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概論-資訊武功祕笈 (電子書)

計算機概論-資訊武功祕笈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趙坤茂
图书标签:
  • 計算機概論
  • 資訊科技
  • 電腦基礎
  • 程式設計
  • 電子書
  • 科普
  • 入門
  • 資訊武功
  • 數位素養
  • 學習資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自出版至今,一直都是最受讀者喜愛的計算機概論書籍之一。

  本書的撰述對象主要是針對理工學院與管理學院的大專生,以及有志自修資訊工程相關領域的朋友,因此,特別著重「資訊工程」基礎概念的介紹,在題材的選擇上,希望能讓讀者對計算機各領域的進展有概括性的理解。

  本書也透過範例的實作及演練,讓讀者對書的內容將不僅有抽象性的概念,同時也有實質的體會。為了增添本書的可讀性,也在章節裡加入一些相關的題材,如:國際資訊界的一些名人軼事,以及某些資訊概念背後的故事等。希望本書能讓讀者對整個資訊工程領域有通盤性的認識。

本書特色

  一、作者具多年任教「計算機概論」課程經驗,並曾撰寫多本電腦暢銷書籍,實戰經驗豐富。
  二、深入淺出地介紹硬體及軟體的概念,掌握計算機的發展趨勢,取材詳盡,極具參考價值。
  三、每章前皆有章前導讀,讓讀者快速抓住該章重點。
  四、「資訊科技專欄」補充各種新資訊,讓學習變得更有趣。
  五、每章皆附有「學習評量」,豐富的題目讓讀者學習完該章內容後,可自我測試。
  六、以輕鬆的筆調進行,圖文並茂,可讀性高,且習題豐富,可充實學生的自我評量。
  七、專有名詞皆中英對照,奠定讀者未來的自學基礎,且校對嚴謹,錯誤率低,讀來流暢自然。
  八、設有專屬網站,可隨時提供讀者最新的參考資料,作為研讀本書最佳輔助教材。
  1.本書專屬網站:www.csie.ntu.edu.tw/~kmchao/books/bcc/index.htm
  2.全華opentech網站:www.opentech.com.tw
好的,以下是一份为您的图书《計算機概論-資訊武功祕笈 (電子書)》量身定制的、不包含该书内容的详细图书简介,旨在吸引目标读者,并保持自然、专业的风格。 --- 深入探索數位世界的基石:解構資訊架構與未來趨勢 本書籍將引領您穿越浩瀚的數位迷宮,從最基礎的邏輯單元,逐步建構起對現代計算機科學的全面認知。無論您是渴望從零開始建立堅實技術基礎的初學者,還是尋求系統性梳理既有知識以迎接未來挑戰的專業人士,這本著作都將是您不可或缺的學習指南與實戰手冊。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計算機已不再是遙遠的科學概念,而是滲透到社會、經濟和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究竟是什麼力量驅動著手機的流暢運行、雲端的無限儲存,以及人工智慧的驚人發展?答案深藏在計算機科學的基礎架構之中。 本書精心設計的內容,旨在剝離那些過度簡化的表面描述,直達計算機系統運作的核心原理。我們相信,真正的「武功」必須建立在深厚的內功之上。 第一部:數位世界的語言與基石 (Hardware Fundamentals) 本部分將帶領讀者深入硬體層面,理解計算機如何將複雜的人類指令轉化為最原始的電信號。 一、數位邏輯與二進制哲學: 我們將徹底探討二進制(Binary System)的精妙之處,不僅限於數字轉換,更著重於它如何成為所有現代邏輯運算的基礎。深入探討布林代數(Boolean Algebra)及其在數位電路設計中的應用,從最基礎的邏輯閘(AND, OR, NOT, XOR)出發,直至構成複雜組合邏輯電路(如加法器、解碼器)的過程。理解這些基本單元,是掌握計算機「思考」方式的第一步。 