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專利才能擁有突破低薪的競爭力 (電子書)

懂專利才能擁有突破低薪的競爭力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卓胡誼 
图书标签:
  • 专利
  • 知识产权
  • 职场竞争力
  • 薪资提升
  • 电子书
  • 技术
  • 创新
  • 个人发展
  • 就业
  • 理财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以生活化的題材來介紹『專利』,並引用一些小故事讓讀者了解『發明與專利制度』的重要性,加深對專利權的印象。作者亦期待能以此書協助讀者具備專利基本知能,進而提升競爭力,擺脫低薪的困境,進而開創美好的人生。
 
  本書適合各大專院校及相關工程師使用,是一本具有學習及參考價值之專業用書。 
 
本書特色
 
  1.作者彙整十餘年的研發、競賽與教學經驗,期待能以本書協助讀者具備專利基本知能,提升自我競爭力,擺脫低薪的困境。
  2.本書列舉許多淺顯易懂的案例說明,可供初學或已從事研發者來參考及防範。
  3.作者分享許多有關專利的相關知識,以問答習作的方式來加深印象。 
书名:洞察先机:科技创新与商业成功的智慧航道 引言:在不确定的时代,导航清晰的战略是成功的基石。 在这个技术迭代速度不断加快、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企业和个人要想在激流勇进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具备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和灵活的应变能力。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系统的、实用的工具和思维框架,帮助他们在科技创新、商业模式构建以及人才管理等关键领域,建立起坚实的竞争力。我们相信,真正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对市场脉搏的精准把握和对资源配置的精妙规划。 第一部分:创新驱动力的核心——研发与知识管理的重塑 第一章:从灵感到落地的流程再造 本章深入探讨了现代企业如何将最初的研发灵感,转化为可市场化的产品或服务。我们摒弃了传统线性开发的模式,引入敏捷(Agile)与精益(Lean)相结合的研发体系。重点分析了如何构建一个高效的“创新漏斗”——从初步概念筛选、原型开发到小批量试产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明确的评估标准和快速反馈机制。书中详细阐述了跨部门协作的重要性,如何打破研发、市场与生产之间的信息孤岛,确保技术方向始终服务于商业价值。此外,我们还探讨了如何利用数字化工具来追踪研发进度,优化资源分配,从而大幅缩短产品上市时间(Time-to-Market)。 第二章:构建企业级知识产权的战略矩阵 知识资产已成为现代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本章超越了单纯的“申请”层面,聚焦于如何系统性地管理和运用企业的知识产权组合。我们分析了如何根据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制定差异化的知识产权布局,包括防御性布局、进攻性布局和生态系统布局。书中详细介绍了专利组合的评估方法,如何识别核心技术资产,以及如何通过知识产权组合,在与竞争对手的博弈中占据有利地位。此外,我们还讨论了如何建立健全的内部知识管理系统(KMS),确保企业的集体智慧得以沉淀、传承和再创造,防止关键人才流失带来的知识断层。 第三章:技术投资的量化评估与风险控制 并非所有的技术投入都能带来等价的回报。本章提供了评估高风险、高投入技术项目的实用框架。我们引入了“战略相关性”、“市场可采纳性”和“技术可行性”三维评估模型。书中提供了一系列量化指标,帮助决策者判断一个技术项目是否值得继续投入,或者应该果断止损。重点内容包括如何利用情景分析(Scenario Planning)来预估技术被颠覆的风险,以及在并购(M&A)过程中如何准确评估目标公司技术资产的真实价值,避免“技术泡沫”的陷阱。 第二部分:市场穿透与商业模式的进化 第四章:用户洞察:从数据到需求实现的飞跃 在产品为王的时代,深刻理解用户是制胜的关键。本章详细阐述了现代用户研究的方法论,强调超越传统的问卷调查,转向行为数据分析、人种学研究和情感地图绘制。我们探讨了如何建立一个持续运转的“用户反馈闭环”,确保产品迭代能够快速响应市场真实需求的变化。书中还特别关注了“潜藏需求”的挖掘——那些用户自己尚未意识到,但一旦满足就能带来颠覆性体验的需求,以及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些高阶需求的存在性。 第五章:动态定价与价值捕获的艺术 定价不仅仅是成本的简单叠加,它是企业价值主张的直接体现。本章系统地介绍了动态定价策略在不同商业环境中的应用,包括基于竞争环境的渗透定价、基于用户分群的差异化定价,以及在订阅模式(Subscription Economy)下如何设计阶梯式价值包。我们深入分析了“价值漏失点”——企业在销售过程中哪些环节让渡了不必要的利润,并提供了具体的优化方案,确保企业能够最大化地捕获其创造出的经济价值。 第六章:构建生态系统:跨界合作与平台战略 在复杂市场中,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本章聚焦于如何通过建立强大的商业生态系统来扩展市场边界和提升抗风险能力。内容涵盖了如何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如何设计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如API共享、联合营销),以及如何从“线性价值链”转向“网络化价值网络”。重点讨论了平台战略的构建要素——网络效应、治理结构和吸引关键参与者的激励机制。 第三部分:组织效能与人才的未来适应力 第七章:适应性组织:在变革中保持韧性 快速变化的环境要求组织结构必须具备高度的适应性。本章探讨了如何构建“扁平化”与“模块化”相结合的组织形态,以提升决策速度和跨职能的响应能力。我们引入了“组织敏捷性”的概念,分析了如何通过授权、建立小型、自治的团队来培养自下而上的创新文化。书中还提供了绩效管理体系的现代化转型方案,重点关注基于成果(Outcome-based)的评估,而非单纯的投入(Input-based)追踪。 第八章:未来技能图谱与终身学习体系的搭建 人才的“保质期”正在缩短,组织必须成为一个学习的机器。本章提供了一套构建企业内部“技能图谱”的框架,用以识别现有劳动力结构中的能力缺口。我们详细介绍了如何设计个性化的在职培训(OJT)和外部引进策略,以弥补关键技术和软技能(如批判性思维、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不足。本书强调了领导力培养的重要性,尤其是如何培养能够在不确定性中做出清晰判断的“情境领导者”。 结论:战略的持续校准与执行力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强调了战略制定之后的关键——执行。我们提出了“持续校准循环”(Continuous Calibration Cycle)的概念,主张战略不是静态的蓝图,而是需要根据市场反馈不断调整的指南针。成功的关键在于,将宏伟的愿景分解为可衡量的、可执行的里程碑,并确保整个组织对这些目标保持清晰的共识和坚定的承诺。只有将清晰的洞察力转化为果断的行动,企业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的、突破性的增长。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Ch1 發明的重要認知與專利制度的重要性
1-1 成功與失敗只在一念之差
1-2 失傳或名留千古
1-3 不斷創新研發或血本無歸
1-4 善心與黑心
1-5 節省研發所需時間與費用40%
1-6 有效研發與作虛功
1-7 專利資料庫是尋找商機的寶庫
1-8 專利不是法學院學生的專利
1-9 智慧財產法院與專業法官
1-10 專利師簡介
1-11 專利審查官簡介
1-12 發明並非天才或擁有高深學識者的專利
1-13 智慧財產培訓學院簡介
1-14 台灣智慧財產管理規範(TIPS)簡介
1-15 智慧財產人員能力認證簡介

