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代行動通訊系統3GPP New Radio(NR):原理與實務  (電子書)

第五代行動通訊系統3GPP New Radio(NR):原理與實務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大嵩
图书标签:
  • 5G NR
  • 3GPP
  • 行動通訊
  • 無線通訊
  • 通訊系統
  • NR原理
  • NR實務
  • 電子書
  • 通訊技術
  • 無線技術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主題為第五代行動通訊技術標準3GPP NR系統的原理與實務,全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側重與NR相關性較高的行動通訊學理介紹,第二部分側重NR的技術標準實務介紹。

  學理部份:首先探討電波傳播物理特性,輔以數學模型解說3GPP所採用的無線傳輸通道(SCM/ SCME)特性,並介紹多天線系統信號模型;其次,針對OFDM系統,從傳收機基本架構、原理及相關的信號檢測與處理演算法進行深入介紹;最後探討多天線信號處理,包括波束成形、多樣、空時碼、MIMO檢測及預編碼等,提供全面性的介紹。

  實務部分:首先針對NR系統與技術,介紹R15與R16規格版本的演進過程與主要技術內涵,並詳述系統網路架構、通訊協定、實體傳輸資源,與三維通道模型;其次,介紹NR系統實體層信號處理與運作機制,包括各類參考信號、實體層處理、控制信令、波束管理、毫米波系統、大規模多天線系統、多天線傳輸模式、側行鏈路傳輸,與協調多點傳輸及載波聚合技術;最後探討其他5G進階關鍵技術,介紹極可靠低延遲通訊、裝置對裝置通訊、機器類型通訊與物聯網、車聯網通訊、定位服務與技術、非授權頻譜與頻譜共享技術、垂直應用與專網,以及非地面網路通訊。
 
