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 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这首脍炙人口歌曲的作词者李叔同是一则传奇,从浪漫的风流才子,到律宗大师,戏剧性的人生转折。皈依后的弘一法师,深入佛理、阐扬佛法,他的处世格言、演讲实录值得用一生的时间慢慢体会、静静领悟。

  李叔同是我国近代史上着名的音乐家、教育家、戏剧家、书法家。从才华洋溢、倜傥风流的才子,成为刻苦修行的律宗宗师弘一大师,这其中的人生转折是常人无法领悟的境界。

  本书收录有《弘一大师讲演录》、《格言别录》、《李叔同诗集》等代表性作品,并搭配弘一大师亲笔手书的格言,及其弟子丰子恺的插画,让您在领悟佛法真谛的同时,也能欣赏大师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作品。

作者简介

李叔同‧弘一大师
  李叔同(1880-1942),字叔同,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1906年赴笈东瀛,就读于东京上野美术学校西画科,兼修钢琴及作曲,创立春柳剧社。他精于文学、诗词、音乐、书画、篆刻、戏剧等艺术创作;演出《茶花女》开创中国话剧之先河,他填的词如《送别》、《忆儿时》传颂至今。
  1919年李叔同放下世俗牵绊,散尽身外,献身佛法,做苦行僧,行菩萨道,行脚云游,写经弘法,终生不缀,世人推崇为中兴南山律宗的第十一祖,是注重刻苦修行的律宗大师。1942年病逝于福建泉州开元寺。
  临终偈语秤「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亡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从李叔同到弘一大师,是一段生命的自觉与自省。圆寂前的为后遗墨「悲欣交集」,犹如李叔同一生浪漫庄严的总结。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 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
  • 弘一大师讲演录
  • 改过实验谈
  • 律学要略
  • 青年佛徒应注意的四项
  • 南闽十年之梦影
  • 最后之□□
  • 佛法十疑略释
  • 佛法宗派大概
  • 佛法学习初步
  • 佛教之简易修持法
  • 普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
  • 略述印光大师之盛德
  • 为性常法师掩关笔示法则

  • 佛法大意
  • 授三归依大意
  • 敬三宝
  • 净土法门大意
  • 净宗问辨
  • 劝人听钟念佛文
  • 万寿岩念佛堂开堂演词

  • 药师如来法门略录
  • 药师法门修持课仪略录
  • 药师如来法门一斑
  • 常随佛学
  • 泉州开元慈儿院讲录
  • 改习惯
  • 放生与杀生之果报

    附录:格言别录
    李叔同诗集
    弘一大师行谊大事年表

  • 图书序言

    【青年佛徒应注意的四项】
    丙子正月开学日在南普陀寺佛教养正院讲

    养正院从开办到现在,已是一年多了。外面的名誉很好,这因为由瑞金法师主办,又得各位法师热心爱护,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

    我这次到厦门,得来这里参观,心里非常欢喜。各方面的布置都很完美,就是地上也扫得干干净净的,这样,在别的地方,很不容易看到。

    我在泉州草庵大病的时候,承诸位写一封信来,各人都签了名,慰问我的病状;并且又承诸位念佛七天,代我忏悔,还有像这样别的事,都使我感激万分!

    再过几个月,我就要到鼓浪屿日光岩去方便闭关了。时期大约颇长久,怕不能时时会到,所以特地发心来和诸位谈谈。

    今天所要和诸位谈的,共有四项:一是惜福,二是习劳,三是持戒,四是自尊,都是青年佛徒应该注意的。

    一、惜福

    「惜」是爱惜,「福」是福气。就是我们纵有福气,也要加以爱惜,切不可把它浪费。诸位要晓得:末法时代,人的福气是很微薄的:若不爱惜,将这很薄的福享尽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古人所说「乐极生悲」,就是这意思啊!我记得从前小孩子的时候,我父亲请人写了一副大对联,是清朝刘文定公的句子,高高地挂在大厅的抱柱上,上联是「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我的哥哥时常教我念这句子,我念熟了,以后凡是临到穿衣或是饮食的当儿,我都十分注意,就是一粒米饭,也不敢随意糟掉;而且我母亲也常常教我,身上所穿的衣服当时时小心,不可损坏或污染。这因为母亲和哥哥怕我不爱惜衣食,损失福报以致短命而死,所以常常这样叮嘱着。

    诸位可晓得,我五岁的时候,父亲就不在世了!七岁我练习写字,拿整张的纸瞎写;一点不知爱惜,我母亲看到,就正颜厉色地说:「孩子!你要知道呀!你父亲在世时,莫说这样大的整张的纸不肯糟蹋,就连寸把长的纸条,也不肯随便丢掉哩!」母亲这话,也是惜福的意思啊!

    我因为有这样的家庭教育,深深地印在脑里,后来年纪大了,也没一时不爱惜衣食;就是出家以后,一直到现在,也还保守着这样的习惯。诸位请看我脚上穿的一双黄鞋子,还是一九二○年在杭州时候,一位打念佛七的出家人送给我的。又诸位有空,可以到我房间里来看看,我的棉被面子,还是出家以前所用的;又有一把洋伞,也是一九一一年买的。这些东西,即使有破烂的地方,请人用针线缝缝,仍旧同新的一样了。简直可尽我形寿受用着哩!不过,我所穿的小衫裤和罗汉草鞋一类的东西,却须五、六年一换,除此以外,一切衣物,大都是在家时候或是初出家时候制的。

    从前常有人送我好的衣服或别的珍贵之物,但我大半都转送别人。因为我知道我的福薄,好的东西是没有胆量受用的。又如吃东西,只生病时候吃一些好的,除此以外,从不敢随便乱买好的东西吃。

    惜福并不是我一个人的主张,就是净土宗大德印光老法师也是这样,有人送他白木耳等补品,他自己总不愿意吃,转送到观宗寺去供养谛闲法师。别人问他:「法师!你为什么不吃好的补品?」他说:「我福气很薄,不堪消受。」

    他老人家--印光法师,性情刚直,平常对人只问理之当不当,情面是不顾的。前几年有一位皈依弟子,是鼓浪屿有名的居士,去看望他,和他一道吃饭,这位居士先吃好,老法师见他碗里剩落了一两粒米饭;于是就很不客气地大声呵斥道:「你有多大福气,可以这样随便糟蹋饭粒!你得把它吃光!」

    诸位!以上所说的话,句句都要牢记!要晓得:我们即使有十分福气,也只好享受三分,所余的可以留到以后去享受。诸位或者能发大心,愿以我的福气,佈施一切众生,共同享受,那更好了。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