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M供应链管理」是现代资讯化管理的一种最新和最优的模式,是诸多着名跨国公司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价值最大化的有效利器。本书用大量案例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演变和理论基础,系统地介绍了其组成部分、核心与关键、功能、发展前景和IT支持等,详尽地分析了SCM与ERP及物流管理之间的区别与关联,以及SCM为企业和供应链所带来的巨大效益。
本书坚持了理论与实务相结合、国际经验与本国国情相结合的原则,既突出了对SCM的理论依据和思想渊源的追溯,力求在总结国际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理论、技术和管理的创新,又广集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外案例,结合企业的现实状况,在叙述中力求用案例导出理论,用SCM理论和技术推进企业的资讯化,以资讯化带动工业化,为广大企业实施SCM、提高核心竞争力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
1 供应链管理及其发展过程
1-1 供应链管理案例
1-2 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1-3 供应链管理的内涵与类型
1-4 供应链管理的形成与发展阶段
1-5 供应链管理的框架结构
1-6 供应链的类型
2 企业资源规划ERP
2-1 MRP与MRP-II
2-2 企业资源规划ERP
2-3 ERP的人力资源管理
2-4 ERP的採购与物料管理
2-5 ERP的库存和仓储管理
2-6 ERP的生产管理
2-7 ERP的财务管理
2-8 ERP的销售与配销
2-9 品质管理
2-10 及时生产JIT
2-11 精实生产方式和敏捷制造技术
3 供应链的理论基础和模型
3-1 供应链管理与ERP的区别
3-2 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基础和数学模型
3-3 数学规划理论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3-4 限制理论(TOC)及其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3-5 供应链管理的参考模型SOCR
4 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
4-1 供应链管理典型案例:巴里勒公司的适时配货管理
4-2 供应链的需求管理
4-3 供应链的供给管理
4-4 供应链的需求满足
4-5 供应链上的长鞭效应
4-6 供应链上的缺货风险和对库存的控制
4-7 供应链的先进规划排程系统APS
4-8 供应链规划系统SCP
4-9 供应链协同
5 客户关系管理CRM
5-1 客户关系管理的基本概念
5-2 CRM的组成部分和应用状况
5-3 CRM的客服中心管理
5-4 CRM的销售管理
5-5 CRM的市场管理
5-6 CRM的订单履行和交货
5-7 CRM的服务和支援管理
5-8 CRM的实施
6 供应商关系管理
6-1 供应商关系管理案例
6-2 为什么需要供应商关系管理
6-3 什么是供应商关系管理
6-4 SRM在供应链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6-5 SRM的框架和功能组成
6-6 策略性设计管理
6-7 策略性货源组织
6-8 协商∕谈判(Negotiate)
6-9 採购管理
6-10 设计∕制造∕採购协同
6-11 供应协同(Supply Collaboration)
6-12 物品内容管理(Content Management)
6-13 产品生命週期管理PLM
6-14 SRM为企业带来的效益和它的发展方向
7 供应链的物流与配送管理
7-1 案例:BAX环球公司全球供应链资讯系统和物流设施
7-2 物流的概念
7-3 物流管理的发展过程和物流类型
7-4 物流的作业流程和功能
7-5 现代物流新技术及其应用
7-6 先进物流体系和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
7-7 配送的内涵和功能
7-8 配送模式的分类
7-9 物流网路和物流作业的设计
