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數字看懂經營本質【增訂版‧全新案例】 (電子書)

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數字看懂經營本質【增訂版‧全新案例】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張明輝
图书标签:
  • 财务报表分析
  • 会计
  • 投资
  • 经营分析
  • 财务管理
  • 企业估值
  • 商业洞察
  • 增订版
  • 电子书
  • 案例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不懂財報,等於不懂經營!
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所長、執業數十年大會計師張明輝
不藏私拆解台積電等知名企業的財報三大表,帶領
經營管理者》抓出藏在龐雜事業體下的魔鬼
散戶投資人》找到上市櫃公司的投資真價值

  以為帳面數字有賺錢就好,卻不清楚公司真實的財務狀況?
  只看消息面卻對數字冷感,不知道高EPS不等於高投資價值?
 
  如果你閱讀財報就像看天書,看完繼續憑著經驗和直覺管理公司、做投資,可就令人捏把冷汗了!曾任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資誠(PwC)所長、執業數十年的大會計師─張明輝,查核過無數上市櫃公司,執業三十多年來看到不少企業主或專業經理人,因為不懂財報數字的意義而吃大虧,許多投資人誤觸財報地雷而血本無歸。

  現為EMBA和CEO學院名師的他,以超清楚的邏輯、宏觀及微觀的角度,深入解讀台積電等知名上市櫃公司近年財報,讓你對數字馬上有感,看懂好企業應該要具備的:
  ■ 乾淨的「資產負債表」
  ■ 具結構性獲利能力的「損益表」
  ■ 高品質的「現金流量表」

  會計,不是一堆生硬的數字,財報的意義更不是帳面數字有賺錢就好。本書作者告訴你,解讀財報數字就算不用加減乘除,一樣能從:
  ■ 資產負債表——評估企業的真實身價
  ■ 損益表——判斷公司在產業內的競爭力
  ■ 現金流量表——檢視真賺錢,或只是帳面數字好看?

  特別收錄——企業做假帳的7特徵、6警訊
  千金難買的「投資早知道」,剖析歷年來股市假交易、掏空案等上市櫃公司的真實財報,幫助投資人預先看出財報地雷,及早趨吉避凶。

本書特色

  1. 最具權威的大會計師現身說法

  作者張明輝曾任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長,並任教於EMBA,實務經驗豐富、學理素養更充足。他不藏私分享透過財務指標及產業知識,搭配優良企業的財報釋例,讓讀者對財報上的數字有「深刻的感覺」,更能理解財報背後的經營及投資意涵。

  2. 最接地氣、最即時的財報書
  3大表×6大概念.超清楚邏輯.看到數字馬上有感立即察覺企業獲利停滯的呻吟聲、資產縮水的哭泣聲……書中分析的財報數字,皆是讀者熟悉的台灣企業個案,讀起來更為熟悉及應用性更高。基本架構不變,卻大幅(八到九成)改寫、引入不曾提出的新觀點,同時以2022、2023的財報佐證、分析。

