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河小说因赋予「台湾史为叙述主体」的重要属性,承继本土文学论述的传统。自钟肇政《台湾人三部曲》、李乔《寒夜三部曲》起,直到东方白《浪淘沙》、邱家洪《台湾大风云》,一路走来,已形成台湾文学的历史长流。在这动辄数百万字的长篇大河小说中,作者以各种角度精辟而深入地探讨、解析四位大河小说家之作品。热爱并且曾经阅读此四位大河小说家作品的读者自然不能错过本书,它将带您进入更深刻的领域;而未曾阅读或准备阅读的读者们更是不可不读,因本书将是您最佳的导览,带领您进入台湾大河小说家的历史洪流中一窥其中奥秘。
作者简介
欧宗智
1954年生于台北
文化大学中文系文艺组毕业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结业
东吴大学中研所毕业
现任台北县清传高商校长
*着有:
《多少英雄浪淘尽─「浪淘沙」研究与赏析》
《东方白「浪淘沙」析论》
《横看成岭侧看成峰─台湾文学析论》
《走出历史的悲情─台湾小说评论集》
《为有源头活水来》书评集
《送你一朵花》
《观音山下的沉思》
《三十岁以后才明白》
《悲愁的城堡》
《春衫犹湿》
《仰望自己的天星》
台湾文学的历史长流──自序
【钟肇政】
塑造台湾女性勇敢热情的形象──钟肇政三部曲小说中的银妹与奔妹
《八角塔下》的异族爱恋
本土小说中的族群情结──以《怒涛》、《埋冤一九四七埋冤》、《浪淘沙》为例
【李乔】
复杂多面的人性思考──《寒夜三部曲》的汉奸文化与异国情谊
台湾女性的自我发现──《埋冤一九四七埋冤》的叶贞子与钟琼玉
小说哲学的建构──《蓝彩霞的春天》的象征意义与反抗意识
禁忌、荒诞、意识流与象征──《李乔短篇小说精选集》特色
【东方白】
《浪淘沙》主要人物结构及其身分认同
《真与美》和《浪淘沙》对照读趣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看《浪淘沙之诞生》
《真美的百合》结构语码探析
东方白小说中神话与传说的转用及其思想之呈现
仙乡故事的时间概念──谈〈浦岛太郎〉和〈棋〉
史实和想像的融合──2005年度最佳小说〈头〉评介
丰富多元的象征意义──谈东方白的〈网〉
【邱家洪】
台湾民主发展的缩影──综论《台湾大风云》
公理正义与现实功利之对比──《台湾大风云》的人物塑造
可悲可叹的台湾人──《台湾大风云》对投机份子的批判
超越绝望之爱──《台湾大风云》的异族爱恋
保有生命尊严的气概──《台湾大风云》的台湾意识
《台湾大风云》的土地意识
《台湾大风云》的女性意识
《台湾大风云》的文化语码
《台湾大风云》的人生哲学
附录:《台湾大风云》叙事大要
台湾文学的历史长流
所谓「大河小说」,由字面观之,当有巨大、深远之意,台湾文坛耆老叶石涛以Roman-fleuve为「大河小说」的语源,他说:「凡是够得上称为『大河小说』(Roman-fleuve)的长篇小说必须以整个人类的命运为其小说的观点。要是作者缺乏一己的世界观和独特的思想,对于人类的理想主义倾向茫然无动于衷,那么这种小说就只是一连串故事的连续,充其量也不过是动人心弦的畅销读物而已。」这是针对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作家的素养所下的界说,也就是说,作家必须将其对人类命运思想的观点倾注于作品之中,方能成就其为大河小说。
首开台湾大河小说先河的钟肇政,以「内涵」来界定大河小说,他说:「大河小说可分:一、以个人生命史为主,二、以若干世代的家族史为主,三、以一个集团的行动为主等三种类型,内涵则或首重个人精神之发展与时代演变递嬗的关系,或以集团行动与时代精神之互动为探讨之中心。」除了依照小说人物之间的关系,分为个人、家族和集团三类之外,重点在于强调其与时代的互动,当然「时代」乃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大体而言,以台湾史为主体的大河小说,颇能反映台湾自清治、日治、国民政府迁台以来,人民与统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有着一贯的主题,即是「台湾人对统治者与周遭环境无穷无尽的反抗」。无论如何,大河小说以时代的巨轮当背景,等同于时代还原的小说,非常值得仔细研究。
观夫台湾小说发展史,大河小说之出现,代表台湾小说进入崭新境地,也为台湾文学史立下新的里程碑。从60年代,钟肇政(1925-)撰写《台湾人三部曲》开始,接着有李乔(1934-)《寒夜三部曲》、东方白(1938-)《浪淘沙》等,以接力赛方式,分别完成其大河巨着,已然蔚为台湾文学的盛景。国家台湾文学馆注意到此一文学现象,特于2006年秋举办「台湾大河小说家作品学术研讨会」,对台湾大河小说的发展与表现,进行全面性的探讨,书写台湾文学史极重要的一章。
「台湾大河小说家作品学术研讨会」举办之时,台湾最新大河小说──邱家洪(1933-)《台湾大风云》甫出版问世,未克躬逢其盛,于会中列入讨论,诚美中不足也。实则《台湾大风云》堂堂五大册,约185万字,比前述三部大河小说的字数更多,规模更庞大,而且一气呵成,乃台湾文学一大异数。兹整理近年来以钟肇政、李乔、东方白、邱家洪等大河小说家作品为对象之论文24篇,合为《台湾大河小说家作品论》一书,当别有特色与价值。由于学界对钟肇政、李乔作品之讨论较多,是以本书仅收录有关者7篇,而一般针对东方白作品之讨论者较少,故本书多收录之,计8篇。至于邱家洪,虽然早年发表过文艺小说,唯俟其《台湾大风云》出版方引起文坛瞩目,且目前学界对于邱家洪作品之评论与研究,尚付之阙如;加以在这追求「轻薄短小」的时代,如此之超级长篇对读者而言,无疑是极大挑战,则透过本书所收录之《台湾大风云》论文9篇及其「叙事大要」,读者或许比较容易了解、掌握该鉅着的诸多小说元素吧!
