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變速箱 (電子書)

自動變速箱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黃靖雄
图书标签:
  • 自动变速箱
  • 汽车维修
  • 汽车技术
  • 变速器
  • 电子书
  • 汽车工程
  • 机械工程
  • 车辆维修
  • 汽车保养
  • 汽车知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全油壓/電子控制式自動變速箱/自動變速聯合傳動器特色:
 
  1.將A/T的主要機構及系統,由簡單而深入,由基礎而至最新型式,層次分明的清楚介紹,使對A/T先有明確的概念。
 
  2.接著以一般的電子控制式A/T,說明其結構,重點特別是在電磁閥的種類及應用;然後分別以FORD NISSAN及HONDA所採用的電子控制式A/T為例說明,使對現代A/T能有全新的認識及了解。
 
  3.本書適用教授私立大學、科大之機械系之車輛組、汽車組及車輛工程系選修「自動變速箱」課程之教師及學生。
 
本書特色
 
  1.本書以全新分類、整理及編輯,漸進的層次,相關機構併同一起介紹,適時的分析解答,以及新穎豐富的內容,能提供讀者不一樣的閱讀感受。
 
  2.“自動變速箱概述”一章,對自動變速箱的各種說明,為本書的精華,本章詳述選擇桿及其相關機構,特別是選擇桿的鎖定及連鎖系統;另外,有關ATF的添加劑、採用、過濾、冷卻、使用、檢查及更換等,也在本章中一併詳細說明。
 
  3、“行星齒輪組及其控制裝置”,例如什麼是辛普森(Simpson)與Ravigneaux行星齒輪組?單行星齒輪組的同方向大增速就是4檔超速傳動嗎?許多問題的答案,都可在行星齒輪組這節的新穎資料中找到。與行星齒輪組併同介紹的控制裝置,指的就是多片式離合器、制動帶及單向離合器,用來控制使行星齒輪組能變換各種不同的檔速、方向等,為難得一見的可貴資料。
 
  4、“福特、日產、本田汽車電子控制式自動變速箱”一章,是分別介紹三種廠牌具代表性的電子控制式A/T,各廠牌A/T分別有自己的設計、特點及應用,讀者可從各章內容中比較各廠牌A/T產品間的差異。
 
