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學(基礎概念)  (電子書)

電子學(基礎概念)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奎至
图书标签:
  • 电子学
  • 电路基础
  • 基础电子学
  • 电子技术
  • 电子元件
  • 模拟电路
  • 数字电路
  • 电子书
  • 科普
  • 学习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以作者多年教學經驗,配合淺顯易懂的文字和圖形的描述編撰而成,對於重要觀念及公式,善用問答的方式陳述,加強研讀時的吸收與想像。各章皆以學習流程圖及生活化短文,啟發學習興趣、確立學習目標,內容節選重要定理及觀念,以中、英語對照的方式呈現,建立課堂雙語互動,並收錄豐富且經典的題型及各校入學考題,有效驗證學習成果;全書共分成「基礎概念」、「進階分析」兩冊,適用於大學及科大之電子、電機、資工系「電子學」課程。

本書特色

  1.每章皆以學習流程圖歸納重點、確立學習目標。
  2.每章前皆設計「生活電子學」短文,以生活、歷史為喻說明電子專業,啟發學習興趣。
  3.每章皆節選重要定理、觀念,以中、英語對照呈現,活絡雙語學習的潛力。
  4.本書以簡單扼要的方式闡述觀念,定理推導有條理且詳盡。
  5.本書收錄豐富的例題及習題,且精選近十所大專校院研究所入學考題、公務員高考考題,有效驗證學習成果。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電磁學原理與應用》的图书简介,旨在详细介绍该领域的基础概念、理论框架及实际应用,内容丰富且详实,完全不涉及您提供的电子书《電子學(基礎概念)》。 --- 圖書簡介:《電磁學原理與應用》 導言:駕馭無形的力量 電磁學,作為物理學的兩大支柱之一(另一為力學),是理解自然界運作規律的基石。從宏觀的星系間交互作用,到微觀的原子內部電子行為,電磁現象無所不在。本著作《電磁學原理與應用》旨在為讀者構建一個全面、深入且嚴謹的電磁學知識體系。它不僅探討了電荷、電流、電場、磁場這些基本要素的行為模式,更著重於如何將這些抽象的數學描述轉化為解決實際工程與物理問題的強大工具。 本書的目標讀者群涵蓋了理工科學生、工程師、科研人員,以及對自然界基本規律抱持濃厚興趣的自學者。我們力求在保持理論深度和數學嚴謹性的同時,通過大量貼近現實的實例和應用分析,使複雜的概念變得直觀易懂。 --- 第一部分:靜電學——靜態場域的基礎 本部分著重於探討電荷靜止時所產生的現象,這是理解整個電磁學大廈的起點。 1.1 電荷與庫侖定律的精確表述 我們從最基本的電荷屬性——電荷守恆與電荷密度——開始。核心內容是庫侖定律,通過向量形式的嚴格推導,闡明了點電荷間相互作用力的精確數學表達。隨後,將分析由連續電荷分佈(線電荷、面電荷、體電荷)產生的電場,這需要用到向量微積分中的線積分和體積分。 1.2 電力線與高斯定律的統一視角 電力線的概念不僅是圖像化的工具,更是描述電場分佈的直觀方式。在此基礎上,我們深入探討高斯定律。高斯定律是電磁學中最為優雅和強大的定理之一,它揭示了電通量與封閉曲面內淨電荷量的直接關係。本書將詳細展示如何利用高斯定律的對稱性假設(如球對稱、柱對稱、平面對稱)簡化求解複雜電場的問題,包括無限大導體板、同軸電纜等經典配置。 1.3 電勢能與電位場 電勢(或稱電位)的概念,引入了保守場的物理圖像,極大地簡化了電場的計算。我們將定義電位,並推導出電位與電場之間的微分關係 ($mathbf{E} = - abla V$)。此處將詳細討論等勢面的特性,以及如何利用拉普拉斯方程 ($ abla^2 V = 0$) 和泊松方程 ($ abla^2 V = - ho/epsilon_0$) 在無源區或有源區求解電位分佈。對邊界條件(如在介質界面上的連續性)的討論,為後續的介質問題奠定了基礎。 1.4 靜電學中的能量與介質 靜電系統的能量儲存是分析電容器和能量密度的關鍵。本書將推導靜電場的儲能公式,包括體積分形式和分佈形式。此外,對介質材料(電介質)的引入至關重要。我們將詳細解釋極化現象、電位移矢量 ($mathbf{D}$),以及介質在電場中的響應,特別是在平行板電容器中,介質如何改變系統的電容值。 --- 第二部分:靜磁學——穩定電流的影響 本部分從穩定流動的電荷(電流)出發,構建靜磁場的理論框架。 