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的人都有感冒的经验,但是有关感冒的观念,你对了吗?打喷嚏、流鼻水,就一定是得了感冒吗?发高烧、咳嗽、倦怠等症状,可以算是感冒吗?患了感冒,是因为「受凉」、没盖被、吹风?要预防感冒就必须注意保暖?本书作者积三十年行医经验,曾出版十本通俗医学书籍,此次更以深入浅出的文笔,告诉你各种感冒的观念,书中还附有如何就医、肠病毒、照顾幼儿等资料,是重视保健的你,不可或缺的一本书。
作者简介
王英明
现为执业医师、台北市及台北县家扶中心保母训练班资深老师、卫生署国民健康局民众医疗保健行为卫生教育计画主持人,目前进行计画为「儿科正确就医用药教材之发展与建置」,曾任台湾家医学会理事。着有《宝宝发烧怎么办》、《宝宝生病怎么办(1)》、《宝宝生病怎么办(2)》、《诊疗室杂记》等书(联经)。
医者的热心与理想
王英明医师是儿科的前辈,以平实的笔锋与丰富的着作闻名于医界,我对王医师的认识就始于报纸上所刊登他的文章。
有一次有位医师接受记者访问的时候,认为提高室内温度可预防感冒。此言论见报以后,我获悉王医师对冷与感冒的关联性提出质疑,这表现出王医师对于正确卫教知识的执着,同时我也惊讶地发现王医师对于感冒的看法与我相同,虽然那跟一般人的「信仰」有些不同。
能够突破传统、发掘真理,必须有严密的逻辑与对真理的执着。从小到大,我们一直相信冷会引起感冒、感冒不可以吃冰、感冒是没有顾好自己身体的表现,却不知这些均非真理。与国内一些感染症专家闲聊的时候,我曾私下询问他们对冷与感冒关联性的看法,发现大部分专家还是认为冷是感冒的诱发因素之一。很讽刺的是,如果我们去翻阅教科书,书上都写着冷与感冒的发生无关。很多人大概是被传统的说法洗脑了,连教科书也无法纠正这根深蒂固的观念。
每当我在医学院讲授感冒课程时,都会先向学生提出一些大家都有的生活体验:如果少穿一件衣服会感冒,那么我们为什么没有禁止贩卖冷气机?爱斯基摩人为什么没有因为一天到晚感冒而灭族?脱光衣服躺着开刀的病人为何不会在手术之后产生感冒症状?我们为什么敢每天脱光一次衣服洗澡?我们为什么没有禁止游泳?以前行政院郝院长冬天跑去晨泳的时候,对于这种脱光光跳到冷水里的危险举动,为什么没有公忠体国之士提出反对的唿吁?除了这些平常生活上的经验以外,更重要的是有很多人做过感冒病毒的人体实验,都发现冷跟感冒无关。
最近医疗纠纷频传,很多人将之归咎于医病沟通不良,或指责医师没有善尽告知的义务。这些事后的责怪,很多来自对医师的不信任感,这种不信任感的来源则包括了医改团体、新闻媒体、健保等对医疗行为的诸多负面报导与影响,这对花费心力救治病患的医师颇不公平。平心而言,医学是一种相当专门的学问,否则医学系不需要唸七年。即使详细解说好几个小时,一般民众可能还搞不清楚自己得到的是什么病。如果病情危急,一般民众更只能信赖医师做出最适当的医疗处置。
身为医师的我,常是亲戚朋友医疗谘询的对象,经验中这些有病痛的亲友大多搞不清楚医师给的是什么诊断,或者讲出一个我没听过的诊断,然后我必须猜那亲友弄错了诊断名词中的哪些字。批评医师没有事先告知成为一种时髦的说法,却已经被扭曲成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标志。医疗专业本就不容易简单解释清楚,这就好像不同拼音法之争、九二一地震原因之争、法律引用法条之争等,看了报上不同的说词以后,非专业的我心中一片雾煞煞,完全无法评断哪一种说法正确。因为医疗的专业性与复杂性,经过医师详细解释以后,病患及家属还是一知半解的情形就不足为奇了。
目前的台湾只要有亲人过世或伤残,都可能出现医疗纠纷,然后法官偶尔会逾越所学,认定医师处置失当而予以定罪,使台湾医师人人都背负着难以承受之重担。医疗的专业性让感冒这种「小病」都有很多争议,更何况其他病症。
《感冒不是你所想那样》一书包括了很多介绍感冒观念的文章,医师诊治一位感冒病人的时候,不可能解释得如此详细,所以健康卫教书籍就成为民众认识疾病并採取正确医疗态度的重要参考资料。不只感冒一事,书中还阐述许多民众就医的一般知识与注意事项,字里行间都是王医师教育民众的苦心。
医学真理来自不断的辩证,追寻之道在于不断地思考并挑战权威理念。个人常感叹人云亦云主导了我们生活的很多层面,而自扫门前雪的个人主义心态让这个社会愈来愈冷漠。王医师在行医之余能够不断地探寻真理,并花时间写文章发表,在在表现出一位医者的热心与理想,相信本书丰富的内容必能嘉惠许多民众。
台大医学院小儿科副教授
李秉颖
