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國科會文學一學門90-94研究成果發錶會」之中國文學領域的論文集結,因內容較為龐大,分為兩冊。
第一冊發錶者包含國內十三大教育與學術單位的教授、學者十八人,論述範圍涵括:詩學通論、辭賦、南北朝詩歌、唐詩、宋詩、明詩以及清詩等諸多領域的探討。藉以闡明古典詩歌傳統發展的主要趨勢、重新確立文學真理的終極根據。更透過詩學之探討,從文學史的角度齣發,歸納所有相關之文本、地理、詩歌美學等豐富資料;或論詩歌作品之虛實交疊,或論詩人之文學格局、詩藝特色、創作模式以及各朝代間的承襲關鍵。篇篇立論精確、識見獨到,精采呈現瞭中國詩歌藝術的豐富樣貌,可謂颱灣學術界近年中國文學研究之重要裏程碑。
作者簡介
主辦單位:國科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發展處
承辦單位: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文學院國文學係、颱灣文學研究所
林玫儀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王偉勇 成功大學中國文學係(所)教授
劉少雄 颱灣大學中國文學係(所)教授
洪惟助 中央大學中國文學係教授
黃思超 中央大學中國文學係博士生
曾永義 世新大學中國文學係教授
陳 芳 颱灣師範大學國文學係(所)教授
王璦玲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王安祈 清華大學中國文學係(所)教授
柯慶明 颱灣大學中國文學係、颱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謝海平 逢甲大學中國文學係(所)教授
楊玉成 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係(所)副教授
謝明陽 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係副教授
高莉芬 政治大學中國文學係副教授
王國良 颱北大學古典文獻學研究所教授
高桂惠 政治大學中國文學係副教授
黃錦珠 中正大學中國文學係教授
鬍曉真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
總策劃者簡介
林明德 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係(所)教授兼副校長
黃文吉 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係(所)教授
序 學術盛會彰師大──國科會文學一學門90 ~ 94研究成果發錶會∕林明德、黃文吉
拾玖 全明詞訂補之重要性──以三陸父子為例∕林玫儀
貳拾 清代「論詞絕句」論李白詞探析∕王偉勇
貳拾壹 鄭騫先生的詞史觀∕劉少雄
貳拾貳 北黃鍾宮【水仙子】麯牌初探∕洪惟助、黃思超
貳拾參 餘姚腔新探∕曾永義
貳拾肆 宋、元南戲以「崑劇」重構的得失∕陳芳
貳拾伍 文本意識與閱讀轉化──論金批《西廂》之理論意涵∕王璦玲
貳拾陸 梅蘭芳以雅正為女性塑造的內在隱衷──從乾旦與流派說起∕王安祈
貳拾柒 「錶」、「奏」作為文學類型之美感特質的研究∕柯慶明
貳拾捌 1908 ~ 2000年敦煌變文「通論」部分研究述評∕謝海平
貳拾玖 啓濛與暴力──李卓吾與文學評點∕楊玉成
參拾 錢澄之的遺民晚景──以《田間尺牘》為考察中心∕謝明陽
參拾壹 壺象宇宙與神話樂園──蓬萊三壺神話及其宇宙思維∕高莉芬
參拾貳 魯迅編撰《唐宋傳奇集》探析∕王國良
參拾參 明清小說遊戲觀的辯證──以《十二樓》、《照世盃》為起點的討論∕高桂惠
參拾肆 晚清小說的女性書寫──以《俠義佳人》為例∕黃錦珠
參拾伍 王蘊章的雜誌編輯事業──兼論民初彈詞小說的發展情況∕鬍曉真
附錄一 國科會文學一學門90 ~ 94年研究成果發錶會議程錶
附錄二 籌備委員會工作編製與職掌錶
坦白說,剛開始翻開《颱灣學術新視野-中國文學{二}》時,我曾有些許的猶豫,擔心內容會過於艱深。但讀瞭幾頁之後,我便完全被吸引住瞭。這本書在探討中國文學的“現代性”問題上,給齣瞭非常富有啓發性的視角。作者並沒有迴避中國文學在麵對西方文化衝擊時所經曆的陣痛,而是深入分析瞭從五四運動以來,中國作傢如何在繼承傳統與擁抱現代之間進行艱難的探索。書中對魯迅小說中的“呐喊”與“彷徨”的解讀,不再是泛泛而談,而是結閤當時的社會現實和作者的精神睏境,進行瞭極具深度的剖析。我尤其喜歡作者對“國民性”批判這一議題的探討,他認為魯迅的批判並非否定,而是為瞭喚醒,是為瞭尋求齣路。書中還涉及到瞭颱灣地區一些作傢在處理現代性議題時所展現齣的獨特風格和思考,這讓我看到瞭中國文學在不同語境下的多元發展。總的來說,這本書的學術視野非常開闊,對中國文學現代性的思考也相當深刻,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的好書。
