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25
什么是恶?如何定义恶?为什么会产生恶?长久以来哲学家们不断探讨这个议题,直至今日莫衷一是。本书企图借由二十世纪法国哲学家吕格尔的「主体存有学」论点来回应这些问题。
吕格尔反思主体的问题不但通过种种质疑论点,更自觉地面对且系统地处理恶的问题,因此他的主体观不但能批判地继承现代的「反思哲学」传统,更能重新连结于宗教或神学传统。面对「恶」这个古老的宗教问题,恶并非他的最终关怀,人才是其所要探究的根本问题,而恶则是理解这个根本问题不可或缺的关键。
本书借由简述吕格尔1950 ~ 1969年的主体存有学之发展,来探讨恶的论题,并进而展现他主体概念的基本内涵。透过本书,我们看到一位哲学家如何用心地回应时代文化所面临的哲学问题,如何努力以尽哲学的本分来解决人的根本宗教问题。
作者简介
柯志明
现任:
静宜大学生态学系暨研究所哲学助理教授
台湾大学哲学系兼任教师
讲授西方哲学史、诠释学、伦理学、生态哲学、爱的哲学、基督宗教思想、基督教伦理学
着作:
《谈恶:吕格尔〈恶的象征〉浅释》(1997)
《爱之义:婚姻与性爱伦理神学文集》(2008)与本书(2008)
哲学与神学论文数十篇
2003年起创办并主编神学期刊《独者:台湾基督徒思想论刊》
主要学术领域:
西方哲学与基督神学,探究主题涉及上帝、人、伦理、真理与爱
编者简介
沈清松
现职:
多伦多大学中国思想与文化讲座教授
多伦多大学东亚学系系主任
国际中国哲学会执行长
学历:
比利时鲁汶大学哲学博士
国家发展研究硕士
重要经历:
政治大学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研究所所长
荷兰莱顿大学国际亚洲研究院欧洲汉学讲座教授
维也纳大学心理学研究所、哲学研究所客座教授
比利时鲁汶大学Verbiest讲座教授
法国巴黎大学高等社会科学院客座研究员
中国哲学会理事长
国际中国哲学会会长
主要着作:
《现代哲学论衡》
《解除世界魔咒—科技对文化的冲击与展望》
《物理之后—形上学的发展》
Confucianism,Taoism and Constructive Realism
《吕格尔》
《台湾精神与文化发展》
《对比、外推与交谈》
《科技与文化》
主编序∕沈清松
自序
吕格尔着作缩写表
第一章 导 论
恶的问题
1. 西方哲学论恶的两种基本进路:奥古斯丁与康德
2. 吕格尔: 一个综合的可能性
吕格尔1950-1969 年的「意志哲学」
意志结构与人性结构
恶的象征与人的实存处境
作为「慾望」与「奋力」之自我 恶的终结与自由的盼望
第二章 恶的可能性:会犯错的人
反思法与不均衡人性之假设
物:透视面与语言的先验综合
1. 身体与有限的透视面
2. 无限的言说:观点之踰越与真理的意向
3. 纯粹想像力:认知综合之第三项
人格:个性与幸福的实践综合
1. 个性:实践的有限性
2. 幸福
3. 尊敬:实践综合的第三项
脆弱的情感
1. 情感的基本结构:意向性与内在性
2. 情感的脆弱
可误性及其先验演绎
第三章 恶的实在性
识恶的途径
1. 象征的意义结构
2. 象征的三个层级
恶的实在性
1. 囚禁意志之恶:三种初级象征的诠释
2. 奴隶意志
3. 意志之受囚与解放:恶之终始神话的静态诠释
4. 四种恶之终始神话的象征意义
存在的悲剧性:神话的动态诠释
1. 悲剧人学
2. 悲剧神学
囚禁于恶的人
第四章 原慾与精神:奋力存在之自我
「我思」之反省与批判:反思哲学的构想
1. 从象征诠释到具体反思
2. 作为诠释学式之存在模式的反思
心理分析的哲学定位
1. 知识论定位
2. 作为主体溯源学的心理分析
溯源学与目的论之辩证
1. 黑格尔的精神目的论
2. 心理分析的隐性目的论
象征:溯源学与目的论之辩证的具体环节
奋力存在的自我与根源伦理学
第五章 恶的超越:从无神论到基督信仰
神圣象征之回归
拆毁偶像:控告之神之死
后宗教的信仰:爱的上帝
1. 说话的上帝──回应尼采
2. 自弃父权的上帝──回应佛洛伊德
基督论与恶的超克
复活信息与基督徒自由
哲学之逼近:指向整体的自由辩证──康德
第六章 辩证性存有的辩证之路:从思想到行动
意愿与非意愿的辩证与延伸
存在与诠释的辩证
1. 表象、诠释、理解
2. 冲突的主体诠释
3. 神圣象征:意义的终极境域
恶与自由的辩证
1. 恶的论述之递衍:恶的象征、原罪、根本恶
2. 苦难:恶之超伦理性
3. 自由的三层向度
存在与理解的对反辩证:盼望中的意义之盈满
思想与行动的辩证:对恶的回应
主体知识的转换与限制
第七章 结论:未完成的理解
恶的诠释学-吕格尔论恶与人的存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恶的诠释学-吕格尔论恶与人的存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