Ch2 專利權概論
2-1 專利權的有效地區(屬地主義)
2-2 專利權的種類
2-3 專利權的審查
2-4 專利權的期限
2-5 專利權的授權與轉讓
2-6 專利權的歸屬
2-7 專利權的實用性
2-8 專利權的新穎性
2-9 專利權的進步性
2-10 不予專利權的項目
2-11 先申請人主義
2-12 國外優先權
2-13 國內優先權
2-14 一發明一專利(單一性)原則
2-15 早期公開制
2-16 實體審查申請制
2-17 暫准專利
2-18 進口權(真品平行輸入)
2-19 專利權效力不及之事項
2-20 專利權一次耗盡原則
2-21 專利權異動登記制度
2-22 共有專利
2-23 強制授權
2-24 標示義務
2-25 專利應繳費用
2-26 減免專利年費
2-27 侵害專利權的賠償
2-28 舉證責任之逆轉
2-29 以舉發拖延侵權訴訟之防止
2-30 專業法庭、專業法官與鑑定專業機構
2-31 電子申請
2-32 授權的分類
2-33 好神拖爭議評析
2-34 同時申請發明、新型與設計專利

Ch3 如何成為發明家
3-1 發現需求
3-2 找靈感(需求)的技巧
3-3 尋求可達成該需求的可能方案
3-4 優勢與劣勢分析
3-5 行銷策略、財務規劃與創業協助
3-6 國際發明展
3-7 成功商品化的案例
3-8 腦力激盪的迷思
3-9 國家發明創作獎

Ch4 迴避設計
4-1 文義侵權(全要件原則)
4-2 均等論
4-3 什麼是迴避設計
4-4 反迴避設計(申請專利範圍撰寫原則)
4-5 撰寫多項附屬項的注意事項
4-6 禁反言
4-7 逆均等
4-8 是否有侵犯專利權的判定流程
4-9 被迴避設計的案例