專業推薦

  Jenny JC財經觀點創辦人
  鄭丁旺 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海英俊 台達電董事長
  邱純枝 東元電機董事長
  陳忠瑞 瑞展產經董事長
  財報狗 台灣最大的基本面投資平台
  (按姓氏筆畫排列)
揭示企業經營的隱形密碼:從財報數字洞悉商業本質的實戰指南 您是否常常在閱讀企業的財務報表時感到困惑?那些密密麻麻的數字和複雜的會計術語,究竟如何才能轉化為對企業真實營運狀況的深刻理解? 這本書,正是為了解決這個痛點而誕生的。它不是一本枯燥的會計學教科書,也不是教您如何做帳的實務手冊,而是一本專注於「解碼」財務報表背後商業邏輯的深度指南。我們相信,每一筆數字的背後,都隱藏著企業經營者的決策、市場的競爭態勢,以及未來的發展潛力。 本書的目標讀者橫跨多個領域:從希望提升決策品質的企業中高階經理人、尋找真正投資價值的分析師與投資人,到對商業世界充滿好奇心、渴望建立系統性商業思維的跨領域學習者。我們將帶領您跳脫數字的表面,直達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核心命脈。 結構與核心理念:從「是什麼」到「為什麼」 本書的編排邏輯是層層遞進的,旨在建立一套完整的「財報思維體系」。我們避免了過度糾結於複雜的國際會計準則細節(GAAP/IFRS),而是將重點放在數字與商業活動之間的因果關係上。 第一部分:奠定思維基石——財報的「語言」與「視角」 在開始深入分析之前,我們首先要建立正確的理解框架。我們將傳統的四大報表——資產負債表(Balance Sheet)、損益表(Income Statement)、現金流量表(Cash Flow Statement)以及股東權益變動表(Statement of Changes in Equity)——視為描述企業健康狀況的「生命體徵報告」。 資產負債表(靜態診斷): 我們探討如何解讀資產結構中的「質量」,例如存貨周轉率反映的市場反應速度,以及應收帳款集中度揭示的客戶依賴風險。我們將解釋,為什麼「流動性」不僅是數字上的比率,更是企業應對突發事件的「安全氣囊」。 損益表(動態描繪): 這裡的關鍵在於區分「收入的質量」與「成本的結構」。我們不只看毛利率,更著重於營業利益率的變動趨勢,探討行銷費用、研發費用與管理費用的合理性,從而判斷企業是透過規模擴張(Volume Game)還是價值提升(Value Game)來實現盈利。 現金流量表(企業的血液循環): 這是本書極為強調的部分。我們指出,許多「看起來很賺錢」的公司,實質上面臨資金鏈斷裂的風險。透過深入分析營業活動現金流、投資活動現金流和籌資活動現金流的相互關係,讀者將能掌握企業真正的「造血能力」與「擴張野心」。我們將用實際案例說明,為何自由現金流(Free Cash Flow)才是衡量企業真正盈餘的黃金標準。 第二部分:深入剖析核心經營模塊——數字背後的營運策略 本質的洞察來自於將財務報表細分到各個關鍵營運環節。我們將會計科目轉化為企業在市場上的具體戰術: 1. 營運效率的衡量(Asset Management): 探討如何透過存貨週轉天數、固定資產週轉率等指標,判斷一家製造業公司或零售業公司在供應鏈管理和產能利用上的高下。例如,高科技產業與傳統製造業在資本密集度上的差異如何體現在其資產結構中。 2. 獲利能力的深度分析(Profitability Drivers): 不僅計算 ROA、ROE,更著重於杜邦分析(DuPont Analysis)的應用,將股東回報拆解為淨利率、資產週轉率和權益乘數(槓桿)。讀者將學會如何判斷企業是靠「薄利多銷」還是「高槓桿運營」來創造高回報。 3. 風險與財務結構的評估(Solvency and Risk): 關注負債結構的健康度。我們將比較短期債務與長期債務的比例,分析利息保障倍數,幫助讀者識別潛在的財務危機,理解財務槓桿是一把雙刃劍的真實含義。 第三部分:超越報表——連結市場行為與產業趨勢 真正的財報解讀,必須跳脫單一報表的限制,將其置於產業環境中考察。本書著重於以下幾個實戰層面: 橫向比較(Peer Comparison): 如何挑選正確的同業公司進行比較?關鍵在於選擇具有相似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的公司。我們將展示如何調整非經常性項目,以實現「蘋果比蘋果」的公平比較。 縱向趨勢分析(Trend Analysis): 分析數年報表的變化,找出「拐點」(Turning Points)。是營收開始停滯?還是毛利率在競爭加劇下開始下滑?這些微妙的變化往往是市場預警的信號。 管理層的「潛台詞」: 透過閱讀附註揭露的會計政策變動、重大的或有負債,以及管理層討論與分析(MD&A)的語氣和重點,推測管理層對未來發展的真實看法,這比單純的數字更能體現「人」的因素。 本書的獨特價值主張 本書最大的特點在於其「去技術化」與「重邏輯化」的編輯方針。 1. 案例驅動的教學法: 我們採用多個虛構但高度貼近現實的產業案例(如新創科技公司、成熟的傳統製造業、快速擴張的服務業等),展示不同行業在報表上的「長相」差異,確保讀者理解到沒有一套公式適用於所有企業。 2. 專注於「非正常」情況的解讀: 正常情況下的報表相對容易理解,但真正考驗分析能力的是「異常」:一次性資產減值、大規模併購的商譽攤提、特殊專案的收入認列等等。本書會詳細剖析這些「雜訊」,教導讀者如何將其過濾,看到核心業務的真實表現。 3. 建立決策樹模型: 最終,本書旨在幫助讀者建立一個自動化的決策流程。當看到某個指標異常時,您會自動導向去查閱另一張報表上的哪個科目進行交叉驗證,從而快速鎖定問題的根源。 透過這本書的引導,財務報表將不再是令人生畏的數字瀑布,而是您用來洞察商業世界、評估風險、並制定優勢決策的銳利工具。掌握這些數字背後的邏輯,您就掌握了預測企業未來走向的關鍵密碼。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張明輝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會計碩士、台灣大學商學系會計組。曾任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Chairman & CEO, PwC Taiwan)、資誠企業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財團法人資誠教育基金會董事長,並曾任台灣大學、中正大學兼任教授,並在東海大學專任教授。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任內,有鑑於企業永續議題的重要性,特別設立資誠永續發展服務(股)公司;接掌資誠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後,持續貢獻其專長,協助台灣在會計、審計、税務、公司治理及永續等方面的教育提升工作,為台灣培育國際化人才,提升台灣爭力。