台湾大河小说因赋予「台湾史为叙述主体」的重要属性,承继本土文学论述的传统,向来被视为「本土认同的重要象征与符码」。而自钟肇政《台湾人三部曲》、李乔《寒夜三部曲》起,直到东方白《浪淘沙》、邱家洪《台湾大风云》,一路走来,已形成台湾文学的历史长流,对台湾文学史来说,可谓深具意义。本论文集之出版,一方面是向以上台湾大河小说家的卓越贡献表示敬意,一方面也邀请更多读者,放慢生活步伐,静下心来,走进台湾大河小说家的文学世界,一起建构台湾文学更壮阔、美丽的远景
最近在寻找一些能够让我沉浸其中、思考良久的文学评论,偶然间看到了这本书的介绍。我对台湾文学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钟爱那些充满时代气息和人文关怀的作品。而“大河小说”更是我心目中的经典类型,它们像一条奔腾的河流,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也流淌着人性的悲欢。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理解台湾“大河小说”世界的绝佳机会。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分析这些作品是如何构建出宏大的历史背景,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群像,以及作者们是如何在繁复的叙事中展现人性的光辉与阴暗。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揭示出这些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基因和时代精神,帮助我理解台湾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经历的变迁与发展。
评分读到这本书的书名,我立刻被吸引住了。台湾的“大河小说”在我心中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们往往气势恢宏,叙事绵长,能够勾勒出一个时代的面貌,也展现了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渺小与伟大。我一直渴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些作品的创作理念和艺术技巧。“作品论”这三个字,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我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剖析这些“大河小说”的结构、人物塑造、语言风格的?书中是否会探讨这些作品如何反映台湾的历史进程、社会变迁,以及作者们在其中所寄托的情感和思想?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获得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不仅仅是欣赏故事,更是能够理解故事背后的匠心与深度,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台湾“大河小说”独特的魅力所在。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意思,一种古朴的水墨风格,却又带点现代的留白,让人一眼就能联想到书名中的“大河”二字,仿佛能感受到那股奔腾不息的历史洪流。我一直对台湾本土的文学作品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反映时代变迁、社会风貌的宏大叙事,总觉得能从中窥见一个地方更深层次的灵魂。读过一些台湾作家笔下的故事,他们往往能将历史的厚重感与个体命运的细腻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味。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想要深入了解台湾“大河小说”这一独特文学现象的空白。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探讨作者如何构建那个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结构,人物的成长轨迹与时代的潮汐如何相互作用,以及作者在叙事中是如何处理宏大叙事与微观人物刻画之间的平衡的。这种对文学创作背后技法与时代关照的深度分析,往往比单纯的故事梗概更能触动我。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文学作品,其魅力在于能够跨越时空的限制,与不同时代的读者产生共鸣。而对这些作品进行深入的评论,则更能放大这种共鸣,甚至挖掘出作者自己也未曾意识到的深层含义。这本书的名字,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大河小说”本身就蕴含着一种史诗般的宏大感,而“作品论”则预示着这是一次对文学创作的深度探索。我非常好奇,作者将如何解读台湾这些“大河小说”的独特之处?它们与中国大陆或者其他地区的大河小说相比,有哪些鲜明的特色?书中的评论是否会触及到作者在处理历史事件、民族认同、社会变革等宏大主题时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他们是如何通过文学语言来表达这些复杂的议题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重新审视我所熟知的那些“大河小说”,发现其中更多不为人知的奥秘。
评分作为一名资深的书迷,我深知一本优秀的评论集,其价值绝不亚于那些被评论的作品本身。它能够引领读者进入一个更广阔的视野,理解作者创作的初衷、时代的背景,以及作品在文学史上的位置。我一直对文学评论有着极大的热情,尤其是那些能够发人深省、观点独到的评论。台湾文学在华人世界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大河小说”更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文学类型,它们往往篇幅宏大,人物众多,时间跨度长,深刻地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与社会的变迁。我迫切地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抽丝剥茧,剖析这些“大河小说”的精髓的。它是否能够帮助我理解这些作品背后所承载的民族情感、历史记忆,以及作者们在创作中运用了哪些独特的叙事手法来驾驭如此庞杂的题材。我期待书中能有对不同时期、不同作者的“大河小说”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勾勒出这一文学类型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轨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