  5、“電子控制式無段變速箱(CVT)”一章,分別介紹用在March汽車的NCVT,以及用在Lancer/Virage汽車的INVECS Ⅲ CVT。 
好的,以下是一份围绕“自动变速箱(电子书)”这一主题,但内容完全不涉及该书本身的图书简介,并力求详尽、自然: --- 图书简介:《齿轮与命运的交响:现代机械传动系统的演进与未来》 引言:隐藏在日常背后的精密艺术 我们每日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乘坐的交通工具——无论是轻盈的家用轿车,还是承载重物的工程机械——其核心的动力传递系统,往往是我们最容易忽略,却又最精妙绝伦的工程奇迹。这部《齿轮与命运的交响:现代机械传动系统的演进与未来》并非聚焦于某一个特定部件的维修手册,而是为所有对机械哲学、工业设计史以及未来驱动技术抱有深切好奇心的读者准备的宏大叙事。 本书将带领读者进行一次跨越世纪的旅行,探索机械动力如何从最原始的杠杆和滑轮,演变成为驱动现代文明前行的复杂、高效且日益智能化的传动矩阵。我们探讨的不仅是零件的组合,更是人类智慧如何通过材料科学、流体力学和控制算法的结合,实现对能量的精准驯服与释放。 第一部:机械的黎明——传动技术的古典遗产 本部分追溯了机械传动概念的起源,展示了古代文明在水利工程、钟表制造以及早期军事器械中对齿轮和轴系的应用。我们将深入分析蜗轮蜗杆、斜齿轮以及差速器等基础传动形式的几何学原理及其在早期机械中的关键作用。 齿轮的几何革命: 探讨了阿基米德螺旋线到范德华曲线的演变,以及这些数学模型如何确保了能量传输的平顺性和效率。 早期行星系统的萌芽: 考察了古代天文学计算仪器中行星齿轮组的雏形,及其对现代复杂传动结构的影响。 摩擦与联接的智慧: 详细解析了不同类型的离合器和制动器在机械启停中的核心功能,以及材料学在提高摩擦面寿命方面的突破。 第二部:工业洪流中的动力重塑——内燃机时代的标准化 随着蒸汽机和内燃机的崛起,对可靠、高承载力传动系统的需求空前高涨。本篇聚焦于20世纪上半叶,机械工程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大规模生产的可靠产品。 批量生产与公差的挑战: 研究了福特流水线对标准化齿轮生产流程的革新,以及如何通过精密的公差控制,确保成千上万个零件的完美啮合。 万向节的舞蹈: 深入剖析了万向联轴节的设计演变,从早期的不均匀性问题到现代等速万向节(CV Joint)的诞生,如何实现驱动轴与车轮之间复杂角度的动力连续传输。 液压与机械的融合尝试: 在电子控制尚未成熟的年代,工程师们如何利用液压原理来模拟更平滑的动力切换,为后来的液压耦合技术奠定基础。 第三部:控制的艺术——从机械逻辑到数字神经系统 传动系统的最大挑战在于,如何根据负载、速度和驾驶员意图,动态地改变扭矩和转速的输出比例。本部分是全书的技术核心,探讨了控制系统如何赋予机械“思考”的能力。 经典液力变矩器的精妙结构: 不仅描述了其泵轮、涡轮和导轮的三元素结构,更着重分析了锁止离合器(Lock-up Clutch)的设计,如何解决传统液力变矩器在高效率阶段的能量损失问题。 湿式多片离合器的精算: 详细解析了高精度控制下的多片离合器组如何实现精确的扭矩传递,尤其是在极端工况下的热管理策略。 传感器与执行器的协同: 剖析了压力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如何将物理世界的瞬时状态转化为数字信号,并经由电磁阀精确控制油路,从而实现动力传输的“无感”切换。本章不涉及具体电子系统的品牌或型号,而是侧重于其背后的控制逻辑和信号处理原理。 第四部:未来驱动的疆域——轻量化、电动化与再定义 面对全球能源转型和对极致性能的追求,传动系统正经历自诞生以来最大的结构性变革。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展望了驱动技术的前沿方向。 集成化动力单元的趋势: 探讨了电机、逆变器和减速箱如何在电动平台中被重新构思为高度集成的电驱动桥(e-Axle),如何通过减少冗余部件来提升整体效率和系统紧凑性。 行星齿轮组的电动化复兴: 分析了为什么在电动汽车领域,结构紧凑、高减速比的单级或双级行星齿轮减速器再次成为主流,以及如何在极高转速下保证其NVH(噪声、振动与平顺性)性能。 材料的突破: 介绍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在非承载部件中的应用,以及高强度钢和新型润滑油如何应对高转速和高扭矩密度带来的严峻考验。 对“变速”概念的哲学反思: 探讨在电驱动扭矩输出近乎恒定的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变速”是否正在被“扭矩整形”所取代,以及这对未来驾驶体验的深远影响。 结语:连接力量与人类意志的媒介 《齿轮与命运的交响》旨在超越零件图纸的限制,去理解机械传动系统如何成为人类意志与自然力量之间最可靠的桥梁。它关乎物理定律的优雅,也关乎工程美学的极致追求。无论您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资深的汽车爱好者,还是对工业文明发展史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本书都将为您揭示隐藏在每一次加速、每一次换挡背后,那部波澜壮阔的工业史诗。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1章 自動變速箱概述
1-1 自動變速箱還是自動變速聯合傳動器?
1-2 自動變速箱的演進
1-3 自動變速箱的功能
1-4 自動變速箱的分類
1-5 自動變速箱基本組件介紹
1-5-1 自動變速箱的基本組件
1-5-2 扭矩變換器
1-5-3 行星齒輪組
1-5-4 油壓系統
1-5-5 選擇桿
1-5-6 最後傳動機構
1-5-7 變速箱殼
1-6 自動變速箱液
1-6-1 概述
1-6-2 ATF的功能
1-6-3 溫度與ATF的關係
1-6-4 ATF的添加劑
1-6-5 各車廠ATF的採用情形
1-6-6 ATF的過濾及冷卻
1-6-7 ATF的使用
1-6-8 ATF的檢查及更換
 
2章 扭矩變換器
2-1 概述
2-2 扭矩變換器的構造及作用
2-3 扭矩增大作用
2-4 渦流及迴流
2-5 扭矩變換器的連結性能特性
2-6 扭矩變換器鎖定離合器系統
2-6-1 概述
2-6-2 傳統式A/T鎖定離合器的構造及作用
2-6-3 電子控制式A/T電磁閥的控制
 