  另著有《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數字看懂產業本質》(商業周刊出版)

图书目录

推薦序    一本精彩的財報分析書  鄭丁旺
推薦序    局勢愈亂 愈要具備穩健的財務控管能力 海英俊
推薦序    找回會計資訊的真正價值 邱純枝
推薦序    奮發與豁達──我所認識的張明輝  陳忠瑞
作者改版序     看外在美,更要看內在美
 
CH1  對數字有感──經營管理不能只憑直覺和經驗
CH2  評估企業的真實身價──從宏觀角度看懂「資產負債表」
CH3  抓出數字背後的魔鬼──從微觀角度看懂「資產負債表」
CH4  具備結構性獲利能力──從「損益表」判斷產業內競爭力
CH5  真賺錢,還是帳面好看?──「現金流量表」是獲利品質照妖鏡
CH6  預先看出財報地雷──企業做假帳的7特徵、6 警訊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252949
  • EISBN:9786267252970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4.7MB

图书试读

推薦序

一本精彩的財報分析書
鄭丁旺/國立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由於美中貿易戰,今年第一季H公司三率齊降」
  「本公司EBITDA今年已全年轉正」
  「由於IFRS 16今年實施,本公司期初資產、負債分別增加XX億元及XX億元」
  「5G開放後,各電信公司又將有一波CAPEX」

  以上這些經常在商業雜誌或電視財經頻道看到的詞彙,都跟財務報表的解讀有關,卻不是一般人都看得懂的,尤其是沒有會計背景的人,更難了解其意涵。

  會計界一直在思考,如何使財務報表對使用者更有用,卻也一直困惑於到底有多少人看得懂財務報表?會計界認為財務報表是企業對利害關係人溝通的主要工具,既是溝通工具,就必須講求效果及效率。因此會計準則制定機構一直在檢討財務報表表達及揭露的內容、結構、完整性及連結性,力求能真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及經營結果。但是無可諱言,隨著經濟活動複雜度的增加,要想反映經濟活動的結果,財務報表的複雜度亦跟著增加。沒有受過會計專業訓練的人,要想捕捉財務報表中所傳遞資訊的真意並不容易。財務報表既然是一種溝通工具,必須編製者和使用者均了解此「共同語言」,否則溝通必產生障礙。

  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前所長張明輝會計師,會計專業出身,執行會計師業務三十多年,以其深厚的會計功力,用深入淺出以及生活化的比喻,詳細解析會計報表的內容、結構以及每一項目所代表的意涵,是筆者所見最精彩的財報分析入門書,值得所有想一窺財務報表堂奧的人仔細閱讀。

  筆者很同意明輝兄在書中提出的見解:研讀財務報表必須要有對數字的敏感度。不過這一點並不容易做到。也因此筆者不建議讀者憑一招半式走天下。因為許多財務報表中的數字往往是相互關聯,有些是「此消則彼長、此長則彼消」,有些則是「此消彼亦消、此長彼亦長」,因此必須做整體考量,綜合判斷,才能避免見樹而不見林。就此而論,希望明輝兄能夠再寫一本進階的財報分析的書。

  筆者很少一口氣讀完一本新書,明輝兄的這本大作算是少數的例外。看到出版社寄來的電子檔,打開以後即被書中的內容和風趣幽默的文筆所吸引,深以能先睹為快。謹在此向讀者鄭重推薦。

