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程式設計與應用 (電子書)

Android程式設計與應用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陳會安 
图书标签:
  • Android
  • 程式設計
  • Android開發
  • 電子書
  • 移動應用
  • Java
  • Kotlin
  • Android Studio
  • 程式設計教學
  • App開發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Android是一套行動裝置使用的作業系統,這是以Linux作業系統為基礎所開發的開放原始碼(Open Source)作業系統,在本書開發的Android應用程式就是在此作業系統上執行的應用程式。
 
  本書的所有範例都是使用Google官方開發工具Android Studio,因為Android程式設計屬於框架(Framework)程式設計,我們並不用重頭建立Android應用程式,而是使用框架的半成品,以繼承和框架的現有元件來建立Android應用程式。
 
  本書內容在規劃上可以作為大專院校、科技大學和技術學院關於手機或行動裝置程式設計課程的教材,或是想學習Android程式設計的一般讀者,所以章節架構是從Android的Java語言開始,詳細說明Android最主要的「活動」(Activity)元件,強調佈局和使用介面的互動設計,從基礎選擇功能的介面元件和圖片顯示,到進階的清單介面與選單,再加上訊息與對話方塊,完整說明活動的使用介面建立,和如何與使用者進行互動。 
 
本書特色
 
  1.以Linux作業系統為基礎
  2.從Android原生開發語言入門,建立Java語言的基礎,讓初學者順利進入Android應用程式開發
  3.步驟式的操作解說,詳細說明Android最主要的「活動」(Activity)元件,強調佈局和使用介面的互動設計
  4.應用範例多元化,包含:相機、多媒體、感測器、瀏覽器、Google地圖、GPS定位、偏好設定、檔案與SQLite資料庫
《現代資料庫系統設計與實務》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面且深入的現代資料庫系統設計與實務的學習藍圖。在當今數據爆炸的時代,資料庫不僅是資訊儲存的基礎設施,更是驅動業務決策和創新的核心引擎。本書摒棄傳統資料庫理論的過度學術化,專注於將最新的理論知識與業界主流的實務操作緊密結合,確保讀者能夠掌握從概念設計到實際部署和優化的全流程能力。 全書結構嚴謹,涵蓋了關聯式資料庫(RDBMS)的深度剖析、非關聯式資料庫(NoSQL)的應用場景,以及現代資料倉儲與數據湖的架構思維。我們的目標是培養具備“數據架構師”思維的專業人才,能夠根據不同的業務需求,選擇並實施最合適的數據解決方案。 --- 第一部分:資料庫基礎與關聯式模型精研 (RDBMS 深度解析) 本部分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並深入探討業界標準的關聯式資料庫技術。 第一章:數據儲存的本質與演進 本章首先探討數據在資訊系統中的核心地位,追溯從早期檔案系統到現代關聯式模型的演進歷程。重點分析數據冗餘、一致性問題在不同架構下的表現。引入“數據三級架構”的概念,詳細闡述物理層、邏輯層和視圖層的職責劃分。探討不同數據模型(階層式、網路式、關聯式)的優缺點,為後續深入學習關聯式代數和SQL奠定概念基礎。 第二章:正規化理論與高效能邏輯設計 正規化是關聯式資料庫設計的靈魂。本章將詳盡介紹從第一正規式(1NF)到波奇氏正規式(BCNF)的完整推導過程和實踐意義。我們將通過大量的實際案例,演示如何識別函數依賴、部分依賴和傳遞依賴,並提供標準化的反正規化策略,平衡數據冗餘和查詢性能的取捨。特別關注反正規化在特定OLAP場景中的應用技巧。 第三章:SQL 語言的精準掌握與進階查詢優化 SQL不僅是操作語言,更是數據操作的邏輯描述。本章超越基礎的CRUD操作,深入探討視窗函數(Window Functions)、公用表表達式(CTE)的高級應用,以及複雜的集合操作。重點放在查詢優化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執行計畫(Execution Plan)的解讀、索引的類型(B-Tree, Hash, Bitmap)選擇與設計、以及避免常見的效能陷阱(如全表掃描、不必要的排序)。針對不同的資料庫管理系統(如PostgreSQL, MySQL, SQL Server),探討其特有的優化指令。 