评分《颱灣學術新視野-中國文學{二}》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其“跨界”的勇氣和“融閤”的智慧。在處理中國文學與海外漢學研究的關係時,作者展現瞭令人驚嘆的功力。書中對於一些中國古典文學作品在西方學界的接受史以及被解讀齣來的不同麵貌,進行瞭細緻的梳理和分析。我特彆對書中關於《金瓶梅》的章節印象深刻,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其視為一部“禁書”或者“風月寶鑒”,而是從文化人類學、性彆研究等多個角度,揭示瞭這部作品在當時社會文化背景下的復雜意涵,以及它如何被不同文化語境下的學者所解讀和評價。書中也提及瞭颱灣學者在藉鑒和吸收海外漢學研究成果方麵所做的努力,以及他們如何將這些成果融入到對中國文學自身的理解中,形成獨具特色的學術觀點。這種開放的學術姿態,以及對跨文化交流的深刻洞察,使得這本書在學術的嚴肅性之外,更增添瞭一份獨特的魅力,讓我看到瞭中國文學研究廣闊的可能性。
评分我一直對颱灣的學術研究充滿瞭好奇,而這本《颱灣學術新視野-中國文學{二}》則讓我大開眼界。書中對明清小說的一些論述,特彆是對於《紅樓夢》的解讀,簡直是顛覆瞭我以往的認知。作者沒有簡單地從情節或者人物關係入手,而是巧妙地運用瞭西方文學理論和現代社會學視角,對寶黛愛情的悲劇性進行瞭全新的闡釋。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關於“賈府衰敗”的章節,作者並沒有將其僅僅歸結為人物的性格弱點,而是深入挖掘瞭那個時代政治、經濟、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響,認為這是封建社會走嚮沒落的必然結果。書中還特彆分析瞭《紅樓夢》中不同階層人物的生存狀態,以及他們各自的命運軌跡,這讓我看到瞭一個更為立體、更為復雜的社會圖景。讓我感到驚喜的是,作者還聯係瞭颱灣本土的文學創作,探討瞭《紅樓夢》對後世颱灣小說傢可能産生的影響,雖然書中對此的篇幅不多,但這種跨地域、跨時代的學術對話,無疑極大地拓展瞭我的視野。總而言之,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論證也相當嚴謹,讓我受益匪淺。
评分閱讀《颱灣學術新視野-中國文學{二}》的過程,與其說是在“讀書”,不如說是一場智識的盛宴。本書在處理古代詩歌的現代化解讀方麵,達到瞭一個新的高度。我一直認為,古詩詞的魅力在於其含蓄蘊藉,但常常苦於難以深入理解其背後的深意。這本書則為我打開瞭一扇門。作者在分析唐詩的某些經典作品時,不再局限於傳統的注釋和賞析,而是巧妙地引入瞭符號學、接受美學等前沿理論,對詩歌的意象、結構乃至於其在不同時代被解讀的可能性進行瞭深入探討。讀到關於李白的《靜夜思》的分析時,我被作者的觀點深深吸引:他認為這首詩的“鄉愁”並非僅僅是地理上的思念,更是一種對逝去時光、對自我身份的追尋,這種解讀方式讓我耳目一新,也讓這首耳熟能詳的詩歌煥發齣瞭新的生命力。而且,作者在書中還穿插瞭一些關於颱灣地區學者在不同時期對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的梳理和評價,這讓我看到瞭學術研究的傳承與發展,也體會到瞭颱灣學術界在某些領域獨到的見解和貢獻。
评分這本《颱灣學術新視野-中國文學{二}》真是讓我愛不釋手!剛拿到書時,我還以為會是很枯燥的學術論述,沒想到作者的筆觸如此生動,仿佛把我帶迴瞭那個風起雲湧的年代。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宋代詞壇的分析,那種對詞人內心世界的細膩描摹,讓我能深刻體會到他們字字珠璣背後的情感波瀾。比如,作者對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的解讀,不再是簡單的字詞講解,而是從詞的創作背景、作者的人生際遇,甚至當時的社會思潮等多方麵進行瞭深入剖析。讀到“大江東去,浪淘盡,韆古風流人物”時,我仿佛真的站在赤壁之上,感受那份壯闊與滄桑。作者並沒有止步於此,他還將蘇軾與同時期的其他詞人做瞭對比,闡釋瞭不同風格的形成原因,這讓我在理解蘇軾的同時,也對辛棄疾、李清照等人的創作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更難得的是,作者還將這些古代的文學瑰寶與當下的讀者心理進行連接,探討瞭這些作品為何至今仍能引起我們的共鳴。這種將曆史的厚重感與當代的鮮活感相結閤的寫法,無疑是本書最大的亮點之一,也讓我對中國文學有瞭全新的認識和感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