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以亲身走访两岸和实际在上海经商及定居的经验,提出有关两岸经济发展的真相﹔也是第一本以民众立场来建议关于台商西进及举家移民之道,并提出当今讨论正炽之绿色台商等议题,对两岸未来发展及关心台湾经济者必读之书。
作者简介
陈天福
现任总统陈水扁堂弟。曾因争议事件引起媒体关注,移居上海四年,亲身走遍两岸,与对岸高层互动良好。
现于上海经营科技公司,与北京台湾经济研究中心合作撰述有关两岸经济和政治议题,计画提出攸关台商在大陆权益及生活实务篇等着作。
作者序(陈天福)
推荐序(李家泉)
序章
第一章 台湾现在的经济状况
第二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现状
第三章 社会主义的资本主义
第四章 台湾政府还能为台湾经济带来什么?
第五章 连根拔起的中国投资移民潮?
第六章 通货紧缩让台湾政府无计可施?
第七章 人民币不可能升值?
第八章 全世界的金钱、人才、技术都向中国在靠拢!
第九章 认清台湾的经济奇蹟本质?
第十章 钱眼看人心?
第十一章 台湾人没有钱不可悲,但在商场上不能没有人格
第十二章 台湾政府对未来经济发展束手无策,谁来执政都一样
第十三章 在大陆热的阴影下,台湾的经济每况愈下?
第十四章 台湾的经济发展必须依靠大陆的支持?
第十五章 中国不了解台湾?
第十六章 到中国找饭吃,让自己活下去
第十七章 台湾已有250万的家庭经济,是靠大陆经济在生活
第十八章 两岸政治先摆两边,让经济一体化先成行
第十九章 为什么不让经济问题回归经济问题解决呢?
第二十章 给一国两制的新思路,以经济创造中华民族的福祉
两岸这四年多来的政治、经济、社会种种问题的变化,笔者虽然没住在台湾,但相信自己大都能有所体会。
看陈水扁先生很努力的想要做好一件事的时候,每每他总有力不从心的味道,凭良心讲,陈水扁先生这四年多来的表现,比我内心的预期要好很多。
陈水扁先生的执政团队除了在台湾经济上的表现真的很差以外,其余的大都还能差强人意,在政府的执政火候方面,民进党毕竟还算是小孩,火候和国民党比是差了一大截,但是民进党在这四年多中,着实也做了不少事,例如两岸除了┌官来官去┘的政治对话以外,陈水扁先生大都只做不说,两岸关系实质上或许在互不了解的情况下,有些误打误撞,反而比过去执政的国民党做了更多两岸的事。大陆新娘的台湾身分证取得就是一个例子,四年多发的身分证超过国民党时期的总和。
在黑金清除、金融改革、司法改革、地方自治改革、在各方面的改革都能说得出来。只是陈水扁先生犯了一个非常致命的错──┌不应该让台湾人民没有饭吃┘!
在经济上台湾真的无法自绝于中国市场之外,所以台湾政府必须务实的面对这个问题。
中国採取┌以商逼政┘的战略,这是中国对于台湾人民的一种厚爱,台商也因而获得两岸政治矛盾的巨大利益,所以就让此政治的矛盾继续混下去没关系,反正大家都不急,但是经济问题关系到人民的柴米油盐生计大事,可不能等。
如果两岸能先摒弃政治的自设地雷区,首先由台湾政府展现对于台湾人民照顾的诚意,要求与对岸展开┌两岸经济一体化┘的实质谈判,那将是台湾人民之福。
不管怎么样,只要坐下来谈,台湾都是赢家。
尤其是我只带了新台币八千元,在二○○○年八月十日举家四口移居中国上海的中国生活篇最精采,现在你看到的是第一本的┌经济篇┘。
在这四年多来,也许很多人都应该被责备、应该负起责任,但我以客观的态度说,台湾今天这个结果,是台湾人民享受民主化过程所应得的,没有谁该负责,只能说是中国进步太快,台湾政府与人民没看清楚问题罢了。
如今台湾的老百姓又再次的选择陈水扁,我认为这应该是一次对的选择,因为大家都已经习惯了苦日子,反正日子再苦也就这样,不一定连宋当选会为台湾人民带来更好的生活,毕竟批评别人是容易的,自己做起来就不见得那么容易。两岸的经济发展,或许从台湾看两岸和从大陆看两岸是不一样的感觉,但是我以生活在中国上海看两岸经济为例,我认为两岸经济的发展前途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应该是光明的,其获益者一定是台湾人民,台湾人民的经济实力与人民的财富将更上一层楼,否则台湾人民的荷包将会愈趋缩水,当然这不是一个绝对的答案,但必然是一个相对的结果。
读这本书,一定要有一颗非常宽容的心与平常的心,但是也有很多我怕被人误解而不写清楚,也许在私底下的场合中我会交代清楚的内容。总之,我以生命写这本书,我以爱我家人的心写这本书,我用热爱中国与台湾人民的心写这本书,写这本书,我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你。
这本书的论述方式十分引人入胜,读起来有一种抽丝剥茧的感觉,慢慢揭开台湾经济复甦的层层迷雾。作者的笔触冷静而客观,但字里行间又充满了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他并没有回避台湾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比如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以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带来的冲击。但与许多悲观的论调不同,他更侧重于指出隐藏在危机中的机遇。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关于“韧性经济”的探讨,他认为台湾应该构建一个能够抵御外部风险、快速适应变化的经济体系。这包括多元化投资、强化供应链的安全性,以及发展更具竞争力的本土产业。他对于“新南向政策”的分析也十分透彻,既肯定了其积极意义,也指出了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经济复甦并非易事,需要政府、企业和民众共同的努力与智慧。它不是简单的政策调整,而是关乎整个社会经济思维模式的转变。
