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著做菩薩:《瑜伽菩薩戒品》講記 (電子書)

學著做菩薩:《瑜伽菩薩戒品》講記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濟群法師
图书标签:
  • 佛教
  • 瑜伽菩薩戒品
  • 菩薩戒
  • 佛教哲學
  • 佛教修行
  • 電子書
  • 大乘佛教
  • 戒律
  • 學佛
  • 密宗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發菩提心」就是開發覺醒的心

「行菩薩行」就是把菩薩品質變成自身人格

 

菩提心、菩薩行和空性見,是大乘菩薩道的三大內涵。其中,又以菩提心為核心,這是崇高的利他主義願望,是積極入世,幫助眾生解除輪迴痛苦,引導眾生走向覺醒的精神。

 

發起願菩提心之後,接著是行菩薩行。如何使菩薩行更有效,使願心真正落到實處?就形成了菩薩戒,以戒律對菩薩的行為作出規定。

 

「瑜伽菩薩戒」出自《瑜伽師地論》。按照漢傳佛教的觀點,作者是彌勒菩薩,因為這些內容是通過無著菩薩傳出的,根據藏傳佛教的觀點,就是無著菩薩所造。本論由玄奘三藏翻譯,共一百卷,介紹了菩薩的種種修行,如施品、戒品、忍品、精進品、靜慮品、慧品等,瑜伽菩薩戒就出自〈戒品〉。當年玄奘排除萬難西行前往印度求法,在那爛陀大學戒賢論師座下聞法。最主要目的,就是學習《瑜伽師地論》。

 

佛學經論中講到戒律的不少,例如出自《梵網經》的「梵網菩薩戒」,是盧舍那佛為釋迦牟尼佛及諸大菩薩所說,其見地和要求很高,屬於大菩薩的境界,做起來自然也很難。相比之下,瑜伽菩薩戒是彌勒菩薩為娑婆世界的眾生所說,更為善巧,也更容易落實。本書引導我們完整學習〈戒品〉,可以使我們對瑜伽菩薩戒有深入了解,進而走向入世的大乘菩薩道。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佛教哲学和修行的图书简介,重点聚焦于佛教教义的深度探讨、修行实践的指导以及对当代社会中“慈悲”与“智慧”如何结合的思考。 --- 书名: 《觉醒之路:探寻佛陀教诲中的慈悲与智慧》 作者: 弘明法师 出版社: 觉悟之光文化 图书简介 深入佛陀的核心教义,重塑个体与世界的连接 在这纷繁复杂、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在追求物质富足的同时,也常常感到精神的空虚与迷失。《觉醒之路》并非仅仅是一本哲学思辨的书籍,它更是一份引领读者重拾内心平静、构建有意义人生的实践指南。本书以深入浅出的笔触,层层剖析了佛教教义中最为核心的“慈悲”与“智慧”两大支柱,旨在帮助现代读者在喧嚣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清明觉知。 第一部分:智慧的基石——洞察无常与缘起 本书的开篇,旨在为读者建立一个坚实的认知基础。弘明法师认为,真正的修行始于对世界的“如实观照”。 无常的实相: 我们习惯于将事物视为永恒和固定,然而,世间万物皆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本书详细阐述了“无常”的真谛,并探讨了这种理解如何帮助我们放下对得失的执着,减少内心的焦虑。通过对生命周期的细致观察,读者将学会以更宽广的视角看待暂时的挫折与成功。 缘起的法则: 佛教教义中“缘起”的概念是理解万物相互依存的关键。本书运用贴近生活的实例,解释了“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深层含义。我们与环境、与他人、与我们自身的每一个行为,都构成了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网络。