二、計算機的物理結構與層次分解: 本章節詳細解析中央處理單元(CPU)的內部架構,涵蓋指令週期、暫存器組、控制單元和算術邏輯單元(ALU)的協同工作原理。我們將剖析快取記憶體(Cache Memory)的分級設計,以及它如何有效緩解主記憶體存取速度的瓶頸,闡釋快取命中率對系統效能的決定性影響。此外,本書也將涵蓋記憶體層次結構的完整光譜,包括揮發性與非揮發性儲存技術的演進與比較。 三、輸入/輸出系統與周邊介面: 探討計算機如何與外部世界進行高效通訊。深入介紹中斷機制(Interrupts)的運作流程,以及資料匯流排(Bus)的結構與協定,確保數據在不同組件間安全、快速地傳輸。從傳統的I/O埠到現代高速序列介面,理解硬體協定在確保系統同步性中的關鍵角色。 第二部:系統的靈魂與效率 (Software & Operating Systems) 如果硬體是計算機的骨架,那麼作業系統(OS)無疑是賦予其生命的靈魂。本部分將聚焦於系統軟體如何管理和調度有限的資源,以支持複雜的多任務環境。 一、作業系統的核心職責與結構: 詳細闡述作業系統的五大核心功能:行程管理、記憶體管理、檔案系統、I/O控制和使用者介面。我們將分析經典的作業系統結構模型,包括單體式(Monolithic)、分層式(Layered)及微核心(Microkernel)的設計優缺點與適用場景。 二、行程排程與並行處理: 深入探討現代多核心處理器環境下的行程排程演算法,如先來先服務(FCFS)、短程優先(SJF)、時間片輪轉(Round Robin)等,並分析其在不同工作負載下的性能表現。更重要的是,本書將詳解處理器間的同步機制,包括鎖(Locks)、信號量(Semaphores)和管程(Monitors),確保在共享資源存取時數據的一致性與正確性,避免死鎖(Deadlock)的發生。 三、記憶體管理與虛擬化技術: 揭示作業系統如何巧妙地運用虛擬記憶體(Virtual Memory)技術,讓單一物理記憶體能夠支持遠超其實際容量的應用程式。深入理解分頁(Paging)與分段(Segmentation)機制,以及快取著色(Cache Coloring)等優化策略,以最大化記憶體空間的利用效率並提高安全性。 第三部:連接的藝術與資訊安全 (Networking & Security Basics) 現代計算機系統是相互連接的網路群體。本部分將從基礎網路模型出發,構建對全球資訊傳輸的認知,並探討保障資訊傳輸安全的必要手段。 一、網路模型與通訊協定棧: 以TCP/IP五層或七層模型為骨架,系統性地講解從物理層到應用層的每一層所負責的任務。重點解析IP定址、子網路規劃(Subnetting)的基本邏輯,以及TCP(傳輸控制協定)如何確保數據的可靠遞送,與UDP(使用者資料包協定)的無連線特性形成鮮明對比。 二、路由與網路服務基礎: 探討數據包如何在複雜的網路拓撲中找到最佳路徑。介紹常見的路由協議原理。此外,我們將簡要介紹網路應用層的基礎服務,例如DNS(網域名稱系統)如何將人類可讀的名稱解析為機器可識別的位址,以及HTTP協議在網頁瀏覽中的基本互動流程。 三、資訊安全的基本防線: 從計算機概論的角度,介紹資訊安全的基礎概念,包括CIA三元組(機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探討常見的攻擊媒介,並著重介紹基礎的加密技術(如對稱與非對稱加密的基本概念)在保護數據傳輸安全中的作用。 總結與前瞻 本書的宗旨是為讀者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使您能夠理解現今軟硬體技術的「為什麼」而非僅是「怎麼做」。當您掌握了這些底層的運作原理後,無論面對最新的雲計算架構、邊緣運算部署,還是新一代的量子計算理論,您都能以一個更具洞察力的視角去理解、分析和掌握變革。 這不僅是一本關於計算機「基礎」的書籍,更是一套引導您在資訊領域中持續精進、不斷突破的思維框架。 踏入這本書,即是為您的數位武學之路奠定不可撼動的內功心法。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趙坤茂