Ch5 專利申請書的撰寫原則
5-1 不必填寫的事項
5-2 本案是否一併申請實體審查的選項
5-3 專利名稱的撰寫原則
5-4 申請人的撰寫原則
5-5 代理人的撰寫原則
5-6 發明(創作)人的撰寫原則
5-7 聲明事項的撰寫原則
5-8 頁數、請求項及規費的撰寫原則
5-9 外文本撰寫原則
5-10 附送書件(說明書)的撰寫原則
5-11 附送書件(圖式)的撰寫原則
5-12 附送書件(委任書)的撰寫原則
5-13 附送書件(外文說明書)的撰寫原則
5-14 附送書件(優先權)的撰寫原則
5-15 附送書件(寄存)的撰寫原則
5-16 附送書件(影響國家安全)的撰寫原則
5-17 附送書件(其他)的撰寫原則

Ch6 專利說明書的撰寫原則
6-1 專利名稱的撰寫
6-2 摘要的撰寫
6-3 指定代表圖的撰寫
6-4 化學式的撰寫
6-5 發明說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撰寫
6-6 發明說明—先前技術的撰寫
6-7 發明說明—發明內容的撰寫
6-8 發明說明—圖式簡單說明的撰寫
6-9 發明說明—實施方式的撰寫
6-10 發明說明—符號說明的撰寫
6-11 生物材料寄存的填寫
6-12 序列表的填寫
6-13 申請專利範圍的撰寫
6-14 圖式的繪製

Ch7 申請專利範圍的其他撰寫注意事項
7-1 逆均等論
7-2 上位概念與下位概念
7-3 獨立項採用上位概念附屬項採用下位概念
7-4 禁反言
7-5 開放性申請專利範圍
7-6 封閉性申請專利範圍
7-7 開放性連接詞「至少包含」對元件數量的影響
7-8 封閉性連接詞「係由、、、所組成」對元件數量的影響
7-9 特徵式(吉普森氏)寫法
7-10 新穎性比對
7-11 進步性比對
7-12 單一性
7-13 分割
7-14 修正申請專利範圍
7-15 申請專利範圍撰寫練習

Ch8 專利檢索
8-1 專利檢索的基本認識
8-2 號碼檢索
8-3 簡易檢索
8-4 布林檢索
8-5 進階檢索
8-6 表格檢索
8-7 分類瀏覽
8-8 案件狀態的查詢
8-9 權利異動的查詢
8-10 美國專利的查詢
8-11 歐洲專利的查詢
8-12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的查詢
8-13 檢索結果的分析與應用(專利概況分析)
8-14 檢索結果的分析與應用(專利趨勢分析)
8-15 檢索結果的分析與應用(專利技術強度分析)
8-16 檢索結果的分析與應用(技術關聯分析圖)
8-17 檢索結果的分析與應用(技術功效魚骨圖)
8-18 檢索結果的分析與應用(技術功效矩陣)

Ch9 歐美專利簡介
9-1 美國專利制度的源起與演進
9-2 美國申請專利的宣誓書
9-3 美國專利的分類
9-4 美國發明專利的新穎性規定
9-5 美國專利可提前審查的規定
9-6 美國發明專利的暫時性申請
9-7 美國專利對共有專利行使的規定
9-8 美國專利對虛偽標示的規定
9-9 美國專利對共同發明人的認定
9-10 美國專利對利益迴避的規定
9-11 美國如何保持技術領先他國?
9-12 專利合作條約(PCT)
9-13 歐洲專利局的源起與演進
9-14 歐洲專利的申請與審查
9-15 歐洲專利的新穎性與其他規定

Ch10 研發案例
10-1 防盜拷塗料
10-2 撞球桿固定裝置
10-3 蓮蓬頭
10-4 胃視鏡
10-5 拼組式之桌子
10-6 蹺蹺板能量轉換裝置
10-7 使小偷現形的方法
10-8 蛋糕切取器
10-9 可撕膠帶之專利攻防

Ch11 商標權概論
11-1 商標的種類、功用與定義
11-2 商標的申請與審查
11-3 商標權的異動與變更
11-4 不准商標的規定
11-5 商標權的效力

Ch12 營業秘密概論
12-1 營業秘密的功用與定義
12-2 營業秘密的歸屬
12-3 營業秘密的侵害與賠償
12-4 限制離職員工的禁(競)業條款

Ch13 著作權概論
13-1 著作權的範圍與定義
13-2 著作權的歸屬
13-3 著作權的期限
13-4 不算侵犯著作權的情況
13-5 其他常見的著作權問題

