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都是过去的累积—《借来的时光》,向鸿全的第一本散文集。
向鸿全不慎遗失父亲的自传后,带着懊悔在记忆里重建父亲生前的形象,在这一个向过去扣问探寻的过程中,「父亲」的形象,竟超越了时空的限域,成为一则生命的寓言,让他在父亲的面容里看见自己,在回忆里见证当下的存在。没有过多的渲染与煽情的符号,当过去的冲突与伤痛都随时间沉淀,我们在作者平实的文字里,看见了一个眷村孩子的成长历程,也在这「借来的时光」里,发现苦涩与崎岖,或有可能终归于甘甜与美好的记忆……
作者简介
向鸿全
一九七一年生,台湾桃园人,中央大学中文所博士,现任教于中原大学,编有《台湾科幻小说选》。曾获梁实秋文学奖、台北文学奖、宗教文学奖,并于二○○五年以〈归藏〉一文获得二十七届联合报文学奖。〈归藏〉讲述于一场游戏的躲藏经验里,在衣橱里与离家父亲的衣物意外相遇的故事,全文意象丰富、层次深刻,被寻者与追寻者的身分在命运中瞬时转换,这一种被际遇牵引的复杂情感,不仅呈现作者在追忆往事时的心情,《借来的时光》一书的精神,也在此尽现。
【推荐序】
典雅、温润与宽容
——向鸿全散文《借来的时光》
郝誉翔
散文是最容易亲近,但也是最难以掌握的一种文类。它易写,但难工。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人人皆可以执笔为之,大自国族兴衰的历史大事,亲人之间的生离死别,小至生活之中的花草虫鱼,柴米油盐,无一不可入文。然而,散文越是如此的无所不包、漫无边际,就越是令人难以去追索章法,别出新裁。
于是传统的散文,走的多半是抒情美文的路线,着力在词藻的华丽之上,努力透过文字,欲将情感渲染到唯美极致,伤春悲秋,末了却往往不免要流于夸饰和空洞之弊。也因此,近二十年来台湾的散文,已经扬弃抒情美文的路线了,不再力求字斟句酌,雕琢词汇,而要改以明快清楚的语句,书写某一种主题类型:譬如音乐散文、医药散文、饮食散文、旅行散文、自然散文等等,而如此一来,散文写作也俨然迈入了专业的范畴。这使得散文不再是无所不包了,更不再是诉诸一般所有的读者,而是进入到一个知识化、分众化、专门化的新阶段。
然而,当我读多了近年来高度知性化、专业化的散文,再读到向鸿全的这本《借来的时光》时,却不免要油然升起一股怀旧的温馨感。向鸿全出身中文系,对于科幻小说不仅广泛阅读,还有深入的研究,但奇怪的是,在他的散文中却似乎嗅不出一点科幻气息,反倒是弥漫着一股老派中文人的韵味,沈稳、扎实、不疾不徐,不炫耀,也不夸弄。因此,在散文已然越趋知性与分众的今天,向鸿全的《借来的时光》便显得十分的特别了,它写的多是一己的小事,却能在这一己的小小方圆之内,自满又自足,开启了一片静谧的天地。也因此,它适合现代所有的读者,在忙碌一天之余,坐在灯下,手握一杯温茶,展开书页,静下心去慢慢的品尝。 ? ?父亲,是向鸿全反覆书写的重要主题,而在《借来的时光》中,我们也读到了宪兵出身的外省籍父亲,如何给予他严谨的家教,让他成长、启蒙,并认识台湾这一段复杂的历史与族群迁徙。不过,向鸿全并不随意谴责那个族群,也不故作新新人类的张扬姿态,更没有百科全书式的炫学焦虑,他只是出之以中文系的修养和他的家教,一贯採取温润宽容的语调,平静宛如缓缓流水,出入于回忆之间,叙述他所曾经亲眼目睹与感受到的一切。
在充满政治激情、喧闹不休的台湾,或许我们更需要的,正是他这一种老派的家教、风范与涵养吧,不愠不火,才能够静静的穿越了时间的考验,穿越了族群与语言之间的障碍,并从而找到了一种平心静气的态度,继续生活在这座美丽的岛屿之上—一座从消失的时光中,重新找回来的美丽的福尔摩沙。
【作者序】
收在这本集子里的作品,大多都是纪录关于我父亲和属于他的那个世代的故事。或许是因为成长经验的关系,从我开始尝试写作以来,环绕着父亲所开展的想像,就变成是我写作的重心;从原本可能是习作的对象,到后来变成自我生命的挖掘和叩问的无尽藏,到最后我忽然发现,父亲竟然在我不断摹写中成为一则寓言。每当我重新怀想父亲的种种行止,我似乎都能够从中体会到和我自己的某种奇异预视或连结,因此每每恍然大悟于这种如孔子所说「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的永恆关联。
当我几乎就要掌握到许多问题的答案时,父亲突然就倒下了;以致于所有可能的答案遂又变成另一个更大更难解的疑问。父亲曾经亲手撰写一本自传,蓝色的封面,内里是多孔的活页纸,而穿系过活页孔洞的是类似皮鞋的黑色鞋带,因此孔洞的边缘多充满破损的痕迹。父亲学历不高,但写得一手好字,尤其字力穿透纸背,我经常抚摸那崎岖不平的纸面,揣想那每一笔每一划背后的心情;然而在父亲过世不久的某一天清晨,我停放在家门外的车子被人撬开,拿走车内所有物件,我才发现父亲的自传竟也被人偷走,我自责不已但又无能为力,我遍寻不找后哭喊地说,为什么连这个也要取走?伤心懊悔之余,遂动起想借由重新整理父亲一生经历,来重建那本自传。
在回忆重写的过程里,我经常分不清那些是我自己的回忆,那些又是父亲曾经告诉我的事情;我经常在书写时不慎遗漏了关键的名字、或关键的情节后,突然又在某一天想起那个关键的名字或情节。恨自己记得太少,却又忘得太多。那些与父亲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谈,竟然都是我现在最珍贵的记忆。我不想忘记也不要忘记......。
在电影《大鱼老爸》(Big Fish)里,有一个极善于说故事的父亲,他的一生精彩如编造虚构一般,让他的儿子总是觉得自己的父亲不够诚恳,直到父亲离开,他才发现父亲过去和他说的都是真的──那些奇幻的冒险历程、不同于凡人的朋友,后来都出现在眼前。我的父亲不是那么善于说故事,但我相信他一定会很乐意听他的儿子重新诉说他的故事。
感谢在写作的路上不断鼓励我的李瑞腾老师、焦桐老师、李宜涯老师,还有联合文学的悔之总编和编辑们温暖慷慨的支持及协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