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尔王》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描述年老的李尔王欲将土地分给三个女儿,并要三个女儿说出对他的爱,相较于大女儿与二女儿因说出动听的话而获得国土,三女儿反而因为勇于说出内心的话而未得到任何国土。后年老的李尔王受到大女儿与二女儿的虐待而发疯,三女儿为救李尔王而举兵进攻,最后兵败被擒而遇害,李尔王也因此伤心而死。
本书即是作者在执导《李尔王》过程中所做的导演功课,共分为四个部份,第一部份介绍莎士比亚的生平;第二部份为剧本分析,包括《李尔王》的故事源起、详细的剧情介绍,以及结构分析和人物性格;第三部份为导演过程中的构思与计划,如剧本与分场的设计、舞台场景与音效的处理,都可看出作者在执导时所投入的心血;第四部份则是场面调度,除了人员进出及舞台图示外,更以左右页同时呈现舞台场景构图及演出剧本,让读者能够在阅读剧本的同时,轻易的想像出当时的画面。
作者以文字方式付梓,除了留下纪录供未来教学参考,也是与剧场同好分享创作经验最好的途径。
作者简介
黄惟馨
一九六二年生于台北市,美国俄亥俄大学戏剧艺术研究所硕士,现任教于中国文化大学戏剧系及辅仁大学影像传播学系,主授导演学及排演。
舞台导演作品《米蒂亚》、《费特儿》、《血婚》、《仲夏夜之梦》、《鸳鸯配》、《黑暗中的喜剧》、《盲中有错─停电症候群》、《轮舞》等十余出,着有《盲中有错─停电症候群导演的创作解析》、《轮舞—剧本与演出》。
我一直对莎士比亚的《李尔王》情有独钟,尤其是它所探讨的关于权力、亲情、忠诚与背叛的永恒主题。然而,每次观看演出,我总是会思考,剧本背后的意图是如何被导演转化为舞台上的真实体验的。《再现李尔:一次演出的导演功课》这本书,恰好提供了一个让我能够深入探究这一过程的绝佳机会。我特别好奇,导演在解读《李尔王》这部宏大史诗时,会选择怎样的切入点?他会更侧重于描绘李尔王的个人悲剧,还是更着眼于揭示那个时代社会的动荡与腐朽?书中是否会分享导演在确定整场演出的“调性”和“风格”时的思考过程?比如,是选择一种写实的手法,还是倾向于象征主义或表现主义?我非常期待能够看到,导演是如何将这些抽象的艺术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排练和舞台呈现中的。例如,他会如何处理李尔王与三个女儿之间的关系,如何表现他从骄傲的国王到街头疯癫的老人的巨大转变?这些都是我非常想深入了解的。这本书,对我而言,就像是一次与李尔王角色本身的深度对话,而导演,就是那位引导者。
评分这本书《再现李尔:一次演出的导演功课》,一下子就勾起了我对于戏剧“导演”这一职业的无限遐想。我常常在想,在导演眼中,莎士比亚的《李尔王》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它是否只是一个经典故事的复述,还是其中蕴含着导演对当下时代的深刻洞察?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分享导演在排练过程中,如何与演员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技巧。李尔王的故事,充满了人物之间的复杂情感纠葛,如父女之情、权力之欲、忠诚与背叛。导演是如何引导演员去理解和演绎这些情感的?是通过大量的讨论,还是通过一些具体的表演练习?我非常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披露一些关于导演在排练中遇到的“意外”和“惊喜”,以及他如何应对这些突发情况,并将其转化为艺术创作的动力。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次跟随一位大师进行“头脑风暴”的体验,让我得以近距离感受艺术创作的艰辛与魅力。
评分《再现李尔:一次演出的导演功课》这本书,从书名上看,就已经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对戏剧的“导演”这一角色有着极大的兴趣,觉得他们就像是舞台上的魔法师,能够将文字变成鲜活的生命。而《李尔王》本身,又是一个如此经典且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作品。这本书,无疑是将这两者结合起来,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我非常好奇,在排练过程中,导演是如何与演员建立信任,并激发他们最深层次的表演潜能的?李尔王这个角色,其复杂性不言而喻,从一个拥有至高权力的君王,到最终失去一切,甚至丧失理智,他的心理变化过程是极其跌宕起伏的。书中是否会具体描写导演是如何指导演员去处理这些情绪的转变?比如,在某些关键的戏份中,导演会给演员什么样的提示,或者要求他们做些什么样的练习?我尤其想了解,导演是如何在排练中,平衡对文本的忠实还原和个人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的。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排练场的大门,让我得以窥见那些塑造经典瞬间的幕后故事。
