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为了进一步推广、普及杨式太极拳,为了使杨式太极拳能够纳入竞赛的轨道,1988年9月,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组织张文广、张山、门惠丰、李秉慈、阚桂香、计月娥等专家、教授在传统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了杨式太极拳竞赛套路,使其统一化、规范化、定量化,更符合竞赛的要求。
杨式太极拳动作名称
预备势
1· 起 势
2· 揽雀尾
3· 单 鞭
4· 提手上势
5· 白鹤亮翅
6· 搂膝拗步
7· 手挥琵琶
8· 搬拦捶
9· 如封似闭
10· 斜飞势
11· 肘底捶
12· 倒卷肱
13· 左右穿梭
14· 左右野马分鬃
15· 云 手
16· 单 鞭
17· 高探马
18· 右蹬脚
19· 双峰贯耳
20· 左分脚
21· 转身蹬脚
22· 海底针
23· 闪通臂
24· 白蛇吐信
25· 右拍脚
26· 左右伏虎势
27· 右下势
28· 金鸡独立
29· 指裆捶
30· 揽雀尾
31· 单 鞭
32· 左下势
33· 上步七星
34· 退步跨虎
35· 转身摆莲
36· 弯弓射虎
37· 搬拦捶
38· 如封似闭
39· 十字手
40· 收 势
一本关于武术的书,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武术很感兴趣,尤其对太极拳情有独钟。我尝试过一些基础的拳法,但总觉得缺乏系统性的指导。我一直在寻找一本既能讲解拳理,又能清晰演示动作的书籍。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购买了。打开后,首先吸引我的是它的排版和图片。书中的插图非常清晰,每一个动作都分解得很细致,配以文字说明,让人一目了然。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能够直观地理解动作的要领非常重要。我特别喜欢它对每个动作的解释,不仅仅是机械地描述如何做,还会穿插一些关于发力、呼吸、意念的指导,这让我对太极拳的理解更加深入。我尝试着跟着书中的演示和文字练习了几遍,感觉比之前自己摸索要顺畅很多。这本书真的能帮助我一步步建立起正确的练习习惯,而不是盲目地模仿。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法书,更像是一个耐心的老师,引导着我走进太极的世界。
评分最近偶然翻到一本关于古籍修复的画册,里面的内容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对古代工艺和历史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对这些领域的好奇心。画册中收录了大量精美的古籍插图,这些插图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它们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服饰、建筑、绘画风格的重要资料。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时期古籍的装帧方式、纸张的制作工艺,以及修复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工具和材料。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还穿插了许多修复古籍背后的故事,这些故事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对历史的敬畏之情,读起来让人觉得既生动又感人。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古籍修复是一项多么精细、多么需要耐心和技艺的工作。它不仅仅是对物质的保存,更是对文化和历史的传承。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历史的厚重,也让我更加珍视我们所拥有的文化遗产。
评分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环境保护的科幻故事。我一直非常关注全球变暖和生态失衡的问题,这本书的主题非常契合我的兴趣点。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遥远的未来,人类因为过度开发和污染,地球已经变得面目全非,生存环境极其恶劣。主角是一个年轻的科学家,他肩负着寻找拯救地球的希望,踏上了一段充满未知和危险的旅程。书中对于未来科技的描绘非常大胆且富有想象力,同时又贴近现实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故事向我们传达了深刻的环境保护理念,提醒我们在追求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地球母亲的责任。书中对于环境恶化所带来的后果的描写,既有震撼力,又发人深省。我被主人公的勇气和决心所感动,也为人类可能面临的未来感到担忧。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次关于我们生存家园的深刻反思。
评分我最近阅读了一本关于古代数学史的著作,这本书的内容比我预期的要丰富得多。我一直认为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但这本书却以一种非常生动有趣的方式,将数学的发展历程呈现在我面前。书中不仅介绍了古希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在数学上的重要贡献,还详细讲解了这些文明的数学成就如何相互影响,最终汇聚成现代数学的基石。作者的叙述逻辑清晰,语言也通俗易懂,即使是对数学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从中获得乐趣。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几何学起源的论述,以及中国古代数学家在方程求解方面的独特智慧。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数学,它不再是枯燥的数字和公式,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探索宇宙奥秘的有力工具。它不仅增长了我的知识,更激发了我对数学的兴趣。
评分这本关于城市规划的书籍,给我带来了全新的视角。我一直对城市的发展和演变充满好奇,尤其是现代城市是如何形成的,又将如何发展。这本书从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了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书中列举了许多国内外经典的城市规划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我得以理解不同城市在规划理念、设计手法以及面临的挑战上的差异。作者对于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智慧城市等前沿概念的探讨,也让我对未来城市的面貌有了更清晰的想象。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强调了城市规划不仅仅是技术性的工作,更需要人文关怀和公众参与。一个成功的城市,应该是能够满足居民需求,提升生活品质,同时又能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这本书让我对“家园”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开始思考作为城市一份子,我们应该如何参与到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