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一生,做过两个重要决定:
一、决定嫁李涛;
二、决定把我唯一的孩子送出国念书。
这两个决定如果有任何一个错误,都会让我悔恨一辈子。
送邦邦出国的赌注更甚于婚姻,
我可能让他脱胎换骨,也可能扼杀他的一生。
送孩子出国的父母,有千百种理由,
我们的理由很简单──找回原来的邦邦。
因此这本书,不会是其他父母们的教育宝典,因为每个孩子和家庭都是独特的;
它也不是成功典范,因为未来的路还很长;
它只是记录了我们这个家最惊心动魄的改变,和一个十四岁孩子的异国奋战。
当然,我们还要谈谈台湾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因为,只要有一点点希望,邦邦有多一点点的快乐,我们都不会让他远走异域。
那美国教育又有多优?还不是问题一堆?
的确,美国教育并不完美,但是他们教育的精神及内涵明确而感人。
他山之石,我们提笔写下,
希望我们的观察,带给家长、孩子、学校以及教育政策制定者思考的空间。
三年间,我们看到邦邦的转变,
他成熟而负责任,自信而不骄狂,懂得自我计画,并且督促自己要不断进步。
我永远记得他前些日子跟我说的话:「我念得很高兴,因为我在为自己念。」
-- 李艳秋
作者简介
李艳秋
辅大大传系毕业。
现任TVBS执行董事、「新闻夜总会」节目主持人,新闻资历27年。
着作有《亲爱关系I》、《亲爱关系II》、《新闻背后真相之前》、《惊艳记》。
先生李涛,电视新闻节目「2100全民开讲」主持人。
李志邦
17岁。14岁赴美,现为美国高中2008年级生,即将成为大学新鲜人,身高已突破父母基因限制,继续攀升中。
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远不止于文字本身。它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心深处对学习的真实渴望,以及那些被现实压抑的、对知识本身的纯粹热爱。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淡然与通透,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对学习的抗拒,并非源于学习本身有多么枯燥,而是源于我们固有的观念和不恰当的学习方式。书中对于“内在驱动力”的探讨,让我茅塞顿开。我过去常常依赖外部的激励,比如分数、奖励,来驱使自己学习。但这种方式,就像是饮鸩止渴,一旦外部的压力消失,学习的热情便会随之熄灭。而这本书,却引导我去发掘那些深藏于内心的、对某个领域本身的热情。它让我去思考,什么东西是真的能点燃我内心的火焰,让我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即使没有回报,也乐此不疲。这种内在的驱动力,才是真正持久而强大的学习动力。我开始尝试去寻找那些让我感到“着迷”的事物,去观察它们,去了解它们。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原来学习可以如此自然而然,如此充满惊喜。我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去探索,去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书中对“连接”的强调,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鼓励我们将看似孤立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触类旁通”的能力,不仅能加深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更能激发我们对新知识的联想和创造。我仿佛看到,那些散落的珍珠,在书中巧妙的引导下,串联成一条条璀璨的项链,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这本书,让我不再把学习看作是单调的积累,而是将其视为一场跨越不同领域、连接不同思想的精彩旅程。
评分这本书,我读完之后,感觉像是走进了另一个世界。它没有给我灌输任何具体的学习方法,也没有罗列出一堆枯燥的理论,更没有告诉我要怎么去“学”。相反,它像一位老朋友,娓娓道来,用最朴实却又充满智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关于如何享受学习过程的画面。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于“好奇心”的阐述。作者并没有将好奇心仅仅定义为一种求知欲,而是将其升华为一种对世界万物内在联系的探索,一种对未知领域跃跃欲试的渴望。他笔下的好奇心,不是带着功利性的目的去追逐知识,而是源于一种纯粹的、孩子般的天真,一种对“为什么”的执着追问。这种态度,让我重新审视了我过去对学习的认知。我曾经认为学习就是为了考试,为了升职,为了所谓的“成功”。但这本书却告诉我,学习本身可以成为一种乐趣,一种自我实现的途径。它让我明白,当我们不再把学习看作是沉重的任务,而是将其视为一次次奇妙的探险,每一次的发现都将带来发自内心的喜悦,那么,学习的过程本身就会变得轻盈而充满活力。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犯错”的观点。它没有回避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挫折和失败,而是用一种温和的、鼓励的态度去解读它们。作者认为,错误并非学习的终点,而是通往更深理解的垫脚石。每一次的错误,都是一次宝贵的经验积累,都是一次优化学习策略的机会。这种积极的视角,让我不再害怕犯错,反而愿意去尝试,去挑战那些看似困难的任务。我仿佛看到,那些曾经让我望而却步的难题,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在不怕犯错的勇气下,逐渐变得清晰起来。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学习,更是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热爱生活、更懂得享受过程的人。