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哈星球筆記

嘻哈星球筆記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原文作者: Patrick Neate
圖書標籤:
  • 嘻哈文化
  • 音樂
  • 潮流
  • 街頭文化
  • 次文化
  • 青年文化
  • 藝術
  • 生活方式
  • 文化觀察
  • 嘻哈音樂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2004年美國國傢書評人奬得奬作品

  一個齣身英國郊區中産階級的白人青少年為何會在80年代中期一頭栽進嘻哈?15年後,他為何踏遍美國、日本、非洲、義大利、法國、巴西,尋找嘻哈的本質?

在飛往裏約的飛機上,作者赫然發現「史瑞剋」根本就該是個嘻哈客。
  在嘻哈的發源地紐約,人們告訴作者「嘻哈已死,前進日本吧」。
  在東京,作者體悟到嘻哈的文化資本就在其象徵的高度彈性。

  在約翰尼斯堡,作者印證瞭魯西迪的名言:「反美主義,基本上,還得透過美國主義來論述。」美國不僅製造「自掘美國墳墓者」,還大方送上鏟子??嘻哈。

  作者發現我們想像中的烏托邦地球村,其實比較像是充滿疏離、失根、物質至上、暴力與權力不平等的都市,僅以語言連結。而,嘻哈是它唯一的都會音樂。

  這段朝聖之旅便在探索嘻哈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工具,既可全球化、在地化,又可以全球在地化,讓全球的嘻哈客藉著想像的認同,超脫現實的睏境。

作者簡介

派崔剋.尼特(Patrick Neate)

  是英國知名小說傢、文化評論者與詩人。齣版瞭四本小說Musungu Jim and the Great Tuloko(2000,貝蒂特拉斯剋奬〔Betty Trask Award〕得奬作品)、Twelve Bar Blues(2001,惠特布萊德〔Whitebread Novel Award〕小說奬得奬作品)、The London Pigeon War (2003)、City of Tiny Light (2005)。嘻哈文化專書《嘻哈最前綫》(Where You’re At, 2003)則榮獲2004年美國國傢書評人奬。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從叢林迸齣

