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資訊系統概論 (電子書)

地理資訊系統概論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若愚
图书标签:
  • 地理信息系统
  • GIS
  • 遥感
  • 地图学
  • 空间分析
  • 电子书
  • 教材
  • 地理学
  • 计算机科学
  • 环境科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地理資訊系統就是蒐集資料、分析資訊、建立決策模式及預測模式、產生新知識的電腦工具,並且為現代
  人在地球上活動科技性及服務的工具。

  本書分五大部分:
  一、由生活空間基本概念,到地圖基本知識及地理資訊系統之描述、國內外發展及地理資訊系統之組成。
  二、空間資料模式及資料結構、資料生產、資料倉儲、資料探勘及地理資訊系統之需求功能。
  三、介紹一些專屬之地理資訊系統如網際網路地理資訊系統及嵌入式地理資訊系統。
  四、介紹地理資訊系統發展環境及地理資訊系統專案管理。
  五、未來發展方向。

本書特色

  1.內容包括地圖基本知識、資料庫結構及台灣e化及M化之介紹

  2.本書是以幫助資訊管理系之學生為出發點,故對難懂的地圖座標、資料模式以簡易方式表達,讓同學容易理解。本書並無繁雜的公式而是針對企業在行銷通路、物流規劃、顧客關係管理及供應鏈方面對地理資訊系統所需的知識概念。