附錄 參考資料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282063
  • EISBN:9786263285248
  • 規格:普通級 / 再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07.0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我这种长期处于薪资瓶颈期的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清晰的“跃迁路径图”。它没有许诺一夜暴富的神话,而是脚踏实地地指出了,如何通过系统化地提升在知识产权领域的认知和实操能力,来直接影响个人的市场价值。书中最后总结的几点“高价值专利工作者”的特质,简直就像一份量身定制的职业发展蓝图。我尤其对其中关于“跨界沟通能力”的描述印象深刻,即如何有效地与法务、市场、甚至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关于专利价值的有效对话。这不仅仅是技术能力的延伸,更是职场成熟度的体现。读完之后,我立刻开始着手整理自己过去几年所有的项目成果,尝试用书中学到的方法去评估它们的专利潜力,并计划在下一次绩效评估时,主动将这些“无形资产的价值”提炼出来,作为争取更高薪资和更重要职位的有力论据。这本书无疑是一笔非常值得的投资,它带来的知识和视野,正在悄然改变我对未来职业发展的预期。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吸引人,色彩搭配既专业又不失活力,标题的字体选择也很有力量感,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实用价值。我本身是在一家中小型科技公司从事研发工作,一直觉得技术能力是核心,但近几年行业竞争日益激烈,薪资增长却不尽如人意,心里难免有些焦虑。在同事的推荐下,我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态下载了这本书的电子版。坦白说,我对“专利”这个话题一直有点敬而远之,总觉得那是法务部门的事情,离我这个工程师太远。但这本书的序言非常引人入胜,它没有直接灌输复杂的法律条文,而是用一种非常贴近工程师思维的语言,阐述了知识产权在现代职场中的战略地位。特别是其中提到的一些案例,直接关联到我们日常研发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技术交叉点”和“创新盲区”,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的工作方式。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作者的切入点非常接地气,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实实在在地告诉你,如何将你手中的技术蓝图,转化为具有法律保护力的资产,这种思维的转变,对我这个技术导向的人来说,是极其关键的第一步。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既有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又充满了实战派的犀利和洞察力。读起来完全没有传统教科书那种干巴巴的味道,更像是一位身经百战的行业前辈,在茶余饭后分享他的“独门秘籍”。作者在解释一些复杂的法律概念时,总能用生活化的类比或直观的图示(尽管是电子书,但描述的画面感很强)来帮助读者理解,这种“去专业化”的表达能力,是很多专业书籍所欠缺的。比如,书中关于“专利无效程序”的介绍,并没有停留在程序流程的罗列上,而是着重分析了哪些类型的证据在无效程序中最具杀伤力,以及如何提前在研发过程中埋下这些“反击的伏笔”。这让我意识到,专利工作绝不是孤立的法律行为,而是贯穿于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系统工程。这种全景式的视角,极大地拓宽了我对“竞争力”的定义,原来技术实力只是基石,知识产权的有效运用才是真正的护城河。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作者在知识储备上的广度和深度,他似乎对从初创公司到跨国巨头的各种知识产权生态都有着非常细致的观察。书中关于“专利布局”的论述,远超出了简单的“申请越多越好”的初级认知。作者深入剖析了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其专利战略的差异性,以及如何根据自身的资源和市场定位来制定差异化的保护策略。这一点对我所在的小团队尤其重要,我们资源有限,必须把每一分投入都用在刀刃上。书中提供的那些关于“防御性专利池”和“许可谈判筹码”的分析,简直就是一份微缩版的商业战争教科书。我甚至开始尝试将书中的框架应用到我们正在进行的一个新项目的技术预研阶段,思考我们应该先保护哪个技术点,又应该以何种方式来构建专利组合,以期在未来可能出现的合规审查中占据主动。这种从“被动应对”到“主动设计”的思维转变,让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也多了几分信心。

评分

这本书的行文节奏把握得非常好,没有那种拖沓冗长的感觉,信息密度极高,但又不至于让人感到阅读疲劳。我尤其欣赏作者在不同章节间设置的那些“自我检测”的小环节,它们不是那种简单的选择题,而是需要你结合自身的工作背景去思考的开放性问题。比如,书中有一章专门讨论了如何撰写一份既能清晰描述技术方案,又能有效规避未来侵权风险的说明书细节,这对我这种经常需要撰写技术文档的人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以往我总是在追求技术的完美实现,而忽略了如何用“法律的语言”来固化这种实现。这本书就像一个高明的“翻译官”,教会我如何将工程学的严谨,转化为法律保护的壁垒。而且,电子书的排版和目录跳转功能也做得十分流畅,在需要回顾某个特定概念时,查找起来非常方便,这对于需要频繁查阅参考资料的工作流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整体而言,它成功地将一个看似枯燥的法律议题,包装成了一份实用的职场“加速器”指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