理解缘起,意味着我们必须对自己的每一个选择负责,同时也学会以更具同理心的方式对待他人。 空性的理解: 针对许多人对“空性”的误解,本书澄清了“空”并非“虚无”,而是“没有自性”的代名词。通过对“空”的深入探讨,读者将逐渐认识到,那些束缚我们的烦恼和执念,恰恰源于我们对事物“实有性”的错误认定。这种智慧的洞察,是通往内心自由的必经之路。 第二部分:慈悲的实践——从利他到共存 智慧是明辨是非的眼睛,而慈悲则是引领行动的心脏。《觉醒之路》的后半部分,将重点放在如何将这份智慧转化为实际的慈悲行动。 四无量心: 本书详细介绍了“慈、悲、喜、舍”四种无量心的修持方法。这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愿望,而是需要通过具体的禅修和日常练习来培养的内在品质。 慈(Metta): 愿一切众生获得安乐。 悲(Karuna): 愿一切众生脱离苦厄。 喜(Mudita): 对他人的成就感到由衷的欢喜,消除嫉妒心。 舍(Upekkha): 平等对待一切,不偏不倚的平衡心。 日常的菩萨行: 弘明法师强调,修持慈悲并非只在深山古寺,而应融入到生活的每一个细微之处。无论是职场中的沟通,家庭中的相处,还是面对社会不公时的反应,都是修持慈悲的道场。书中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分析,指导读者如何在复杂的现实环境中,既保持清醒的智慧,又能以恰当的方式展现慈悲。 超越二元对立: 现代社会充满了对立与冲突。《觉醒之路》提出,真正的慈悲能够超越“我与他”、“善与恶”的二元对立。当智慧之光照亮时,我们会发现,伤害他人最终也是在伤害自己。这种“不二”的视角,是化解冲突、实现真正和谐的基石。 第三部分:觉醒的生活——整合身心灵的修行 本书的最后部分,聚焦于如何将理论付诸实践,实现身心灵的整体转化。 正念与觉知: 本书提倡一种持续性的“活在当下”的修行态度。通过详细的呼吸法和身体扫描练习,读者可以学会如何将注意力从纷乱的思绪中抽离出来,专注于此时此刻的感受。这种觉知能力,是培养智慧和慈悲的土壤。 面对恐惧与痛苦: 痛苦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本书引导读者正视自身的恐惧、愤怒和悲伤,而不是压抑或逃避。通过接纳这些情绪,并以慈悲的眼光审视其产生的根源,痛苦反而能成为转化的契机。 构建内心的净土: 最终,本书阐述了修行并非为了逃离这个世界,而是为了在世界中开辟一片内心的净土。当我们实现了内在的和谐,我们的言行举止自然会成为一种积极的影响力,去触动和疗愈我们周围的世界。 致读者: 《觉醒之路》是一本邀请您进行深度内省和生命探索的旅程。它不提供快速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可以持续精进的工具和方法。无论您是初次接触佛教思想,还是资深的修行者,本书都将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温暖的引导,陪伴您走上这条持续觉醒、充满慈悲与智慧的人生道路。它期待着与每一位寻求内心富足的读者相遇。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濟群法師
童真入道,出家四十餘載。為溈仰宗第十代傳人、斯里蘭卡佛教與巴利語大學榮譽文學博士、中國社科院特約研究員及多所大學客座教授。
1980年就讀於中國佛學院,隨後於閩南佛學院、戒幢佛學研究所等地任教。從事教育幾十年來,對如何有效修學,有著深入的觀察、思考和實踐。由此,提出修學五大要素,創建三級課程體系,令無數學人蒙益。
1992年起,面向社會及高校舉辦講座,開中國內地弘法之先,法音流布海內外。同時筆耕不輟,出版「智慧人生、修學引導、以戒為師」等叢書四百多萬字。以純正的佛法知見,剖析社會問題,釐清修學誤區,提出切實的解決之道。