  「我們叫他Yella ∕他是最屌的∕以DMX混音座撼動整個舞場∕玩起電子鼓,絕不失手∕當他如此撼動,你該細心聆聽。」
  迸齣貧民窟,你能走多遠?英國格羅斯特郡啓皮罕10哩外的小鎮,夠遠瞭吧。
  那是哪個時代的事?讓我查一下我的唱片收藏。找到瞭。閤輯名為《Street Sounds Electro Volume 9》,單麯是World Class Wreckin’ Crew唱的〈World Class〉。1985年。
  當天應該是好友卓斯的14歲生日。沒錯,這傢夥超時髦且聰慧。外號「時尚卓斯」,父母擁有一棟鄉間大彆墅。我們一夥人從倫敦南方的郊區搭公車前往。音響架在車庫裏(卓斯老爹的積架轎車則被移到碎石車道上),女孩成群跳舞,緊張啜飲海尼根罐裝啤酒,男孩抽菸(我們有10盒包裝的積架牌香菸),激烈辯論錄音帶裏的音樂。
  閤輯歌麯雖風格各異,80年代的陳腔濫調卻是其共同特色:大量的Wham與Duran Duran風,一點點Meatloaf,加上The Clash,再撒上一點Siouxie,輔以奇特的靈魂樂麯。我們的穿著呢?我說過那是80年代,就我的記憶所及,當時的青少年文化極端失焦:有骨瘦如柴,穿Iron Maiden樂團T恤的重金屬迷,有幾個新浪漫樂風(New Romantics)愛好者,還有臉色蒼白的哥德派小子、頂著楔形頭 的休閑風格派 ,穿得像瑪丹娜的男生,以及打扮模仿喬治男孩(Boy George)的女孩。時代呢?當時,電影《名揚四海》(Fame)的襪套已退流行,耐吉球鞋剛興起(尚未徵服全世界),發膠與黑眼綫大行其道。
  至於我,睏惑徬徨。我所屬的周日足球隊錶現超平庸,而過去幾年,我隻聽男聲靈魂樂的經典,譬如Shakatak、Fatback Band等樂團的作品。但是你相信嗎?學校裏的時尚小子當時一窩蜂迷戀所謂的迷幻山歌(psychobilly,就是Huey Lewis玩起鞭打金屬) ,如果這還不算失焦,我也無話可說。年輕小夥子最愛到漢墨思密大道上的剋萊倫敦,頹廢消磨一晚上。過去10年間,形勢不可擋,剋萊倫敦逐漸敵不過一個東拼西湊、以抄襲為樂的購物中心,但是當時,周末到剋萊倫敦在Meteros與Guana Batz的音樂聲中瘋狂跳舞,沒啥比這更贊。所以我也頂著統一的楔形頭(當然,前麵一撮要染成白色),穿著仿冒的美國職棒夾剋(在肯頓市場花20鎊買的)、二手的Levi’s 501牛仔褲,腳蹬馬丁大夫的皮靴。像是電影《早餐俱樂部》(Breakfast Club)與國傢陣綫的混閤體,很酷!
  那一晚可是我人生的重要一頁,不僅是我的初吻周年紀念日,當晚,第二、第三個吻還接連而至,對象是兩位青春期的金發女孩,她們的體味與撫摸仍曆曆在目,我卻怎麼也記不得她們的名字。那一晚,溫熱的貯藏啤酒(lager)混閤瞭未獲滿足的性挫摺,讓我很駭(high)。然後某人,天曉得是新浪漫派支持者、哥德派小子,還是那幾個休閑風格派者,將一捲卡帶塞進音響……那是什麼?饒舌、電子放客嘻哈(electro) 、嘻哈。
  派對結束的那個星期,我便衝去買這張唱片,現在聽的就是:《Street Sounds Electro, volume 9》。我很難分析它的魅力。或許是這個初萌芽的電音比John Taylor的貝斯要先進許多 ,或許是音樂裏的迫切感與攻擊性挑動瞭我對迷幻山歌的渴望。不管理由為何,我擁著不情願的金發女郎(第三個親吻對象)進入車庫跳舞區,節奏與姿勢之優雅,都直追繞著燈泡起舞的飛蛾。
  這個難堪的迴憶讓我坐立不安。能以DMX撼動全場的DJ Yella可能也尷尬吧。當時,他所屬的World Class Wreckin’ Crew團員身穿閃亮外套,頂著波浪捲發,在洛杉磯算是怪咖團體。但是幾年後,Yella加入嘻哈傳奇團體NWA(Niggaz With Attitude),蛻變進入幫派饒舌(gangsta rap),一付「貧民窟大名人」姿態。嘻哈變瞭。Yella變瞭。我也變瞭。
  但是我永遠記得這個「初夜」,那一晚,我發誓要成為倫敦第一個霹靂男孩(B-Boy) 。我以為嘻哈是新玩意,不知道這個樂種跟我一樣,都邁入瞭尷尬的青春期。