一開始拿到《感冒不是你想的那樣》這本書,老實說,我並沒有抱太大的期待。原因很簡單,感冒這種事,好像是我們生活中再平凡不過的經歷了,從小到大,耳邊充斥著各種關於感冒的「經驗談」和「祖傳秘方」,總覺得沒什麼新意。但翻開書本,我立刻被作者那種獨特、細膩且充滿科學精神的敘述方式吸引住了。 作者並沒有止步於告訴你「感冒了該怎麼辦」,而是深入到我們身體內部,像一位導遊一樣,帶領我們探索感冒發生的整個過程。他用非常生動的比喻,將那些複雜的免疫反應,例如細胞因子、抗體識別等,描繪得如同精彩的偵探故事。我特別喜歡他描述免疫細胞如何「追捕」和「消滅」病毒的段落,彷彿在觀看一場微觀世界的動作大片。這種深入淺出的方式,讓我這個對醫學知識不甚了解的普通讀者,也能輕鬆進入狀況。 更讓我感到驚喜的是,這本書還探討了感冒與我們生活方式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我一直覺得,壓力大、睡眠不足的時候,身體就像「破了洞」一樣,特別容易感冒。作者從科學的角度,解釋了這些不良生活習慣如何削弱我們的免疫系統,讓病毒有機可乘。這讓我恍然大悟,原來感冒不只是病毒的錯,我們的生活方式也扮演著關鍵角色。這促使我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習慣,並思考如何從根本上提高身體的抵抗力。 另外,這本書也幫助我釐清了很多關於感冒的迷思。比如,有些聽起來很有效的「民間療法」,在書中被一一剖析,揭示了它們的科學依據(或缺乏依據)。作者強調了科學的用藥觀念,以及身體自癒能力的強大。這種專業而務實的建議,讓我對如何應對感冒有了更清晰、更理性的認識,不再盲目跟風,而是學會真正科學地照顧自己。 總之,《感冒不是你想的那樣》是一本讓我獲益良多的書。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感冒的知識書,更是一本關於我們身體奧秘的探索之旅。作者用他充滿智慧和洞察力的筆觸,讓我們得以窺見身體內部運作的奇妙之處,並且以更積極、更健康的態度去面對感冒這個常見卻不容小覷的健康問題。讀完之後,我對自己的身體多了一份敬畏,也多了一份了解。
评分哇,收到这本《感冒不是你想的那样》的时候,我真的挺好奇的。一开始我以为就是一本讲普通感冒的居家护理指南,大概就是多喝水、勤洗手、注意休息之类的老生常谈。但翻开之后,才发现它比我想象的要深入得多!它不是那种流水账式的介绍,而是用一种很生活化的方式,一点点地剥开了感冒的“神秘面纱”。 我特别喜欢作者描述我们身体如何应对病毒的部分,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一点都不枯燥。我以前总觉得感冒就是身体“生病”了,需要“打仗”才能好,但这本书让我了解到,感冒其实是一个很复杂、也很精妙的免疫反应过程。作者讲解了不同类型的病毒,它们是如何侵入我们身体,以及我们身体又是如何启动防御机制的,比如鼻涕、咳嗽这些我们觉得很烦人的症状,原来都是身体在努力排出病毒的信号。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还探讨了感冒和我们情绪、生活习惯之间的一些联系。我一直觉得生活压力大、睡眠不足的时候特别容易感冒,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很好的解释。它没有把这些归咎于“体质不好”,而是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了压力荷尔蒙如何影响免疫力,长期疲劳会让身体的“守卫”变得松懈。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觉得不只是为了不感冒,更是为了整体的健康,需要调整作息,学会释放压力。 而且,这本书也纠正了我很多关于感冒的误区。比如,我以前总是担心感冒会变成肺炎,或者觉得吃了抗生素就能立刻痊愈。作者很清楚地解释了抗生素只能对付细菌,对病毒感冒是无效的。还提到了有些常见的“偏方”其实并没有科学依据,甚至可能适得其反。这让我觉得很实用,以后遇到感冒,就不会再乱抓药或者听信不靠谱的建议了。 总的来说,《感冒不是你想的那样》这本书,虽然名字听起来很日常,但内容却非常有深度和启发性。它不是一本严肃的医学科普书,但它用一种人人都能理解的语言,让我们对我们身体最常见的“敌人”有了全新的认识。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再那么害怕感冒了,反而多了一份理解和尊重。这本书就像一个贴心的朋友,在你生病的时候,不是简单地安慰你,而是告诉你真相,帮你找到真正有效的应对方法,让你感觉更安心,更有力量。
评分坦白說,《感冒不是你想的那樣》這本書名一開始沒那麼吸引我,覺得大概又是那種老生常談、教你多喝水、多休息的健康指南。畢竟感冒這件事,對我們來說太熟悉不過了,好像沒什麼好挖掘的。但是,當我翻開第一頁,作者用一種非常貼近生活、甚至帶點幽默的筆觸,開始描繪感冒病毒如何悄悄潛入,以及我們身體如何「動員」起來抵抗時,我的態度就一百八十度轉變了。 我最欣賞的是,作者並沒有用艱澀難懂的醫學術語,而是透過許多生活化的比喻,把免疫系統比喻成一支守護城池的軍隊。那些白血球、抗體、淋巴結,都不再是冰冷的字眼,而是有血有肉的「士兵」和「指揮官」。他描述了病毒是如何「喬裝打扮」進入身體,然後又是如何被我們的「偵察兵」發現,進而啟動一連串的「反擊」行動。這種描寫方式,讓我看得津津有味,彷彿親身經歷了一場人體內的「大戰役」。 這本書也讓我對很多一直以來的「常識」產生了質疑,並且找到了科學的解釋。