推薦序

局勢越亂 越要具備穩健的財務控管能力 海英俊
海英俊/台達電董事長


  近年來全球經濟情勢詭譎多變,為企業經營構成極大的挑戰。為了兼顧成長與安定,企業經營者必須比過去更有想像力,也要更加謹慎。

  以一個企業經營者的觀點,不論企業走到了哪個階段,穩健的財務控管能力都不可或缺,舉凡:優於競爭者的存貨週轉天數、收款及付款天數、資金運用效能、投資報酬率,都是財務控管能力的具體表現。正確的財務報表資訊只是建立財務控管能力的第一步,最重要的是經理人能不能充分理解財務報表所傳達的訊息。

  在經營管理上,不只是財會主管,企業裡的每一位專業經理人最好都要具備對財務報表數據的理解能力,才能更全面的從企業整體的角度,做出對企業最有利的判斷與決策。

  要建立對財務報表的理解能力並不困難,即使挪不出時間參加專業課程,也可以在坊間找到很多教導如何看懂財務報表的書籍來自修。張明會計師的這本著作《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數字看懂經營本質【增訂版‧全新案例】》具體說明如何理解財報數字代表的意涵,進而看懂經營的本質,最特別的是張會計師以真實企業的實際財報數據做為印證,讀來更容易有所啟發。對於有心了解或精進企業經營者來說,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工具書。

推薦序

找回會計資訊的真正價值
邱純枝/東元電機董事長


  一早翻開報紙,看到「提列減損,如興指非營運損失」的相關報導,文中提到金管會要求如興因為認列 11億元的商譽減損,必須重編 2018年度財報,公司方面表示商譽價值因為併購產生有主觀判斷的考量。不過,主管機關則認為目前貿易戰,將影響商譽的價值而要求提列減損。

  這則消息引起我個人的注意,其實是因為,我正在拜讀張明輝會計師新著《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數字看懂經營本質【增訂版‧全新案例】》一書。

  本書第二章〈評估企業的真實身價—從宏觀角度看資產負債表〉,提到如何檢視資產負債科目的品質,並以如興公司為例,說明該公司 2018年的資產負債表共有 263億元資產,但因為 2017年的併購,帳上計有「無形資產(商譽)」 80億元,又增加同業少見的「其他應收款」、「預付款項」、「待出售非流動資產」共 41億元,也就是,有接近 50%的資產,其經濟價值如何?確實存在若干主觀的判斷與精算,實在不是一般外部人可以輕易了解,因此只好依賴會計師的審查。

  張會計師在本書中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讓讀者可以輕鬆的掌握財報數字的關鍵意義,及其背後所代表的經營訊息。以作者的看法,就投資人角度而言,資產負債表結構越單純,投資人越容易判斷公司的營運(獲利率、存貨水位、應收應付帳款天期)是否符合該行業的常軌,是否有足夠的本錢(流動性、現金流量、舉債能力)對應外部風險。簡言之,本書有如投資人趨吉避凶的參考書,值得推薦!

  近年來,財務會計準則不斷增修,企業被要求提供更多且更複雜的資訊,光是一個簡單的長短期投資,已經被分成三、四個不同會計科目,有些損益要計入當期損益,有些要計入其他綜合損益,更有些直接作為股東權益調整項,林林總總改變,除了增加公司會計工作的負擔及困難度,對於讀者而言,究竟提供多少更有價值的資訊?我常感慨,連我這個會計背景的公司負責人,都快要看不懂財報了,投資人又有多少人因為財報揭露日益深奧而受惠?很高興,本書作者,秉持「 Simple is beautiful.」(簡單就是美)的原則,引導讀者判斷報表中有用的資訊,不必受到一 些冗長而不知其意的會計科目所困惑。看完書,對於學會計的我來說似乎上了堂溫書課,也從中找回了我所認知的會計資訊的真正價值。

  也許,作者著作的目的只是幫助讀者解讀財報,但是,文中所提到的許多觀點,對於經營者而言,也有如警鐘。例如,大量策略不明的投資不論產生原因如何,外界必定質疑公司聚焦經營的能力。過去,國內企業發展歷史悠久者留下的「瓶瓶罐罐」,後人不予梳理者有之,企業經營因為人情而共襄盛舉者有之。多角化經營或許是時代的產物,但誠如作者提醒,隨著產業越發競爭激烈,企業實應以核心競爭力專注於單一事業的擴張。

  這樣的論點,未必人人都認同,但,面對全世界獨角獸贏者通吃的趨勢,經營者思維是否也該有所轉變?

