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杰出诗人中,当推陶渊明为第一。
中国古代的一部分大作家,往往注本颇多,使人有眼花撩乱之感。经过一段时间的注释积累,需要有一个汇萃众说的集注本 ,使读者获得观一书而众说备的乐趣和方便。龚斌这本笺注适应 了这一要求,它完成于二十世纪末叶,总结了宋代以来以至近百 年陶渊明作品的研究成果,不愧为陶集注本中具有集大成意义的
佳着,我为此异常欣喜。(选自王运熙为本书所做序文)
本书原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次增订除参校焦本《陶靖节集》外,并参考王叔岷等海外之研究成果。里仁书局编辑部并 为每条资料回查原书。
龚斌,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第三段评价:** 对于我这样非专业但真心热爱古籍的读者来说,一本好的古籍整理本,其价值在于能否在学术的严谨性和可读性之间找到一个绝佳的平衡点。《陶渊明集校笺(增订本)》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书中的校勘部分,虽然极尽严谨,但文字清晰,标示明确,不会让非专业读者望而却步。而那些“笺”的部分,更是将深奥的学术研究化为易于理解的导读。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并没有过多地使用晦涩难懂的学术术语,而是用一种相对平实、却又充满智慧的语言,引领读者进入陶渊明的精神世界。例如,在解读《归去来兮辞》时,书中不仅详细解释了词句,还结合了陶渊明当时的生活经历,分析了他从仕途到归隐的心路历程,这种结合,让作品的情感张力瞬间被放大,也让我对“辞”的内涵有了更深的体会。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一边看原诗,一边对照“笺”,那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是阅读普通注疏本难以比拟的。
评分**第二段评价:**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增订本”这三个字有些顾虑,担心是不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胡乱添加,或者只是为了提升销量而进行的表面功夫。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在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中时,我的疑虑被彻底打消了。那种“增订”并非简单的叠加,而是基于更充分的研究和更广阔的视野,对原有的内容进行了精心的完善和深化。我注意到,书中对一些原文的校勘,采用了更加多样化的文献来源,这使得文本的准确性有了极大的提升。更让我惊喜的是,“笺”的部分,新增了不少解读,它们往往能从更宏观的角度,将陶渊明的诗文置于当时的社会文化语境中进行分析,比如对当时政治局势、哲学思想、甚至是文人交往对陶渊明创作影响的探讨,都让我受益匪浅。阅读这本书,仿佛是在一层层剥开陶渊明的作品,每一次翻页,都像是揭示了一个新的层面,让我对这位隐逸诗人的理解更加立体和深刻。它不再是孤芳自赏的田园歌者,而是有着复杂内心和深邃思想的士人。
评分**第五段评价:** 我一直认为,真正好的学术著作,应该是能够跨越专业领域的界限,触及到更广泛读者的心灵。《陶渊明集校笺(增订本)》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作为一名并非专业研究者,但对中国古典文化怀有深厚感情的普通读者,我在这本书中找到了极大的满足感。它不像某些学术专著那样高高在上,令人难以接近,而是以一种温和而有力的姿态,将陶渊明的诗文及其背后的深刻意涵呈现出来。我特别喜欢书中在“笺”的部分,对一些意象的解读,例如对“菊”的象征意义,或是对“桑麻”的田园象征的阐释,都写得既准确又富有启发性。它让我不再仅仅是停留在“采菊东篱下”的字面理解,而是能够更深入地体会到陶渊明在那个纷乱时代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以及他对生命本真的回归。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校注本,更像是一扇窗,透过它,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更加立体的陶渊明,也让我对“隐逸”这一在中国文化中独特的精神追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第一段评价:** 拿到这本《陶渊明集校笺(增订本)》的时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厚重感。不仅仅是物理上的重量,更多的是内容上的分量。作为一名对魏晋风度一直颇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我曾尝试过不少陶渊明的选本,但总觉得意犹未尽,或者在一些注释和解读上不够深入,有些地方读来总有些模糊不清。这本“校笺”二字,在我看来就已经暗示了其学术的严谨和内容的扎实。翻开扉页,精美的排版和清晰的字体就让人心生好感。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陶渊明的诗文,而是进行了细致的校勘和考证,这对于想要深入理解作品背后历史背景、语言演变以及作者心境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尤其关注的是那些“笺”,这意味着在原文本的基础上,有学者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注释,这种“箋”就像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者,在你阅读陶渊明时,不厌其烦地为你讲解字词的含义、典故的出处,甚至是一些流传过程中的细微变化。读一本好书,就像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而这本书,让我感觉与陶渊明先生的对话更加清晰、更加真切了。
评分**第四段评价:**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古代文学的爱好者,我深知一部经典的整理与校注工作量之巨大,以及其学术价值的重要性。拿到《陶渊明集校笺(增订本)》时,我第一眼就被其精细的装帧和考究的用纸所吸引,这本身就体现了一种对经典的尊重。但更让我内心激动的,还是其内涵的丰富性。书中不仅收录了陶渊明的完整作品,更重要的是,它在“校”与“笺”上下了极大的功夫。“校”的部分,我看到的是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比对不同版本,力求还原陶渊明诗文的原貌,这对于研究文本的流变和辨析真伪至关重要。“笺”的部分,则更是体现了编纂者的学术功底和解读能力。我注意到,一些前人未曾注意到的细节,或是对一些经典篇章的全新解读,都包含在其中,这无疑为我们理解陶渊明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深度。阅读此书,仿佛是在与历代学者进行一场思想的对话,他们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凝聚于此,为我们这些后来者铺就了一条更平坦、更清晰的学习之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