8 全球化供应链管理
8-1 案例
8-2 全球化供应链的概念与模式
8-3 全球化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8-4 全球供应链的网路结构
8-5 全球化供应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8-6 全球供应链的风险问题
8-7 跨国物流与运输
9 供应链决策管理
9-1 供应链决策管理案例
9-2 供应链决策管理的概念
9-3 决策系统的构架与模型
9-4 供应链最佳化的概念和应用
9-5 决策系统的用途和常用工具
10 供应链的策略联盟
10-1 雀巢与家乐福的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案例
10-2 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伙伴关系
10-3 动态联盟供应链和业务外包
10-4 第三方物流3PL
10-5 第四方物流4PL
10-6 供应商管理库存VMI--供应链策略管理的新模式
10-7 协同计画、预测与补给CPFR--供应链管理的新策略
10-8 零售商─供应商伙伴关系RSP与分销商一体化DI
11 供应链的电子商务平台
11-1 电子商务应用案例
11-2 电子商务的内涵
11-3 电子商务的类型和运行方式
11-4 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和典型的应用
11-5 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的关系和整合
11-6 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12 供应链管理中的IT支援系统
12-1 供应链管理系统的系统结构和相关资讯技术
12-2 资料仓储及其对供应链的支援
12-3 资料探勘及其对供应链的支援
12-4 供应链的协同商务和产品协同商务
12-5 商业智慧
12-6 企业应用整合EAI
說真的,每次讀完一本關於技術的書,我總是會有一種「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但這次的《SCM 供應鏈管理-策略、技術與實務》,更是讓我的一顆求知若渴的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滿足。我本身不是技術背景出身,所以剛開始閱讀的時候,對書中一些關於「技術」的論述,其實是有點擔心的。畢竟,很多時候技術性的書籍,容易寫得艱澀難懂,讓非專業人士望而卻步。然而,這本書的作者顯然非常懂得如何將複雜的技術概念,轉化為易於理解的語言。書中對於「大數據分析」在供應鏈中的應用,我印象非常深刻。作者不只是告訴我們大數據很重要,而是詳細解釋了如何利用大數據來預測需求、優化庫存、提升物流效率,甚至如何識別潛在的供應商風險。我還記得書中舉了一個例子,關於如何利用銷售數據和天氣預報來預測某種商品在特定節日的銷量,這讓我聯想到自己過去在規劃促銷活動時,常常是憑藉經驗,有時候準確,有時候卻是差強人意。如果當時能有像書中這樣的方法論,相信我們的績效會更上一層樓。另外,書中對於「物聯網(IoT)」和「區塊鏈」在供應鏈管理中的應用,也做了非常深入的探討。這些技術聽起來很高科技,但書中卻用非常務實的方式,解釋了它們如何能夠實際應用在貨物的追蹤、溫度監控、甚至是確保產品的來源的真實性。我特別對區塊鏈在防偽和追溯方面的應用感興趣,這對於我們台灣引以為傲的農產品和高科技產品的出口,具有非常大的潛力。這本書的技術篇,不只是在介紹工具,更是在引導我們思考,如何利用這些先進技術,來解決實際的業務痛點。
评分身為一個在電子商務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業者,對於《SCM 供應鏈管理-策略、技術與實務》這本書,我只能說「相見恨晚」!書中對於「全通路」和「客戶體驗」的論述,完美地契合了我們這個行業的發展趨勢。在網路購物日益普及的今天,消費者不再只滿足於單純的商品購買,他們更注重的是整個購物過程的流暢性和個性化。書中探討了如何將線上線下的銷售管道進行整合,實現「虛實融合」,讓消費者無論是透過網站、APP、實體店面,都能獲得無縫的購物體驗。我記得書中舉了許多電商巨頭的案例,例如「線上下單、線下取貨」的模式,或是「店內退貨、線上退款」的機制,這些都讓我覺得非常親切,也讓我看到了我們公司在全通路佈局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書中還特別強調了「最後一哩路」的優化,這對於我們電商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環節。