相關著作:《探索》《真理與謬論:《辯中邊論》解讀》《認識與存在:《唯識三十論》解讀》《超越「二」的智慧:《心經》、《金剛經》解讀》《開啟內在智慧的鑰匙:《六祖壇經》解讀》《你也可以做菩薩:《入菩薩行論》講記(全套三冊)》《尋找心的本來》《菩提心與普賢行願》《走近佛陀》《菩提大道:《菩提道次第略論》講記(全套三冊不分售)》《道次第之道》《超越「二」的智慧:《金剛經》探微》

图书目录

 緒論

  一、菩提心和菩薩行

  二、瑜伽菩薩戒

  三、作者和譯者

第一章 總頌

第二章 自性戒

 第一節 自性略標

  一、功德數量

  二、功德所作

  三、此諸功德因果道理

  四、德數決定

 第二節 戒的殊勝

  一、妙善

  二、無量

  三、饒益

  四、大果勝利

第三章 一切戒

 第一節 釋所受戒──三聚淨戒

  一、戒的差別

  二、戒的自性

   1.攝律儀戒

   2.攝善法戒

   3.饒益有情戒

  三、三聚淨戒的圓滿之因

   1.攝律儀戒圓滿之因

   2.攝善法戒圓滿之因十種

   3.饒益有情戒十一相

  四、攝義

 第二節 釋受戒法

  一、請白

  二、修集資糧

  三、勸速授戒

  四、修勝歡喜

  五、問障難

  六、正行法

  七、結行法

   1.請證

   2.讚揚勝利

   3.禮謝供養

   4.讚戒功德

   5.策勵修學

   6.選擇授者

   7.不應率爾宣說律儀

   8.率先了解戒法

 第三節 釋守護法──戒相差別

  一、四種他勝處法

   1.他勝處法──四重戒

   2.他勝所作或過患

   3.三纏差別

   4.可還淨之殊異

   5.捨戒因緣

  二、惡作類──四十三輕戒

   1.障布施

   2.違犯持戒

   3.違犯忍辱

   4.違犯精進

   5.違犯靜慮

   6.違犯般若

   7.違犯饒益有情

  三、從犯護心之法

  四、犯已還出之方便

  五、無師自受法

  六、佛說貪心罪輕之密意

  七、犯罪輕重之差別

  八、安樂住緣

第四章 釋其差別

 第一節 難行戒

  一、第一難行

  二、第二難行

  三、第三難行

 第二節 一切門戒

 第三節 善士戒

 第四節 一切種戒

 第五節 遂求戒

 第六節 此世他世樂戒

 第七節 清淨戒

第五章 尸羅勝利

第六章 尸羅總攝

第七章 尸羅所作

 受持瑜伽菩薩戒的意義

  一、請師

  二、唱爐香讚

  三、戒師開示

  四、請聖

  五、大乘皈依

  六、受持七支供

  七、發心乞戒

  八、審查受戒條件

   1.動機是否清淨

   2.對菩薩戒的認識

   3.審查發心

   4.是否發起願菩提心

   5.當下決定

  九、正行儀軌

  十、啟白請證

  十一、迴向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188693
  • EISBN:9786263188679
  • 規格:普通級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0歲~99歲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2.7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静又不失深邃的蓝色调,搭配上烫金的标题字体,立刻就给人一种庄重又不失亲和力的感觉。我一开始拿到实体书(虽然您说的是电子书,但我看实体书拿到手时的感受很深),那种纸张的触感和油墨的香气,都让人觉得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著作。尤其是书脊上的设计,简约却不失内涵,仿佛在无声地邀请读者进入一个充满智慧与慈悲的殿堂。而且,整体排版非常考究,字体的选择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兼顾了古典韵味,光是翻阅目录和前言,就已经能感受到作者在编辑和呈现这部作品时所付出的心血。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让人在阅读之前就心生敬意。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对内部内容的质量有了更高的期待,相信它定能带来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

评分

初次翻阅这本书的感受,就像是走进了一座设计精巧的园林,每一处转角都有新的风景等待发现。它的结构布局严谨,逻辑层次分明,完全没有那种因内容庞杂而产生的混乱感。我特别留意了它如何处理复杂的概念,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深奥的哲理,用一种近乎透明的方式呈现出来,既保留了原意的精准性,又极大地降低了读者的理解门槛。这种“化繁为简”的能力,是衡量一部优秀导读类书籍的核心标准。书中的每一句话都像经过了精心打磨的鹅卵石,光滑圆润,却又蕴含着巨大的内在力量,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产生“原来如此”的顿悟感,这种阅读的快感是其他许多书籍难以给予的。

评分

这本书的定价策略也挺值得玩味的,它处于一个非常合理的区间,既没有因为内容厚重而漫天要价,也没有因为内容稀缺而故意抬高身价,这反映出出版方对于知识传播的诚意。在电子书领域,很多作品在格式转换时会丢失原有的设计感,但这本书的电子版做得非常出色,无论是超链接的跳转速度还是响应式设计,都体现了对数字阅读体验的重视。我尝试在不同的设备上打开它,加载速度都非常快,而且目录结构清晰明了,即便是复杂的章节也能一键定位。这种对用户体验的细致关怀,让人觉得出版团队在将传统智慧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是抱着敬畏之心去完成的,而不是简单地将纸质内容扫描上传了事。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版式处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我注意到,在章节的过渡页,通常会采用一些留白和极简的图形符号来区分段落,这种处理手法非常高明,既不会打断阅读的流畅性,又能在视觉上提供必要的喘息空间,让读者的大脑有时间去消化刚刚吸收的信息。而且,不同章节之间的字体大小和行距都有微妙的调整,这体现了编者对阅读工程学的深刻理解。对比市面上许多内容丰富但阅读体验极差的书籍,这本书在保持信息密度和提升阅读舒适度之间找到了绝佳的平衡点。我花了很长时间观察它的字体设计,那宋体和楷体的混用处理得恰到好处,权威性与可读性兼备,即便是在电子阅读器上进行缩放和调亮,那种视觉上的稳定感依然保持得很好,这点对于长时间阅读来说至关重要。

评分

从书籍的整体气质上来说,这本书散发着一种非常古朴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气息。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板着面孔,也不像某些通俗读物那样轻浮。我感觉作者在构建这本书的“气场”上下了很大功夫,这使得即使只是放在书架上,它也像是角落里的一盏不灭的明灯。我尤其欣赏它在引言部分所展现出的那种谦逊而坚定的姿态,它没有急于宣扬什么惊天动地的道理,而是像一位耐心的长者,娓娓道来,引领我们进入一个更广阔的世界观。这种内敛的力量,远比浮夸的修辞更能打动人心。它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氛围,让人忍不住想要静下心来,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字构建的那个精神空间之中,去体会那份超越时空的对话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