  3.本書特別對地理資訊系統的發展環境做介紹:包括主管機關、國土資訊系統任務編組、法律、資料生產、電腦硬軟體資源供應商以及地理資訊系統之專案管理。

  4.附錄GIS國科會研究及學生實習實例極具參考性。
《空间数据管理与分析实践指南》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全面深入探讨现代空间数据管理与分析技术的专业著作。它旨在为地理信息科学(GIS)、遥感、城市规划、环境科学以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和高级学生提供一个系统化、实践导向的学习框架。本书的核心目标是超越基础概念的讲解,聚焦于如何高效地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可视化海量空间信息,以解决现实世界中复杂的地理问题。 本书结构严谨,内容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前沿技术的多个层面,分为五个核心部分,共十五章。 --- 第一部分:空间数据基础理论与获取(Fundamental Concepts and Acquisition) 本部分奠定了理解和应用GIS技术的基础。它不仅回顾了经典的空间参考系统理论,更深入探讨了当前主流数据模型——矢量模型和栅格模型的内在逻辑、优缺点及其相互转换的机制。 第1章:空间信息的本质与表示 本章详细解析了地理实体在数字环境中的抽象与表示方法。重点讨论了大地测量学基础、坐标系统(如UTM、State Plane)的选择与转换,以及当前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在数据采集中的精度控制与误差分析。尤其强调了拓扑关系的构建与维护,这是确保空间分析准确性的关键前提。 第2章:空间数据采集与集成技术 本章聚焦于现代空间数据的来源。内容涵盖了高分辨率航空摄影测量、无人机(UAV)三维建模(SfM/LiDAR数据处理流程),以及遥感影像(光学、雷达)的预处理技术,如辐射定标和几何校正。此外,还详细介绍了从非传统源(如众包数据、物联网传感器)获取和集成空间数据的策略与挑战。 --- 第二部分: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Spatial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s) 现代GIS的效率高度依赖于其后端的数据管理能力。本部分深入探讨了如何构建和维护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空间数据库。 第3章:关系型空间数据库模型 本章侧重于PostGIS等主流空间数据库扩展的功能和架构。详细讲解了SQL/OGC标准下的空间数据类型、空间索引(如R-tree)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利用数据库自身的事务管理和并发控制机制来保障空间数据集的完整性。 第4章:面向对象与云端空间数据存储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关系模型面临扩展性挑战。本章探讨了NoSQL数据库(如MongoDB、Neo4j)在处理非结构化空间数据和网络拓扑分析中的应用。同时,详细分析了云平台(如AWS S3、Azure Blob Storage)作为大规模空间数据湖的架构设计与数据治理策略。 --- 第三部分:高级空间数据处理与建模(Advanced Spatial Processing and Modeling) 本部分是本书的技术核心,详细介绍了处理和分析复杂空间数据的专业技术。 第5章:空间数据质量评估与预处理 数据质量是分析结果可靠性的基石。本章教授如何量化和评估空间数据的几何精度、属性准确性、时相一致性。内容包括数据清洗、纠错(如线段打断、面重叠处理)和数据标准化流程。 第6章:地理分析工具箱:栅格分析深度解析 本章聚焦于栅格代数、地形分析(坡度、坡向、汇流分析)的高级算法,以及涉及的迭代和累积成本路径分析。特别探讨了多标准决策分析(MCDA)在环境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框架。 第7章:地理分析工具箱:矢量空间分析精要 本章涵盖了拓扑叠加分析(相交、合并、联合)、缓冲区分析的复杂应用(如加权缓冲区、分级缓冲区)以及网络分析的基础理论,包括最短路径、服务区(Isodone)的计算模型。 第8章:空间统计学基础与应用 本章将地理学与统计学相结合。详细介绍了描述性空间统计量(如均值、方差、Moran’s I)的计算方法,以及用于检验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的方法,如G和Getis-Ord Gi统计。 第9章:空间回归模型与地理加权回归(GWR) 本章进入高级统计建模层面。解释了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在空间数据中可能存在的自相关问题,并深入剖析了GWR作为一种局部建模方法的原理、参数估计和模型诊断,用于揭示区域异质性。 --- 第四部分:时空数据分析与动态建模(Spatio-Temporal Analysis) 本部分专注于处理具有时间和动态属性的数据集,这是现代城市和环境监测的迫切需求。 第10章:时空数据的表示与组织 介绍如何将时间维度纳入标准GIS框架,包括时间维度建模(如事件序列、快照模型)。探讨了时空数据集的时间同步、插值和可视化技术。 第11章:移动对象轨迹分析 本章研究GPS轨迹数据。内容包括轨迹的预处理(去噪、分段)、兴趣点(POI)识别,以及基于轨迹的模式挖掘,如发现频繁移动模式和异常路径检测。 第12章:动态过程建模与模拟 介绍如何使用基于主体的模型(ABM)或元胞自动机(CA)来模拟土地利用变化、污染扩散或城市蔓延等随时间演变的地理现象。 --- 第五部分:数据可视化、应用集成与未来趋势(Visualization, Integration, and Trends) 本部分着眼于如何有效地传达分析结果,并将GIS技术与其他前沿技术相结合。 第13章:三维与四维可视化 超越传统二维地图,本章讲解了三维场景的构建(基于数字高程模型和倾斜摄影),以及如何利用时间轴或动画技术展示四维(三维+时间)动态过程。重点讨论了大规模三维场景的渲染优化技术。 第14章:Web GIS与云计算集成 本书介绍了当前主流的Web GIS架构(如基于OGC标准的WMS/WFS服务),以及如何利用云计算能力进行大规模并行空间数据处理(如MapReduce在空间计算中的应用)。 第15章:地理人工智能与自主决策 展望未来方向,本章探讨了深度学习(如CNN、RNN)在遥感影像分类、地物识别中的应用,以及机器学习算法如何驱动更智能的地理决策支持系统。 --- 目标读者: 本书要求读者具备基础的地理学或计算机科学背景。它适用于正在进行毕业设计或学位论文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希望系统提升空间数据分析技能的地理信息分析师、城市规划师和环境工程师。本书中的所有案例均配有详细的操作步骤和可复现的源代码片段(基于Python和PostGIS环境),确保读者能够将理论知识迅速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够独立设计、实现和管理复杂的空间信息系统项目。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1章空間資訊基本概念
1.1 生活空間資訊
1.2 為什麼需要GIS
1.3 地圖的基本知識
1.4 電子地圖的利用

