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第一版於2002年齣版後,即獲得股市投資人及關心國內高科技産業人士的熱切關注,六年後的全新增訂版除保留原書仍具參考價值的內容之外,聯發科技、揚智科技董事長蔡明介先生再次提齣對颱灣及國際IC設計産業的新觀察,以及對於知識經濟、人纔發展、研發管理的新思考,並不吝分享30年從工程師而高科技專業經理人的豐富工作經驗,對即將進入高科技産業的新鮮人提齣精闢建議與殷殷期盼;而已經入行的從業人員則不難從蔡明介先生的經驗和反思之中,找到發人深省的提點,思索未來方嚮。新版內容包括三大主軸︰
◎ 知識經濟與全球IC設計——人類文明從農業經濟進化為工業經濟,如今則是以知識加值為特徵的知識經濟。一個以腦力為中心的産業,對研發管理、人纔發展必須格外注意,纔能達成企業、員工及股東三贏的勝局。
◎ 颱灣與國際 IC設計産業觀察——蔡明介先生長期探索IC設計業的心得,包括IC設計業的經營理念、市場法則、競爭策略等,對想要瞭解IC設計業的讀者,是最佳的參考資料。
◎ 競爭力與趨勢探索——探討颱灣科技産業的競爭力根源、未來發展前景,並深入思考新經濟的意涵及其挑戰,同時在麵對新科技世代交替之際,省思科技産業如何因應轉型,以及在不景氣的時候如何進行體質調整。
蔡明介先生透過本書提齣個人對半導體産業與IC設計業的深刻觀察與反省,而聯發科技與揚智科技所締造的卓越績效,更是他經營理念的最佳註腳。
作者簡介
蔡明介
颱大電機係、美國辛辛那提大學電機碩士,曾任工研院電子所工程師、聯電研發部副總、聯電第二事業群總經理,現任聯發科技、智原科技董事長,從事IC設計業二十餘年。
林宏文
交大電信工程係,曾任《經濟日報》記者,現任《今周刊》副總編輯,主跑科技産業。
李書齊
《今周刊》記者。
增訂版序 蔡明介 ∕ 5 原版序 蔡明介 ∕ 9
第一篇
知識經濟與全球IC設計 從工業革命到知識經濟 ∕ 12 颱灣IC産業發展過程的見證 ∕ 23 六年來全球IC設計業的變與不變 ∕ 30 科技管理的核心理念與策略、戰術 ∕ 39 重新檢視公司的經營理念 ∕ 51 落實研發管理 ∕ 62 人纔發展與員工分紅 ∕ 72 開放的心胸,無限的想像——交通大學榮譽博士頒授典禮演講 ∕ 82 從亞太觀點來看全球IC設計公司的發展——美西玉山年會晚宴演講 ∕ 96 揚智的改造工程 ∕ 112 創業的核心:「將有利於吾國乎?」——創業英雄的經驗分享 ∕ 118 企業的成長、組織的蛻變與轉型——以聯發科為例 ∕ 126
第二篇
颱灣與國際IC設計産業觀察 永續經營比當股王更重要 ∕ 142 IC設計業「一代拳王」理論 ∕ 146 IC設計業四個緻勝要素 ∕ 153 如何跨越IC設計業十億美元「天險」 ∕ 163 IC設計公司的價值 ∕ 176
第三篇
競爭力與趨勢探索 颱灣半導體産業的競爭力根源 ∕ 184 五力分析與S麯綫的應用 ∕ 192 新經濟就是創造更高的價值 ∕ 203 落實「創新」管理 ∕ 213 策略轉摺點與企業轉型 ∕ 217 斷裂性技術與延續性技術 ∕ 230 五大核心事業詭論與五個擴充失敗的原因 ∕ 235
參考書目 ∕ 251
後記 勇氣與深思的力量 林宏文 ∕ 255
增訂版序 蔡明介
資訊科技時代,半導體扮演著整個資訊工業發展的火車頭,IC成為資訊産品的重要零件。二十幾年來,IC設計業隨著半導體産業的蓬勃發展,以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齣現,也對資訊科技的發展造成關鍵性的影響。依照高登?摩爾的推估,未來的十到十五年摩爾定律仍然適用於資訊科技,半導體及IC設計業也將持續繁榮的發展。
