喝還是大家共賞
6美、藝術、茶道藝術
7美學與藝術是茶道藝術的基石
8茶,永遠有其苦澀的一面
9茶與抽象藝術
10茶文化裡有茶道、茶道裡有茶道藝術
11茶文化裡的美與藝術
12茶道不是看的藝術
13茶道空寂之美
14茶道裡的美學概念
15茶道精神對現代生活的啟發和影響
16茶道藝術裡的美在哪裡
17草庵式茶席的意義
18唯要声音与光影陪伴茶 
19從泡茶師到茶道藝術家
20深談空寂
21談茶道的「空寂」
22飲茶引發的生活情趣

二技術與藝術
1支撐茶文化的三根支柱
2有對錯之分與無對錯之分的茶道
3技術與藝術,茶藝與茶道四者的糾結
4每次都是精準的茶湯與動作
5其他藝術項目在茶文化上的應用
6泡好一壺茶是茶文化專業的核心課程
7泡好茶的涵義
8泡茶師檢定怎麼考
9泡茶精準的意義
10品茗藝術
11茶人的「茶道生活」與音樂家的「音樂生活」
12茶藝的專業性
13茶室不是茶具陳列室
14茶席, 不要四藝混在一起
15茶席、品茗環境、品茗空間
16茶席設置與茶席設計 
17茶席設計與茶會舉辦
18茶席裝扮與泡茶內涵
19茶道、茶道藝術、美、藝術四者的關係
20茶道藝術只是一部分人的追求嗎
21茶道的藝術內涵
23茶道是茶的道,不是其他的道
24茶道是透過正在沖泡的茶葉呈現
25茶道藝術家與茶湯作品
26茶道藝術裡的藝術如何形成
27茶道藝術整體觀
28喝好茶、泡好茶、用好具的意義
29評鑒泡茶法與品飲泡茶法
30學會削皮才能吃到肉
31藝術創作與審美挑選
32標準濃度+泡得精準=茶湯藝術性

三純茶道
1從一次茶會看當今茶道的軟肋
2四個大小不同的茶文化
3我們這樣歌頌茶人
4品茗者喝茶的態度
5是「撐船漢」還是「弄潮人」
6種茶難製茶更難喝茶難上加難
7純茶道不能被解釋為不懂得音樂插花點香也可以泡茶
8茶文化的課程是要以泡茶課為核心
9茶葉市場與茶湯市場
10茶葉品飲上的一些觀念
11茶道之美概念圖之12茶道之美被欣賞的途徑
13茶道之美總目錄
14茶道伴樂的問題
15茶道的重心是在修身而不在茶嗎?
16茶道表演要看些什麼
17茶道藝術應歸為口鼻的藝術
18茶湯呈獻給您的途徑
19製茶泡茶喝茶都在無何有之鄉
20蔡榮章茶道思想體系表21專精喝茶與生活喝茶
22純茶道解剖圖

第二章 茶道之美在哪裡
一泡茶之美

1 勿走錯茶席設計之路
2我與茶如此相伴
3泡好一壺茶的信念
4泡壞了,不改茶的真面目
5泡茶、評鑑、品賞三者的關係
6泡茶的藝術
7泡茶者的服裝
8泡茶席是施展茶道之美的場所
9泡茶席設置的演變
10泡茶阶段的美在哪里
11泡茶階段解析圖
12品茗席上要不要很多解說詞
13品茗藝術
14客觀存在的茶葉品質
15茶,它的面部表情
16茶,新生命的誕生
17茶文化比較的論壇
18茶會時品茗者的心思
19茶道之美的踪迹—1.泡茶阶段
20茶道之美的踪迹—1.泡茶阶段b/2
21談茶席風格的表現