第2章 地理資訊系統之國內外發展
2.1 地理資訊系統之定義
2.2 地理資訊系統之過去發展
2.3 地理資訊系統之商業化

第3章 地理資訊系統之組成架構
3.1 地理資訊系統之組成架構-電腦硬體
3.2 地理資訊系統之組成架構—軟體
3.3 地理資料庫
3.4 人員

第4章 空間位置及資料結構
4.1 座標參考系統
4.2 地圖投影
4.3 國際橫麥卡扥投影座標系統(Universal Transverse Mercator, UTM)
4.4 空間資料結構

第5章 空間資料生產獲得、資料倉儲及資料探勘
5.1 地理資料之生產及獲得
5.2 地理資料庫之建構
5.3 資料倉儲及探勘
5-4 地理資料倉儲及探勘

第6章 地理資訊系統的功能
6.1 輸入子系統
6.2 處理子系統
6.3 查詢子系統
6.4 空間分析子系統
6.5 展示與輸出子系統
6.6 功能需求及應用實例

第7章 網際網路地理資訊系統
7.1 網際網路簡介
7.2 Web之應用
7.3 Web GIS
7.4 件式GIS

第8章 嵌入式地理資訊系統 (Embedded GIS)
8.1 中介軟體的基本概念
8.2 嵌入式GIS設計原則
8.3 嵌入式GIS的功能、應用及研究
8.4 行動地理資訊系統

第9章 地理資訊系統發展環境
9.1 主管機關
9.2 GIS環境—任務編組
9-3 GIS環境—法律
9.4 GIS環境—資料格式標準
9.5 GIS環境—GIS硬體軟體資料供應鏈
9.6 教育與研究
9.7 GIS環境—人員組織
9.8 GIS環境—人文社會變遷
9.9 GIS環境—自然環境變遷
9.10 GIS環境—科技變遷

第10章 地理資訊系統之系統發展
10.1 GIS供應鏈
10.2 地理資訊系統架構
10.3 地理資料的蒐集獲得
10.4 地理資料的品質管理檢視
10.5 地理資料庫之建構及維護
10.6 GIS專案管理

第11章 e化台灣與地理資訊系統
11.1 數位台灣目標及計畫
11.2 寬頻到家與GIS
11.3 e化生活與GIS
11.4 e化商務與GIS
11.5 e化政府與Internet GIS
11.6 縮減數位落差與GIS
11.7 M化台灣與GIS
11.8 e化生活

第12章 企業電子化(e-Business)與地理資訊系統
12.1 企業電子化與電子商務
12.2 企業資源規劃與地理資訊系統
12.3 供應鏈管理、物流管理與地理資訊系統
12.4 客戶關係管理、行銷管理與地理資訊系統
12.5 環境及資產管理與地理資訊系統

第13章 全球定位系統與地理資訊系統
13.1 全球定位系統
13.2 GPS的導航資料
13.3 全球定位系統的基本定位原理
13.4 訊號傳遞誤差之討論
13.5 虛擬衛星
13.6 GPS整體性
13.7 全球衛星系統之應用
13.8 GPS衍生系統
13.9 GPS手機
13.10 GPS的應用發展

附錄A 世界各國GIS軟體列表
附錄B 學生專題
附錄C 台灣地區交通路網圖編修作業之研發
附錄D 座標轉換
附錄E 即時物流配送系統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281585
  • EISBN:9786263284845
  • 規格:普通級 / 再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98.2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从电子书的体验来看,我非常注重资源的关联性和可扩展性。一本好的技术概论,应当是连接更深层次学习的一个桥梁。我注意到在章节末尾似乎有推荐阅读的文献或更专业的书籍方向的指引。这种“打开更多门”的设计思路,对我这种希望持续深耕某一领域的人来说至关重要。它不应该是一个知识的终点,而是一个跳板。此外,作为电子书,我希望它在术语的定义上能做到极致的精确,并且最好有内置的索引或术语表,方便我随时查阅和回顾那些重要的GIS专业名词。从目前的感受来看,这本书的作者显然对读者的学习路径有着深切的考虑,它试图构建一个从宏观到微观,再到实际应用的完整学习闭环。它给我一种强烈的信号:这是一次严谨且负责任的知识传授过程。