  國立台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

張雅惠

  國立海洋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

黃俊穎

  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

黃寶萱

  Google台灣行銷協理

图书目录

CHAPTER 1 計算機簡介
1-1 計算機科學大事記
1-2 當代計算機的通用架構

CHAPTER 2 數位資料表示法
2-1 資料型態
2-2 二進位表示法
2-3 各種進位表示法的轉換
2-4 整數表示法
2-5 浮點數表示法
2-6 ASCII及Unicode

CHAPTER 3 計算機組織
3-1 中央處理器
3-2 主記憶體
3-3 執行程式
3-4 匯流排及介面
3-5 輸出入周邊設備
3-6 儲存裝置

CHAPTER 4 作業系統
4-1 作業系統簡介
4-2 各類作業系統
4-3 CPU排班
4-4 記憶體管理
4-5 檔案系統
4-6 熱門作業系統介紹
4-7 行動裝置作業系統

CHAPTER 5 電腦網路
5-1 電腦網路的用途
5-2 電腦網路的架構
5-3 傳輸媒介
5-4 OSI與TCP/IP模型
5-5 常見的網路設備
5-6 電信網路
5-7 無線網路

CHAPTER 6 網際網路
6-1 網際網路
6-2 資料連結層
6-3 網路層
6-4 傳輸層
6-5 應用層
6-6 網際網路的基本設定和除錯方式

CHAPTER 7 網路應用
7-1 電子郵件
7-2 電子佈告欄
7-3 全球資訊網運作原理
7-4 WWW相關運用
7-5 網頁製作

CHAPTER 8 網路安全
8-1 資訊安全的基本原則
8-2 資料機密性
8-3 資料完整性
8-4 系統可用性
8-5 網路攻擊
8-6 網路防護
8-7 區塊鏈
8-8 資訊倫理

CHAPTER 9 程式語言
9-1 程式語言發展史
9-2 資料型態
9-3 程式指令
9-4 程序定義和使用

CHAPTER 10 資料結構
10-1 陣列
10-2 鏈結串列
10-3 堆疊和佇列
10-4 樹狀結構

CHAPTER 11 演算法
11-1 最大數及最小數找法
11-2 排序
11-3 二元搜尋法
11-4 動態規劃技巧
11-5 計算難題

CHAPTER 12 軟體工程
12-1 寫程式
12-2 軟體開發生命週期
12-3 軟體品質認證
12-4 UML

CHAPTER 13 資料庫
13-1 資料庫管理系統簡介
13-2 關聯式資料模式和查詢語言
13-3 Access簡介
13-4 資料探勘
13-5 XML簡介

CHAPTER 14 電子商務
14-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4-2 電子商務的種類
14-3 電子商務交易安全
14-4 電子商務交易付費機制
14-5 電子商務的省思與展望

CHAPTER 15 其他重要課題
15-1 雲端運算
15-2 感測網路與物聯網
15-3 生物資訊
15-4 多媒體
15-5 電腦視覺
15-6 人工智慧
15-7 資料壓縮
15-8 計算理論

附錄
索引
學後評量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281295
  • EISBN:9786263281318
  • 規格:普通級 / 再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93.6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在试图构建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科学图景时,展现出了一种宏大的叙事野心。它不仅仅满足于讲解计算机“是什么”,更试图探讨计算机“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这种历史的纵深感,对于理解技术选型的合理性非常有帮助。我注意到,作者在探讨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时,并没有简单地将不同代际的系统并列,而是尝试去描绘出驱动这些变革的关键瓶颈——比如并发处理的需求,或者资源分配的效率低下。这种“问题驱动”的叙事方式,使得技术不再是孤立的知识点,而更像是人类解决特定难题的智慧结晶。这种深层次的剖析,远超出了我预期的“基础概论”范畴。它更像是为你打开了一扇通往计算机哲学的大门,让你开始思考软件工程的本质和局限。我个人非常欣赏这种将技术史观融入基础知识讲解的手法,它让枯燥的理论充满了生命力,也让读者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清晰地看到未来的发展方向。