2.1 電流與磁感應強度 我們從電流密度 $mathbf{J}$ 的概念出發,區分了體積電流、表面電流。核心定律是畢奧-薩伐爾定律 (Biot-Savart Law),它提供了計算由特定電流元產生的磁場 $mathbf{B}$ 的直接方法。通過對不同電流拓撲結構(如直線電流、圓形線圈、螺線管)的應用,讀者將掌握計算磁場強度的基本技巧。 2.2 安培定律的應用與局限 安培定律是靜磁學中對應高斯定律的強大工具,描述了磁場環流量與圍繞電流的安培環流之間的關係。本書將詳細探討如何利用安培定律在具有高對稱性的電流分佈(如無限長直導線、無限長螺旋)中快速求解磁場,並明確指出安培定律在非穩恆電流或非對稱場景下的局限性。 2.3 磁介質與磁化強度 與電介質類似,磁性材料在磁場中會產生磁化現象。我們引入磁化強度 ($mathbf{M}$) 和磁場強度 ($mathbf{H}$),並解釋磁導率 ($mu$) 的物理意義。對抗磁性、順磁性、鐵磁性材料的行為進行分類討論,特別關注磁滯現象在工程上的意義。 --- 第三部分:電磁場的統一與動力學——法拉第定律與麥克斯韋方程組 這是全書的精華所在,將靜態場域的概念推向動態、耦合的電磁場世界。 3.1 磁通量、電磁感應與法拉第定律 本章圍繞磁通量 ($Phi_B$) 的變化展開。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揭示了變化的磁場如何產生電動勢(感應電場),這是發電機、變壓器等所有電磁感應設備的理論基礎。我們將深入探討楞次定律,它提供了感應電流方向的物理判據。 3.2 麥克斯韋的修正:位移電流 理解電磁場動態耦合的關鍵在於麥克斯韋對安培定律的修正——引入位移電流密度 ($epsilon_0 frac{partial mathbf{E}}{partial t}$)。這個修正項不僅保證了電荷守恆定律在微分形式上的有效性,更預言了電場變化可以產生磁場,從而使整個電磁場理論趨於完備。 3.3 麥克斯韋方程組的完整形式與物理內涵 本書將匯總並詳細解析四組麥克斯韋方程組(微分形式和積分形式)。每一條方程的物理意義、數學表達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關係都將被徹底剖析,展示其如何從根本上描述了電磁波的產生、傳播和湮滅。 3.4 電磁波的產生與傳播 基於麥克斯韋方程組,我們將推導電磁波方程。本書將展示在自由空間中,電場和磁場是如何以光速相互激發、共同傳播的。我們將分析平面電磁波的特性,包括坡印亭矢量 ($mathbf{S}$),用以描述電磁波的能量流密度和傳播方向。此外,對介質中的波速、衰減和反射/折射現象(使用斯涅爾定律的電磁學推導)也將進行深入探討。 --- 第四部分:電磁場的應用與邊值問題 最後一部分將理論應用到實際的工程問題中,特別是涉及傳輸線和波導的領域。 4.1 邊值問題與邊界條件的系統化 在實際應用中,電磁場總是被限制在特定的幾何結構中。本章將系統總結在不同界面(導體-介質、介質-介質)上電場和磁場必須滿足的邊界條件。這包括電場切向分量和法向分量的連續性或突變關係。 4.2 傳輸線理論的電磁學基礎 本書將從麥克斯韋方程組出發,推導出分佈式參數電路模型,並建立特徵阻抗、反射係數和駐波比 (SWR) 等關鍵概念。這為理解高頻信號傳輸線(如PCB走線、同軸電纜)中的信號完整性問題提供了堅實的電磁學基礎。 4.3 導波結構:波導與諧振腔 對於高頻應用,集中的元件模型失效。本章將探討導波管(如矩形波導)的截止頻率現象,並分析TE模和TM模的場分佈。此外,對諧振腔的分析將展示如何將電磁能有效地儲存在特定空間內,這對於設計濾波器和天線至關重要。 --- 結語 《電磁學原理與應用》試圖在嚴謹的物理學基礎與廣泛的工程應用之間搭建一座堅固的橋樑。掌握電磁學,即是掌握了現代信息、能源、通訊技術背後的終極規律。本書的結構安排,旨在引導讀者循序漸進,從靜態的直觀理解,逐步過渡到動態的波理論,最終能夠獨立分析複雜的電磁系統。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Chapter1 微電子簡介
1.1 電子與微電子
1.2 微電子系統
1.2.1 行動電話
1.2.2 數位相機
1.3 類比與數位
1.4 基本定理回顧
1.4.1 歐姆定理
1.4.2 克希荷夫電流定律
1.4.3 克希荷夫電壓定律
1.4.4 戴維寧定理
1.4.5 諾頓定理
重點回顧