评分

老实说,我对技术类书籍的阅读体验通常是比较矛盾的,要么过于枯燥晦涩,让人望而却步;要么又流于表面,读完之后感觉像是只摸到了冰山一角。这本书的电子版排版做得相当出色,文字和图表的清晰度极高,这对于需要大量视觉辅助的GIS学习来说至关重要。我尝试在平板和电脑上都打开看了看,缩放和检索功能都非常流畅,这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效率和舒适度。从目前的感受来看,它似乎成功地在“学术严谨性”和“可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那种试图用最简洁明了的方式,把复杂的空间分析原理讲明白的努力,是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的。我尤其关注那些涉及数据模型和空间分析算法的部分,希望它能提供足够详实且易于理解的图示来辅助理解,因为这往往是初学者最容易卡住的地方。如果这本书能在这些关键环节做得扎实,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本“概论”,而是一块坚实的基石。

评分

作为一名在相关行业摸爬滚打了一段时间的从业者,我更关注的是一本书能否带来新的视角和对现有知识体系的梳理与巩固。很多市面上的入门书籍往往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而缺乏对“为什么”和“如何更优化”的探讨。我翻到了关于数据采集与处理的那部分,发现它似乎没有仅仅停留在介绍几种主流技术(比如遥感或GPS)的定义上,而是尝试去分析不同数据源在实际项目中的适用性权衡,这种带着批判性思维的探讨,对我来说价值更大。一本好的“概论”不应该只告诉我们工具是什么,更应该教会我们如何像一个专业的GIS分析师那样去思考问题:面对一个实际的地理场景,我们应该选择哪种数据精度,用哪种拓扑规则去处理,这些决策背后的逻辑是什么。这本书目前的布局,让我有理由相信它有潜力提供这种深层次的洞察,帮助我将零散的经验整合成一个更连贯的知识框架。

评分

这本《地理資訊系統概論 (電子書)》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深邃的蓝色调搭配着抽象的地理数据流,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一直对空间信息技术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这个大数据时代,如何利用地理信息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迷人的领域。拿到这本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了一下目录,内容编排得非常系统和全面。从基础的概念介绍,到GIS的核心技术,再到后期的应用案例,似乎把一个初学者需要了解的脉络都清晰地勾勒出来了。我特别欣赏作者在章节之间过渡时的流畅感,没有那种生硬的学术堆砌,而是用一种非常生活化的语言在引导读者进入这个看似高深的世界。尽管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每一个章节,但从初步的浏览来看,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着你稳步攀登知识的高峰,而不是扔给你一本冰冷的参考手册。期待在接下来的阅读中,能真正体会到这种“概论”所蕴含的深度与广度,希望它能成为我探索GIS世界的得力伙伴。

评分

我是一个偏爱通过案例学习的读者,理论知识如果不落地,很快就会忘记。这本书的结构似乎预留了大量的空间给实际应用案例的讲解,光是目录上那些“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环境监测中的实践”等标题,就让人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能展示一些既经典又具有现代意义的案例,并且不仅仅是展示最终的结果,而是详细剖析从数据输入到模型构建,再到结果可视化的完整流程。如果能提供一些代码示例(即使是伪代码或者流程图),那就更完美了,这样能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理论是如何转化为计算机操作的。毕竟,GIS的魅力就在于它强大的可视化和决策支持能力,而这种能力是通过扎实的流程实现的。这本书如果能在“动手实践”的引导上做得足够细致,无疑会成为一本高分读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