如何更快速、更準確、更便宜地將商品送到消費者手中,是我們不斷追求的目標。書中提出的「共享物流」、「微型倉儲」等概念,都為我們提供了新的思路。另外,書中對於「個性化推薦」和「精準行銷」在供應鏈中的應用,也讓我眼前一亮。透過對消費者數據的分析,我們可以更精準地推送他們感興趣的商品,甚至可以預測他們的需求,從而提前備貨,減少庫存壓力。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在現今的市場環境下,供應鏈管理不僅僅是物流和倉儲,更是圍繞著客戶體驗來展開的。
评分拿到《SCM 供應鏈管理-策略、技術與實務》這本書,我當時心裡想的是,「又一本講供應鏈的,能有什麼新意?」結果,閱讀之後,我徹底被它顛覆了。書中對「協同合作」的闡述,簡直是把供應鏈的精髓挖掘出來了。以前我總以為供應鏈就是公司內部不同部門的協調,但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供應鏈協同,是跨越了組織的邊界,甚至是行業的界限。書中探討了「供應鏈夥伴關係」的重要性,強調了資訊共享、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理念。我記得書中舉了一個例子,關於製造商、零售商和物流服務商如何共同合作,建立一個「全通路」的銷售網絡,讓消費者無論在哪個管道購買,都能獲得一致的優質體驗。這讓我想到,我們公司在推動線上線下整合的過程中,確實存在著各部門之間的壁壘,資訊不流通,導致消費者體驗斷裂。這本書提供了一個思考方向,如何打破這些壁壘,實現真正的協同。書中還講述了「協同規劃、預測與補貨(CPFR)」的方法,這聽起來很學術,但書中用了很多生動的例子,說明了這種協同方式如何能大幅降低缺貨率和庫存積壓。這讓我反思,我們公司目前的預測機制,更多的是單打獨鬥,如果能和我們的供應商和客戶建立起這種協同機制,相信我們的營運效率會有質的飛躍。這本書讓我意識到,供應鏈的成功,不在於單一環節的優化,而在於整個網絡的協同與共贏。
评分身為一個在市場第一線打滾了多年的採購經理,我對《SCM 供應鏈管理-策略、技術與實務》這本書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它的「實務」性,強烈到讓人拍案叫絕!常常讀到市面上一些管理類的書籍,理論談得很漂亮,但一用到實際工作上,就發現根本行不通,或者說,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落地」。這本書卻完全不同,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資深前輩,手把手地教你怎麼做。書中對於「供應商關係管理(SRM)」的闡述,簡直是為我量身打造的。我一直深信,好的供應商關係,是整個供應鏈順暢運作的基石。書中從如何選擇、評估、溝通、到如何建立長期合作夥伴關係,都提供了非常具體的指導。我記得書中提到,不能只看價格,更要看供應商的可靠性、品質、以及他們對風險的承擔能力。這點讓我反思了過去一些基於價格考量的採購決策,有時候確實因為貪圖一時的便宜,卻埋下了日後供應中斷的隱患。書中還探討了「庫存管理」的實操技巧,例如「安全庫存」的計算方式,以及如何運用「精實生產」的概念來降低庫存成本。這部分對我來說,非常有幫助,因為庫存一直是我頭痛的問題,太多佔用資金,太少又怕缺貨。書中提出的「資訊系統」在供應鏈管理中的整合應用,也讓我受益匪淺。如何透過ERP、WMS、TMS等系統,實現資訊的透明化和流程的自動化,這對於提升效率、降低錯誤率,都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這本書的實務內容,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把書中的一些方法,應用到我實際的工作中去。
