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技術概論 (電子書)

儲能技術概論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曾重仁
图书标签:
  • 储能技术
  • 储能系统
  • 新能源
  • 电力系统
  • 能源技术
  • 可再生能源
  • 电池
  • 超级电容
  • 能量转换
  •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近年來隨著能源議題受到各界重視、再生能源研究如雨後春筍般崛起,儲能產業也開始成為大家所留意的焦點。不僅是移動性裝置、或者與再生能源並聯的緩衝系統,儲能裝置在產業中的需求越來越高,儲能元件、儲能材料、與儲能系統設計也需要更多的人才投入此些領域中,此書將內容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有CH1儲能導論、CH2儲熱、儲冰蓄冷,概述儲能系統中基礎的原理及能量傳遞的方式;第二部分為CH4壓縮空氣儲能、CH5飛輪儲能、CH6大型抽蓄水力發電介紹、CH7電池、CH8電容、CH9液流電池儲電,介紹六種分別常見主流的儲能方式;最後CH10電轉燃料儲能技術、CH11電化學檢測方法、CH12,簡介了目前現今儲能技術中最新的發展技術。 
 
本書特色
 
  1.圖解的儲能系統中,重要的關鍵技術及發展趨勢
  2.解析儲能系統在工程與商轉上的重要特性與關係。
  3.收錄儲能工程中特性、成本、與技術特點的查表。  
储能系统前沿技术与应用深度解析 导言:能源转型的核心驱动力 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关注以及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渗透率的不断提高,传统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间歇性电源的大规模并网,使得电力供需的平衡成为一个关键的工程难题。在此背景下,储能技术不再是辅助性的基础设施,而是支撑未来智能电网、实现能源结构转型的核心技术。 本书旨在为能源工程师、科研人员、政策制定者以及对新能源领域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关于当前最前沿储能技术、系统集成、经济性评估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全面、深入且实用的指南。我们专注于解析那些正在驱动能源行业变革的创新解决方案,而非对基础理论进行冗余的介绍。 --- 第一部分:非电化学储能技术的革命性突破 尽管锂离子电池在便携式设备和电动汽车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但在电网级大规模储能应用中,成本、安全性和循环寿命的要求促使人们探索多样化的非电化学方案。本部分将聚焦于几种具有巨大潜力的物理和机械储能技术。 第一章:先进压缩空气储能(A-CAES)的系统优化 传统的压缩空气储能(CAES)受限于地理条件(需要地下盐穴或岩洞)以及热力学效率。本章深入探讨了绝热压缩空气储能(Adiabatic CAES, A-CAES)的最新进展。重点分析了如何通过热能存储(如使用固体蓄热体或先进陶瓷)来捕获压缩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并在膨胀做功时将其释放,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效率,使其不再依赖化石燃料进行加热。 讨论内容包括:新型蓄热材料的导热性能与比热容优化;高压往复式或涡轮式膨胀机的最新设计理念;以及A-CAES系统在不同电网负荷剖面下的动态响应特性研究。 第二章:重力势能储能(Gravitational Energy Storage)的新范式 重力储能代表了一种利用机械运动实现能量转换的“回归本质”的思路。本章着重分析了模块化块状重力储能系统(Block-based GESS),这种系统通过堆叠或提升重物块(如混凝土或矿渣)来储存能量。 详细剖析了系统的机械结构设计,特别是高精度起重/下降机构的控制算法,以确保能量输入和输出的平稳性与效率。对比分析了其与抽水蓄能(PHS)在选址灵活性、建设周期和环境影响上的优势。同时,探讨了结合现有矿井或高层建筑结构的“混合式”重力储能布局的可能性。 第三章:飞轮储能(FES)在高频动态支撑中的应用深化 飞轮储能凭借其极快的响应速度和无限次的充放电能力,在电能质量和频率调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本部分侧重于高速磁悬浮飞轮技术的工程化挑战与突破。 我们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高性能永磁材料和先进的真空密封技术,将转子的转速提升至超高水平(例如,超过100,000 RPM),从而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重点关注了磁轴承的无磨损运行控制策略,以及如何将多台飞轮并联接入电网,以提供毫秒级的功率支撑,有效抑制可再生能源的功率波动。 --- 第二部分:下一代电化学储能技术的性能极限探索 虽然锂离子电池仍是市场的主流,但其安全性、资源依赖性及能量密度的瓶颈,正驱动着更具前瞻性的电化学体系的研发。 第四章:固态电池(Solid-State Batteries, SSB)的产业化障碍与突破 固态电池被视为锂离子电池的终极替代方案。本章聚焦于当前阻碍其大规模商业化落地的核心技术难题。 详细分析了固态电解质的界面阻抗问题:如何通过优化固-固界面接触压力、引入原位生长技术(In-situ Growth)或使用功能性粘结剂,来降低界面电阻,提高倍率性能。此外,对不同固态电解质类型(氧化物、硫化物、聚合物)在实际充放电循环中的结构稳定性、锂枝晶抑制机制进行了深入比较和案例研究。 第五章:液流电池(Flow Batteries)的规模化与长时储能优化 液流电池因其功率与能量解耦的特性,是长时电网储能的理想选择。本章聚焦于非钒系和新型有机液流电池的最新进展,以解决传统钒电池成本高昂和能量密度受限的问题。 讨论了锌溴、铁铬等金属离子体系的电化学动力学优化;以及如何通过新型膜材料(如高选择性离子交换膜)来最小化跨膜物质迁移,从而提高系统的能量效率和使用寿命。同时,详细介绍了模块化电堆设计对系统扩展性的影响。 第六章:钠离子电池(SIB)与其它无锂体系的成本竞争力分析 在全球供应链趋向多元化的背景下,钠离子电池因其原材料储量丰富、成本潜力巨大而受到青睐。本章侧重于钠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接近现有LFP电池的前提下,如何通过新型硬碳负极的制备工艺(如优化碳化温度和前驱体选择)来实现性能的飞跃。 此外,简要介绍了镁离子电池和锌空气电池在特定应用场景(如固定式储能)中的初步应用潜力,以及它们在电化学窗口和充放电可逆性方面需要攻克的关键障碍。 --- 第三部分:储能系统的集成、控制与经济性评估 先进的储能技术只有通过高效的系统集成和智能化的控制策略,才能真正转化为可靠的电网资产。 第七章:电力电子接口(PCS)的高效能设计与并网控制 功率转换系统(PCS)是储能设备与电网进行能量交互的桥梁,其性能直接决定了储能系统的动态响应和电能质量。本章深入探讨了高密度、高频率开关技术在PCS中的应用,包括SiC(碳化硅)器件的应用对系统效率和体积的提升。 重点解析了PCS在模拟电网支撑中的高级控制算法,例如虚拟同步机(VSM)控制和虚拟阻抗(Virtual Impedance)控制,确保储能系统在弱电网或电网故障条件下,仍能提供必要的惯量和阻尼支撑,维持电网的暂态稳定。 第八章:储能全生命周期(LCOS)的精细化经济模型构建 储能项目的投资决策依赖于准确的生命周期成本(LCOS)评估。本章超越传统的初始投资分析,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LCOS模型。 该模型综合考虑了:系统效率衰减曲线、不同运营模式(如调频、峰谷套利、容量租赁)下的收益预测、维护成本的预测性维护(Predictive Maintenance)策略,以及关键原材料(如钴、镍)价格波动对未来资产重置成本的影响。通过敏感性分析,揭示了哪些技术参数(如循环次数上限、日历寿命)对最终LCOS的影响最为显著。 第九章:人工智能在储能优化调度中的前沿应用 智能调度是最大化储能系统经济价值的关键。本章探讨了如何利用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 RL)技术,为储能系统开发自适应的调度策略。 与传统的基于预测的优化方法不同,RL代理通过与模拟电网环境的实时交互,学习在不确定性环境下(如电力市场价格波动、可再生能源出力不确定性)实现能量套利和辅助服务贡献的最佳动作序列。讨论了多目标优化框架下,如何平衡收益最大化与系统健康度(如电池健康状态SOH)的维护。 --- 结语:迈向韧性与净零的能源未来 储能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快速迭代的过程。本书所涵盖的这些前沿技术,正共同构筑未来能源系统的韧性与可持续性。理解这些技术背后的工程原理、经济驱动力以及控制策略的复杂性,是确保我们能够有效部署下一代能源基础设施的关键所在。未来的储能将是多元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的,其创新速度将持续超出预期。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CH1 儲能導論
1-1 緒論
1-2 儲能技術分類
1-3 儲能技術指標
1-4 儲能應用特性
1-5 儲能節能創能整合
參考文獻