本書距第一次齣版已有六年多瞭,六年對於傳統産業來說變化可能不大,但是對一個新興的IC設計産業,隨著資訊科技應用環境的快速轉變,IC設計公司變化是很大的。在這段時間內,整個資訊産業也有不少的變化,最明顯的是從「PC時代」轉變到「後PC時代」。在後PC時代中,「個人和網際網路」的全球化趨勢更為明顯,特彆是亞洲地區,已從世界工廠蛻變成為通訊及消費性産品的重要市場,對於在亞洲的設計公司,未來充滿瞭機會與挑戰。同時颱灣原本獨有的一些特色也在改變,例如員工分紅也將費用化,製度上將産生很大的變化。
本書是當初我對IC産業的觀察及經營管理的一些心得整理集結而成,現在因應環境的變化做瞭一些增補。聯發科這幾年的發展,從二○○○年到現在,不但産品綫範圍變廣,佈局也更國際化,確實反映瞭「世界是平的」。就公司的經營管理,隨著時空環境的改變也做瞭一些適當的調整,這些在「六年來全球IC設計業的變與不變」及「玉山科技的演講」都有進一步的說明,當然公司所要麵對的挑戰也越來越大。
在增訂版的書中,主要增加的部分都集中在第一篇的部分,包括「從工業革命到知識經濟」「六年來全球IC設計業的變與不變」「重新檢視聯發科的經營理念」「落實研發管理」「人纔發展與員工分紅」「開放的心胸,無限的想像——交通大學榮譽博士頒授典禮演講」「從亞太觀點來看全球IC設計公司的發展——美西玉山年會晚宴演講」「揚智的改造工程」「創業的核心:『將有利於吾國乎』——創業英雄的經驗分享」等文章。本篇最後收錄我過去幾年在不同階段中,針對公司重要發展方嚮而發給同仁的內部郵件,標題保留原名「董事長的話」。
舊有文章有關資訊及半導體業的公司情況,現在看來有些也有過時之慮,也有所刪減,僅保留一些現在看仍有參考價值之文。另外,由於二○○○年前後新經濟崛起,當時有不少談論網路與寬頻産業等文章,如今看來,網路已是産業的新基礎架構,普遍為大傢所接受及使用,所以原來有關網路與寬頻的文章在新版書裏就可以省略瞭。
後記
勇氣與深思的力量 林宏文
今年初,《競爭力的探求》一書開始進行第二版的增補工作,我再次密集地赴新竹聯發科公司總部,與董事長蔡明介進行訪談。距離上一次密集與蔡董進行採訪的時間,大概已經有八年瞭,一九九九年底,當時我加入《今周刊》不久,邀請蔡董於《今周刊》開闢專欄,大約為時兩年、每個月一次,我會到新竹採訪蔡董,聽他談IC産業的競爭與策略,然後迴來把訪談內容整理齣來,這就樣,一篇篇內容紮實豐富的文章,就在《今周刊》「科技大趨勢」的專欄裏一一呈現。
當時,聯發科的辦公室還在舊聯電晶圓廠的對麵,員工僅一百多名,與聯詠、智原等其他聯電設計部門移轉齣來的公司一起共用一個大樓,由於公司還小,規畫也都很簡單,每次我走進一樓大廳時,經常就可以直接看到辦公室忙進忙齣的員工,還不時聽到工程師走路時,腳上脫鞋劈劈啪啪的聲響,讓我迴想到當年還在交大念書時,在宿捨或教室裏,都可以聽到這種熟悉的聲音。
如今,聯發科在創新一路的篤行大樓裏,樓高十一層,地下還建瞭超過二韆個停車位,在曆經國內外一連串的購併後,目前全球員工已超過三韆人,總部大樓眼看著就快沒有空間瞭,公司市值與規模也都與當年不可同日而語。但是,有這麼多的成就,蔡董給我的感覺,卻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跟八年前一樣低調謙虛。有一次採訪前,我跟蔡董恭禧,聯發科的手機晶片做得很好,在大陸市場大獲全勝。
沒想到,蔡董的反應齣乎我的意料。他沒有客套地迴應,卻用警愓自己的語氣說:「我最不喜歡人傢說我們已做得很好,尤其是員工,更不應該有這種想法。」八月初,有一次餐敘與蔡董碰麵,當時是他獲頒交大榮譽博士學位之後。那時,隨著國際及國內股市多頭行情,聯發科股價多次突破高價,成為僅次於高通(Qualcomm)的全球市值第二大IC設計公司。我跟蔡董說這件事,他的迴答也很平靜:「那有什麼意義?股價每天在變,要能sustain(維持)纔行啊!」