评分這本《SCM 供應鏈管理-策略、技術與實務》真的是一本「百科全書」式的書籍,它對「全球化供應鏈」的闡述,讓我這個原本以為對國際貿易有些瞭解的人,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書中深入分析了全球供應鏈所面臨的複雜性,從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不同法規的差異,到地緣政治、貿易壁壘、匯率波動等宏觀因素,都做了詳盡的探討。我記得書中提到了「區域化」和「在地化」的供應鏈策略,這與過去一味追求全球化、標準化的思路有所不同,也更能應對當前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這讓我想起,前陣子因為國際局勢的變化,許多台灣企業在海外的佈局,都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如果當時有像書中所建議的,建立更加彈性和多元化的供應鏈網絡,或許就能減少不少損失。書中還探討了「逆全球化」趨勢下的供應鏈重塑,例如「近岸生產」、「友岸外包」等概念。這對於我們台灣企業,在思考未來的全球佈局時,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另外,書中對於「供應鏈韌性」的探討,也是我認為最為寶貴的部分。在過去,我們更多關注的是效率和成本,而現在,面對各種不可預測的風險,如何讓供應鏈具備快速恢復和適應的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本書讓我明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風險管理和韌性建設,才是企業能夠長久發展的關鍵。
评分我不得不說,《SCM 供應鏈管理-策略、技術與實務》這本書,真的讓我對「永續發展」在現代企業中的地位,有了全新的認識。以往在談論供應鏈管理時,我們更多地關注成本、效率、品質。但這本書卻將「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經濟效益」這三個維度,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提出了「綠色供應鏈」的概念,並且深入探討了它的實踐方法。書中從原料的採購、生產製造、產品的運輸,一直到產品的報廢處理,都提出了如何減少環境足跡的建議。我記得書中舉了一個例子,關於如何利用再生材料來降低生產成本,同時也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這讓我想到,我們公司在產品的包裝材料上,其實有很多可以改進的空間。另外,書中對於「社會責任」的闡述,也讓我印象深刻。例如,如何確保供應鏈中的勞工權益得到保障,如何避免兒童勞動等問題。這不僅是一個道德上的要求,更是企業在國際市場上贏得聲譽和信任的關鍵。書中還探討了「循環經濟」在供應鏈中的應用,例如如何將廢棄物轉化為有價值的資源,實現資源的再利用。這是一個非常前瞻的概念,對於未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這本書讓我明白,永續發展不再是一個可選的選項,而是企業在供應鏈管理中,必須要考慮的核心戰略,它不僅關乎企業的社會責任,更關乎企業的長遠競爭力。
评分讀完《SCM 供應鏈管理-策略、技術與實務》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對於「創新」在供應鏈管理中的角色,有著非常獨到的見解。以往我總是認為供應鏈是個相對傳統的領域,創新可能更多地體現在技術的突破上。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創新不僅僅是技術,更是一種思維模式,一種流程的再造,甚至是商業模式的變革。書中探討了「供應鏈敏捷性」的培養,以及如何透過創新的管理方法,讓供應鏈能夠快速響應市場的變化。我記得書中舉了一個例子,關於一家服飾品牌如何利用「即時數據」來調整生產計劃,將新款式的上市時間從幾個月縮短到幾週,這完全是顛覆了我對傳統服飾供應鏈的認知。這讓我想到,在我們所處的科技產業,產品更新換代速度非常快,如何讓供應鏈跟得上創新的腳步,是我們面臨的重要挑戰。書中還探討了「開放式創新」在供應鏈中的應用,例如與外部的初創公司合作,共同開發新的解決方案,或是利用社群平台來收集消費者的意見,將其融入到產品的設計和生產中。這讓我意識到,供應鏈的創新,不再是封閉的內部活動,而是需要與外部生態系統進行積極的互動。此外,書中對「數位化轉型」的強調,更是為創新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透過數位化,我們可以實現更高效的數據收集和分析,從而為創新提供更準確的資訊。這本書讓我明白,在供應鏈管理中,創新是永無止境的,它驅動著整個系統不斷向前發展。