  本來以為,閱讀會計書籍是件苦悶的差事,未料,每天上下班途中翻閱,很輕鬆的看完,也再次印證我對於「會計資訊能夠反映經營實質」的想法,相信無論是懂不懂會計的讀者,都能從本書中有所收穫!

推薦序

奮發與豁達—我所認識的張明輝
陳忠瑞/瑞展產經董事長


  困苦的童年,是激勵明輝奮發向上的原動力;資誠(PwC)的養成,成就一位貧困家庭小孩成為大會計師及所長;平凡的出身,無法掩蓋一位非凡企業領袖的誕生。

  我和明輝從彰化高中二年級同班,認識至今超過 40個年頭,明輝無疑是我們班上最優秀的同學之一。明輝傳承及樹立資誠所長選舉民主化制度變革後,自我選擇放下,為資誠樹立典範,如今,明輝把他在商周 CEO學院及大專院校教學心得,寫成《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數字看懂經營本質【增訂版‧全新案例】》一書,兼具活潑生動又專業務實的闡述三大財務報表及財務指標,不只會計同業、財務主管、投資人必看,更是企業主必須熟讀的一本「傳承的工具書」。

  火車之子 奮發向上

  明輝出生於彰化市南郊的「湳尾」,單看地名就知道是個極度荒涼落後的地區。父親是火車駕駛員,母親是菇菌化學調配員,家庭微薄的收入,必須養育家中四男一女,食指浩繁。明輝是家中老么,但他並沒有因為是么子而特別好命,就讀國小前要到工廠糊紙袋以貼補家用,因此從小就培養出堅毅及奮進的精神,好學進取。

  在當時高中仍然是「能力分班」的制度下,和明輝高二同班時,他的功課就非常優秀,之後一舉考上台大商業系會計組,這在窮鄉僻壤及貧困環境中,也算是一個勵志的典範。

  正宗學院派與務實派

  明輝在台大商業系會計組受的教育,當然是正宗學院派,尤其是台大會計系名師如雲,以明輝勤奮的求學態度,自然扎下深厚的學術根基。明輝在大學時代,除了會計名師薰陶之外,他特別喜歡跟經濟及歷史相關的課程,從經濟與歷史的視野中,薰陶出宏觀的心胸,更讓他領悟到人生不只是單純的對或錯,更多時候是選擇題而不是是非題,史觀領悟培養了明輝往後對職場和人生的務實態度。

   1984年,明輝進入資誠工作。

  對於出生貧寒的明輝而言,一份收入穩定的工作,是初入社會最務實的選擇。至於基層會計師的苦差事,對於從小就到工廠工作的明輝,根本不以為苦。他花了五年時間幫忙還清家中債務,同時存下一筆出國深造的資金,克勤克儉就是想要更上一層樓,之後再拿到資誠的獎助學金,遠赴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攻讀碩士,不僅考上美國會計師執照,同時也拿到在美執業的資格,真的是名符其實的學院派加務實派。

  資誠的養成與傳承

  明輝學成歸國後,即奉派至中壢開設中壢分所,之後歷任審計部門、風控長、審計部營運長、執行長,並在 2013年 7月升任為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所長,登上事業頂峰。在資誠一路以來的養成,是明輝一生中最感恩的事。

  資誠是台灣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而且資誠不像其他事務所是靠著合併而擴大,而是自生成長。台灣資誠由台灣大學朱國璋及東吳大學陳振銑兩位教授共同創立,創辦人及後續領導人在業界具有極度權威和聲望,造就了資誠的菁英領導文化,直到前任薜明玲所長才逐漸改變,至明輝擔任所長之後,更立下民主 選舉所長的自由文化與制度,並將所長退休年齡由 58歲延至 60歲。

  然而,明輝自己在第一任所長任期結束時尚未到達 60歲,他毅然退下所長位置,交棒給周建宏所長,立下最高典範,其捨下與傳承精神令人敬佩。此外,明輝每逢過年過節都會帶領同仁拜訪兩位創辦人的眷屬,更常常教誨資誠同仁,兩位創辦人對於「公益及社會責任」的初心,不但傳承了資誠的企業文化,並樹立了資誠民主化的里程碑。

  與人為善 專業服眾

  明輝的個性溫良謙讓,跟同學、同仁的感情非常好,又樂於助人、與人為善,所以天下之大幾乎沒有敵人,全是朋友。這種自然孕育而成的領袖氣質,在人才濟濟的事務所中更顯光芒,也因此毫無背景及關係的火車駕駛員之子,逐步在會計界成為一位傑出的領導人。