  卓斯的派對距今已15年,這期間,我見過各國的霹靂男孩,有的已被奉為傳奇,有的正在力爭上遊,有洛杉磯的幫派饒舌歌手,有紐約貧民窟的打扮耀眼者(ghetto fabulous),甚至約翰尼斯堡的黑人區孩子與東京的時尚小子,他們多以一種救世主顯現的口吻論及自己的嘻哈皈依路程。有人提及第一次看到酷赫(Kool Herc) 在街坊巷弄辦的派對、第一次聽到DJ快手(DJ Quik)的自製混音帶(mixtape) ,或者在曼德拉獲釋的那一年,聽到瞭人民公敵(Public Enemy)演唱的〈Fight the Power〉 ,又或者論及《Breakin’ 2: Electric Boogaloo》齣版時的感受。至於我?容我改述冰塊酷八(Ice Cube,饒舌歌手、演員、Niggaz With Attitude的團員、被剝奪權力的美國黑人代錶之聲,諸此等等)的名言??「從啓皮罕迸齣、名叫派崔剋、他媽的瘋狂小子」。耶,沒錯!
  流行音樂的樂種來來去去,有的蔚為風潮,有的萎縮,有的持續演化,有的逐漸消失。(嘿,還記得迷幻山歌嗎?)一個音樂類型能夠曆久不衰,往往涵蓋的不止是音樂,還包括服飾風格、態度,以及消費的動能。凡唱片業者都會告訴你,想大賣特賣,就得針對年輕聽眾。這些聽眾想要什麼?顯而易見。他們想要可以挪用的象徵,藉此工具強化自己的身分認同。
  瑪莉蓮曼森(Marilyn Manson)之所以成為美國偶像,非因他的假哥德搖滾風,也非古怪的強力和絃,而是他戲耍雌雄同體的形象,加上撒旦崇拜、疏離感,以及大量生産的憤怒少年詩詞。莫怪英國聽眾始終搞不懂他。而綠洲閤唱團(Oasis)的崛起(或殞落),非因他們是漫無目標的披頭四次級品,而是他們隸屬曼徹斯特風潮,根本就是量身打造的少男團原型。難怪美國佬也始終搞不懂他們。
  嘻哈則完全不同。它的銷售目標雖是青少年,卻也是少數幾種後麵可以加上「文化」兩字的音樂類型。什麼是嘻哈?這個詞一直很難定義,到瞭今日更難。嘻哈舊派的巨將KRS One曾說:「我就是嘻哈。」 他講的沒錯。人民公敵的恰剋D(Chuck D)以直言好辯聞名,他形容嘻哈隻是「黑人的創意」 。這話也沒錯。但是嘻哈比這兩人的定義要大得多,有時,則小得多。
  嘻哈現在是美國最暢銷的音樂類型,也是被剝奪權力的都會疏離青少年的聲音、需要好好解釋一番的文化辯證。
  當大傢以尊崇口吻提及「嘻哈文化」,通常講的是霹靂男孩必備的四大核心技術:MC 、DJ、塗鴉與霹靂舞(有時加上第五元素:定義模糊的「自覺」)。但是當無所不在的饒舌音樂(rap music,用以對應嘻哈) 吞噬瞭通俗文化,嘻哈四大元素定義所引發的爭議,比它平息的爭議還多。我一個朋友吹噓:「我就是嘻哈。」另一個朋友反唇相譏:「不,我纔是正牌嘻哈客。」而穿著Sean John牌 牛仔褲以及騷包耐吉球鞋的少年隔岸觀火,誰在乎個屁啊。
  打從嘻哈誕生的那一刻,它的定義與侷限便來自「現實」。盡管它已經主宰瞭市場,某個層麵,它還是很褊狹、排他,且充滿敵意(因此它纔又酷又賣錢)。這一點頗令人睏擾。在我準備寫此書時,連絡上倫敦某位頂尖的嘻哈評論傢,尋求建議。他迴瞭一封電郵:「英國隻有兩個我看得起的嘻哈頂尖寫手,一個是我,另一個不是你。」但是打開門,你便見到嘻哈脅持瞭主流文化,(還是主流文化綁架瞭嘻哈?)成為一種無所不包、深具影響力,而且全球化的文化。它是通行全世界的都會原聲帶:從紐約到奈洛比,從裏約熱內盧的貧民窟(favelas)到南非的黑人居住區(township) 。
  我不經腦袋,就可以講齣一大堆嘻哈的象徵、主題與風格(以下未經排序):種族、政治、宗教、疏離異化、奴隸製度、性、狂歡作樂、物質主義、俚語、暴力、犯罪、哲學、服飾、發型、運動鞋、靴子……我可以講到天荒地老。你使用霹靂男孩的語言?那是美國黑人方言式的英文(Ebonics)。你想來點嘻哈香檳?喝Cristal牌。手錶?非白金勞力士莫屬。槍枝?沙漠之鷹。車子?以前嘻哈客鍾愛的是奧斯摩比(Oldsmobile),後來是淩誌汽車,我想現在流行的是賓利(Bentley)(我在這個項目上可能有點資訊落後)。嘻哈有自己的電影、藝術與文學。它是次文化,卻也有自己的次文化。它有自己的戰爭與革命史,對內作戰,也嚮外殖民徵服。它有傳教士、殉道者,更重要的,屬於自己的神話。
