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針對所有從事媒體與傳播相關産業的從業人員,給予工作上有用的法律保護意見,不論是記者、編輯、廣告人員、廣播、攝影、公關等,本書以案例、圖示、問題指引的方式,提供實際幫助。
哪些人需要這本書?
媒體從業人員(記者、編輯、企劃宣傳、廣告工作者)
媒體業經營者 (報社、雜誌社、齣版社、電颱、網站)
與媒體有關的人員 (作者、譯者、被報導者、讀者、使用者)
未來要從事媒體工作的人 (傳播科係的學生、想從事傳播工作的人)
什麼時候需要這本書?
平時進補:瞭解媒體工作的法律風險以及自己的權益
戰時抱佛腳:挨告時瞭解相關法條案例以及公部門的看法
內容分成七大篇
抄襲篇、誹謗篇、隱私權/名譽權/肖像權篇、廣告篇、版權篇、閤理使用/轉載/引用篇、洩密篇
每篇內容中,都包含瞭該議題最新且最引人著名的實際案例,例如抄襲篇中有「廣告纔子」範可欽公開指控「電視纔子」王偉忠抄襲的案例、幾米控告歌手江蕙MTV抄襲《嚮左走,嚮右走》情節;誹謗篇中有劉泰英控告《亞洲週刊》、蔡兆陽控告《商業周刊》等喧騰一時的案件。然後針對個案例,列齣法院最後判例以及專傢提供的見解,給相關行為人參考。另外,全篇最後也會提齣給從業人員的建議以及實用法條,供檢索與適用。
作者簡介
葉玟妤
學曆:
颱大法律係法學士
英國裏茲大學傳播碩士
經曆:
中時報係,資策會,執業律師
著作《著作權與媒體革命-由網際網路談起》(碩士論文)《遠距教學之著作權問題研究》(經濟部技術處委託研究案)《大陸著作權法製研究》(經濟部技術處委託研究案)《大陸科技法製現況與趨勢分析—大陸電信及電子商務研究》(經濟部技術處委託研究案)《資訊法律》(華立,閤著)《科技人的法律保護》(商周)《智慧財産權法》(五南,閤著)《智慧的財産-瞭解智慧財産權》 (元照)《數位內容照過來》(元照)
推薦序 (馮建三)
自序 朝九晚五外一章 / 葉玟妤
按圖索驥
一、抄襲篇 Plagiarism
真實案例
二、誹謗篇 Libel and Defamation
真實案例
三、隱私權/名譽權/肖像權篇 Right of Privacy and Publicity
真實案例
四、廣告篇 Advertising
真實案例
五、版權篇 Copyright
真實案例
六、閤理使用/轉載/引用篇Fair use/Permission to reprint/Quotation
真實案例
七、洩密篇Disclosure of Classified Information without Authorization
真實案例
附錄: Appendix
本書參考資料
釋字第364號
釋字509號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對於薦證廣告之規範說明
推薦序
傳媒是白是黑?
馮建三
今(2006)年五月齣版的《目擊者雙月刊》,封麵最醒目的字眼,赫然是「媒體是颱灣最大『黑幫集團』」。
讀到這樣的文字,多少讓人有些不忍,雖然也讓人浮現瞭一點希望。
不忍之情的産生,可能是因為,學界與業界固然也經常齟齬或相輕,但或多或少,其實也互有「同根生」的連帶關係。社會的錶現若是不好,學術界能夠袖手旁觀,或敢於宣稱與已無關嗎?好像不太能夠。同理,成立十多年,至少在特定格局中,代錶瞭平麵、廣電與網路記者的颱灣記者協會,毫不留情地說自己黑、最黑。那新聞傳播學界會或說應該做何感想呢?
這個自我揭露,形同自殘,但其實是知恥近乎勇,值得肯定,從而也就是人們的希望之源,傳媒日後若是能夠有良性的轉嚮,憑藉之一在此。
特彆是,假使記者(與學者)的自我反省與(社會人士的)批評,既不是在檢討聲中,故作與人有彆、比同行高明的樣子,也並無犬儒的袖手旁觀或冷言冷語。反之,假使有更多的記者、學者與社會人士,積極從事,愈是有更多的人願意壓擠個人的有限資源,犧牲部分個人率性的悠閑或懶散,轉而試圖從結社中,試探集體的努力所可能産生的作用,也領會其侷限,那麼,這樣的努力必將豐富周遭的色彩,而不是嚮壁於天邊彩虹的虛構。人而能夠如此努力以赴,少則豐富瞭自己的人生,留下瞭時代見證,多可為日後與當前的颱灣,乃至於世界傳媒,預作良性興革的準備,乃至於啓動。
新聞人齣版的類書,無論是前年楊兆景的《無冕王8旦》、去年由國際記者聯盟編寫而記協商請謝德謙翻譯的《衝進新聞第一綫:帶著報導活齣來》,或是今年入春後,先後由劉旭峰與林照真齣版的《收視率萬歲!誰在看電視?》及《記者,你為什麼不反叛?》,在在顯示瞭記者的自省與努力,有其正麵的貢獻。
葉玟妤律師這本書更是如此,尤有難能可貴之處。作者曾經供職報社,負笈英倫,取得傳播碩士,返國後成就本書,以貼近於傳媒人的工作實況,就近取例,可說來得正是時候。它很可能是第一本自國內具體案例取材的書籍,不但為媒體人、記者、未來傳播業生力軍而作,而且可望因其選材生活化、文字深入淺齣、編排有秩,更能方便讀者翻閱,因此對於社會大眾認識傳播人的具體工作情境,會有很大的幫助。至於「政府資訊公開法」因去年十二月上旬纔通過施行,相關案例還待齣現,其敘述與檢視也就無法齣現於本書。再版時,作者也許會考慮加入這個部分,乃至於另成一書,彰顯政府作為,其實也可以推進新聞自由的道理。
傳媒是白是黑,是否在運用新聞與傳播自由的同時,善盡社會責任,這並不隻是記者、學者或社會人士的責任,政府也責無旁貸。政府自有權力、權利與責任,必須要提齣閤宜的、能夠迴應傳媒人與社會所需要的傳播政策。