  優秀的明輝, 2016年當選彰化高中傑出校友,還曾擔任彰中 67級同學組成的「華陽會」會長,充分展現他擅長組織、溝通的領袖氣質,並常常分享他的會計專業給周遭好友,成為大家免費的顧問。在闡述會計專業時,他深入淺出、引經據典的解說,其熱忱及專業折服所有好友,有同學如此,實人生一大榮幸。

  捨得放下 豁然天人

  明輝於 2017年卸下所長重任,專任資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後又退休,友人問他接下來要做什麼?他半開玩笑說,「就是什麼都不做。」這種完全放下、捨棄權位的風範,在眷戀權位、以利益導向的社會,更形彌足珍貴,令人敬佩。

  當然,深懷專業及經驗如明輝,念茲在茲的資誠精神就是—會計師是「公益事業」。退休以後,他致力於傳承這個崇高的精神,常常受邀至各大學如東海、中正、台大等,傳承其專業與理念,尤其對於「保護投資人」這部分,更是不遺餘力宣導。現在明輝把他三十多年的專業實務經驗,寫成《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數字看懂經營本質【增訂版‧全新案例】》一書,實為讀者之福也。

  目前明輝跟著眾多同學、好友,一起旅遊、打球,學習投資,並花很多時間陪伴家人、小孩。身為老同學,衷心祝福一路走來,始終勤奮如一的明輝,得以享受未來。

推薦序

「大會計師的投資財報套書」是投資、管理人必讀的好書
Jenny/JC財經觀點創辦人


  「大會計師」系列的兩本書,是我認為投資、管理人必讀的兩本好書!以往財報相關書籍都是著重於理論,但張明輝老師的書將理論與實務完美結合。《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數字看懂經營本質【增訂版 ‧全新案例】》以護國神山台積電為範例,剖析三大財務報表如何串聯,從數字中檢視經營本質,進而從報表中預測未來,再延伸至個別產業之應用。

  股神巴菲特認為投資人應以經營者的角度去評估公司,擁有閱讀財報的能力讓我們可以具備商業思維,做出正確的決策。有別於過去大家對於財報是落後指標的迷思,事實上看財報的目的是評估公司未來能否獲利,以及獲利是否具可持續性?

  能創造長期成長的公司更有機會帶來股價估值上漲,投資人透過財報抓出關鍵成長驅動力,除了為你帶來超額報酬,更重要的可以避開重大地雷,保護投資組合不受重大傷害。

  書中張明輝老師就資產負債表、損益表與現金流量表所扮演的角色不同,透過流暢的文字完美串連三大財務報表,強化讀者對數字的敏感度,將直覺與經驗進行量化,對內與對外都能提升管理品質。

  資產負債表所呈現的是一家公司的內在美,檢視公司的資產品質是真扎實還是假灌水,還必須用股東權益報酬率( ROE)來衡量公司的營運效率,可以更貼近公司的「經營本質」,檢視巴菲特最重視的一項能力:管理者是否能高效進行資本配置,為股東創造更多價值。這讓我想到之前有幸專訪張會計師時,討論到台股與美股公司之間的主要差異就是股東權益報酬率,在以績效導向的市場使美股公司 ROE更高,市場給的估值也會更高。

  損益表則是揭露公司的營運表現,營收與獲利彰顯公司的獲利能力,但張明輝老師提醒讀者:損益表僅是公司的外在美,可以靠裝飾來掩蓋潛在風險,若只看損益表的每股盈餘來判定公司表現,很有可能會有盲點。

  把現金流量表當作獲利品質的照妖鏡,也能判斷公司是否具備投資未來成長與持續支付股息的能力,投資報酬是資本利得與股息收益的總和,兩者不可偏廢,唯有兼具成長與穩健特性的公 司,才有辦法在產業中占據競爭優勢,帶來穩健收益。