评分坦白说,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对台湾经济的未来并没有抱有太大的希望,感觉像是进入了一个瓶颈期,难以突破。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用一种非常清晰且具有说服力的方式,阐述了台湾经济复甦的可能性,并且具体指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路径。他没有泛泛而谈,而是深入到产业、科技、教育等各个层面,为我们勾勒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蓝图。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科技创新”在台湾经济转型中的核心作用的强调,以及他如何解释技术突破如何能够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书中对于“人才战略”的论述也让我茅塞顿开,意识到吸引、留住和培养顶尖人才,对于台湾经济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即使面临重重困难,只要我们能够认清方向、勇于改革、并且有效整合资源,台湾经济依然拥有巨大的潜力。它是一本能够激发信心、指明方向的励志之作。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吸引人,那种略带历史感的字体搭配深邃的蓝色背景,一下子就勾起了我对台湾经济的许多疑问和期待。书名“阿福真言”听起来就有一种揭示真相、直指核心的感觉,而“经济篇-台湾经济复甦的最后机会”更是把主题说得明明白白,毫不含糊。最近几年,台湾经济的走向确实让很多人感到忧虑,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变动和地缘政治影响下,我们普通民众的感受最直接。失业率、物价上涨、年轻人就业困难,这些都是每天生活中都能切身感受到的现实。我一直想找一本能够深入浅出地解读当前台湾经济困境,并且能提出可行性建议的书,尤其希望能从一个更宏观、更具前瞻性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这本书的副标题“最后机会”更是让人警醒,似乎预示着我们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未来的走向至关重要。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们描绘出台湾经济复甦的蓝图,指出我们应该抓住的机遇,以及需要克服的挑战。这不仅关乎经济数字,更关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品质和下一代的未来。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脑海中涌现出太多关于台湾经济的画面,仿佛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学习和反思。作者对于台湾经济结构性问题的剖析,真的让人豁然开朗。他没有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而是深入挖掘了深层的原因,比如产业升级的滞后、对单一市场的过度依赖,以及在国际竞争中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我特别喜欢作者运用大量的图表和数据来支撑他的论点,这使得那些抽象的经济概念变得具象化,更容易理解。他提出的“关键战略支点”理论,给了我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台湾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角色。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将书中的观点与自己观察到的社会现象进行对照,发现许多曾经困惑不解的地方都得到了解答。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诊断,还提供了具体的“药方”。作者提出的“创新驱动”、“人才培育”以及“区域合作”等建议,都显得非常务实且具有前瞻性。我感受到了作者对台湾经济的深切忧虑,以及他希望通过这本书唤醒更多人,共同努力寻找出路的那份急切。
评分从一个普通台湾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内容确实非常有分量,也让人深思。作者对于台湾经济与国际局势之间关系的解读,可以说是非常到位的。他清晰地勾勒出当前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台湾的经济命脉。特别是他对于“地缘政治风险”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的分析,让我对台湾经济的未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并没有简单地将问题归咎于外部因素,而是深入剖析了台湾自身在应对这些挑战时,所面临的优势和劣势。书中提出的“战略性产业布局”和“风险分散化”等建议,都显得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经济的书,更像是一份关于如何让台湾经济变得更加强大、更有韧性的行动指南。读完之后,我感觉到一种紧迫感,但也更多的是一种希望,希望我们能够吸取书中的智慧,为台湾经济的未来,为我们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努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