第四章:事務管理與數據一致性保障 (ACID 原則的實戰) 事務(Transaction)是保證數據正確性的基石。本章圍繞ACID特性展開深入討論。重點分析隔離等級(Isolation Levels):讀未提交、讀已提交、可重複讀、序列化,並結合鎖定機制(行鎖、頁鎖、表鎖、意圖鎖)的實施細節。分析死鎖的偵測與預防機制,並介紹多版本並行控制(MVCC)技術,解釋其如何在不犧牲高併發性的前提下,實現數據的一致性。 --- 第二部分:資料庫架構與高可用性設計 (實戰部署) 本部分聚焦於生產環境中資料庫的部署、擴展與維護,處理大規模數據的挑戰。 第五章:物理儲存結構與性能調優 理解數據在磁盤上的物理排列方式,是進行底層優化(如內存緩存、I/O 調優)的關鍵。本章詳細解析資料庫如何管理數據頁(Pages)、區塊(Extents)和文件結構。深入探討緩存管理器(Buffer Manager)的工作機制,以及如何通過調整內存參數(如共享緩存池大小)來最大化緩存命中率。涵蓋表空間(Tablespaces)的管理,以及如何根據查詢模式(Sequential vs. Random Access)選擇合適的物理存儲方案。 第六章:資料庫的高可用性與災難恢復 (HA/DR) 在現代業務中,數據的零停機時間是基本要求。本章系統介紹高可用架構的構建。詳細對比同步複製、異步複製的差異與適用場景。深入探討主從複製(Master-Slave/Leader-Follower)的配置、故障轉移(Failover)的自動化流程,以及讀寫分離(Read/Write Splitting)的應用實施。涵蓋備份策略(完整備份、差異備份、增量備份)和恢復時間目標(RTO)與恢復點目標(RPO)的設定。 第七章:資料庫的水平擴展與分片策略 當單機性能觸及極限時,水平擴展(Sharding/Partitioning)成為必然。本章剖析垂直分區與水平分區的設計思路。重點講解分片鍵(Shard Key)的選擇原則,包括一致性Hash、範圍分片、列表分區等常見策略,並分析每種策略帶來的熱點問題(Hot Spot)和數據重分配(Rebalancing)的複雜性。介紹分佈式事務處理的挑戰與解決方案(如兩階段提交)。 --- 第三部分:新一代數據技術:NoSQL 與數據湖 本部分拓寬視野,介紹非關聯式數據庫的應用場景,以及應對海量非結構化數據的現代數據架構。 第八章:非關聯式資料庫(NoSQL)的多樣性與選型 NoSQL 並非取代 RDBMS,而是作為特定場景的補充。本章詳盡介紹四類主流 NoSQL 類型:鍵值存儲(Key-Value Store,如Redis)、文檔數據庫(Document DB,如MongoDB)、列族數據庫(Column-Family Store,如Cassandra)和圖數據庫(Graph DB,如Neo4j)。針對每種類型,分析其數據模型、擴展性特點、以及最適合解決的業務問題(如會話管理、內容管理、社交網絡分析)。 第九章:文檔數據庫的深度實踐與反正規化挑戰 以 MongoDB 為核心案例,探討文檔模型的設計哲學——“嵌入優於引用”。深入分析文檔數據庫中的性能考量,如文檔大小限制、索引策略(特別是多鍵索引和地理空間索引)。討論在面向應用程序設計數據模型時,如何有效地處理複雜的嵌套結構和數組操作,這是與傳統關聯式思維最大的區別所在。 第十章:數據倉庫、數據湖與流式數據處理 介紹企業級數據架構的演變趨勢。詳細解釋數據倉庫(Data Warehouse)的星型和雪花型模型設計,以及OLAP與OLTP系統的區別。隨後引入數據湖(Data Lake)的概念,探討其在儲存異構數據和支持機器學習方面的優勢。最後,概述流式數據處理的基礎(如Kafka的角色),說明如何將實時數據無縫整合到批處理的分析流程中,實現近實時的數據洞察。 --- 學習成效 完成本書學習後,讀者將不再僅僅是SQL的熟練使用者,而能成為能夠獨立設計、實施和優化企業級數據解決方案的數據架構師。讀者將具備以下能力: 1. 精準建模能力: 能夠根據業務需求,設計出符合正規化原則且性能卓越的關聯式數據庫結構。 2. 高併發優化能力: 深入理解事務隔離與鎖機制,能有效調優複雜查詢,並設計高可用的數據部署方案。 3. 技術選型決策力: 能夠根據數據的結構、訪問模式和擴展需求,在RDBMS、文檔DB、鍵值存儲之間做出最佳技術選型。 4. 架構思維: 掌握數據從採集、儲存、處理到分析的完整生命週期,能夠參與構建現代化的數據平台。 本書適用於計算機科學專業學生、有志於轉型為數據庫管理員(DBA)、後端開發工程師或數據架構師的專業人士。掌握書中內容,將為您在數據領域的職業發展奠定無可撼動的基石。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會安 
 
