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表现出来的实力,就等于没有实力。
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要展现出来给人家看。
看得到的东西,必须立刻加以宣传,否则就等于「零」。
勇于表现自己的「市场价值」,
让对方120%了解你的能力,所有人将在短时间内对你刮目相看!
本书提供百种深入浅出、表现自我的技巧
让你从社会隐形人
轻松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
只有脚踏实地是不行的,现代人必须懂得自我推销,努力不一定会得到等值的结果;如何表现自己、让人印象深刻,才是决定事业成败的重要关键。那些职场上的「狠角色」之所以成功,无非是懂得「勇敢秀出自己」与不服输的个性。对于那些年纪轻轻就爬到高位的人,别只是羡慕,相信你也可以做到!只要记住随时随地展现自己,完美的自我推销,你就有机会「鹤立鸡群」!
本书教你完整周全的礼仪、从肢体语言、应对进退上的每一个重要环节秀出自己,以在短时间内脱胎换骨,获得上司的青睐。
作者简介
桑原晃弥
一九五六年生,应庆大学毕业,曾任报社记者、不动产公司企划、人事课长,现为日本人力採用战略研究所董事长。业界知名的就职、採用谘询专家,在协助社会新鲜人融入职场方面具有相当独到的见解,因此广受各界人士的好评,时常受邀到各地演说,也经常在商业杂志上发表文章,着有《转换跑道的33条法则》(合着)、《引人注目的自我表现法》、《如何写履历》等书。
译者简介
黄瑾瑜
基隆市人。东吴大学日文系毕业。译着有《大抽屉》、《在东京邂逅偶像剧》、《浪漫的复活》、《迷宫的构图》、《夫妇善哉》、《家畜人鸦俘Ⅱ》、《后天美女》 (以上皆由新雨出版) 等。
序 5
为什么「这个人」的努力可以得到回报呢?
越是僵固的场合,动之以「情」的人就获胜
1首先从「相信对方」开始吧 20
2把握时机 23
3最想辩解的时候,是最不可以辩解的时候! 25
4善于表现的人,善于引介人 28
5用这种方式展现资讯,对方也会开始开口 30
6内心的「干劲」在这里 32
7认为「刚好准时」是「差点迟到」的人 34
8错过的电话,是错过的心 36
9会有人看的信、会被遗忘的信 38
10「必要的时候,做必要的事情」的实践法 40
11话总要在「有加分的话语」中结束 42
12想自夸的时候,要先说「多亏了您」 45
13会议上有「禁忌」! 47
<小结>让你在对方心里,留下「印象深刻」 49
别让对方暗中扣你分。对于不会挨骂,数字无法显现出来的事情,更要注意。
14【大扣分】「越能干的人,越会要坚持自己的方式」 54
15【中扣分】「好工作,需要时间。」 56
16【中扣分】「假日上班,是为公事牺牲私事。」 58
17【大扣分】「会议之后,大谈特谈」 60
18【小扣分】「在简报会议上,要说些什么?」 62
19【大扣分】「从公司获得奖金」 64
20【中扣分】「处理抱怨,是非生产性的修行」 66
21【中扣分】「我是负责人,我要独断独行」 68
22【小扣分】「使用公司的名片」 70
23【大扣分】「自己的人脉,今后才开始」 72
24【中扣分】「出差中,行动电话不会响」 74
25【中扣分】「只不过是一个印鑑,有什么关系」 76
26【大扣分】「目标管理表上,留出空白」 78
<小结>上司的考核突然进步的时候 81
礼仪是商业能力
令人感到「会心一笑」的附加体贴
27礼仪也是「从形入从形出」 86
无法表现出来的实力,就等于没有实力。
喃喃自语说,「总有一天会有人肯定我」或是「背后的努力、内心的干劲,不输给任何人」,说起来残酷,但是这样的人,注定要输。
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要展现出来给人看。看得到的东西,必须立刻加以宣传,否则就等于「零」,状况就是这么严格。
大家都说,生意人「要花十年」「最少需要三年」,才能打出天下。但是,现在大部分的企业,不给你那么多时间。「长期培育一个人,会被时代淘汰。不管什么事情,都必须在一个月内教会」「以前花两年做的工作,现在半年就要看到成果,没时间去拯救消极型的人」,这是现场管理者的心声。
所以,有些企业催促着「二十八岁就要决定自己的专业领域,三十岁以前就要确定自己的未来方向」,别的企业设定标准「进公司后四年以内,就要看出员工的资质,只让被选上的员工,学习『帝王学』」。
这可以说是现代「企业标准」的时间限制。
那么这种管理者或企业,是不是把人当人的指导或经营呢?也不是。他们要求的「不是土地也不是设备,他们要拥有创造性与独创性,能够领先变化的天才」「虽说需要人、物、钱,但是,企业最后还是只要人」,就这一点来讲,许多人的看法是一致的。
但是,重视人才、重视人的「方法」改变了。
一言以蔽之,就是从「慢慢仔细观察」变成「希望立刻表现给大家看」。
在这种时代,上班族的生存方式当然也有了变化。首先,认真而脚踏实地是很好,但是要记住,只有认真与脚踏实地是不行的。「努力与结果」的关系中,还要加上「自我推销」。
接下来,要以「市价」来看自己。雇用型态多样化的现在,竞争对手不只是公司内部的人。员工的「市场价值」、专业能力的「公司内部价格」,都必须以外界眼光重新评估,否则很难受到肯定。
第三,要认识到对方眼中的自己,就是真正的自己。绝对不要能说「不要引人注意」「客气点」「希望他用长远的眼光来看」等等消极的方式。但是,不管什么事情都大声喊「我、我」,那也不对。是由别人来决定自己的评价,感叹「我这么努力表现,却不肯定我」,这种感叹,一样是消极的,只是说法改变而已。你的表现,如果没有让对方感受到,那就一点意义都没有了。
本书根据各种工作场景,即使解说如何「表现自己的市价」,如何100%,不,120%的让对方感受到的方法或想法。
技术上来讲,这样就万无一失了。接下来就是想法不要太僵硬。评估你、帮助你、支持你的人,是上司、往来厂商、顾客等的「人」。这里面包含人与人的关系,最终就是要顺利建立好这一层人际关系,以自我展现为目的。只是不要忘了这个目的,你的评价将会在短期间内,有惊人的提升。现代是个严酷的时代,同时对于擅长表现自己的人来讲,也是个中满了可供他急速成长机会的时代。希望本书成为各位的助力。
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它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案例,让你自己去体会和领悟。我特别喜欢作者对细节的捕捉能力,那些生活化的场景被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就发生在眼前。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不自觉地对照自身经历,发现自己身上很多与书中人物相似的困惑和挣扎。这本书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无法获得期望的认可,并不是因为我们不够优秀,而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好“表达”的艺术。它不是教你去说漂亮话,也不是教你去刻意迎合,而是教会你如何更清晰、更有力地传达你的价值和想法。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在沟通中的一些“盲点”,例如,是否过于注重内容的深度而忽略了表达的清晰度,是否因为担心“出风头”而错失了展示自我的机会。这本书就像一位智慧的长者,用一种温和而坚定的方式,引导我走出思维的误区,去拥抱一个更加积极和主动的自我。它让我看到了,原来“优秀”是可以被看见的,是可以被传递的,而这其中蕴含的巨大力量,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探索。