  張明輝老師的線上課程「用財報做對決策:大會計師給你的 13堂數字經營學」中,有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平庸的管理者善用制度,高明的帶隊者善用數字」。投資人善用財報發覺投資機會,管理者善用財報打造企業,但我認為財報並不僅局限於少數領域,本書所述的財報知識也可以應用在人生各個領域,為我們帶來更美好的人生。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体验上,我非常注重排版和逻辑的流畅性。一本优秀的财经读物,其内容的组织结构必须如同精密的手术刀般精准有序,层次分明。我希望能看到作者在复杂概念的引入上,是否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将所有难题一次性抛给读者。例如,在讲解“营运资本管理”或“股权激励对财务的影响”这类深度话题时,好的作者会先构建一个宏观框架,再细化到具体的指标和公式,并辅以清晰的图示或流程图。如果这本书在案例的选取上能够兼顾传统行业与新兴互联网企业的对比分析,那就更好了,因为不同商业模式下的财务表现逻辑差异巨大。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种叙事方式,它能将枯燥的财务语言“翻译”成CEO和投资人日常交流的商业语汇,让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听一位资深合伙人分享他对一家目标公司的深度评估过程,而不是在做一场期末考试的复习。对细节的把握,决定了这本书的最终价值是停留于理论,还是能真正落地生根。

评分

我个人对阅读体验中“可读性”的要求非常高。很多专业书籍往往因为过度追求学术的严谨性而牺牲了读者的友好度,导致阅读过程中需要频繁地查阅专业词典或搜索引擎,极大地打断了思维的连贯性。我希望这本书在保持专业深度的同时,能采用更加生活化、更具画面感的语言来描述那些抽象的财务概念。比如,用一个商场扩张的故事来解释固定资产的折旧与资本支出对现金流的挤压效应,或者用一个初创公司的股权稀释过程来解释优先股的复杂性。如果作者能在关键概念处设置恰到好处的“思考暂停点”,引导读者立即进行自我测试或反思,而不是简单地堆砌信息,那么这本书的知识吸收效率将会大大提高。最终,我希望读完后,拿起任何一家上市公司的年报,我都能感到一种熟悉和掌控感,仿佛那不再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官方文件,而是我手中可以自由解读的商业密码本。

评分

这本书如果能真正做到“教你懂经营本质”,那么它必须超越会计科目本身,触及到企业运营的战略层面。比如,当看到高额的研发投入时,我希望作者能解释这笔投入在未来几年内可能转化为竞争壁垒(无形资产)的概率有多大,以及当前的负债结构是否支持这种长期战略的实现。这是一种跨学科的整合能力——将财务指标与市场地位、管理团队能力、技术迭代速度等非财务因素联系起来。如果能构建一套完整的“诊断流程”,让读者学会在阅读报表的同时,自动激活对企业商业模式的疑问和验证,那么这本书就不仅仅是本会计指导书,而是一套完整的商业分析方法论。我追求的是那种“看到数字就知道战略”的境界,而这需要作者在组织内容时,时刻将财务语言锚定于商业决策的真实场景。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特别是对于像我这样对企业经营底层逻辑充满好奇,但又苦于传统财报分析晦涩难懂的职场人士来说。“大會計師”这个称谓仿佛自带权威光环,让人立马联想到经验丰富、洞察入微的专家。我期待的不仅仅是教科书式的数字拆解,而是那种能将冰冷的报表数据,转化为生动、可操作的商业故事的解读方式。很多财务书籍往往停留在教你“如何计算”,但这本书的重点显然是“如何理解和运用”,这才是真正能提升决策质量的关键。我特别关注它是否能提供清晰的脉络,引导读者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表象,直抵企业盈利能力、风险控制和未来增长潜力的核心。如果它能用日常商业案例来佐证那些复杂的会计准则背后的商业逻辑,那无疑是一本极具价值的工具书,能让我不再是报表面前的“看客”,而是能真正洞察企业健康状况的“医生”。这种从“术”到“道”的跨越,是我最看重的部分。

评分

对于增订版,我自然抱有更高的期待,这意味着内容必然加入了最新的行业洞察和近期的经济环境变化。金融市场瞬息万变,五年前的财务模型可能已不再完全适用于今天的数字化、平台化经济体。我希望看到作者是否更新了关于ESG(环境、社会和治理)信息披露对财务报表影响的探讨,以及在新监管环境下,某些收入确认和资产减值的处理逻辑有没有出现微妙的调整。此外,一本好的“教你懂本质”的书,不应该回避那些灰色地带和会计操纵的可能性。我期待作者能以专业人士的视角,揭示一些常见的财务“美化”手法,从而帮助读者建立起批判性的思维,识别出那些看似完美却暗藏危机的财务报表。这种“亦正亦邪”的深度剖析,远比单纯的正面解读更有助于形成成熟的商业判断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