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都是过去的累积—《借来的时光》,向鸿全的第一本散文集。
向鸿全不慎遗失父亲的自传后,带着懊悔在记忆里重建父亲生前的形象,在这一个向过去扣问探寻的过程中,「父亲」的形象,竟超越了时空的限域,成为一则生命的寓言,让他在父亲的面容里看见自己,在回忆里见证当下的存在。没有过多的渲染与煽情的符号,当过去的冲突与伤痛都随时间沉淀,我们在作者平实的文字里,看见了一个眷村孩子的成长历程,也在这「借来的时光」里,发现苦涩与崎岖,或有可能终归于甘甜与美好的记忆……
作者简介
向鸿全
一九七一年生,台湾桃园人,中央大学中文所博士,现任教于中原大学,编有《台湾科幻小说选》。曾获梁实秋文学奖、台北文学奖、宗教文学奖,并于二○○五年以〈归藏〉一文获得二十七届联合报文学奖。〈归藏〉讲述于一场游戏的躲藏经验里,在衣橱里与离家父亲的衣物意外相遇的故事,全文意象丰富、层次深刻,被寻者与追寻者的身分在命运中瞬时转换,这一种被际遇牵引的复杂情感,不仅呈现作者在追忆往事时的心情,《借来的时光》一书的精神,也在此尽现。
【推荐序】
典雅、温润与宽容
——向鸿全散文《借来的时光》
郝誉翔
散文是最容易亲近,但也是最难以掌握的一种文类。它易写,但难工。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人人皆可以执笔为之,大自国族兴衰的历史大事,亲人之间的生离死别,小至生活之中的花草虫鱼,柴米油盐,无一不可入文。然而,散文越是如此的无所不包、漫无边际,就越是令人难以去追索章法,别出新裁。
于是传统的散文,走的多半是抒情美文的路线,着力在词藻的华丽之上,努力透过文字,欲将情感渲染到唯美极致,伤春悲秋,末了却往往不免要流于夸饰和空洞之弊。也因此,近二十年来台湾的散文,已经扬弃抒情美文的路线了,不再力求字斟句酌,雕琢词汇,而要改以明快清楚的语句,书写某一种主题类型:譬如音乐散文、医药散文、饮食散文、旅行散文、自然散文等等,而如此一来,散文写作也俨然迈入了专业的范畴。这使得散文不再是无所不包了,更不再是诉诸一般所有的读者,而是进入到一个知识化、分众化、专门化的新阶段。
然而,当我读多了近年来高度知性化、专业化的散文,再读到向鸿全的这本《借来的时光》时,却不免要油然升起一股怀旧的温馨感。向鸿全出身中文系,对于科幻小说不仅广泛阅读,还有深入的研究,但奇怪的是,在他的散文中却似乎嗅不出一点科幻气息,反倒是弥漫着一股老派中文人的韵味,沈稳、扎实、不疾不徐,不炫耀,也不夸弄。因此,在散文已然越趋知性与分众的今天,向鸿全的《借来的时光》便显得十分的特别了,它写的多是一己的小事,却能在这一己的小小方圆之内,自满又自足,开启了一片静谧的天地。也因此,它适合现代所有的读者,在忙碌一天之余,坐在灯下,手握一杯温茶,展开书页,静下心去慢慢的品尝。 ? ?父亲,是向鸿全反覆书写的重要主题,而在《借来的时光》中,我们也读到了宪兵出身的外省籍父亲,如何给予他严谨的家教,让他成长、启蒙,并认识台湾这一段复杂的历史与族群迁徙。不过,向鸿全并不随意谴责那个族群,也不故作新新人类的张扬姿态,更没有百科全书式的炫学焦虑,他只是出之以中文系的修养和他的家教,一贯採取温润宽容的语调,平静宛如缓缓流水,出入于回忆之间,叙述他所曾经亲眼目睹与感受到的一切。
在充满政治激情、喧闹不休的台湾,或许我们更需要的,正是他这一种老派的家教、风范与涵养吧,不愠不火,才能够静静的穿越了时间的考验,穿越了族群与语言之间的障碍,并从而找到了一种平心静气的态度,继续生活在这座美丽的岛屿之上—一座从消失的时光中,重新找回来的美丽的福尔摩沙。
【作者序】
收在这本集子里的作品,大多都是纪录关于我父亲和属于他的那个世代的故事。或许是因为成长经验的关系,从我开始尝试写作以来,环绕着父亲所开展的想像,就变成是我写作的重心;从原本可能是习作的对象,到后来变成自我生命的挖掘和叩问的无尽藏,到最后我忽然发现,父亲竟然在我不断摹写中成为一则寓言。每当我重新怀想父亲的种种行止,我似乎都能够从中体会到和我自己的某种奇异预视或连结,因此每每恍然大悟于这种如孔子所说「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的永恆关联。
当我几乎就要掌握到许多问题的答案时,父亲突然就倒下了;以致于所有可能的答案遂又变成另一个更大更难解的疑问。父亲曾经亲手撰写一本自传,蓝色的封面,内里是多孔的活页纸,而穿系过活页孔洞的是类似皮鞋的黑色鞋带,因此孔洞的边缘多充满破损的痕迹。父亲学历不高,但写得一手好字,尤其字力穿透纸背,我经常抚摸那崎岖不平的纸面,揣想那每一笔每一划背后的心情;然而在父亲过世不久的某一天清晨,我停放在家门外的车子被人撬开,拿走车内所有物件,我才发现父亲的自传竟也被人偷走,我自责不已但又无能为力,我遍寻不找后哭喊地说,为什么连这个也要取走?伤心懊悔之余,遂动起想借由重新整理父亲一生经历,来重建那本自传。
在回忆重写的过程里,我经常分不清那些是我自己的回忆,那些又是父亲曾经告诉我的事情;我经常在书写时不慎遗漏了关键的名字、或关键的情节后,突然又在某一天想起那个关键的名字或情节。恨自己记得太少,却又忘得太多。那些与父亲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谈,竟然都是我现在最珍贵的记忆。我不想忘记也不要忘记......。
在电影《大鱼老爸》(Big Fish)里,有一个极善于说故事的父亲,他的一生精彩如编造虚构一般,让他的儿子总是觉得自己的父亲不够诚恳,直到父亲离开,他才发现父亲过去和他说的都是真的──那些奇幻的冒险历程、不同于凡人的朋友,后来都出现在眼前。我的父亲不是那么善于说故事,但我相信他一定会很乐意听他的儿子重新诉说他的故事。
