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9月21日凌晨,一场无情的地动山摇,造成2455人死亡,50人失踪,11305人受伤,因而改变了许多家庭的命运。烟尘过后,天色渐明,在忧伤的瓦砾堆中,有134位未成年的孩子失去父母亲,成了失依的孤儿,其中,年纪最小的未满一岁,还在襁褓之中。详细统计,「零岁至六岁」的幼儿有22位,「六岁至十二岁」的孩童有34位,「十二岁至十八岁」的青少年有77位。
他们脸上留着未干的泪痕,眼中有着仓皇的哀伤,既脆弱又坚强。他们是这场灾难的倖存者,更是96个家庭遗留在世间的珍贵礼物。当时,虽然救灾工作百废待举,但如何安置这些孩子,却是首要之急。
基于「血浓于水」的亲情,有九成以上的孩子,由祖父母、叔叔、姑姑、阿姨或舅舅等家族亲人扶养,担起这份责任和承诺;其余的孩子则进入育幼院或其他扶养家庭。小小年纪的他们,来到陌生的新家,一方面努力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一方面又要挥别命运带来的心灵阴影。他们必须不断为自己打气,才能走过艰辛的童年跟青春期岁月。
而今,六年过去了,昔时牙牙学语的幼儿,已进入小学;当初满脸稚气的孩童,已长成早熟的青少年,更有75位已陆续成年,有的在大学和研究所就读,有的踏入社会,有的结婚成家,开始孕育下一代。他们走过跟一般孩子不一样的人生,带着父母留给他们的爱,以及身边亲友和社会的祝福,混合着泪水、辛酸和微笑,努力为自己的生命寻找希望和阳光。
《瓦砾中的小树之歌》是儿福联盟的社工们,在过去六年来,透过定期访视,陪伴孩子成长的一份珍贵整理记录。当初,许多社工们根本没有创伤辅导的经验,却只因为看见孩子孤单的眼神,就在心底许下承诺:「孩子,虽然我不知道可以为你做什么,但请让我在你身边,一路陪伴你长大!」六年来,儿福联盟的社工们在摸索中学习,有时虽感到疲惫挫折,但在团队的支持中,不断透过自我检视而成长。
在本书中,我们可以看见孩子们的坚强和韧性、扶养家庭的辛苦和付出,以及年轻社工员们在陪伴过程中的反省和思索。921是台湾全民共同经历的伤痛,这些坚强小树的故事让我们看见:即使生命无常,世事难料,但人性底层的爱与温暖,却是黑暗时刻最珍贵的力量。但愿,我们能够持续凝聚这份心意,疼惜所有受苦的孩子,并珍爱这片不断受到重创,却仍承载着我们家园的辽阔大地。
安泰人寿赞助出版
编者简介
儿福联盟基金会,成立于1991年,主责推动「儿童福利法」及「儿少福利法」的修法,并持续进行儿童议题的相关调查,提供各种儿童福利相关服务。儿盟在1999年921大地震后,立即于台中成立「家庭重建中心」,提供灾区儿童、家庭需要的福利服务及心理重建工作,尤其是针对134个失依儿少及扶养家庭提供访视辅导、假日喘息活动及亲职聚会、成长团体及儿童游戏治疗等持续性的服务。从灾变发生以来,儿盟一路陪伴孩子走过悲伤与失落,也看见孩子积极展开新生活,这本书纪录的,就是孩子的生命力与我们的感动…
陈斐翡,旅人,喜欢长时间的旅程,有足够时间慢慢走,搭巴士、便车或徒步。偏好前往穷乡僻壤:西藏、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东南亚乡间,尤其走到西藏山间的寺庙、湄公河畔的小渔村,忍不住想要住下来。着有旅行导游书《云贵》、《汉城》,旅行游记《谁的眼睛,在西藏》、《女生边走边唱》。
“921失依孩子的故事”,这个标题本身就充满了冲击力,它勾勒出的画面,是令人心碎的,也是令人敬佩的。我无法想象,在一个本应充满欢声笑语的年纪,孩子们却要面对如此巨大的创伤。这本书,我想,不仅仅是记录了一段历史,更是在为那些被遗忘的声音发声。我期待在书中,能够看到那些孩子们是如何在社会的关怀和自身的努力下,一步步走出阴影,重拾对生活的信心。或许,这本书会充斥着一些令人感到沉重和压抑的段落,但同时,我也相信,它更会闪耀着人性的温暖和爱的光芒。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失依”这个词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含义,不仅仅是失去依靠,更是失去曾经熟悉的温暖和安全感。而“小树之歌”,则象征着希望和新生,我期待看到孩子们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如同小树一般,顽强地生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生命之歌。