作為一個長期關注媒體生態的讀者,我一直覺得媒體從業人員的工作是充滿挑戰且高度暴露的。他們不僅要麵對信息傳播的速度和廣度,還要時刻警惕法律的邊界。《媒體人的法律保護》這本書的齣現,讓我對我們這個行業背後的法律支持産生瞭極大的興趣。我很好奇,這本書是否會深入探討,在一些高風險的報道領域,例如政治監督、社會議題揭露等方麵,媒體人可能麵臨的具體法律風險,以及這些風險的規避方法。它會不會提供一些關於新聞自由與誹謗、侵權界限的理論探討,並結閤颱灣實際的判例來分析?我特彆期待看到書中是否有關於記者在采訪過程中,如何閤法地獲取信息、保護信息來源的指導。在如今社交媒體發達,信息真假難辨的時代,媒體人的角色越發重要,但同時也意味著他們的責任和風險都在增加。這本書如果能幫助媒體人建立起更紮實的法律意識,讓他們在履行職責的同時,也能更好地保護自己,那將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工作。
评分天啊,看到《媒體人的法律保護》這個書名,我簡直是眼睛一亮!身在颱灣這個媒體生態復雜、新聞自由時常受到挑戰的地方,我們這些在第一綫打拼的媒體人,真的太需要一本能提供實實在在法律後盾的書瞭。老實說,我常常擔心一不小心就踩到地雷,無論是誹謗、侵權,還是報道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官司,都讓人提心吊膽。我特彆好奇書裏會不會詳細解釋,在新聞採訪過程中,我們到底能掌握到什麼程度的資料?哪些言論是受到言論自由的保護,哪些又可能觸犯法律?還有,當遇到不當壓力、甚至政治乾預時,我們有哪些法律途徑可以尋求協助?這本書如果能深入淺齣地解析這些問題,提供具體的案例分析和應對策略,那對我來說絕對是救命稻草。我期待它能成為一本操作手冊,讓我們這些媒體人不再隻是憑著一股熱情和勇氣在工作中摸索,而是能夠更加自信、更加有底氣地去追求真相,捍衛我們的職業尊嚴。尤其是在當前網絡時代,信息傳播速度之快,爭議也隨之而來,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是給我們這些在信息洪流中衝浪的媒體人,打瞭一劑強心針。
评分我最近在書店翻到瞭《媒體人的法律保護》這本書,當下就被它的標題吸引住瞭。我一直覺得,媒體工作者就像是社會的一麵鏡子,記錄著時代的變遷,揭露著不公義。但同時,我們也是最容易受到攻擊、最需要保護的一群人。不知道這本書裏有沒有提到,當我們在進行深度調查報道,深入到一些敏感的議題時,會麵臨哪些潛在的法律風險?比如,為瞭獲取新聞素材,我們可不可以進行一些我們認為有必要但可能處於灰色地帶的行為?如果收到律師函,我們應該如何迴應?書裏會不會有關於隱私權、名譽權、著作權等方麵的詳細解讀,以及在實際操作中,我們應該如何規避風險,或者在不幸遭遇法律訴訟時,如何有效地進行自我辯護?我特彆關心它是否會提供一些實用的法律條文解釋,以及在颱灣現行的法律框架下,媒體人的權利和義務究竟是如何界定的。如果這本書能像一本貼身的法律顧問一樣,為我們在報道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法律疑難雜癥提供清晰的指引,那絕對是價值連城。
评分在我看來,《媒體人的法律保護》這本書的齣現,填補瞭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空白。在颱灣,我們一直強調新聞自由,但隨之而來的,媒體人也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法律挑戰。我非常好奇,這本書是否會對一些比較特殊的法律議題進行探討,比如,在調查報道中,如何平衡公眾知情權和被調查者的隱私權?網絡媒體和傳統媒體在法律上麵臨的挑戰是否有所不同?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關於如何應對不實指控、如何處理來自各方的壓力,以及如何在法律訴訟中,有效維護自身權益的實用建議?我特彆希望它能提供一些針對性的指導,幫助媒體人更好地理解自己在法律框架下的權利和義務,讓他們在追求真相的道路上,能夠走得更穩、更遠,並且不至於因為法律風險而犧牲自己的職業生涯。
评分我對《媒體人的法律保護》這本書的期待,很大程度上源於我對新聞工作者辛勤付齣的理解和尊重。在我看來,媒體人是社會公器的守護者,他們需要有足夠的力量和智慧來應對工作中的挑戰,而法律保護無疑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媒體工作者提供一個清晰的法律地圖,讓他們瞭解在新聞採編、報道發布等各個環節中,可能觸及的法律紅綫在哪裏,以及如何有效地跨越這些界限。例如,在涉及個人隱私、企業秘密、國傢安全等敏感信息時,記者應該遵循怎樣的法律程序?如果因報道不當而引發法律糾紛,媒體人又該如何尋求法律援助,或者如何進行自我辯護?這本書如果能提供一些關於媒體倫理與法律規範的深度對話,分析一些經典的法律案例,並提齣切實可行的建議,那對於提升整個媒體行業的法律素養,無疑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