评分身為一個在台灣從事多年物流與倉儲業的小螺絲釘,我不得不說,這本《SCM 供應鏈管理-策略、技術與實務》簡直就像一本武功秘笈,讓我平日裡遇到的那些瓶頸和困惑,突然有了豁然開朗的感覺。我還記得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心中其實是帶著一點點懷疑的。畢竟坊間關於管理類的書籍琳瑯滿目,真正能寫到點子上的不多。但翻開第一頁,我就知道這次是撿到寶了。書中對於「策略」的闡述,不像是某些教科書那樣死板板的理論堆砌,而是深入淺出地分析了不同產業、不同情境下的供應鏈策略選擇。例如,書中探討的「快速反應型」和「效率導向型」策略,讓我聯想到自己在過去工作中,如何因為過度追求效率而犧牲了客戶的即時需求,反之亦然。書中還細膩地分析了其中的權衡與取捨,提供了許多實際案例,像是台灣本土一些知名企業在不同時期如何調整他們的供應鏈策略以應對市場變化。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風險管理」的篇幅,這部分在現今動盪不安的全球局勢下,更是顯得格外重要。作者並沒有只是簡單地列出幾種風險,而是從供應鏈的每個節點,例如原物料供應、生產製造、物流運輸,甚至是資訊系統的安全,都做了詳盡的分析,並且提出了具體的應對措施。我記得書中提到了「彈性」的重要性,這讓我想到前陣子因為國際情勢不穩,許多企業面臨的斷鏈危機,如果當初有像書中建議的那樣,建立多元化的供應商網絡,或是提升庫存水位,或許就能大幅減輕損失。總之,這本書對於我在工作中如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和系統性的方法。
评分這本《SCM 供應鏈管理-策略、技術與實務》在我閱讀時,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對於「價值鏈」的深度解析,並且是如何將這些價值鏈的優化,真正融入到供應鏈的管理之中。以往讀過的書,多半是各自為政,講供應鏈的就講供應鏈,講價值鏈的就講價值鏈,很少有這麼有機的結合。書中明確地指出,供應鏈的最終目標,是為客戶創造價值,而這個價值,並非僅僅是產品本身的價值,更包含了服務、體驗,甚至是品牌形象。書中在分析「價值創造」的環節時,從產品的設計、研發、生產,到行銷、銷售、售後服務,都做了非常細緻的分解。我特別對書中關於「服務供應鏈」的探討感興趣。在現今這個強調服務體驗的時代,如何將產品的售後服務,也納入到供應鏈的管理範疇,讓它與產品的交付一樣順暢,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啟發。書中還探討了「精實服務」的概念,這讓我想到,我們在提供客戶服務時,常常會出現流程冗長、效率低下的問題,如果能應用精實的思維,去除不必要的環節,提升服務的效率和品質,相信能大大提升客戶的滿意度。此外,書中還強調了「綠色供應鏈」的重要性,如何在整個供應鏈的運作過程中,兼顧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這也是我們台灣企業在國際市場上,越來越重視的一個面向。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了供應鏈的本質,它不僅僅是一個物流和資訊的流動過程,更是一個價值創造和傳遞的有機體。
评分我必須說,讀完《SCM 供應鏈管理-策略、技術與實務》這本書,我對「數據」的看法,完全被改變了。以前我總覺得數據就是數字,最多就是用來做報表。但這本書讓我看到,數據才是供應鏈的「大腦」,是驅動整個鏈條智慧運行的核心。書中對於「數據分析」在供應鏈中的應用,簡直是無孔不入。從需求預測的精準度,到庫存水平的優化,再到物流路線的規劃,甚至是供應商的風險評估,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數據的支撐。我尤其對書中關於「預測性分析」的介紹印象深刻。作者解釋了如何利用歷史數據、市場趨勢、甚至是一些看似不相關的外部因素(例如天氣、社群媒體的討論熱度),來預測未來的需求。這讓我聯想到,我們公司目前的銷售預測,很大程度上還是依賴過去的經驗,準確率不高,導致庫存積壓或者缺貨的情況時有發生。如果能應用書中提到的這些方法,相信我們的預測會更加精準,營運也會更加穩健。書中還探討了「即時數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物聯網和感測器,來收集貨物的實時位置、溫度、濕度等資訊。這對於像生鮮食品、藥品這類對環境有嚴格要求的產品,尤為重要。這本書讓我明白,在供應鏈管理中,數據不再是被動的記錄,而是主動的決策依據,是提升競爭力的關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