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教育理论」的重估
佛洛伊德说:「心理分析不仅是一种治疗学,同时也肩负着文化工作的使命。」这门学科自二十世纪初迄今,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不断充实其理论与应用层面,由个人行为之研究,兼及群体与文化现象的探索,由意识行为的观察而深入心灵世界的底蕴潜意识。它揭开了潜意识是人类精神生活的资源,是创造力和想像力的老家,是情感和情绪的故乡;而惟有健全的人格,才有权利享用这份心灵深处的宝藏。教育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培育健全的人格。无论是从本体论、知识论、道德论来看,教育都离不开人格这个核心,正因为如此,我们不得不了解这门改变历史的学术,它对人格作何看法?它对教育又有什么看法?而本篇的论述将使你对教育理论耳目一新。
2.人格、心理动能与人本教育的历程
尼尔说:「我们必须认清,一个幸福的人是不会有敌意、破坏、歧视别人与格格不入的现象,只有人格不成熟的人,才会逃避现实,做过度的防卫反应,有时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来。罪恶、恨、不安和敌视均源自不幸福,而不幸福的根源就是自我的溃败。」因此,我们需要一种能带给我们子子孙孙幸福的教育,那就是人本教育。
教育历程中,无论教材、教法、教育情境,乃至教师的态度,都应配合人性、符合心理动能及学生发展的阶段,否则就不是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教育爱和创造力是两个要项,而心理分析则告诉我们,惟有教师的爱和创造力才能唤起学生的爱和创造力。本篇以心理分析的原理,详细讨论教师与父母所不可不知的教育原则与方法。
3.潜能、自由、自治与夏山学校的 儿童中心教育
夏山是尼尔根据心理分析的原理创设的一所学校,以爱、自由学习、自治来促进学生发展其潜能。该校自一九二一年创办以来,一实验就几十年,他们是怎样教学生的?校风如何?更重要的是该校毕业的学生又如何?你一定想知道这些答案。本篇除了说明自由、自治的教育原则及心理学原理外,并摘要说明夏山学校的一般情形及追踪报告,最后并对心理分析对教育的价值做一批判与结论。
4.心理分析在教育上的应用与追踪
本篇是本书的外四章,它包含四个心理分析与教育的重要文献,可以算是本书附录,但由于它很具参考价值,且与前面三篇关系密切,故专列一篇,以便读者对心理分析在教育上的价值与关系有更深切的了解。这四份文献分别为「谢尔对自由学习的实验报告摘要」、「体罚的心理分析」、「英国皇家对夏山学校的视察报告」、「柏斯登对夏山校友的追踪研究报告」,均生动感人,颇多发人深思,对于教育子女及担任教育工作者,甚具参考启发之价值。
我原本对心理分析的概念有些模糊,觉得它离我的生活和工作很遥远,直到我无意中翻开了《心理分析与教育》。这本书的标题听起来可能有点学术,但我发现它实际上与我们日常的家庭教育息息相关。我是一名孩子的母亲,非常关心孩子的成长,但有时会感到力不从心,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孩子的一些叛逆行为或者情绪低落。这本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探讨了童年经历对个体日后性格形成的关键影响,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教育方式是否无意中给孩子带来了某些“心理负担”。它详细介绍了潜意识、本我、自我、超我等概念,并解释了这些概念如何影响孩子的行为模式。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游戏治疗”的介绍,它提供了一种非常自然且富有成效的方式,让孩子通过玩耍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冲突。这给了我极大的启发,让我知道原来和孩子沟通并非只能依靠语言,还可以借助他们更熟悉和喜爱的方式。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塑造,父母的内心状态和沟通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评分我是一名在教育领域进行研究的学者,对于将前沿的心理学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一直非常感兴趣。《心理分析与教育》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心理分析的理论搬用到教育领域,而是进行了深入的融合和创新。书中对儿童和青少年人格形成过程中,家庭环境、早期经历以及人际关系所起到的关键作用进行了详实的论述,并提供了大量具有启发性的研究案例。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教育者的人格特质”与“学生心理发展”之间相互影响的研究。作者通过严谨的分析,揭示了教师自身的心理状态和教育方式,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这对于我们教育研究者来说,无疑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视角。这本书的内容扎实,论证充分,充分体现了作者在心理分析和教育领域的深厚造诣,为我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参考和灵感。
评分这本《心理分析与教育》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作为一名多年在教育一线工作的教师,我一直在探索如何更有效地理解和引导我的学生。读这本书之前,我总觉得有些学生身上存在的“难以捉摸”的行为背后,似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原因,但苦于没有系统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方法。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认识学生内心世界的大门。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特别是弗洛伊德、荣格等大师的经典理论,是如何体现在教育实践中的。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移情”和“反移情”在师生关系中的作用的阐述,这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学生互动时的感受,理解了那些看似突兀的情绪反应可能源自何处。书中还提供了许多案例分析,让我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学会如何在课堂上、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敏锐地捕捉到他们潜意识的信号,从而做出更恰当的引导。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理论著作,更是一本操作指南,它赋予了我更强大的心理学“装备”,让我能够以更包容、更专业的视角去理解每一个独特的生命。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让我重新审视了教育的本质。《心理分析与教育》这本书的文字朴实而深刻,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珠玑。我是一名即将退休的教育工作者,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我见过形形色色的孩子,也经历过无数次的教育困惑。读了这本书,我仿佛看到了自己过往教育生涯中的许多影子,也理解了当年一些让我难以理解的学生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它让我明白,教育不仅仅是课堂上的教学,更是对个体生命潜能的唤醒和引导,而这离不开对学生内心世界的深入理解。书中关于“爱”与“教育”关系的阐述,以及如何通过“耐心”和“接纳”来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都让我深受触动。尤其令我感动的是,书中强调了教育者自身心理健康的维护,以及如何在高压的教育环境中保持积极的心态。这本书让我觉得,即使即将离开工作岗位,我依然可以以更平和、更睿智的心态去看待教育,去反思和成长。
评分坦白说,我拿到《心理分析与教育》这本书时,并没有抱太高的期待。我是一名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平时阅读的文献和书籍都比较专业和晦涩。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清晰和流畅,将复杂的心理分析理论与教育实践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作者的叙述逻辑非常严谨,循序渐进,从基础的心理分析理论出发,逐步深入到教育中的具体应用。书中对儿童和青少年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并结合了大量的心理分析案例,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理论是如何运作的。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应对机制”的讨论,它解释了孩子们在面对压力和挫折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防御性行为,并给出了相应的教育建议。这对于我未来的职业发展非常有帮助,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咨询对象在教育情境下的行为动机。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参考书,为我提供了更广阔的理论视野和更扎实的实践基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