二奉茶之美
1奉茶的細節
2奉茶的美在哪裡
3奉茶藝術
4奉茶階段解析圖
5忠實傳遞一杯茶湯
6茶會的用杯與奉茶方法
7茶會結束時將杯子送回

三茶湯之美
1不能老是當茶的法官、作茶的醫師
2什麼時候喝茶不可以說話
3水的欣賞    
4用以口鼻訓練的茶香茶味罐頭
5如何引導大家重視茶湯
6我如此欣賞茶湯
7我知道,那個樣子就是在喝茶
8把茶湯泡好才是享用茶道的途徑
9沒評茶基礎的人可以賞茶嗎
10波動影響著茶湯
11品飲階段解析圖
12茶, 讓人深思的一杯茶
13茶,它的生死辯
14茶,它的茶湯表情
15茶杯與茶湯的心事
16茶湯,這件泡茶者的藝術作品
17茶湯由哪些元素形成
18茶湯在口鼻感官上的記憶
19茶湯味覺與視覺間的轉換
20茶湯欣賞會時不說話
21茶湯的美在哪里
22茶湯是茶道的靈魂
23茶湯裡的故事
24茶湯標準濃度的界定
25茶道上純品茗的抽象之美
26茶道之美的蹤跡— 茶湯階段b/2
27茶道之美的蹤跡—茶湯階段a/2
28茶湯、茶具等「內在的品茗空間」
29茶湯有好壞之分嗎
30茶湯品飲之內涵分析
31茶湯香.味.性的認識欣賞與介紹
32細數茶湯品飲的元素
33聞香杯之使用
34講話乃品茗之大病

《茶之美》跋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298152
  • EISBN:9786267298206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有
  • 檔案大小:10.5MB

图书试读

<茶之美>(上下册)序
 
  1980年茶文化復興之後,大家忙著設計與生產茶具、忙著研究各種泡茶法、忙著編寫泡茶原理、忙著建構各種茶會。我從2000年開始,心中就一直耿耿於茶道的審美與它的藝術性,因為缺少了這兩塊元素,茶道就失掉了獨立自主的能力,喪失了成為一門學科的條件。
 
  這一耿耿於懷就讓我思考了20年,茶道的美應該是屬於怎樣的美?只是泡茶者的美還是動作的美,只是賞心悅目的美還是另有不同美的種類?茶道的藝術性應該是講道理的哲學思想,還是要往純藝術的抽象境界發展呢?
 
  在整理這本<茶之美>的稿件時,依內容將資料分離成美學概念、茶道之美在哪裡、茶道藝術的呈現等三部分。就要繳稿的時候,又往下將第一章「美學概念」細分成茶之美、技術與藝術、純茶道,將第二章「茶道之美在哪裡」細分成泡茶之美、奉茶之美、茶湯之美,將第三章「茶道藝術的呈現」細分成茶道藝術概論、茶道藝術形式、茶道藝術內涵。這是不是就是我日夜思念的茶道之美與藝術呢?
 
  我在茶之美的體系裡極力區分「茶」與「非茶」的部分,一定要從茶衍生出的美與藝術才是討論「茶之美」的對象,其他非茶的部分只是作為養分而已。<茶之美>還特別強調美學上的美,期擴大「美」的意義與範圍,我們追求的茶之美,事實上多的是「美學上的美」而不是世俗上的美,突不破這一層藩籬,茶道讓人揮灑的空間就不大了。<茶之美>還從「學科」的角度強調學校的茶文化專業要將茶道的美與藝術加入到課程裡面,不能只考慮到就業與茶葉流通的需要。<茶之美>還特別描述了茶道的藝術型態與內容,如果不具體地指出茶道的藝術在何方,是長成什麼樣子,茶道藝術就會顯得空洞。美與藝術還要特別提出它被人體接受的管道,否則我們經常會撐開耳朵但卻是努力用眼睛看著(例如音樂欣賞),<茶之美>一書強調茶道藝術是屬於口鼻的藝術,我們享用茶道藝術的時候,不要閒置著鼻子與口腔,而一直努力用眼睛看著茶葉與茶湯,用手撫摸著茶壺與茶杯。
 
蔡榮章
2023年6月3日於蔡榮章茶道思想研究所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