评分这本书真的触动了我内心深处某个被压抑已久的部分。一直以来,我都是那种默默付出的类型,总觉得只要努力、只要认真,就能赢得认可。然而,现实却常常事与愿违,付出不一定有回报,甚至有时候,努力会被淹没在更“显眼”的存在中。读着这本书,我仿佛看到了自己过去的影子,看到了那些不被看见的辛劳,那些渴望被看见却又不知如何表达的呐喊。它让我开始反思,是不是我一直以来都把“优秀”的定义看得过于狭隘了?是不是我忽略了“表达”和“展示”在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这本书没有直接教我怎么去“表演”或者“哗众取宠”,而是从更深层次地剖析了“展现”的意义,它不是肤浅的卖弄,而是对自身价值的清晰认知和有效沟通。我开始明白,有时候,即使你做得再好,如果不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让别人知道,你的努力可能就只是原地打转,无法产生更大的影响。这种顿悟让我既感到一丝遗憾,又充满了前进的动力。这本书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心的犹豫和不足,同时也给我指明了一条通往更广阔天地的可能性。我迫不及待地想把书中的一些理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看看能否让自己的“存在感”变得更强,让自己的价值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评分最近读到一本让我脑洞大开的书,它的叙事方式真的非常独特。作者就像一位老朋友,坐在你对面,用一种非常生活化、甚至带点幽默感的语气,一点一点地剥开事物的本质。我尤其喜欢它处理那些复杂概念的方式,不是生硬地灌输理论,而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生活化的场景,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理解了。读到书的某个章节时,我突然联想到我工作中的一个长期困扰——如何更有效地与团队成员沟通。我一直以为只要把事情交代清楚,大家就能理解,但事实证明,很多人在理解上存在偏差,或者因为信息接收的渠道不同而产生误解。这本书恰好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明白”和别人实际感受到的“明白”,之间可能存在巨大的鸿沟。它提醒我,沟通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情感的连接和共鸣的建立。作者在书中描绘的那些场景,让我感觉像是亲身经历了一场场精彩的对话,学习到了很多非言语沟通的技巧,以及如何让自己的意图被更准确地解读。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工具箱,里面装满了能够帮助我解决实际问题的宝贵“工具”。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让我看到了自己内心深处渴望被看见的那个声音。我一直以来都习惯了低调行事,总觉得默默耕耘就好,殊不知,在很多时候,这种低调反而会成为自己发展的阻碍。书中并没有宣扬夸夸其谈或者虚张声势,而是强调了一种有智慧的“呈现”方式。它让我理解到,原来“优秀”并非只有一种模样,而“表达”也并非仅仅是炫耀。我开始意识到,我可能长期以来都误解了“自信”和“自负”的区别,而对“自信地展示自己”这件事,抱有不必要的警惕。这本书像是一个温柔的教练,在我耳边轻声细语,指导我如何一步步地建立起内心的安全感,如何将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以一种得体而有效的方式传递出去。它让我看到,当一个人能够真正地接纳并欣赏自己的价值时,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光芒,是无法被忽视的。我开始尝试在一些小的场合,用更积极的态度去分享我的想法,去展示我的成果,惊讶地发现,周围人的反应远比我预想的要积极和友好。这让我对“Show”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是一个令我畏惧的词汇,而是一个通往更大舞台的入口。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挑战我固有思维的书籍情有独钟。这本书就完全符合我的口味。它没有给我一个现成的答案,而是提出了一个又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我主动去探索和思考。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停滞不前,是因为我们习惯了用一种既定的方式去看待问题,不愿意去打破常规。而这本书,就像一把锋利的钥匙,悄悄地打开了我的思维牢笼。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成功”的定义,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维度,而是看到了一个更加多元和包容的可能性。在阅读过程中,我反复停下来,在纸上写下自己的想法,画出思维导图,试图梳理清楚那些复杂的关联。这种主动参与的阅读体验,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这本书没有使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阐述了一些非常深刻的道理。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优秀”可能并非来自天赋异禀,而是源于一种持续学习、不断反思、并勇于表达自我的能力。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思想的洗礼,对未来的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方向和更加坚定的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