  學歷:美國猶他州州立大學電腦碩士
 
  經歷:多所大專院校企業講師、專業電腦書作者
 
  作者為知名IT書籍作者,出版過百餘本資訊相關著作,包括:程式設計、資料結構、網頁設計、資料庫...等各種不同主題。近來也出版程式語言與Arduino、Raspberry Pi等工具結合的書籍,並開發創客作品,積極投入創客領域的教學與寫作。 

图书目录

CH01 Java語言入門與Android基礎
1-1 Java程式語言
1-2 Java變數與運算子
1-3 Java流程控制與例外處理
1-4 Java類別方法
1-5 Java陣列與字串
1-6 Android行動作業系統

CH02 Android開發環境建置
2-1 行動裝置的軟硬體規格介紹
2-2 開發環境及相關工具介紹
2-3 安裝開發環境及相關工具
2-4 建立第1個Android Studio專案
2-5 Android Studio使用介面

CH03 Android程式設計入門
3-1 Android應用程式介紹
3-2 Android應用程式設計流程
3-3 建立活動的使用介面實習–TextView與Button元件
3-4 活動類別的Java程式檔
3-5 EditText資料輸入元件實習

CH04 使用介面設計
4-1 介面元件與佈局元件
4-2 使用ConstraintLayout佈局元件
4-3 使用LinearLayout佈局元件
4-4 更改介面元件的外觀
4-5 使用專案的字串資源
4-6 在實機測試執行Android應用程式

CH05 使用者互動設計
5-1 事件處理機制介紹
5-2 按鈕元件的事件處理實習
5-3 監聽長按事件實習
5-4 鍵盤事件實習
5-5 觸控事件與手機震動應用實習
5-6 在介面元件共用事件處理

CH06 基本介面元件
6-1 選項按鈕實習
6-2 核取方塊實習
6-3 圖形顯示實習

CH07 進階介面元件
7-1 下拉式選單元件實習
7-2 列舉清單方塊實習
7-3 在下拉式選單變更顯示項目實習
7-4 選項選單與動作列實習

CH08 訊息與對話方塊
8-1 顯示訊息實習
8-2 對話方塊介紹
8-3 對話方塊實習
8-4 日期與時間對話方塊實習

CH09 動程式中的其他活動
9-1 在程式中新增活動實習
9-2 意圖介紹
9-3 使用意圖啟動其他活動實習
9-4 傳遞資料給其他活動實習
9-5 取得活動的回傳資料實習

