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是人类社会发展与文化活动之留存证物,具体地反映每个地方、每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在台湾古蹟中以寺庙之份量占得最重也最多,是民间社会文化的重要表征。明末清初,一批批闽粤地区居民,渡海来台拓荒,也带来了原乡的宗教信仰,在各聚落建立起寺庙。这些寺庙不仅是移民精神的慰借与寄託,更转而为移民斩荆棘、辟草莱,团结互助的所在,而且地方上举凡如治安、产业、交通、教育、联谊娱乐……等等,莫不透过寺庙以推行。
台湾大多数寺庙每隔若干年代,便会有扩建、增建之举,每次的修建,不仅记录了寺庙自身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轨迹,更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社群等的变迁兴衰。台湾寺庙古蹟之所以可贵,是它可以凝固时间,让历史的某一段纪录忠实地表达出来。一部台湾开发史可以说即浓缩在寺庙史中。这种价值可以与文字历史互相引证,也可以修正文字记载之偏差与谬说。
职是之故,作者挑取了十二座寺庙,採取个案式的研究,研究结果不仅印证了寺庙兴衰历程正是地域社会变动过程,而且也发现几乎台湾每座寺庙流传的庙史有极多的错误,误导学者与一般大众,亟待一一釐清修正。作者引证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并佐以详尽的田野调查,一方面破解诸多虚假夸大的寺庙史,一方面又如实重建了寺庙从草创到奠基到昌盛(或是衰败)的发展过程,伴随着的是各个地方从发展到繁荣或没落的经济状况,并反映出从大陆渡海来台筚路蓝缕开垦,迄今人文荟萃百业鼎盛的社会环境变迁。本书不仅横跨台湾社会史、地方史、宗教史、古蹟史诸领域,并且综合历史学、人类学、宗教学、建筑学等科理论,而又不失历史学本色的着作,实为台湾寺庙史开创一崭新的、严谨的,又不失通俗的一本学术着作。
作者简介
卓克华
文化大学史学硕士,厦门大学历史博士。曾任教于中山大学、中原大学、文化大学及史国技术学院,现任佛光大学历史所副教授,暨台北县、彰化县、金门县等县市政府古蹟审查委员。原专攻台湾行郊史,出版有《清代台湾商战集团》(台原出版社),近十多年来转向古蹟史,经常与李干朗建筑师事务所、汉光建筑师事务所、徐裕健建筑师事务所、符宏仁建筑师事务所、曾文吉建筑师事务所等合作古蹟调查、规划与修护之研究报告。已选就之古蹟研究报告,约有六十本,尚待机发表汇刊,论文散见《台湾文献》、《台北文献》、《北县文化》、《咕咾石》、《竹堑文献》等学报、刊物。着作╱《从寺庙发现历史》
第一章 绪论-台湾寺庙古蹟史发微
第二章 淡水龙山寺-淡水社会经济变迁的见证者
第三章 嘉义市城隍庙-神道设教、官方仪式的场所
第四章 南崁五福宫-原住民汉化的见证者
第五章 彰化二林仁和宫-创建历史辨真相
第六章 龟山寿山巖观音寺一北部古道的见证者
第七章 彰化市怀忠祠-十八世纪原住民大动乱的见证者
第八章 台南市北极殿-政权更迭、街舖沧桑见证者
第九章 宜兰碧霞宫-一场论战的平息
第十章 湖口三元宫-兴也交通,衰也交通
第十一章 新港大兴宫-笨港沧桑见证者
第十二章 关仔岭碧云寺-云深不知处
第十三章 台南市总赶宫-岁久不知神来历
跋
参考书目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启示,是关于历史研究方法论的。作者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为我们展示了如何从看似零散的寺庙文献中,构建出宏大的历史图景。他并非仅仅依赖于文献的字面意思,而是能够深入挖掘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政治意涵。我被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所打动,他对每一个细节的考究,对每一个论点的推敲,都体现了他作为一位史学家的严谨与负责。书中对文献的分类、整理和解读,为我提供了一个清晰的研究思路,也为我今后阅读相关文献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文献时,所展现出的创新性和前瞻性,他能够突破传统的史学研究框架,从新的角度和视角来解读历史。
评分我向来对历史充满好奇,但总觉得很多历史著作过于枯燥乏味。《从寺庙发现历史:台湾寺庙文献之解读与意涵》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对历史读物的看法。作者以一种极为生动、有趣的方式,将那些沉睡在寺庙中的文献,唤醒并呈现给我们。我被作者对史料的挖掘能力所折服,他能够从海量的文献中,筛选出最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深入的解读。书中对台湾寺庙的介绍,也让我对台湾的宗教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文章中穿插的对具体寺庙的考察和访谈,这些一手资料,为他的论证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也让书中的内容更加接地气,更具可读性。这本书,就像是一场精彩纷呈的历史盛宴,让我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学术层面,它更是一次关于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的探索。作者通过对台湾寺庙文献的解读,让我们看到了这些文献对于维系地方认同、凝聚社区力量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我被书中那些关于寺庙与社区之间紧密联系的描述所感动,它们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寺庙不仅仅是一个宗教场所,更是承载着当地居民集体记忆和情感寄托的精神家园。作者的分析,充满了智慧和洞察力,他能够将看似微不足道的文献,与宏大的历史变迁联系起来,从而揭示出它们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意涵。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复杂历史问题时,所展现出的中立和客观,他能够避免简单的二元对立,而是以一种更为 nuanced 的方式,来呈现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惊喜,远不止于知识的获取,更在于它所激发出的思考。作者并非简单地呈现历史事实,而是引导读者去探究这些事实背后所蕴含的意义。他对台湾寺庙文献的解读,不仅仅是学术研究的成果,更是一种对文化传承与变迁的深刻反思。我反复思考书中关于寺庙在社区发展、社会凝聚力以及权力运作中所扮演的角色。这些文献,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活生生的社会关系的见证,是集体记忆的载体。作者的叙述方式,如同一位技艺精湛的导游,带领我们在历史的迷宫中穿梭,时不时驻足,点拨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引发我们对历史真相更深层次的追问。我尤其被作者在分析文献时,所展现出的同理心所打动,他能够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上,去理解他们的动机和情感,从而避免了简单的评判。这种人文关怀,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是一部充满温度的人文读物。
