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李玉川,河北省沧州市青县人,1951年生。虽嗜拳术,又喜文墨。8岁始从名师学练迷踪拳,数十年练功不辍。他博学多求,勤练通研,先后向孟村、青岛等地师友学习八极拳、八卦掌、意拳(大成拳)。同时,重视对武术理论的研究,阅读了大量武术书刊和史料,写下了很多读书笔记,致力探求武术之真谛。作者为青县迷踪拳第七代掌门人之一。
1996年8月,在青县成立迷踪拳协会时被推选为协会主席。2001年9月,在青县迷踪拳协会改建为研究会时被推选为会长。作者近几年来倾心于对迷踪拳的研究和整理。
第一章 迷踪拳实战技法的原则
第一节 心意为本的原则
第二节 全身为法的原则
第三节 虚实变化的原则
第四节 攻守合一的原则
第五节 攻守要害的原则
第二章 迷踪拳实战技法基本功夫习练法
第一节 意念习练法
一、何谓意念习练法
二、意念习练法的练习方法
第二节 单人习练法
一、空击法
二、实击法
第三节 双人习练法
一、定步习练法
二、活步习练法
第三章 迷踪拳实战技法
第一节 猝击法
一、何谓猝击法
二、猝击法的实战用法
第二节 虚实技法
一、什么叫虚实技法
二、虚实技法的实战用法
第三节 连击法
一、连击法之含义
二、连击法的实战用法
第四节 拦迎技法
一、何谓拦迎技法
二、拦迎技法的实战用法
第五节 闪击法
一、什么是闪击法
二、闪击法的实战用法
第六节 困击法
一、困击法简介
二、困击法的实战用法
迷踪拳以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等独特的风格特点成为中国传统武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又因近代大侠霍元甲用其技艺屡胜洋武士而使迷踪拳名扬海内外。
青县称得上是迷踪拳之乡,历史上习练迷踪拳者众多,且名人辈出。为弘扬这一宝贵文化遗产,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我们系统、全面地对迷踪拳进行了整理,并分册出版。
迷踪拳最显着的特点是实用性强,是以技击实战而闻名于世的。
迷踪拳的实用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能强魄健体,二是可防身实战,尤以实战技法见长。
迷踪拳的技击实战之法,平时习练时,除了蕴涵于套路拳法招式之中,招招式式均具有攻防含义外,还有一套完整的实战技法及其基本功夫习练法。这种实战技法是迷踪拳全部拳术的精华。过去,这些实战技法及基本功夫习练法是秘不轻传的,只是在少数嫡传弟子中传授,而且传授也主要靠言传口授,很少有文字材料记载。
在中华武术大力宏扬、逐步走向世界的今天,为使迷踪拳得以全面传播光大,我们将迷踪拳实战技法加以整理,撰稿出版,以飨读者。
说实话,我并不是一个武侠小说迷,甚至对拳脚功夫的了解也仅限于一些泛泛的概念。然而,《迷踪拳(三)》却以一种非常温和的方式,将我拉入了它的世界。我发现,即便对武术一知半解,也能从中感受到一种独特的魅力。书中对于一些基本功的描述,比如步法的灵活,身法的轻巧,都让我觉得非常写实,仿佛真的能够体会到其中蕴含的道理。作者并没有用晦涩的术语来堆砌,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武术动作具象化。我甚至觉得,这本书还能作为一本入门的武术启蒙读物,让普通读者也能对迷踪拳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种知识性的渗透,并不是生硬的灌输,而是自然地融入到故事之中,让我在阅读中不知不觉地汲取养分,拓宽了视野。
评分《迷踪拳(三)》的封面设计着实令人眼前一亮,那是一种沉稳而充满力量的视觉语言,仿佛能触碰到武术最古老的灵魂。我第一次翻开它,是被那泛着淡淡纸香的质感所吸引,这年头,还能遇到如此用心装帧的书籍,实属不易。封面上的人物剪影,虽不甚清晰,却勾勒出了一种坚毅的身姿,配合着略显古朴的字体,瞬间就勾起了我对传统武学的好奇心。我总觉得,一部好的武侠小说,其外在的呈现,便是对内容灵魂的预示。它不能是浮夸的,也不能是寡淡的,而《迷踪拳(三)》恰恰找到了那个平衡点,既有视觉冲击力,又不失内敛的韵味。我尤其喜欢封面上那点缀的暗纹,细看之下,仿佛是某种古老拳谱的摹印,充满了神秘感,让我迫不及待想要去探寻其中蕴藏的奥秘。这种初见的惊喜,足以点燃我对阅读的期待,仿佛一位久违的老友,带着一身风尘,即将为我讲述那些尘封已久的故事。
评分当我捧起《迷踪拳(三)》时,脑海中不自觉地浮现出街头巷尾那些上了年纪的老武师,他们或许并不声名显赫,却身怀绝技,一招一式都蕴含着岁月沉淀下来的智慧。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恰恰就是这样一种回归本真的感觉。它不追求华丽的辞藻,也不刻意营造惊险刺激的情节,而是像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娓娓道来。我能够想象,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必定是深入体察了迷踪拳的精髓,并将这份感悟倾注于笔端。那种对动作细节的描绘,对人体力学原理的揣摩,都显得那么扎实和可信。我甚至能感受到,随着文字的展开,我的呼吸也在不自觉地放缓,心绪也逐渐平静下来,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练功场,感受着拳风的呼啸。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正是许多现代小说所难以给予的。它让我有机会重新审视“武”的意义,不仅仅是拳脚功夫,更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
评分《迷踪拳(三)》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一种朴实无华的真诚。我没有在字里行间看到任何卖弄或炫技的痕迹,作者仿佛只是在安静地讲述一个属于迷踪拳的故事。这种真诚,体现在他对每一个角色的塑造上,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显得那么鲜活,有血有肉。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挣扎与坚持,都让我感同身受。我甚至觉得,他们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只是不为人知的角落,默默地传承着这份古老的技艺。这种贴近生活的描绘,让我不再觉得武侠小说遥不可及,而是充满了人情味。我尤其喜欢书中那些关于师傅与徒弟之间相处的情节,那种师徒情深,那种言传身教,都让我看到了传统武术背后的人文关怀。它让我明白,武术不仅仅是力量的比拼,更是品德的传承。
评分《迷踪拳(三)》的叙事方式,让我想起小时候听故事的场景,简单、直接,却又充满力量。我并没有期待它会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反转,也没有追求什么跌宕起伏的剧情,而是更享受于那种顺水推舟的阅读过程。文字就像一条蜿蜒的小溪,缓缓流淌,时而平静,时而激起小小的浪花,但始终保持着一种内在的张力。每一次阅读,都像是走进了一个更深邃的武林世界,在那里,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场较量都承载着某种意义。我特别欣赏作者处理人物关系的方式,那种含蓄而内敛的情感表达,不像言情小说那样直白,却更能触动人心。即便是一些微小的细节,比如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蕴含着丰富的信息,需要读者去细细品味。这种留白式的叙事,给了我很大的想象空间,让我在阅读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构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