Chapter2 半導體的基本特性
2.1 半導體物質與其特性
2.1.1 載子濃度的修正
2.1.2 載子的傳輸
2.2 pn接面
2.2.1 平衡下的pn接面
2.2.2 逆偏下的pn接面
2.2.3 順偏下的pn接面
2.2.4 I / V特性
2.3 逆向崩潰
2.3.1 齊納崩潰
2.3.2 累增崩潰
2.4 實例挑戰
重點回顧

Chapter3 二極體模型與其電路的介紹
3.1 理想模型
3.2 二極體的其他模型
3.3 大訊號和小訊號的操作
3.4 二極體的應用電路
3.4.1 半波和全波整流器
3.4.2 限制電路
3.4.3 二極體當成位準移位器
3.5 實例挑戰
重點回顧

Chapter4 雙極性接面電晶體的基本特性
4.1 BJT的結構
4.2 主動區──BJT做為放大器的操作區域
4.2.1 端點電流
4.3 BJT的模型與特性
4.3.1 大訊號模型
4.3.2 電流 / 電壓特性
4.3.3 轉導
4.3.4 小訊號模型
4.3.5 厄利效應
4.4 BJT操作在飽和區
4.5 pnp電晶體
4.5.1 大訊號模型和其電流公式
4.5.2 小訊號模型
4.6 實例挑戰
重點回顧

Chapter5 金氧半場效電晶體的基本特性
5.1 MOSFET的結構
5.2 n MOSFET的操作
5.2.1 定性分析
5.2.2 電流I / 電壓V特性的推導
5.2.3 通道長度調變
5.2.4 MOS的轉導
5.2.5 基體效應
5.3 MOS元件的模型
5.3.1 大訊號模型
5.3.2 小訊號模型
5.4 p MOS電晶體
5.5 互補式金氧半場效電晶體技術
5.6 BJT元件和MOS元件的比較
5.7 實例挑戰
重點回顧

Chapter6 雙極性電晶體放大器
6.1 一般性的考量
6.1.1 輸入和輸出阻抗
6.1.2 偏壓
6.1.3 直流和小訊號分析
6.2 操作點的分析
6.2.1 簡單偏壓
6.2.2 電阻分壓偏壓
6.2.3 射極退化偏壓
6.2.4 自我偏壓
6.2.5 pnp型的偏壓
6.3 BJT的放大組態
6.3.1 共射極組態(CE組態)
6.3.2 共基極組態(CB組態)
6.3.3 共集極組態(CC組態)
6.4 實例挑戰
重點回顧

Chapter7 金氧半場效電晶體放大器
7.1 一般性的考量
7.1.1 MOSFET放大器的組態
7.1.2 直流偏壓
7.1.3 電流源的實現
7.2 共源極組態(CS組態)
7.2.1 基本的CS組態
7.2.2 具電流源負載之CS組態
7.2.3 具二極體連接負載之CS組態
7.2.4 具源極退化之CS組態
7.3 共閘極組態(CG組態)
7.4 共汲極組態(CD組態)
7.5 實例挑戰
重點回顧

Chapter8 運算放大器——當成一個元件使用
8.1 一般性的觀念
8.2 線性的運算放大器電路
8.2.1 非反相放大器
8.2.2 反相放大器
8.2.3 積分器
8.2.4 微分器
8.2.5 電壓加法器
8.3 非線性的運算放大器電路
8.3.1 精密整流器
8.3.2 對數放大器
8.3.3 平方根電路
8.4 運算放大器的非理想型
8.4.1 直流補償
8.4.2 輸入偏壓電流
8.4.3 速度的限制
8.4.4 有限的輸入和輸出阻抗
8.5 實例挑戰
重點回顧

ChapterA SPICE概論
A.1 電子元件的描述
A.1.1 電阻、電容和電感
A.1.2 電壓源
A.1.3 電流源
A.1.4 二極體
A.1.5 BJT電晶體
A.1.6 MOSFET電晶體
A.1.7 相依電源
A.1.8 初始值
A.2 模擬的步驟與程序
A.3 分析的型態
A.3.1 工作點的分析
A.3.2 直流分析
A.3.3 暫態分析

索引
習題演練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280717
  • EISBN:9786263285200
  • 規格:普通級 / 再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49.2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它能作为我个人爱好项目的技术参考,特别是关于数字逻辑和微控制器接口的基础部分。然而,这本书在数字电路的讲解上,似乎完全跳过了实际的逻辑门实现细节,直接进入了布尔代数和状态机的理论推导。这对我理解为什么某些逻辑门需要特定的功耗,或者在高速运算中信号的延时是如何产生的,没有提供任何帮助。书中有大量的篇幅讨论了理想开关的特性,但对于 CMOS 逻辑电路中实际存在的阈值电压、亚阈值漏电流等现实问题,探讨得相当表面化。我期待能看到更多关于信号完整性(Signal Integrity)在基础层面上的简单介绍,因为这是任何现代数字系统都绕不开的话题。这本书似乎假设读者已经拥有了一台功能强大的示波器和一个面包板,并且知道如何使用它们来验证理论,但对于如何从零开始构建一个简单验证平台,它没有给出任何指导。因此,这本书更像是一个理论验证的基石,而不是一个实际项目构建的脚手架。它为“理解”提供了深度,但对“建造”的支持则非常有限。