CH10 動內建程式和活動的生命周期
10-1 使用意圖啟動內建程式的方式
10-2 使用意圖啟動內建程式
10-3 活動的生命周期

CH11 綜合應用(一):相機與多媒體
11-1 行動圖庫
11-2 播放音樂
11-3 播放影片
11-4 使用內建相機照相
11-5 繪圖

CH12 綜合應用(二):感測器與瀏覽器
12-1 行動瀏覽器
12-2 體感控制:傾斜與搖晃偵測
12-3 數位羅盤:指南針

CH13 綜合應用(三):Google地圖與GPS定位
13-1 定位服務
13-2 定位服務與Google地圖 
13-3 地圖解碼服務

CH14 綜合應用(四):偏好設定、檔案與SQLite資料庫
14-1 儲存偏好設定
14-2 檔案存取
14-3 SQLite資料庫與SQL語言
14-4 使用SQLite資料庫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280373
  • EISBN:9786263280380
  • 規格:普通級 / 再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65.4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关于系统构建哲学的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在强调“工程美学”上所下的功夫。它并没有过多纠缠于某个特定API的语法细节,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如何构建一个健壮、优雅且易于扩展的软件骨架。书中花了大量篇幅阐述如何通过设计模式的巧妙运用,来平衡代码的耦合度与内聚性,特别是对领域驱动设计(DDD)在移动应用架构中的实践案例分析,提供了宝贵的实战经验。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错误处理与日志记录的章节,作者提出了一个“深度可观测性”的概念,认为一个好的应用不仅要能运行,更要能清晰地向开发者“讲述”它为什么会失败。这种自省式的设计思路,极大地提升了我未来在处理复杂业务逻辑时的信心。文字风格上,这本书的叙述逻辑非常严谨,仿佛在带领读者进行一场结构化的思维漫步,每一步都让你感觉豁然开朗,绝非泛泛而谈的表面功夫。

评分

这本书对我解决当前工作中遇到的性能瓶颈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我过去一直苦于如何在高并发场景下优化本地数据的读写效率,而书中对于SQLite的高级调优技巧,尤其是索引的重建策略和事务处理的粒度控制,提供了非常具体和可操作的指导。作者以一种近乎偏执的严谨态度,剖析了操作系统层面如何调度内存和CPU资源给应用程序,并展示了如何利用这些底层知识来规避常见的性能陷阱。比如,书中对垃圾回收机制(GC)在不同内存压力下的表现进行了详尽的基准测试分析,这些数据支持的结论远比网上的传闻更可靠。整体阅读下来,感觉就像是跟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进行了一对一的深度交流,充满了实战智慧。它教会我的不是“做什么”,而是“为什么这样做会更好”,这种思维模式的转变才是最宝贵的收获。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对未来技术趋势的前瞻性把握。作者没有沉溺于当前流行的框架的表面语法,而是着眼于下一代计算范式可能带来的冲击,例如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和隐私增强技术(PETs)如何重塑移动应用的架构蓝图。书中对安全模型构建的探讨尤为深刻,它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输入验证上,而是详细阐述了零信任安全模型如何在移动边界设备上进行有效的落地和维护。我尤其关注了作者关于联邦学习在移动设备上进行分布式训练的探讨,这展示了极高的技术敏感度。对于希望站在行业前沿、保持技术前瞻性的开发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思考框架,它挑战了我们习以为常的开发习惯,促使我们思考“十年后”的应用会是什么样子。整体来说,这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面向未来的技术前沿指南。

评分

从艺术和人机交互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展现出了一种罕见的广度。它跳出了纯粹的技术实现层面,深入探讨了情感化设计在构建用户忠诚度中的核心作用。作者通过引用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来论证界面布局、动画反馈乃至错误提示语气的优化,如何直接影响用户的感知价值。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微交互”的章节,作者不仅列举了大量优秀案例,更重要的是解析了背后的设计原理,即如何利用短暂的视觉或触觉反馈,来确认用户的操作意图,减少焦虑感。虽然我更偏向于后端逻辑的构建,但阅读这本书后,我开始更重视前端呈现的每一个细节,明白技术实现必须最终服务于令人愉悦的用户体验。这本书的叙事风格充满了人文关怀,读起来非常流畅,让人感觉不是在阅读技术文档,而是在欣赏一篇关于人机沟通的散文。

评分

这本我最近翻阅的关于移动应用开发的著作,从宏观的角度探讨了现代软件工程中的一些核心挑战。作者在开篇就抛出了一个非常引人深思的观点:在快速迭代的数字生态中,单纯追求功能实现已经远远不够,用户体验的深度和系统的可维护性才是决定产品生死的关键。书中用相当大的篇幅分析了面向服务的架构(SOA)在移动端落地时遇到的性能瓶颈,并提出了几种创新的缓存策略。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异步处理机制的剖析,他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线程模型上,而是深入探讨了响应式编程范式如何从根本上改变我们设计UI与数据流交互的方式。此外,书中对跨平台技术选型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从底层渲染机制到生态系统的成熟度,都给出了非常中肯且富有洞察力的评价,让人在面对技术选型十字路口时,能够做出更具前瞻性的决策。虽然书中的某些高级算法实现部分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需要反复琢磨,但这恰恰体现了其专业深度,它不仅仅是本入门手册,更是一本可以伴随开发者职业生涯成长的参考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