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位文艺复兴时期至当代的西方艺术家
二十种透过脸、透过身体观看世界的方式
用科学比例唿应古典理性的杜勒
借艺术之名加冕宫廷地位的维拉斯盖兹
以感情驱策线条与色彩的梵谷
将勇气与自信画在脸上的莫德松—贝克
在罗兰巴克眼中呈现「慾望高潮」的马波索博
用身体展现情绪张力的巩立
肖像画之所以充满魅力,正如本书作者所说,因为它是一种以「人」为对象的绘画类型的缘故。也因此,随着人文主义于文艺复兴时期抬头而广泛流行的自画像,就更是这一对人的兴趣的极致发挥,在这里,艺术家将目光由世界和他人转向自己,从而透过绘画中的脸和身体观看世界,并向世界揭开自己。
在本书中,毕业于英国格莱斯哥艺术史研究所的作者,以浅白而饱富艺术养份的文字,介绍二十位从文艺复兴时期至当代的西方艺术家以自己为对象的绘画、雕塑和摄影作品,引领读者顺着艺术家的二十种观看世界的方式,探勘二十个信仰艺术的瑰丽灵魂。
作者简介
方秀云
生于台北,1998年赴英国留学,分别在爱塞斯大学(Essex University)、爱丁堡大学(Edinburgh University)、格莱斯哥大学(Glasgow University)攻读艺术史,2006年获博士学位。
专长领域包括电影、摄影、超现实、现代艺术、达利美学、身体艺术、欧洲肖像、苏格兰艺术、中西肖像美学的比较。
自序
第1篇 D?rer 酝酿的人本精神——阿尔布雷特.杜勒
第2篇 Anguissola兼具阳刚与柔顺的体现——苏菲妮丝芭.安贵叟拉
第3篇 Van Dyck全身上下的贵族气息——安东尼.范戴克
第4篇 Vel.zquez 画家们的画家——维拉斯盖兹
第5篇 Rembrandt 拥有自由的灵魂——林布兰特
第6篇 Messerschmidt 极度扭曲的脸——梅塞施米特
第7篇 Rodin 打开心门的省思——奥古斯特.罗丹
第8篇 Van Gogh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文生.梵谷
第9篇 Klimt 浪漫的神祕隐藏——卡斯塔夫.克林姆
第10篇 Modersohn-Becker 自我实现的庆典——宝拉.莫德松-贝克
第11篇 Chagall自由与爱情的诗集——马克.夏卡尔
第12篇 Fontana 永恆存在的姿态标记——卢丘.封答那
第13篇 Dal? 横扫现代艺术的无能——萨维多.达利
第14篇 Kahlo 为人生演出最激情的一档戏——芙烈达.卡萝
第15篇 Sher-Gil 东西方融合后最美的极致——爱玛丽塔.雪吉尔
第16篇 Pollock 情绪奔放的挥洒——杰克森.帕洛克
第17篇 Hockney 从年轻的出走到老年的回归——大卫.霍克尼
第18篇 Long自然,行走与标记——理查.隆尔
第19篇 Mapplethorpe「反」争议性的存在——罗伯.马波索博
第20篇 Gormley道德剧《凡人》的再延伸——安东尼.巩立
作者序
方秀云
朋友问我,为什么喜欢人像画呢?有趣的是,生活中对不少事的反应,经常是无意识的动作,直到别人提起,为何这样,为何那样,我们才开始探查背后的理由。
童年时,每天傍晚我在窗口旁等待父亲回家,他踏进大门,将脚踏车停放墙边,可说是我整天下来最期待的一刻,好几年来,对这样一日复一日的习惯也未曾多想。然而去年在爱丁堡逛商业画廊时,我看到当代艺术家亚历山大.米勒(Alexander Millar)画的〈回家的路上〉,描绘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身穿灰绿的风衣与帽子,叨根烟,骑着单车,当时我眼睛一亮,泪水溢满眼眶然后直落了下来,在那刻我才明白,小时候从那一扇小窗望出去看到的世界一直还深藏在心底,那震撼力有多强,持续有多久,至今还澎湃依然。
1998 年,我离开台湾只身来到英国求学,临行前,母亲送我到机场,因第一次离家,又是我企盼已久的梦想,在出境机门跟妈妈道别时,我看着她大约有两秒钟,便狠下心不再回头,于是就直奔登机门,但这几年来,偶尔她以最美丽的身影到我梦里探访,我清楚的知道,九年前她在那儿望着,直到看不见我为止,但我两秒的回望,门框内的母亲却成为我一生难以忘怀的影像。
他们安身立命的过日子,用认真的态度勾勒出自己的容貌、姿态与性格,就在那关键的时刻,在框内作了定格,以最动人,最纯粹的脸与身体烙印在他们的自画像上。好几年来,我始终扛着这两幅肖像画,无论走到哪儿总跟我到哪儿。一般来说,颜料会随时间、温度与触摸逐渐的褪色,线条也越变越模煳,然而,我心中肖像人物的色彩与线条却越来越清晰,甚至他们的特征显得更突出,有趣,也更鲜活,散发一股人性洗鍊的精华,以及珍贵的爱情,也因这能量的源源不绝,我对「人」始终保持最浓厚的兴趣。
我特别喜爱人像画,大概因我相信「人」的缘故吧!
本书中我介绍二十位艺术家的自画像,分别是杜勒(D?rer),苏菲妮丝芭(Sofonisba),范戴克(van Dyck),维拉斯盖兹(Vel?zquez),林布兰特(Rembrandt),梅塞施米特(Messerschmidt),罗丹(Rodin),梵谷(van Gogh),克林姆(Klimt),莫德松-贝克(Modersohn -Becker),夏卡尔(Chagall),封答那(Fontana),达利(Dal?),卡萝(Kahlo),雪吉尔(Sher-Gil),帕洛克(Pollock),霍克尼(Hockney),隆尔(Long),马波索博(Mapplethorpe)与巩立(Gormley),涵盖从文艺复兴到当代,他们个个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也擅长刻画自我肖像,更在肖像美学上作了突破的革新,我同时也顾及到年代、性别、风格、形式及地域的多样性。
在研究与撰写的过程中,我发现到不少艺术家刻意或不经意留下来的秘密,我也替他们作了解码,因此,特别产生一种私探他人秘密的快感。我常想,这些艺术家都在努力证明自己的存在与不平凡,他们用图像来描绘自己的生命,经常一不小心陷入水仙花般的自恋。他们有的扮演先知的角色预言了未来;有的用自制扩音器作美学的、精神的、政治的、文化的、宗教的宣扬;有的不得志倾吐心中的郁闷;有的揭露对生活的态度与体会;有些说出自个儿的丰功伟业;有的却展现普度众生的雄心,不论哪一种,最让我感动的还是看见二十位艺术天才的叛逆,创意,幽默,热情与执着,他们都未曾浪费过一丁点的青春,所谓的不平凡,也就在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