3章 行星齒輪組及其控制裝置
3-1 概述
3-2 行星齒輪組
3-2-1 單行星齒輪組
3-2-2 辛普森行星齒輪組
3-2-3 Ravigneaux行星齒輪組
3-3 行星齒輪組的控制裝置
3-3-1 概述
3-3-2 多片式離合器
3-3-3 制動帶及伺服
3-3-4 單向離合器
3-3-5 蓄壓器
3-4 行星齒輪組的控制及動力傳遞
3-4-1 3檔A/T行星齒輪組的控制及動力傳遞
3-4-2 4檔A/T行星齒輪組的控制及動力傳遞(三組行星齒輪組式)
3-4-3 4檔A/T行星齒輪組的控制及動力傳遞(兩組行星齒輪組式)
 
4章 油壓系統
4-1 概述
4-2 油泵
4-2-1 概述
4-2-2 各型油泵的構造及作用
4-3 控制閥及閥體
4-3-1 概述
4-3-2 控制閥的型式、構造及作用
4-3-3 閥體
4-4 油壓系統的壓力
4-4-1 概述
4-4-2 主管路壓力
4-4-3 節氣壓力
4-4-4 速控器壓力
4-5 油壓迴路的組成及作用
4-5-1 概述
4-5-2 3檔A/T油壓迴路的組成及作用
4-5-3 4檔A/T油壓迴路的組成及作用
 
5章 電子控制式自動變速箱
5-1 概述
5-2 A/T的電子控制系統
5-2-1 電腦
5-2-2 感知器
5-2-3 作動器
5-3 電磁閥在自動變速箱的應用
5-3-1 電磁閥的種類
5-3-2 調節管路壓力的電磁閥
5-3-3 控制鎖定作用的電磁閥
5-3-4 控制換檔點的電磁閥
5-4 行駛模式選擇開關
 
6章 福特汽車電子控制式自動變速箱
6-1 概述
6-1-1 選擇介紹福特New Telstar汽車所採用電子控制式自動變速箱的理由
6-1-2 New Telstar電子控制式自動變速箱的特色
6-1-3 New Telstar電子控制式自動變速箱的編號
6-1-4 New Telstar電子控制式自動變速箱的機械組成、規格及操作概況
6-2 GF4A-EL EC-AT的行星齒輪組及其控制裝置
6-2-1 概述
6-2-2 GF4A-EL EC-AT行星齒輪組及其控制裝置介紹
6-3 GF4A-EL EC-AT的油壓系統
6-3-1 概述
6-3-2 各閥及蓄壓器的構造及作用
6-4 GF4A-EL EC-AT的電子控制系統
6-4-1 概述
6-4-2 電子控制系統的ECU
6-4-3 電子控制系統的輸出控制
6-5 GF4A-EL EC-AT的控制及作用
6-5-1 概述
6-5-2 各檔位多種狀況時EC-AT的作用
 
7章 日產汽車電子控制式自動變速箱
7-1 A32及A33 Cefiro A/T 概述
7-2 A33 A/T的行星齒輪組及其控制裝置之作用
7-2-1 概述
7-2-2 A33 A/T在各檔位時的作用及動力傳遞
7-3 A33 A/T的油壓系統
7-4 A33 A/T的電子控制系統
7-4-1 概述
7-4-2 A33 A/T TCM的各種控制作用
7-5 J 31 Teana A/T概述
 
8章 本田汽車電子控制式自動變速箱
8-1 永嚙齒輪式A/T概述
8-2 各型永嚙齒輪式電子控制自動變速箱
8-2-1 M48A型二軸式四檔電子控制自動變速箱
8-2-2 M24A型三軸式四檔電子控制自動變速箱
8-2-3 Accord採用三軸式四檔電子控制自動變速箱
 