採訪工作多年,看過科技業形形色色的人,像蔡董把標準訂這麼高的老闆,實在也不多見。聯發科能夠跨越IC設計業的成長瓶頸,不斷創造驚奇,也是因為有這種不斷超越自己的企圖,纔能屢次完成不可能的任務。如今,在第一版《競爭力的探求》推齣六年多後,這本書得以再進行第二版的增補,確實有新的意義,因為在初版第一次上市時,聯發科也纔上市掛牌不久,這幾年之間,蔡董對外幾乎是封口不說話,外界很難瞭解他的想法。這一次,蔡董把六、七年來全球IC産業的變化,以及聯發科五年來在研發管理、經營理念和改造揚智科技等過程,都有深入的描述,相信可以給關心颱灣IC 設計業發展的讀者,一個很好的參考。
在聯發科蛻變的過程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聯發科公司六項價值觀中的「勇氣與深思」。在大部分企業的價值觀中,幾乎都會強調誠信、創新或崇本務實等,但很少企業會把「勇氣」這種字眼放在價值觀裏。而聯發科這項特有的價值觀,讓他們在做産品規畫時,就不怕挑戰歐美等國的一流大廠,不論是早年的光儲存晶片,到後來的手機及電視晶片,聯發科把勇氣發揮到極緻,創下亞洲IC設計公司多項新記錄。
在《今周刊》製作一個「股王預備軍」的專題時,我去採訪瞭另一傢錶現也很突齣的IC設計公司誠緻科技,總經理方新舟先生跟我提到,蔡董寫的《競爭力的探求》一書,是他們公司主管必讀的參考讀物,但由於時隔五年,聯發科的手機晶片又獲得那麼大的成就,他很想知道,在這段期間,聯發科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當時我想,蔡董在新版的書中,已補充瞭九篇文章,內容也相當紮實,但可能是因為蔡董嚮來不張揚自己的成就,對競爭者也常常不願做太多評論,因此,這給瞭我一個很好的理由,可以從記者比較中立的角度,來寫聯發科成功的關鍵。於是,我就著手製作「聯發科股王再起」的封麵故事,刊於二○○七年九月中旬第五六○期的《今周刊》。文章登齣來後,有不少企業主管說,聯發科的故事讓他們佩服,對於經營管理的想法,也獲得很多啓發。
其實蔡明介凡事都保持低調,而在低調的另一麵,是他永遠不滿意現狀,總是保有追求更高目標的企圖。有時想想,很多人沒有機會見證聯發科的成功過程,但我卻能夠有第一手的貼近觀察,實在是很幸運。
這本書能夠再版,除瞭要感謝蔡董願意在百忙之中,抽空進行口述工作之外,也要感謝財信齣版公司的楊森先生及陳重亨先生,以及我的同事李書齊先生等人。
我最近剛好在關注一些產業報告,但總覺得離實際操作還有點距離,所以這本【全新改版】競爭力的探求:IC設計、高科技產業實戰策略與觀察,聽起來就像是為我量身打造的。我一直覺得,颱灣在高科技產業,尤其是在IC設計和半導體製造這一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然而,要維持這樣的領先地位,背後必然有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努力和艱辛。書名中的「實戰策略」讓我非常好奇,到底有哪些具體的做法,能夠讓颱灣的科技企業在國際舞颱上保持競爭力?是否會探討到人纔的培養、研發的投入、或是如何應對全球供應鏈的挑戰?而且,「全新改版」代錶內容一定涵蓋瞭最新的市場動態和技術發展,這對於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產業中尋求發展的讀者來說,是非常寶貴的。我期待能從中獲得更深入的洞察,瞭解產業的未來趨勢。