感谢在写作的路上不断鼓励我的李瑞腾老师、焦桐老师、李宜涯老师,还有联合文学的悔之总编和编辑们温暖慷慨的支持及协助。
第十段 这部《借来的时光》,是一本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作品。它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但它却用一种最朴实、最真挚的方式,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主角的成长,从青涩到成熟,从迷茫到坚定,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也充满了力量。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那种难以言说的情绪,那种内心的挣扎,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书中的许多场景,都让我印象深刻,比如那个在图书馆里,主角偶然发现的一本旧书,它里面夹着的,是一张泛黄的照片,和一封未寄出的信。这些微小的细节,却承载着巨大的情感力量,让我仿佛看到了过去的故事,也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这本书,让我重新思考了“拥有”的意义。我们或许无法真正拥有某一段时光,但我们可以去经历,去感受,去从中学习,去让自己变得更好。它就像是一场心灵的旅行,让我们在阅读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也找到了自己的力量。
评分第五段 《借来的时光》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淡淡的忧伤,却又蕴含着深刻的希望。故事的主角,似乎一直在追寻着什么,却又似乎一直在失去着什么。那种迷失在时间里的感觉,让我感同身受。我曾经也有过一段时期,感觉自己仿佛被困在原地,无法前进,也无法后退,每一天都像是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而这本书,就像是一束光,照进了我内心的阴影。它让我意识到,即使是“借来的时光”,也可以被赋予特殊的意义,可以被珍藏,被铭记。书中的一些场景,例如雨后的街头,飘落的落叶,都显得格外有意境,它们默默地诉说着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无常。作者的文字功底很深厚,寥寥几笔,就能勾勒出一幅动人的画面,让人浮想联翩。我喜欢这种不急不躁的叙事节奏,它能够让你慢慢品味每一个字句,去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这本书并没有给我具体的答案,但它却给了我一种思考的方向,一种面对生活挑战的勇气。它提醒我,即使是短暂的时光,也值得我们去认真对待,去用心去感受,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
评分第三段 《借来的时光》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那种独特的叙事风格。故事不是按照时间线顺着讲下来的,而是通过一些碎片化的回忆、日记,甚至是模糊的梦境,一点点拼凑出人物的过往和现在。这种非线性叙事,一开始会让人觉得有些挑战,需要花点心思去理清人物关系和事件脉络,但一旦进入状态,就会发现这种方式反而更能体现“时光”本身的流逝感和那种若即若离的质感。就像我们回忆往事,很多时候也不是一清二楚的,总会有一些模糊的片段,一些闪闪发光的瞬间,一些难以言说的失落。书里的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张充满故事的明信片,带着不同的情绪和画面。作者善于运用意象,比如书中反复出现的“旧唱片”和“褪色的照片”,它们不仅仅是道具,更是承载着过去的情感和记忆的载体,充满了象征意义。我尤其喜欢书中的那个海边小镇的场景描写,那种潮湿的海风,那种带着咸味的风,那种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都仿佛真实地出现在我的眼前。它让我感觉到,那些“借来的时光”,不仅仅是时间的流逝,更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那些被我们忽视却又至关重要的瞬间。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开始留意那些被遗忘的细节,去感受那些被忽略的美好。