  至於我呢。剛開始寫這本書時,認為嘻哈的精髓是直覺的,必須由內感受,它是一種無法解釋的概念,就在我的舌尖,卻無法說明。嘻哈於我,至關重要,現在,它的重要性普及每個人。或許有人尚未注意到,或許有人不喜歡,但事實是:我們已經住在嘻哈星球上。
  1992年,我在辛巴威哈拉雷的酒吧,某男子走進來,身穿湖人隊背心與奇比(Chipie)牛仔褲,頭發是一絲不苟的辮子頭,步伐帶著霹靂男孩特有的囂張動感。他注意到我的Karl Kani服飾,以及我的第二雙喬丹氣墊鞋(第一雙在南非被乾走瞭,說來話長),走嚮前來說:「喲,兄弟,啥新鮮的?」
  我的穿著、坐姿,以及直率的模樣,都讓塔魯伊認定我是美國佬。我也犯瞭同樣錯誤。盡管他的口音與姿態像美國人,卻是土生土長、從未齣過國的辛巴威人。
  我們聊起天。塔魯伊跟我沒有任何共通點,除瞭嘻哈,這樣就夠瞭。一個是辛巴威黑人男孩,一個是英國白人男孩,各自使用最尖銳火辣的當代美國黑人意象作為我們的認同。這個世界實在很小 ,還越來越小。
  近年來,在墨西哥卡門沙漠盆地買到壽司,或者在高棉叢林裏喝到可口可樂,不再是稀奇事。但是東京青少年跟我打招呼,說:「我同意,夥伴(word up, dog)。」或者看到穿西裝打領帶的荷蘭裔南非白人錶演饒舌,我還是吃驚。其實,我不該如此。嘻哈或許是當代美國人最基本的錶達方式,但究其本質而言,也是全球普同的。
  地球村這個陳腐辭匯在20世紀末廣被認同。但是經過CNN「認證」播齣的波士尼亞大屠殺、約旦西岸的以巴衝突、紐約的恐怖攻擊等,這些過去5年發生的事如果給瞭我們任何教訓,那就是我們想像中的烏托邦地球村,其實比較像是充滿疏離、失根、物質至上、暴力與權力不平等的都市,僅以語言連結。當然,毋庸多言,嘻哈是唯一的都會音樂。
  難怪這是個嘻哈星球。我最好早點習慣它。能夠理解它,更好。以此為題寫書,那是好上加好。
  嘻哈既是音樂又是文化,經常激起追隨者驚人的奉獻心。我不在其中。從1985年起,我曾有很長的時間忽略它的存在,譬如幫派饒舌(gangsta rap)橫行的那幾年便毫無意義,還有我短暫嘗試酸浩室(acid house)及快樂丸的年代。我常覺得那並非真我。考量我的種族、國籍、階級、以及令人沮喪的年歲漸增(這些都是鐵般的事實),這一點都不令人訝異。但嘻哈是我的初戀,跟許多年輕時代的浪漫情懷一樣,它對我還是有支配力,每當它麵臨競爭或者贋品齣現,就會對我勾勾手指,引誘我追隨它的號召。聽起來愚蠢,無論如何,嘻哈是我的一部份。
  因此,接下來要訴說的故事是:在這個小小的星球上,嘻哈如何以其多樣化的形式成為故事的主角。在所有音樂種類裏,嘻哈最容易給人刻闆印象,它的節拍與押韻都很容易辨認。或許因為如此,即便嘻哈已經全麵滲透,人們還是輕衊它,將它定格化。但是伴隨著嘻哈的全球化,不管是在國際、在地,或者個人層麵,不管是嘻哈音樂本身,或者我們對它的理解,都必須再造與再認識。因此《嘻哈最前綫》這本書講述的是嘻哈如何在不知不覺中徵服瞭全世界,它也是我的朝聖之旅,希望能找到嘻哈的精髓本質,也為這個延續瞭15年的問題找到答案。
  我無意以此書對全球的嘻哈做定義式的分析,它隻是我走訪各處的快照,不免掛一漏萬。何況,我書寫人、地、文化的態度極其主觀,某些錶達勢必會惹惱某些人。這是我必須忍受的後果,因為談論嘻哈總不免得罪人,這是「嘻哈怪獸」的本質。我以誠摯的心與全部的愛來書寫此書,也盼望讀者能信任這一點。這是一本獻給心胸寬大者的書,因為他們能夠體認嘻哈乃是這個時代最迷人、最詭異、最重要的普羅文化呈現。
  當然,我也將此書獻給全世界的嘻哈迷。因為你不管詢問哪個霹靂男孩或者霹靂女孩,他們的迴答都會跟史上最偉大的MC雷金(Rakim)所言一樣:「就算其他州也沒關係,重點不在你的齣身,而是你身在何處。」 我同意(word)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