本書特色


  1.本書著重:詳細的介紹第五代行動通訊系統的學理與實務的關鍵知識。

  2.閱讀本書:可經由學理部分掌握5G NR系統實體層所涉及的核心技術與原理,經由實務部分掌握5G NR系統整體架構與協定運作方式。

  3.讀完本書:可充分掌握第五代行動通訊技術的精髓,有助於提升其學術研究或產品研發的專業能力。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第五代行動通訊系統3GPP New Radio(NR):原理與實務》的电子书的简介,但不包含该书内容的描述。 --- 图书简介:深入探索下一代无线通信的基石——5G NR技术精要 书名(示例,非您提供的书名): 《5G NR技术前沿:从理论到部署的深度剖析》 主题聚焦: 本书旨在为电信工程师、网络架构师、移动通信研究人员以及对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有浓厚兴趣的技术专业人士,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高度实用的指南,用以理解和掌握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的核心技术——新空口(New Radio, NR)。 目标读者群定位: 本书特别适用于以下几类读者: 1. 通信系统设计工程师: 致力于5G基带处理、射频前端设计和协议栈实现的专业人员,需要理解NR底层物理层和MAC层机制的创新点。 2. 网络规划与优化工程师: 负责5G网络基础设施的部署、性能评估和故障排除的团队,需要掌握不同频段(Sub-6GHz, FR1, FR2)的传播特性和波束赋形技术的实际应用。 3. 标准与规范研究人员: 希望跟踪3GPP Release 15及后续版本中NR关键特性演进的学者和技术专家。 4. 系统集成商与解决方案提供商: 负责将5G技术集成到垂直行业(如工业物联网、车联网、智能制造)中的技术人员,需要了解NR如何支持低延迟高可靠通信(URLLC)和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 核心内容概述(重点强调本书“不涉及”的特定技术点或角度,以确保简介的独特性): 本书将着重于对5G NR技术体系的宏观架构和关键创新点的系统化梳理,但会避免对以下方面进行极其细致的数学推导或过于底层的硬件实现细节的展开,例如: 一、不涉及过多的纯理论物理学或电磁波基础回顾: 本书假设读者已具备扎实的移动通信或信号处理基础。因此,我们不会花费大量篇幅去详细复习傅里叶变换、香农定理或麦克斯韦方程组在无线信道中的基础应用。相反,我们将直接切入5G NR如何利用这些原理进行技术创新。 二、不侧重于特定芯片组或厂商的私有实现: 本书的核心是3GPP定义的通用标准。我们不会深入介绍高通、华为、爱立信或其他任何特定供应商的基带芯片架构、定制化DSP/FPGA实现流程,或其商业化产品的特定固件版本差异。我们的关注点始终是标准规范(TS 38系列)所规定的通用接口和功能。 三、不聚焦于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和软件定义网络(SDN)的底层软件工程细节: 虽然5G核心网(5GC)的云化是重要的议题,但本书的重点完全落在接入网(RAN)的物理层和MAC层设计上。因此,关于Kubernetes集群管理、OpenStack部署、VNF生命周期管理等云计算和虚拟化基础设施的深度软件工程实践,将不在本书的讨论范围内。 四、不详述传统2G/3G/4G(GSM/UMTS/LTE)技术的详细演进路径: 虽然会提及演进的必要性,但本书不会详细回顾2G、3G或LTE(4G)的全部技术规格、空口结构(如OFDM的参数设置、MIMO的早前期发展)或其各自的协议栈细节。读者若需深入了解这些前代技术,需参考其他专业书籍。我们的焦点是NR相对于前代的突破。 五、不包含对特定国家或地区频谱分配政策的详尽分析: 本书将讨论Sub-6GHz和毫米波(mmWave)的应用场景,但不会针对美国FCC、欧洲CEPT或亚洲特定国家监管机构的最新频谱拍卖结果、牌照要求或具体的区域性部署限制进行详细的政策解读或法律分析。 本书的独特价值主张: 本书的价值在于构建起一座桥梁,连接NR的概念原理与实际应用场景的映射。我们聚焦于“为什么3GPP选择了这种设计”以及“这种设计在实际部署中将如何体现其优势”。 通过对关键创新点的清晰阐述,例如: 灵活的帧结构与子载波间隔(SCS)选择机制: 如何通过动态调整以适应不同服务(eMBB, URLLC, mMTC)的需求,以及这种选择如何影响时延和带宽的权衡。 波束管理与波束赋形(Beamforming)的协议流程: 不仅解释波束的形成原理,更侧重于NR中如何实现波束扫描、切换和追踪的控制面和用户面交互。 信道编码与调制方案的革新: 深入探讨LDPC和极化码(Polar Code)在NR中的具体应用场景和性能优势分析。 新型多址接入策略: 对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多址接入(OFDMA)如何改进以支持大规模连接的机制进行剖析。 本书旨在提供一种以应用驱动的学习路径,帮助读者快速掌握5G NR技术栈的核心竞争力,为参与下一代通信系统的研发与部署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自信地讨论和评估5G NR系统的关键性能指标(KPIs)和设计选择背后的逻辑。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無線通道與信號模型
2-1 概論
2-2 大尺度衰落
2-3 小尺度衰落
2-4 多天線系統信號模型
2-5 空間通道模型

第三章 正交分頻多工
3-1 概論
3-2 OFDM傳收機
3-3 OFDM系統峰均功率比問題與解決方案
3-4 OFDM信號檢測
3-5 OFDM系統通道估計
3-6 基於循環字首的單載波傳輸
3-7 OFDMA/SC-FDMA簡介

第四章 多天線信號處理
4-1 概論
4-2 波束成形技術
4-3 多天線系統原理
4-4 MIMO-OFDM系統模型
4-5 接收多樣
4-6 傳送多樣
4-7 空時碼
4-8 MIMO檢測
4-9 MIMO預編碼

第五章 5G NR系統與技術簡介
5-1 概論
5-2 技術特點與演進
5-3 網路架構與網路切片技術
5-4 通訊協定
5-5 實體傳輸資源
5-6 三維通道模型

第六章 5G NR實體層信號處理
6-1 概論
6-2 NR參考信號
6-3 運輸通道處理
6-4 下行實體層處理
6-5 上行實體層處理
 6-6 實體層傳收機架構

第七章 5G NR實體層運作機制
7-1 概論
7-2 控制信令
7-3 波束管理
7-4 毫米波系統與大規模多天線系統
7-5 傳輸模式
7-6 側行鏈路傳輸
7-7 協調多點傳輸/接收
7-8 載波聚合

第八章 5G NR進階關鍵技術
8-1 概論
8-2 極可靠低延遲通訊
8-3 裝置對裝置通訊與鄰域服務
8-4 機器類型通訊與物聯網
8-5 車聯網通訊
8-6 定位服務與技術
8-7 非授權頻譜與頻譜共享技術
8-8 垂直應用與專網
8-9 非地面網路通訊

Appendix A 矩陣代數簡介
Appendix B 最佳化理論簡介
Index 本書索引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5039400
  • EISBN:9786263280014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77.0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