评分

从实用性角度来衡量,这本书的侧重点似乎更偏向于理论模型的建立而非实际操作的指导。如果你期望通过它来快速学会使用某款软件、配置某个网络环境,或者掌握一门具体编程语言的语法,那么你可能会感到失望。它更像是一本战略地图,而非战术手册。它为你标示了信息世界的各大州域和关键山脉——从硬件的物理极限到软件的逻辑边界——但它不会告诉你如何去开辟一条具体的道路。例如,它会详细解释编译器的基本工作流程,告诉你源代码是如何一步步转化为机器指令的,但不会教你如何用C++或Python去实现一个简单的词法分析器。对我而言,这既是优点也是局限。优点在于,它建立的理论框架足够稳固,不易受具体技术迭代的影响;局限在于,对于那些希望立即动手实践、快速看到成果的学习者来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需要读者自己去跨越,这无疑增加了初期的学习曲线的陡峭程度。

评分

这本“电子书”的呈现方式,让我对数字阅读体验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在阅读涉及大量结构化内容,如流程图、表格对比和层级关系图时,电子书的局限性开始显现。虽然可以缩放和平铺,但在需要快速在不同章节间跳转比对关键概念,或者需要同时对比两个并列图表时,缺乏纸质书那种直观的空间感和“翻阅”的物理反馈。特别是那些用于阐述数据流向和系统架构的复杂插图,在小屏幕上阅读时,细节的丢失和模糊感是难以避免的挑战。我理解电子化的便利性,但在处理像计算机系统这样高度依赖空间和层级关系的知识体系时,阅读媒介的选择对信息吸收效率的影响是显著的。我希望未来的版本在排版设计上,能更多地考虑到如何通过智能排版或交互式元素(比如点击展开详细说明)来弥补这种在复杂结构展示上的天然劣势,让阅读体验能够真正匹配其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评分

坦白讲,我这次的阅读体验多少有点像在攀登一座雾气弥漫的高山。一开始,理论知识的密度之高,让我有些喘不过气。我原以为“概论”会是相对轻松的入门向导,但这本书似乎更偏向于那些已经对计算机有初步概念,渴望系统梳理知识体系的进阶学习者。对于我这样偶尔会因为某个晦涩的逻辑门电路图而停顿半晌的读者来说,内容的跳跃性略显突兀。我花了大量时间去消化那些关于数据表示和底层架构的部分,感觉自己像是硬生生地被拽进了“内功心法”的核心区域,而缺乏足够的“热身”和“引导”。特别是在涉及算法和数据结构的基础概念引入时,如果能多一些图示和动态演示的辅助说明,哪怕是纯文字描述,也应该更注重流程的描绘,而不是直接给出定义。我希望它能更像一位耐心且经验丰富的师父,知道什么时候该鞭策你,什么时候该放慢脚步,为你解释每一个术语背后的逻辑演变过程。如果能把复杂性隐藏得更好,让初学者也能感受到“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而不是“我好像知道了,但又没完全懂”的困惑感,那这本书的价值会大大提升。

评分

这本号称“武功秘籍”的计算机导论,说实话,初翻时我的期待值是拉满的。我一直觉得,对于一个想扎实了解计算机世界的人来说,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的入门书是多么重要。我希望它能像一本真正的武功秘籍一样,层层递进,从最基础的内功心法——比如二进制、冯·诺依曼结构——讲起,然后逐渐过渡到具体的招式运用,比如操作系统是如何调度任务,网络协议是如何确保信息顺畅传输的。我尤其关注作者在解释那些抽象概念时,能否运用生活化的比喻,而不是堆砌晦涩的专业术语。毕竟,如果连“指针”或者“内存管理”这种核心概念都讲得云里雾里,那它离真正的“秘籍”就相去甚远了。我期待看到作者如何将硬件与软件的界限描绘清楚,让读者明白,我们敲下的每一行代码,最终是如何在硅片上实现其功能的。如果这本书能成功地搭建起这个宏观的知识框架,并用清晰易懂的语言填补其中的细节,那么它无疑就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宝典了。我希望它不仅仅停留在概念的罗列,而是能激发读者对底层原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人在合上书本时,感觉自己已经掌握了一套行走于数字江湖的通行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