评分读到《再现李尔:一次演出的导演功课》这个书名,我首先想到的是“再现”二字所蕴含的意义。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把剧本搬上舞台,更是一种创造性的“重塑”。我一直对戏剧的“现场感”着迷,那种演员与观众之间瞬间产生的共鸣,以及舞台空间所能营造出的独特氛围。这本书似乎就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这种“现场感”是如何被构建的机会。我很好奇,书中会如何描绘导演在排练过程中,对舞台美术、灯光、服装、道具等元素的整体构思?这些视觉元素与演员表演之间,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协同关系,才能共同服务于戏剧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李尔王的故事,本身就充满了宏大的意象,例如风暴、荒原、王冠的坠落等等,这些视觉元素在舞台上该如何呈现,才能既有象征意义,又不显得刻意或空洞?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分享一些具体的案例,比如某个场景的调度设计,某个道具的使用巧思,或是某个灯光的变化如何烘托人物的心境。这些细节之处,往往最能体现导演的功力,也最能打动我这个观众。这本书,对我而言,就像是一堂关于如何“看见”戏剧的课,让我从一个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一个主动探究者。
评分《再现李尔:一次演出的导演功课》这本书,单看书名,就足以勾起我对戏剧,尤其是莎士比亚戏剧的热情。我一直对戏剧的幕后制作充满好奇,而“导演功课”这几个字,更是直击了我想了解一部剧是如何从剧本变成舞台上活生生的景象的痛点。李尔王的故事我早已熟知,那些宏大的悲剧力量,那些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总是让我心潮澎湃。我常常在想,在导演眼中,这个故事究竟是怎样的,他会如何去解读那些经典的台词,如何去调度那些复杂的情感,又会如何将文字转化为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力?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窗口,让我得以窥探一位导演的创作心路历程。我期待着能够从书中感受到那种将文字赋予生命、将想象转化为现实的魔力,也希望能够从中学习到一些关于如何理解文本、如何与演员沟通、如何把握舞台节奏的宝贵经验。即使我并非专业的戏剧工作者,但对艺术的热爱让我渴望了解更多。这本书的名字恰好满足了我对深度探索的渴望,它承诺的不仅仅是理论的讲解,更是实践的分享,是“一次演出”的真实记录,这让我觉得非常贴近,也非常有价值。我已经在脑海中勾勒出无数个画面,想象着书中的导演是如何与“李尔王”这位角色进行对话,又是如何在他心中构建出那个充满风雨和绝望的王国。
评分《再现李尔:一次演出的导演功课》这本书,单从书名来看,就已经充满了吸引力。我一直对戏剧的“排练过程”充满了好奇,觉得那是一个充满碰撞、探索和创造的神秘空间。而《李尔王》这部作品,本身就充满了戏剧张力,能够从中看到一位导演如何将其搬上舞台,对我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具价值的学习机会。我非常想知道,书中是否会详细描写导演在面对《李尔王》这样一部复杂且充满挑战的作品时,是如何制定排练计划,又是如何分配各项工作的?他会如何与舞美、灯光、服装等各个部门进行协作,以确保所有元素能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共同服务于整部剧的艺术表达?我特别期待能够读到一些关于导演在处理某些关键场景时的具体指导,比如,如何让演员们准确地把握李尔王从愤怒到悔悟的心理转变?又或者,如何通过舞台上的某些细节,来暗示整个王国即将走向衰败的命运?这本书,对我而言,就像是打开了一个通往排练场内部的“特权通道”,让我得以近距离观察艺术的诞生过程。