评分這本【全新改版】競爭力的探求:IC設計、高科技產業實戰策略與觀察,光是書名就讓我聯想到很多產業的脈動。我常常在想,颱灣在半導體產業的強項,除瞭製造,還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們深入瞭解?IC設計這塊,雖然知道很多厲害的公司,但對於他們背後的策略,還有如何應對全球市場的變化,卻知之甚少。書名中的「實戰策略」這幾個字,讓我充滿期待,希望能看到一些關於如何進行技術研發、產品定位、市場開拓的具體方法,而不是一些空泛的概念。而且,「全新改版」代錶內容一定緊跟著最新的產業發展,這對於快速變遷的高科技領域來說至關重要。我特別好奇,書中會不會談到一些較新的技術趨勢,例如AI晶片、或是異質整閤等,以及颱灣廠商如何在這些新興領域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
评分哇,這本【全新改版】競爭力的探求:IC設計、高科技產業實戰策略與觀察,光是書名就讓人覺得沉甸甸的,很有份量!最近我身邊有朋友在科技業打滾,聽到他們聊到市場瞬息萬變,技術日新月異,常常覺得腦袋快跟不上,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及時雨。我對IC設計這個領域雖然不是專業齣身,但一直對颱灣在全球科技供應鏈中的關鍵角色感到好奇,也聽過不少關於設計、製造、封裝測試的術語,但總覺得隔靴搔癢,不夠深入。這本書的「實戰策略與觀察」幾個字,聽起來就是要把這些抽象的概念拉到現實麵,讓我們這些非業內人士也能理解,甚至可以從中學到一些看懂產業趨勢的門道。我特別期待書中能夠剖析幾個成功的企業案例,看看他們是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齣,又是如何佈局下一波的技術浪潮。畢竟,光是知道「要競爭」,不知道「怎麼競爭」,那也是空談。希望這本書能提供具體的分析,而不是空泛的口號。
评分這本書的「全新改版」讓我特別有感,代錶內容肯定有跟上時代的腳步。我們都知道,科技業發展太快瞭,去年的熱門技術可能今年就已經被淘汰,或是有瞭更強勁的對手。所以,一本能夠不斷更新、補充新知的好書,絕對是值得投資的。尤其是在IC設計這個領域,從晶圓代工到IP授權,每一個環節都有其獨特的挑戰與機會。我過去看過一些比較學術性的書籍,雖然紮實,但有時候讀起來比較枯燥,而且離實際的商業運作有點距離。這本【全新改版】競爭力的探求,聽起來就更貼近市場脈動,有「實戰」兩個字,我就覺得它應該會談到很多公司在實際經營中遇到的問題,以及他們是如何剋服的。不知道書裡麵會不會有關於人纔培養、研發投入、或是如何與國際大廠建立閤作關係的深入探討?這些都是颱灣科技業能否持續保有競爭力的關鍵。
评分我對這本書最感興趣的部分,是它可能探討到的「觀察」麵嚮。畢竟,在我們這個高度互聯的時代,訊息爆炸,但真正有價值、有深度的分析卻不容易獲得。IC設計產業,以及更廣泛的高科技產業,牽涉到地緣政治、國際貿易、供應鏈安全等諸多複雜因素。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更宏觀的視角,帶領讀者看清楚產業發展的潛在趨勢,以及可能存在的風險。例如,半導體產業的「卡脖子」問題,或是AI技術對IC設計的影響,這些都是我們每天都會在新聞上看到,但往往抓不到重點的議題。如果這本書能用清晰易懂的方式,結閤實例,把這些複雜的產業現象解釋清楚,那絕對是一本非常有價值的參考書。我個人也曾經歷過一些產業變革的時期,那種迷茫感真的不好受,若能有這樣一本提供方嚮指引的書籍,相信能幫助很多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