徬徨的年代,看不破的是亲人生离死别,挥不去的是知识分子对世局的忧郁。
郭强生从文艺青年走到文化中坚,对文学、对文化有着一往情深的执着,字里行间,理性与感性的拔河,从东方走向西方,再由西方回溯东方,根柢深,视界阔,不改的是胸臆中的古道热肠,任由世间纷纷扰扰,无法以冷眼相看,怀抱身为读书人的淑世志趣,接棒、传承,甘为文学园丁而不悔。
本书特色
★东华大学创英所所长郭强生最新散文集。
★特邀聂永真封面设计,雅致古典。
★中研院院士夏志清专文推荐。
作者简介
郭强生
1980年代以小说崛起文坛,留美后于1998年取得纽约大学(NYU)戏剧博士学位,2000年回国投入东华大学创作与英语文学研究所之创所工作。具备有作家、文学系教授、文化评论、剧场制作编导多重角色,近年以中西文学关照、创作与理论互动成为其作品特色,现任东华大学英美系主任及文学创作与英语文学研究所所长。着有《在文学徬徨的年代》、《2003∕郭强生》、《阅读文化流行阅读》、《在美国》(中英对照)等书,编有东华创作所文集《偷窥》、《风流》,剧场作品《慾可慾,非常慾》、《慾望街车》、《非关男女》。
就是舍不得(代序)
一九八六年的夏天,大学毕业。
在毕业考结束、毕业典礼尚未举行的最后半个月,我先是感受到无比自由,却随即被一种强大的落寞淹没。
有一场大雨,我至今依然记得。在连续无所事事了一阵子之后,我开始经常泡在永和的美丽华戏院,吹着带了湿霉气味的冷气,看了一场又一场二轮的西片。然后那天看的正巧是达斯汀霍夫曼的成名作「毕业生」,出戏院时天地一片雷雨隆隆。
没有带伞,我孤单又无奈地看着落雨。夏季阵雨总同时带来地表蒸腾起的一股股温烟闷闷,不时雨箭被风一扫,就冰凉地溅了一身。冷热之间,似清醒又觉昏沈。隔壁的唱片行一遍一遍放着当季最红的一首歌:「轻轻挥别我爱,我的心你可明白,总有千言万语想说口难开….」声音清纯中带了奇异凄厉的新人,一炮而红却在那年夏天后立刻消声匿迹。我至今仍有一种秘密的冲动,想向我比较亲密的朋友偷偷询问,是不是在那年夏天真有过那么一首歌?不会都只是我迷离的幻觉吧?
但是那场大雨的记忆的确迷离。
虽然高一那年就在联副发表了我生平的第一篇小说,但是大学的我,创作的热情被多数无趣的课程与对自己的怀疑早已磨得差不多了,大四时的我几乎已完全不写。接近毕业,我开始想像自己或许可以凭外语能力,考上当时还很令人羡慕的空服员,要不就去考广告公司;也陪了同学起哄,一起去参加了电视台记者征选。那时候就是想逃离文学,连分析自己都懒得,只记得盘算中即使列了出国念书这一项,连念教育行政、新闻、艺术史都考虑了,就是没打算念跟文学相关的科目。
但是郁郁午后等待着雨停,我的世界突然完全空白了。想到自己再也不会写作了,并不是悲伤,不如说是巨大的恍惚。
之后并没有传奇故事中才有的奋发图强情节发生,我只是觉得有些甚么让我惋惜。我有一搭没一搭地继续过完了六月,七月意思意思地寄出几份求职履历。但是我整理出自己所有的稿子,找到了一间出版社,告诉自己这应该是一种够庄重的告别了吧?我发愿,书出了以后就会好好开始找工作。
二十年以后,朋友自认一语道破地打断我的故事:算了吧!你压根儿就没想到要放弃写作!
不不,我努力地解释:我后来就决定去做中学英文老师了!跑到离家很远的一个叫作乌日的地方--
是啊,全台湾那么多中学,你就挑了唯一有出版文学杂志的!朋友硬是相信这一切都有合理解释。
可是在我心里,是因为一场雨的缘故。朋友显然不能懂。虽然记忆往往不是都可信,但在那个人生转折的夏至,我的灵魂的确经历过一番如午后阵雨的沖刷,巨大的恍惚后,我一点一点的醒过来。想来记忆中的那场雨,可以有更多的解读。我突然有点失望,这么多年来我一直以为那场雨有种宿命的不可说。如果那天看的电影不是「毕业生」,如果不是惘惘雷雨一场,可能我的人生到今天完全是另一个样,我不会想到自己该对人生做个决定,就不会去做个切割,把旧稿整理出来……然后不知怎的,书中的文章又被别的选集收录……竟然三个月后书还再版……我说着说着,自己都眩迷了,这整件事情真的不是个人意志造成的。
如果不是那一场雨,我可能就真的跟创作拜拜了,我说。
我那毫无浪漫细胞的朋友这时打了个呵欠。对啊,你就是舍不得嘛。
我愣了一下,旋噗嗤笑了。
推荐序
感性的文笔出现知性批判
我认识郭强生是在他拿到博士学位,来哥大任教的时候。之后这些年我一直陆续读到他的作品,印象都很深刻,除了因为他的文字好之外,也由于他的内涵,常能从各种角度?眼发挥,进一步表现出个人独特的眼光。我特别欢喜读他对当代文化的分析,在他文章中总能看到文学知识的活用和对艺术的深刻体会。
郭强生和我一样喜爱老电影,难怪这本新的散文集,他会以怀旧做为主题。他写纽约和台北,忆琦君或自己的童年,都能引起我的共鸣。看得出他的企图不在缅怀,而是延伸他敏锐的时代观察,在感性的文笔中常出现知性批判,这让他的文章多了一分力道,有亲和力却不附和潮流。
文章好坏要看才气和学养,两者兼备之外,还能让人意犹未尽的话,那就更难能可贵了,而这些正是郭强生文章的优点。
夏志清 二○○六.八.十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