评分《再现李尔:一次演出的导演功课》这本书,对于我这样一个对戏剧“幕后”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来说,简直是一份珍贵的礼物。我一直认为,一部精彩的演出,背后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和智慧,而导演无疑是这场集体创作的灵魂人物。这本书的“导演功课”这几个字,直接戳中了我想了解“导演是如何思考”的痒点。我特别想知道,在排练初期,导演是如何与编剧(或理解剧本)进行对话,是如何解读文本中的潜台词和人物动机的?李尔王这个角色,其内心的挣扎和痛苦是极其复杂的,导演是如何通过一系列的排练,一步步引导演员将这种内在的痛苦外化,并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这本书是否会分享一些导演在处理某些棘手问题时的经验,比如演员的瓶颈期,或者对某些场景的不同理解?我非常期待能够读到一些生动的故事,关于排练场上的碰撞、火花,以及最终如何克服困难,达成统一的创作目标。这本书,对我来说,就是一次深入“炼丹炉”的体验,让我看到艺术是如何被熔炼、被塑造的。
评分《再现李尔:一次演出的导演功课》这个书名,就像一个邀请函,邀请我走进一个充满智慧和创造力的世界。我一直对戏剧的“转化”过程深感兴趣,特别是如何将文学作品转化为舞台上的生动景象。而《李尔王》作为一部经典巨著,其改编和演绎的空间巨大。我非常好奇,书中会如何描绘导演在面对《李尔王》这个庞大的文本时,是如何进行取舍和聚焦的?他是否会选择一个特定的视角来解读这个故事,比如更侧重于表现李尔王的疯狂,还是更着眼于揭示社会的不公?我特别期待能够读到一些关于导演在处理舞台空间和节奏上的独到之处。例如,他会如何运用舞台上的有限空间,来营造出宏大的皇家气派,又或者,如何在混乱的场景中,通过精准的节奏把握,来引发观众的紧张感?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次进入一位艺术家的“思想实验室”的旅程,让我得以窥见那些塑造经典瞬间的幕后思考。
评分我一直对戏剧的“文本解读”环节非常着迷,尤其是像《李尔王》这样充满诗意和哲理的经典作品。我认为,导演的艺术功力,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他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诠释上。《再现李尔:一次演出的导演功课》这本书,恰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让我能够跟随一位导演的视角,去重新审视这部伟大的悲剧。我非常好奇,书中会如何描述导演在分析《李尔王》剧本时,所关注的重点?他是会从人物的动机入手,深入挖掘每个角色的内心世界?还是会更侧重于把握整部剧的宏大叙事和主题思想?我特别期待能够看到,导演是如何将他对文本的理解,转化为具体的舞台行动和人物塑造的。比如,他会如何通过舞台调度,来展现李尔王与女儿之间的权力斗争?又或者,他会如何通过灯光和音效,来烘托李尔王内心的孤独和绝望?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次跟随导演进行“深度潜水”的旅程,让我能够从更深的层次去理解《李尔王》这部作品的魅力。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就像在我阅读莎士比亚悲剧时,为我点亮了一盏探照灯,照亮了那些我未曾细想过的角落。我一直认为,莎翁的剧本是其创作的基石,但真正让它在舞台上焕发光彩的,是导演的巧思与执行。而《再现李尔:一次演出的导演功课》这本书,正好为我揭示了这一层神奇的面纱。我非常好奇,在排练场上,那些看似晦涩的台词是如何被赋予生命力的?导演又是如何引导演员去挖掘角色内心深处的动机与情感?特别是李尔王这样一位复杂而悲情的角色,他的愤怒、他的疯狂、他的忏悔,这些极富层次的情感该如何通过肢体语言和声音表达出来?书中是否会详细阐述导演在处理这些关键场景时的具体方法和思考过程?我更期待看到,导演是如何平衡对原作的尊重与个人艺术表达的创新之间的关系。毕竟,莎翁的文本早已是经典,但每一次的重演,都应该有其独特的时代解读和艺术呈现。这本书能否让我感受到,导演在面对经典时的敬畏之心,又如何在敬畏中注入自己的理解与创意,从而为观众带来一次耳目一新的体验?这其中的度,我始终觉得是导演艺术中最难拿捏的部分,也是我最想通过这本书去学习和领会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