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探讨了台湾的出版环境、出版公司体质及其出版策略、出版与行销、出版通路等问题,同时也介绍了作者写作与版税支付等情形,是一本了解台湾出版文化最佳的入门读物,可谓为一本小型的「台湾出版学」,也是迄至目前为止一窥台湾出版界涵盖面较为整全的一本书。作者在本书中也对台湾近几年来书籍出版的趋势,做了全面且具深度的思索与针砭。自一九九七年初版以来,深获好评,并为相关传播系所以及修习出版学学生必读之书,本版(第三版)再经作者重新修订,值得为广大的台湾读者推荐。
作者简介
孟樊
本名陈俊荣,一九五九年教师节生,O型,天秤座。台湾省嘉义县新港乡人;目前定居在台北市。国立台湾大学法学博士。曾获中国政治学会杰出硕士论文奖。现为国立台北教育大学语文与创作学系副教授,主编《当代诗学》。早年曾参加汉广诗社;并曾任中国青年写作协会理事。长期于传播界任职,曾任《中国时报人间副刊》编辑、时报出版公司主编、桂冠图书公司副总编辑、联经出版公司企划主任及扬智出版公司总编辑;并兼任《联合晚报》等报社主笔。曾于国内各大报刊开设专栏长达十数年。后于中国文化大学、辅仁大学、东吴大学、南华大学等校授课,并曾任佛光大学文学系系主任。出版之着作有:诗集《S.L.和宝蓝色笔记》、散文集《喝杯下午茶》、文化评论集《后现代併发症》、文学评论集《台湾文学轻批评》、学术论着《当代台湾新诗理论》、《台湾后现代诗的理论与实际》、《文学史如何可能─台湾新文学史论》……已二十余册。
这本《台湾出版文化读本(三版)》真的让我找回了好多关于台湾出版业的回忆,也看到了许多我过去可能忽略的角落。初次拿到这本书时,我只是觉得它是一本关于出版的书,但翻开之后,才发现里面蕴含的文化底蕴和时代变迁的痕迹。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早期台湾出版业的描述,那些泛黄的纸张、略显笨拙的印刷,都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年代,感受着文字的力量是如何一点点在台湾这片土地上传播开来的。书中对一些经典刊物的追溯,比如一些曾经影响了几代人的杂志,让我深感敬佩。它们不仅仅是纸张上的文字,更承载着那个时代的思想、情感和社会变迁。我甚至在书里看到了自己年轻时追逐过的那些杂志的影子,感觉像是和过去的自己对话一样。而且,这本书并没有停留在过去,它还深入探讨了台湾出版业在不同时期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如何随着时代发展而转型。我觉得最棒的地方是,它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学术论文,而是用一种非常生动、贴近读者的方式,讲述了台湾出版文化的演进史。读完之后,我感觉对这片土地上的出版业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情感连接,也更珍惜现在能够轻松获取到的阅读资源。
评分《台湾出版文化读本(三版)》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关于出版的书,不如说它是一部关于台湾社会脉动的文化史。它以出版为切入点,却触及了台湾政治、经济、社会、思想等方方面面,展现了出版业是如何与时代同频共振,甚至引领潮流的。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时期出版业发展趋势的分析,比如在某个政治敏感时期,出版业是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如何通过隐喻和象征来表达民意。这种解读让我对台湾的民主化进程有了更深的理解,也看到了出版业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而且,书中还提到了许多当时备受瞩目的作家、编辑和出版人,他们的故事和他们的作品,共同构成了台湾出版的辉煌篇章。我读到一些我曾经仰慕的文化人的故事,觉得特别亲切,也更加佩服他们的勇气和智慧。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记录历史,更是对历史进行深度解读,让我们能够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理解台湾社会的发展。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拿到《台湾出版文化读本(三版)》时,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总觉得这种“读本”类的书可能会比较学院派,写得干巴巴的。但万万没想到,这本书的写法竟然是如此的活泼有趣!它没有那种长篇大论的理论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段段生动的故事,把台湾出版界的历史娓娓道来。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细节的把握,比如对某个时期出版业政策的解读,对某个著名书店兴衰的描写,都非常到位,让人感觉不是在读一本“书”,而是在看一部关于台湾出版业的纪录片。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当时的采访摘录和珍贵的图片,更增添了这本书的可读性和历史感。我记得里面有段关于独立书店的章节,特别打动我。那些充满个性的独立书店,它们不仅仅是卖书的地方,更是文化交流的平台,是社区的灵魂。读完这段,我立刻就想起我常去的那家小书店,感觉它也承载着和书中描述一样的精神。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出版”这个概念,它不只是商业行为,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社群凝聚的力量。
评分我必须说,《台湾出版文化读本(三版)》这本书带给我的,远不止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情感上的共鸣。我喜欢它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没有强烈的个人观点输出,而是将历史的脉络、行业的变迁、以及其中人物的故事,以一种客观而富有温度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出版人”的篇章印象深刻,他们不仅仅是商业的操盘手,更是文化的守望者,用自己的热情和坚持,为台湾的文化土壤注入了生机。读到一些关于小型出版社、独立书店的奋斗历程,让我深感敬佩。他们可能没有强大的资本支持,但他们用对内容的坚持和对读者的真诚,赢得了尊重。这本书让我看到,出版业不仅仅是书籍的生产和销售,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传递,一种精神的延续。它让我更加珍视那些默默耕耘的出版人,也更加热爱阅读本身。
评分这本书绝对是为那些对台湾出版文化真正感兴趣的读者量身打造的。我个人在阅读过程中,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沉浸感”非常强。作者在叙述时,不仅仅是陈述事实,更善于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比如,描述某个年代的出版市场时,会详细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读者的阅读习惯、甚至是书店的陈设和香气,这些细节的描绘,让我仿佛穿越回那个时代,亲身经历了一切。书中对一些经典著作的解读也相当有深度,不仅仅是介绍内容,更是分析其在当时的社会语境下的意义和影响。我尤其喜欢关于早期儿童读物的章节,那些充满童趣和教育意义的书籍,让我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同时,书中也探讨了新技术对出版业的影响,比如数字出版的兴起,以及传统出版业如何应对挑战。这种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叙述方式,让这本书既有厚重感,又不失现代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