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拿到这本书,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我读过太多关于“如何学习”的书,它们总是充满了各种技巧和方法,听起来都很有道理,但实践起来却总是差强人意。然而,《走一条快乐学习的路》这本书,却完全颠覆了我对这类书籍的认知。它没有给我任何“秘籍”,没有给我任何“套路”,更没有给我任何“捷径”。它只是静静地在那里,用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一种学习的态度,一种生活的智慧。最让我心动的是书中对于“专注”的阐述。作者并没有将专注仅仅理解为“排除干扰”,而是将其提升到一种“全身心投入”的境界。在这种状态下,时间仿佛停止了流动,外界的一切都变得模糊,只有眼前的知识,与我一同呼吸,一同律动。我能感受到,那种纯粹的投入,带来的不仅是学习效率的提升,更是一种深刻的自我满足。我仿佛不再是为了完成某项任务而学习,而是沉浸在与知识融为一体的美妙体验中。书中还提到了“反思”的重要性。作者鼓励我们停下来,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思考自己的收获与不足。这种慢下来的节奏,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疲惫和焦虑,恰恰是因为我们一直在盲目地向前奔跑,而忽略了对自身状态的审视。通过反思,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模式,发现那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从而更有效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我不再是那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而是成为了一位主动探索、不断优化的学习者。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学习,不是技巧的堆砌,而是心态的转变,是与知识进行一场心与心的对话。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解放。它让我从“应该学习”的压力中走出来,去拥抱“我想学习”的喜悦。作者的笔触细腻而温和,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敬畏。我尤其被书中关于“积累”的观点所打动。作者并没有强调速成,而是提倡循序渐进,一点一滴的积累。他认为,真正的成长,是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是耐心等待花开的过程。这种观点,让我不再急于求成,而是学会了享受积累的过程。我开始更加注重细节,更加珍惜每一次的学习经历,即使是微小的进步,也从中感受到成就感。书中对“实践”的强调,也让我受益匪浅。作者认为,知识的价值,体现在其应用之中。只有将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才能真正地将其内化,转化为自己的能力。我开始尝试将书本上的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解决遇到的问题,去创造新的价值。这种实践的过程,让我对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体验到了学习的实际意义。我不再是那个只会死读书的学生,而是成为了一位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行动者。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学习,并非是知识的堆砌,而是智慧的升华;并非是能力的提升,更是人格的完善。它像是一盏指路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方向,让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旅途中,我将能够走得更远,更精彩。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学习可以如此轻松,如此自由。它打破了我心中对学习的种种束缚和恐惧。书中没有出现任何指令性的语言,比如“你必须这样做”,“你应该那样做”。它更像是一位智者,在静静地分享他的感悟,邀请你去思考,去体会。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玩耍式学习”的描述。作者并没有把玩耍与学习对立起来,反而认为,玩耍是激发创造力和好奇心的最佳途径。当我们在玩耍中探索,在游戏中学习,我们往往能够更自然地吸收知识,更深刻地理解概念。这种方式,让我重新燃起了对知识的兴趣。我不再把学习看作是严肃的任务,而是将其视为一场充满乐趣的探索。我开始尝试将书中的理念运用到我的日常生活中,去发现那些隐藏在寻常事物中的学习机会。我发现,原来一个简单的游戏,一次和朋友的聊天,一次对陌生事物的观察,都可能成为一次有意义的学习。书中对于“个性化”学习的强调,也给了我极大的启发。作者鼓励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不是盲目地模仿他人。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节奏和偏好,只有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径,才能真正地走上快乐学习的道路。我开始审视自己的学习习惯,去尝试不同的方法,去找到那个最能让我感到舒适和高效的学习模式。我不再是那个被动地套用他人方法的学生,而是成为了一位懂得倾听自己内心声音、创造属于自己学习节奏的学习者。这本书,让我不再害怕走弯路,因为它告诉我,每一步的探索,都是通往快乐学习之路的独特印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