像是為什麼有些人容易感冒,有些人卻不容易?感冒期間,為什麼要多休息,而不像以前想的,覺得休息就是在「偷懶」?作者深入淺出地解釋了壓力、睡眠、飲食等生活習慣,如何深刻影響我們的免疫力,讓身體的「防線」變得更堅固或更薄弱。這讓我覺得,感冒不只是一個單純的「生病」事件,而是與我們整體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 最重要的是,這本書讓我對感冒本身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以前我只覺得感冒是個麻煩,是需要盡快「解決」掉的敵人。但作者強調,感冒很多時候是身體在進行自我修復和調整的過程,那些看似惱人的症狀,很多時候反而是身體在努力工作的表現。例如發燒,不再是讓我恐懼的「異常」,而是身體提高溫度,讓病毒難以生存的「戰術」。這種對身體的理解,讓我在面對感冒時,心態變得更加從容和積極。 總體而言,《感冒不是你想的那樣》這本書,絕對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書。它以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們重新認識這個看似微不足道卻又無比重要的健康課題。它不僅提供了實用的健康知識,更重要的是,它引導我們去傾聽身體的聲音,理解身體的智慧,並且以一種更科學、更健康的方式去與我們的身體相處。讀完後,你會發現,感冒真的不是你想的那樣。
评分老实说,拿到《感冒不是你想的那样》这本书的时候,我有点怀疑它的价值。标题有点太“标题党”了,让我觉得可能内容会比较浅显,或者是一些陈词滥调的健康建议。但当我开始阅读,特别是读到关于免疫细胞“作战”的生动描述时,我的看法就完全改变了。这本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原来我们身体内部每天都在进行着如此复杂而精密的“战争”,而感冒只是其中一个表象。 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解释科学原理时所使用的类比。他把免疫系统比作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白血球是士兵,抗体是精确制导的武器,淋巴结是“军营”。这样的描述,让那些原本枯燥的医学名词变得鲜活起来,也让我更容易理解感冒病毒是如何被“歼灭”的。他并没有回避复杂的生化反应,而是巧妙地将其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场景,比如病毒是如何“伪装”自己,如何突破身体的第一道防线,以及免疫系统又是如何识别并“标记”这些入侵者的。 这本书还给我带来了很多关于“身体信号”的重新解读。以前我总觉得鼻塞、流鼻涕、发烧都是身体“故障”的表现,需要赶紧“修复”。但作者指出,这些很多时候恰恰是身体正在积极应对的表现。比如发烧,是提高了体温,让病毒难以生存;流鼻涕,是冲刷和排出病毒。这种视角转变,让我不再对感冒产生过度的恐惧,反而能更平和地看待这些不适。 另外,书中还深入探讨了不同体质、不同年龄段的人,在面对感冒时可能出现的不同反应,以及为什么有些人会反复感冒。这让我觉得内容非常具有普适性,也让我对身边家人的健康状况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是一味地强调“治愈”,而是更侧重于“理解”和“支持”身体的自愈能力。 总的来说,《感冒不是你想的那样》这本书,远远超出了我最初的期待。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感冒的书,更是一本关于我们身体奥秘的入门读物。它用一种充满智慧和人文关怀的方式,让我们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理解身体的运作逻辑,并且以一种更健康、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日常的健康挑战。读完它,我感觉自己对感冒的认识,不再是停留在“吃药就好”的层面,而是提升到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尊重。