CH 2 儲熱
2-1 儲熱概論
2-2 儲熱技術與原理
2-3 應用與試算
練習題
參考文獻

CH 3 儲冰蓄冷
3-1 儲冰空調概論
3-2 儲冰空調技術原理
3-3 應用與試算
練習題
參考文獻

CH 4 壓縮空氣儲能
4-1 導論
4-2 壓縮空氣儲能原理
4-3 壓縮空氣動力裝置
4-4 發展現狀
4-5 壓縮空氣系統的分類
4-6 系統性能分析
4-7 壓縮空氣儲能的優點
練習題
參考文獻

CH 5 飛輪儲能
5-1 飛輪儲能工作原理
5-2 飛輪儲能應用實例
練習題
參考文獻

CH 6 大型抽蓄水力發電介紹
6-1 水力發電介紹
6-2 抽蓄水力發電原理
6-3 抽蓄水力發電種類
6-4 水力發電設備之規模與型式
6-5 水力發電優缺點
6-6 著名水力發電廠介紹
練習題
參考文獻

CH 7 電池
7-1 電池概論
7-2 一次電池
7-3 二次電池
7-4 應用與發展
7-5 小結
練習題
參考文獻

CH 8 電容
8-1 超高電容概論
8-2 超高電容原理與技術
8-3 應用與試算
練習題
參考文獻

CH 9 液流電池儲電
9-1 操作原理與特性
9-2 電池與系統結構
9-3 電池種類
9-4 應用與發展
9-5 小結
練習題
參考文獻

CH 10 電轉燃料儲能技術
10-1 緒論
10-2 電轉燃料技術
10-3 電轉燃料示範運轉計畫
練習題
參考文獻

CH 11 電化學檢測方法
11-1 電極電化學反應基本原理
11-2 電池電量與能量
11-3 電池充放電曲線與儲電效率
11-4 線性掃描法(LSV)與電池極化曲線
11-5 循環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 CV) 
11-6 電化學頻譜(EIS) 
練習題
參考文獻

CH 12 生命週期與成本效益分析
12-1 介紹
12-2 可調變電力系統之儲能
12-3 電儲能技術:特點和成本
12-4 結果與討論
12-5 結論
練習題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A 不同電儲能系統的成本組成
附錄B 電儲能的技術特點整理
附錄C 電網規模電儲能之總投資成本(TCC)整理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282087
  • EISBN:9786263285156
  • 規格:普通級 / 再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70.9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