评分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瓦砾中的小树之歌:921失依孩子的故事》的世界。书名本身就具备了一种强大的叙事张力,它预示着一段关于坚韧与希望的旅程。我想象着,作者一定是以一种极其贴近孩子视角的方式,去书写他们的内心世界。那些在瓦砾中跌跌撞撞前行的孩子们,他们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可能蕴含着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这本书,我想,将是一次对童年创伤与治愈的深刻探讨。我期待看到,那些看似渺小的生命,如何在巨大的灾难面前,爆发出惊人的勇气和韧性,就像那棵在瓦砾中倔强生长的小树,无畏风雨,向阳而生。这本书,或许会让我重新审视“家”的意义,重新理解“爱”的力量,它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给予,更是精神上的支撑和灵魂的抚慰。我期待在书页间,能够感受到那份来自孩子们纯粹的生命力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评分《瓦砾中的小树之歌:921失依孩子的故事》这个书名,如同一首低吟的诗,又如一幅描绘着坚韧生命的画卷。它不仅仅是一个事件的记录,更是对那些在命运巨变中,依旧努力绽放生命之花的孩子的深情呼唤。我能够想象,作者一定是以一种极富同情心和洞察力的笔触,去描绘孩子们在经历巨变后的生活状态。那些破碎的童年,那些失去的依靠,那些在瓦砾中寻找方向的脚步,一定都充满了令人心疼的细节。但是,“小树之歌”又给予了我们希望,它暗示着即使在最艰难的条件下,生命依然可以找到蓬勃生长的方式。我期待在这本书中,看到孩子们如何凭借着内心的坚韧和外界的关怀,慢慢地将伤痛转化为成长的力量,将废墟化作新的起点。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灾难后幸存者的故事,更是一曲关于勇气、关于希望、关于爱的永恒赞歌,它会提醒我们,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总有光明存在,总有生命在低语歌唱。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色彩的运用,以及字体的大小和排版,都散发着一种沉静而内敛的气质,仿佛是主人翁们在经历过风雨后,那种不张扬却异常坚毅的内心写照。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捕捉到孩子们在极端困境下的复杂情绪的?是那些纯真的笑容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隐忍?是那些沉默的眼神里,又承载着多少未曾言说的委屈?《瓦砾中的小树之歌:921失依孩子的故事》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诗意,我想象着,作者一定是用极其细腻的笔触,去描绘那些微小的生命,如何在废墟中努力寻找存在的意义。或许,书中的某些章节,会让我潸然泪下,去体会那种失去亲人的锥心之痛,去理解那些无助和迷茫。但同时,我也坚信,在作者的笔下,孩子们会展现出惊人的适应力和生命力,他们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拥抱新的生活,去重新构建属于自己的幸福。这本书,一定是一次对人性光辉的深刻挖掘,是对爱的强大力量的有力证明。
评分初次翻开《瓦砾中的小树之歌:921失依孩子的故事》,就被书名深深吸引,一种莫名的感触油然而生。故事似乎在诉说着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在最艰难的环境中,也能够孕育出希望的嫩芽。想象中,那921事件留下的伤痛,是如此刻骨铭心,而那些在巨变中失去依靠的孩子们,他们的眼神中,是否依然闪烁着对未来的渴望?我期待这本书能带领我走进他们的世界,去感受他们的悲伤,去聆听他们的心声,更重要的是,去见证他们如何在瓦砾中,在那些破碎的土地上,重新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阳光,那首生命的赞歌。我想象着作者是如何将沉重而痛苦的现实,转化为一种温暖而充满力量的叙事,让读者在扼腕叹息的同时,也能汲取到前进的勇气。或许,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灾难和失去的故事,更是一曲关于坚韧、关于爱、关于成长的不朽颂歌,它会像那棵在瓦砾中努力向上生长的小树一样,给每一个阅读它的人,带来一丝绿意,一丝生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