评分老实说,在收到《感冒不是你想nThe idea of a book titled "The Common Cold Isn't What You Think It Is" initially made me roll my eyes a little. My first thought was, "Oh great, another book telling me to drink chicken soup and get some rest." I've read enough generic health advice to last a lifetime, and frankly, most of it feels like rehashing the same old platitudes. So, I approached this one with a healthy dose of skepticism. However, as I started to delve into its pages, my perspective began to shift. The author doesn't just skim over the surface; they dive deep into the fascinating biological processes that occur when we catch a cold. I was particularly impressed with how they broke down the complex interplay between viruses and our immune system. It wasn't presented as a dry, textbook explanation, but rather as a vivid narrative of defense and counter-offense happening within our bodies. What really resonated with me was the author's emphasis on understanding the body's natural responses. Instead of viewing symptoms like a runny nose or a sore throat as purely negative experiences, the book reframes them as integral parts of the body's fight against infection. The explanation of how fever actually helps to create an inhospitable environment for viruses was a revelation. It made me appreciate that these seemingly unpleasant symptoms are, in fact, indicators of our own remarkable resilience. Furthermore, the book tackles common misconceptions about colds head-on. I've always wondered about the efficacy of certain over-the-counter remedies and the general public's reliance on antibiotics for viral infections. This book provides clear, science-backed explanations that debunk these myths and empower readers with accurate information. It's refreshing to find a resource that doesn't shy away from the nuances of viral infections and instead encourages a more informed approach to self-care. Ultimately, "The Common Cold Isn't What You Think It Is" has been a surprisingly insightful read. It's more than just a guide to managing cold symptoms; it's an invitation to a deeper appreciation of our own physiology. It has shifted my mindset from simply enduring a cold to understanding and working *with* my body's natural defenses. It's a book that demystifies a common ailment, leaving the reader feeling more knowledgeable and less apprehensive about the next time they feel a tickle in their throat.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