9章 電子控制式無段變速箱(CVT)
9-1 CVT概述
9-2 NCVT無段變速箱
9-2-1 NCVT概述
9-2-2 NCVT的組成
9-2-3 NCVT各裝置及其控制
9-3 INVECS Ⅲ無段變速箱
9-3-1 INVECS Ⅲ無段變速箱概述
9-3-2 INVECS Ⅲ無段變速箱介紹
9-4 CVT與A/T的比較
參考資料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5039677
  • EISBN:9786263284852
  • 規格:普通級 / 再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59.9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最初拿到这本书时,内心是抱有一丝怀疑的,毕竟“电子书”的形式往往意味着内容可能不够扎实或排版粗糙。然而,事实证明我的顾虑完全是多余的。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每一张图表、每一个剖面图都经过了精心的优化,即使在手机小屏幕上阅读,细节也丝毫不含糊。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在讲解那些复杂的控制逻辑时,并没有依赖于冗长的文字堆砌,而是大量使用了流程图和状态转换图。这些视觉辅助工具简直是救星,它们将原本抽象的电控单元(TCU)决策过程,可视化成了一张清晰的地图。我过去在其他资料上花了数小时才勉强理解的换挡逻辑,在这本书里,通过几个巧妙的图形,几分钟内便豁然开朗。这种对阅读体验的极致关注,使得即便是初学者,也能相对平顺地跟上作者的思路。它成功地在深度和易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这在专业技术文献中是非常难得的成就。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有一种老派工匠的沉稳和一丝不苟,但又透露着对现代科技的热忱。作者在描述理论基础时,那种严谨的逻辑推导,让人感觉像是在听一位经验极其丰富的资深工程师在娓娓道来。他没有回避那些技术上的难点和争议,反而将这些“灰色地带”作为探讨的重点。比如,关于哪种离合器技术在燃油经济性和平顺性上更占优势的论述,作者列举了正反双方的论据,并结合市场反馈进行了中肯的评价,而不是简单地站队。这种平衡且多维度的分析,极大地提升了这本书的客观性和参考价值。我特别喜欢他在章节末尾设置的“思考题”或“延伸阅读建议”,它们不是那种敷衍的总结,而是真正能激发读者去查阅更专业论文或进行深入思考的引导。这本书不是知识的终点,更像是一张通往更广阔技术世界的门票。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受,更像是一场深入骨髓的“使用体验升级”。我一直以为我对车辆的机械结构有所了解,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了自己知识的表面化。它不仅仅告诉你“这个部件是做什么的”,更深入地剖析了“为什么它要被设计成这样”。例如,书中对不同润滑油和冷却策略对变速箱寿命影响的分析,就极其细致入微,包含了大量的实测数据和案例研究。这部分内容对于那些真正关心车辆长期维护和性能极限的爱好者来说,简直是宝藏。它不会告诉你“请使用XX型号的油”,而是告诉你不同粘度等级、基础油类型在极端温度和负载下的表现差异,让你能够基于科学依据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这种由内而外的知识渗透,彻底改变了我对车辆保养的看法,从被动维护转变为一种主动、优化的管理方式。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爱车的“脾气秉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控力。

评分

这本书绝对是近期阅读体验中的一股清流,它没有我预期的那种枯燥乏味的技术手册感,反而像是一次精心策划的穿越之旅。作者的叙事功力着实了得,他巧妙地将那些复杂的机械原理编织进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线里。我特别欣赏他处理技术细节的方式——不是简单地罗列参数,而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场景化的描述,让那些原本高深莫测的液压控制、扭矩转换器内部的齿轮咬合,都变得清晰可见,仿佛我正亲手拆解一台引擎。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不同时代自动变速箱设计哲学演变的探讨。从早期的行星齿轮组到现代的多速湿式双离合系统,每一种变革背后都蕴含着工程师们对效率和驾驶体验无止境的追求。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带入到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理解当时的工程师们是如何在材料、成本和性能之间进行艰难的权衡与抉择。这种宏大的叙事视角,让整本书的厚度远超出了单纯的技术指南范畴,更像是一部关于工业美学与工程智慧的编年史。看完后,我对车辆的动力总成都有了一种全新的敬畏感。

评分

如果说市面上大多数技术书籍都是平面的地图,那么这本书无疑是一部立体的三维模型。它的结构组织极具匠心,从最基础的流体力学在变矩器中的应用讲起,层层递进,直到复杂的电控系统和故障诊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适应性学习”这部分内容的阐述。作者用清晰的算法逻辑图解了TCU是如何记录驾驶员的习惯,并动态调整换挡点和换挡速度的。这种对软件与硬件完美融合的探讨,展现了作者对现代汽车工程的深刻洞察力。它不再仅仅关注机械部件的物理结构,而是将整个变速箱系统视为一个有机的、能与驾驶员互动的智能体。通过这本书,我不仅理解了“如何工作”,更开始理解“为什么会如此工作”,以及未来它可能如何进化。对于任何想要从单纯的“用户”跃升为“深度理解者”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提供的知识深度和广度都是无可替代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