评分第二段 读完《借来的时光》之后,我脑子里一直回荡着书中那些人物的对话,尤其是女主角和她那位神秘的朋友,他们的对话总是充满了隐喻和哲学性的思考。书中的情节发展并不算特别波澜壮阔,但却有一种娓娓道来的力量,让我沉浸其中,仿佛置身于故事发生的那个城市,感受着那里的空气、光影和人物的情绪。我特别欣赏作者对情感细腻的描绘,那种藏在文字缝隙里的酸甜苦辣,让人忍不住为角色们揪心。有时候,我会停下来,看着窗外,思考书里提出的问题:我们真的能“拥有”一段时光吗?还是我们只是在其中匆匆过客?书中的“借来的时光”,究竟是指一种经历?一种情感?抑或是一种人生状态?我觉得,作者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将这些思考的空间留给了读者。这种开放式的结局,反而让这本书更具生命力,因为它触及到了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每个人都能从中读出属于自己的解读。我是一个很喜欢思考人生意义的人,而《借来的时光》无疑满足了我对这类书籍的期待。它没有说教,没有强加观点,只是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带领我们一同去感受、去体会。这本书里的每一个细节都像是精心打磨过的珍珠,散发着温润的光泽,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并且在合上书本之后,仍然久久不能忘怀。
评分第七段 《借来的时光》这本书,用一种非常诗意的方式,探讨了“失去”与“获得”的关系。书中那位名叫“光”的女孩,她的名字本身就充满了象征意义。她的出现,仿佛是为了填补主角内心的空虚,又仿佛是为了提醒主角,生命中总会有一些短暂却美好的存在。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记忆”的描写,那些被遗忘的,和那些被珍藏的,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的过去,也影响着我们的现在。作者的文字,就像是一把温柔的刀,轻轻地剖开了主角的心灵,展现了其中隐藏的脆弱和坚韧。我读到书中主角在雨夜里独行的场景,感觉一股寒意从字里行间透了出来,但同时,我也看到了他眼中闪烁的光芒,那是对希望的渴望。这本书让我思考,我们生命中所经历的,无论是快乐还是悲伤,都像是“借来的时光”,它们终将过去,但它们留下的印记,却会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我喜欢这种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作品,它让我有机会去审视自己的人生,去理解那些我曾经不曾明白的事情。
评分第八段 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看到《借来的时光》这本书的。当时我正在找一些可以放松心情的书,而这本书的封面,那种淡淡的忧郁,却又带着一丝温暖的风格,瞬间吸引了我。读完之后,我发现它比我想象的要深刻得多。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个人的成长故事,更是关于如何去面对人生的不确定性,如何去拥抱那些短暂却又珍贵的时光。书中的语言非常优美,仿佛是一首首散文诗,读起来让人心旷神怡。作者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将一些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体会。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时间”的探讨,它不是简单的流逝,而是一种感受,一种体验。那些“借来的时光”,或许并不属于我们,但它们却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珍惜”的意义,它不仅仅是对物质的拥有,更是对生命中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的把握。它让我学会了,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也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
评分第九段 《借来的时光》这本书,给我最深的感受,是一种淡淡的孤独,和一种对生命的热爱。主角的内心世界,被作者描绘得淋漓尽致,那种渴望被理解,又害怕失去的矛盾心态,让我感同身受。我曾经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感觉自己像是在时间的洪流中漂泊,找不到方向,也找不到依靠。这本书,就像是一位知己,它默默地倾听着我的心声,也给我带来了慰藉。我喜欢书中关于“告别”的描写,它没有刻意渲染悲伤,而是用一种平静而又深情的笔触,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羁绊和离散。那些“借来的时光”,虽然短暂,但它们却会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永恒的印记。作者的文字,就像是涓涓细流,缓缓地流淌过我的心田,滋润着我干涸的灵魂。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即使是孤独,也可以是一种力量,一种面对生活的勇气。它让我学会了,在有限的生命里,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无限精彩。