评分

这本关于电子学基础概念的书籍,从我个人的阅读体验来看,实在是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坦白说,我原本是想找一本能帮我快速入门,理清基本电路原理和元器件特性的指南。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份高度浓缩的理论参考手册,而不是一本适合初学者的“读物”。书中对半导体物理的介绍,虽然详尽,但对于一个没有扎实物理背景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天书。很多概念的推导过程跳跃性太大,比如从能带理论直接跳到PN结的建立,中间缺少了大量的类比和直观解释。我反复阅读了关于晶体管工作原理的那几章,试图理解BJT和MOSFET的开关特性,但最终还是感觉像是记住了公式,却没能真正“明白”电流是如何在材料中流动的。书中的图示也偏向于工程图纸的严谨风格,缺乏那种能让人一目了然的示意图或流程图,这使得在理解复杂概念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对照文字和图表,效率很低。如果作者能增加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比如用简单的例子解释运算放大器的反馈机制,而不是一开始就堆砌复杂的数学模型,我想对读者的帮助会大得多。总体而言,它更像是为已经有一定基础的研究生准备的深度资料,而不是我所期待的“基础概念”入门读物。

评分

就这本书的排版和视觉设计而言,我个人认为它在现代电子读物中显得有些落伍。虽然内容是核心,但阅读体验同样重要。书中的字体选择偏小,行间距也比较紧凑,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非常容易疲劳。更令人困惑的是,书中某些章节的图表配色方案似乎不太协调,例如,一些表示不同电势的线条颜色区分度不高,在复杂的电路图中很容易看错节点。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对比两种不同输入条件下的波形图时,因为线条的粗细和颜色过于相似,我不得不反复对照旁边的图例说明。此外,书中在引用参考文献时,似乎更偏向于一些年代较早的经典文献,对于近十年内新兴的材料科学或新型器件的研究进展,提及得非常少。这使得整本书给人的感觉,虽然内容扎实,但缺乏与时俱进的活力。它更像是一本固化了上个世纪末期电子学主流思想的经典之作,而非一本能够引领读者展望未来的新教材。对于希望了解前沿动态的学习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视角略显陈旧。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不得不说,它在结构编排上给我留下了一种非常“学术化”的印象,这可能需要特定学习风格的读者才能完全适应。这本书对于电子学历史演变和不同学派理论观点的梳理,倒是做得很不错,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学识底蕴。但是,在讲解实际操作层面的内容时,却显得有些保守和抽离。例如,书中花了大量的篇幅探讨理想电路模型下的分析,对于现代电子设计中常见的非线性失真、噪声抑制等实际问题,着墨不多。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加入一些关于现代PCB设计基础的讨论,或者至少是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引导,但这些内容几乎没有提及。翻阅目录时,我本以为“功率电子”那一章会包含一些关于SMPS(开关电源)的基本拓扑结构介绍,结果它更多的是停留在理论的描述层面,缺乏具体的元件选型和热管理考量。这让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大打折扣。对于我这种希望快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的人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部理论的“博物馆”,展示着知识的广度,却在“如何应用”这个关键点上留下了巨大的空白。它需要读者具备强大的自我学习和联想能力,才能将这些冰冷的理论块搭建成一个可用的知识体系。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严谨,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冷峻,几乎没有使用任何非正式的表达,这一点我很敬佩作者对科学语言的坚持。但正是这种极致的严谨,让阅读过程变得异常枯燥乏味。我尝试用它来辅助我学习模拟电路设计,但书中的每一句话似乎都在追求数学上的完美无瑕,对于工程实践中那种“足够好”的权衡艺术,这本书似乎不太关心。比如,在讲解反馈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时,书中用了大量的复平面分析,虽然数学上无懈可击,但对于我理解“为什么在这里加一个电容能解决振荡问题”这种直观感受,帮助微乎其微。我甚至觉得,很多章节的叙述逻辑更接近于一篇数学论文的摘要,而不是一本教科书。它没有提供足够的“为什么”的背景故事,而是直接给出了“是什么”的结论和证明。如果能将每一个重要的公式或定理都配上一个简短的“工程意义”小节,阐述它在实际电路中扮演的角色和可能遇到的陷阱,这本书的价值或许能提升一个档次。现在读起来,感觉就像是在攀登一座由纯粹的数学公式堆砌而成的山峰,风景虽好,但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