评分我必须承认,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对“寺庙文献”这个概念并没有太多的概念,甚至觉得会是枯燥乏味的学术论文。然而,《从寺庙发现历史:台湾寺庙文献之解读与意涵》彻底颠覆了我的这一看法。作者以一种极其引人入胜的方式,将那些承载着历史信息的文本,赋予了鲜活的生命。书中所涉及的文献种类繁多,从碑记、契约到香火袋、功德录,每一样都蕴藏着丰富的信息。作者的解读功力令人惊叹,他不仅能从字里行间读出历史事件的蛛丝马迹,更能将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巧妙地串联起来,勾勒出一幅宏大的历史图景。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解读文献时,所展现出的跨学科视野,他能够将历史学、人类学、宗教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刻的理解。书中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寺庙文献的对比分析,也让我看到了台湾社会在历史发展中所呈现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与历史上的无数个体产生了深刻的连接。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台湾这片土地的感情,又加深了一层。作者通过对寺庙文献的解读,让我看到了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之外,那些普通民众的生活片段,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信仰寄托。这些文献,是他们留给后世最真实的写照,也是历史最宝贵的财富。作者的叙述,充满了人文关怀,他不仅仅是在解读文献,更是在讲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故事。我被书中那些感人至深的记载所打动,它们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也看到了历史的温度。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分析文献时,所展现出的对传统文化的敬意,他能够以一种尊重和珍视的态度,来对待这些古老的文本,从而赋予它们新的生命。这本书,就像是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通往台湾历史深处的大门,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些被遗忘的角落。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书,每一次翻开,都能从中汲取新的养分。作者的专业知识毋庸置疑,但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够将复杂的历史研究,以一种清晰、流畅、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呈现给读者。书中对台湾寺庙文献的解读,就像是在给历史igsaw Puzzle 拼凑碎片,一点点地揭示出隐藏在幕后的全景。我特别惊叹于作者对于细节的敏锐捕捉能力,一些微不足道的词语、标点,在作者的笔下,都能成为解读历史的重要线索。书中对不同历史时期寺庙文献的比较,也让我深刻地理解到,历史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的演变和发展中。我喜欢作者在文章中穿插的案例分析,那些生动的故事,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仿佛置身于历史现场,与书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这本书不仅让我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对历史的理解,从一种静态的认识,升华到了一种动态的、充满生命力的理解。
评分《从寺庙发现历史:台湾寺庙文献之解读与意涵》这本书,如同一本厚重的时光胶囊,里面珍藏着台湾过去的点点滴滴。作者以其深厚的学养和独特的视角,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界限,去探寻那些隐藏在寺庙中的历史秘密。书中对各类寺庙文献的深入解读,不仅仅是知识的普及,更是一种对历史叙事的重塑。我被作者严谨的研究方法所折服,他不仅依赖于文献本身,还能够结合地理、民俗、考古等多方面的证据,来支撑他的论点。这种多维度的解读方式,使得书中的论证更加令人信服,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全面和客观的视角来理解台湾的历史。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分析文献时,所展现出的批判性思维,他能够辨别文献中的真伪,纠正历史上的误读,从而为我们还原一个更加真实的过去。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像是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让我得以窥探那些被时间尘封的宝藏。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洞察力,将那些可能晦涩难懂的寺庙文献,转化成了一幅幅生动的故事画面。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听到古老钟声的回响,闻到香火缭绕的淡淡气息,甚至能感受到先民们在祈祷中的虔诚与期盼。书中对文献的解读,不仅仅是简单的罗列和翻译,更深入地挖掘了隐藏在文字背后的社会结构、信仰体系、以及人与神之间的微妙互动。作者以一种极为严谨却又不失温度的方式,引导读者去理解这些文献的价值,以及它们对于构建我们对台湾历史的认知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某些具体案例的深入剖析,那些看似零散的记载,在作者的梳理下,却能折射出整个时代的变迁。这种层层剥茧的叙事方式,让我对台湾历史的理解不再是平面化的认知,而是拥有了更为立体的维度。这本书的问世,对于任何一个对台湾历史、民俗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来说,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馈赠。它不仅满足了求知欲,更在潜移默化中,深化了我们对自身文化根源的认同感。
评分《从寺庙发现历史:台湾寺庙文献之解读与意涵》这本书,是我近期阅读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学术著作之一。作者以其非凡的才华,将那些被历史长河所掩埋的寺庙文献,重新呈现在我们面前,并赋予了它们新的生命。我被作者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所折服,他能够从细微之处洞察历史的脉络,并将其清晰地呈现给读者。书中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寺庙文献的对比分析,让我看到了台湾历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文章中对历史人物的刻画,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在作者的笔下,又重新焕发了生机。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情感的人文读物,它让我对台湾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真挚的感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