评分第六段 说实话,拿到《借来的时光》这本书的时候,我对它的期待值并没有特别高,我以为它可能就是一本普通的青春伤痛小说。但是,当我真正翻开它,被它所吸引之后,我才发现,它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青春的烦恼,更是关于成长,关于自我认知,关于如何与过去和解。主角的内心挣扎,那种渴望被理解又害怕被伤害的矛盾心理,写得太真实了。我记得其中有一段,主角在海边看着日落,感觉自己像一片漂浮的叶子,不知道自己的归宿在哪里。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那种孤独无助,又带着一丝丝对未来的憧憬。作者在处理人物关系上也非常巧妙,没有简单的爱恨纠葛,而是展现了人与人之间那种复杂而微妙的情感联系。最让我惊喜的是,书的结尾并没有给出一个圆满的结局,但却充满了力量。它告诉我,人生本就是不完美的,但正是这些不完美,才构成了我们独一无二的人生。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洗礼,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也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评分第一段 《借来的时光》这本书,听书名就觉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偷来的、临时占有的,又或许是属于别人的、不属于自己的那一段生命。我在高雄的诚品书店里偶然翻到它,当时正好午后,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来,书本本身的质感也很好,那种沉甸甸的、带着纸张特有的香味,就让人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投入时间去探索的故事。我尤其喜欢这种标题具有一定哲学意味的书,它往往不是那种直接告诉你“这是什么”的,而是留有很多想象空间,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一点点去拼凑、去理解。我一直觉得,我们每个人活着的每一天,其实某种意义上都是“借来的时光”——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也无法真正改变过去,我们所能把握的,仅仅是当下,而这个当下,又是由无数过去的片段累积而成,它们或许是美好的,或许是伤痛的,但无论如何,都组成了现在的我们。所以,当看到《借来的时光》这个名字的时候,我立刻就被吸引住了,我很好奇作者会如何描绘这段“借来的”时光,它会是什么样的色彩?它会承载着怎样的故事?是关于一场不期而遇的爱情?还是关于一场追寻自我的冒险?或者,更深层地,它会探讨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这本书封面上那带着淡淡忧郁的插画,也恰好契合了我对“借来的时光”这种概念的想象,那种稍纵即逝的美好,又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惆怅,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买下它的时候,心里就有一种莫名的期待,期待着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关于自己生活、关于生命本身的共鸣。
评分第四段 这部《借来的时光》,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人文关怀。书中的人物,不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显得格外真实,他们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缺点,他们会犯错,会迷茫,但同时,他们也拥有着不屈的生命力。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位老爷爷的角色,他虽然年纪大了,但却始终保持着一颗年轻的心,他的话语总是充满智慧,又带着一丝俏皮。他教会了主角,也教会了我,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去活出无限的精彩。书中对于“失去”的描写,也让我颇为动容。它没有回避痛苦,但也没有过度渲染悲伤,而是展现了人们如何在失去之后,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和力量。我曾经也经历过一些失去,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看到了过去的自己,也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它让我明白,即使是“借来的时光”,也同样可以闪耀着生命的光芒。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反思自己的人生,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留下更多有意义的痕迹。我喜欢这种能够触动人心的作品,它能让我们感受到自己不是孤单的,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都有彼此支持,一同前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