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建安十三年十一月,已经统一北方的曹操率领八十万大军南下,一路上势如破竹,所向披靡。镇守荆州的刘琮望风而降,驻军新野的刘备也败走他方。一时间,扬子江上舳舻千里,旌旗蔽空;曹孟德意气风发,顾盼自雄,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谁能料到东南风竟悄悄突起?周公瑾谈笑之间,连环船顿时灰飞烟灭。曹操仓皇南顾,只见滚滚长江翻腾着统一天下的美梦,向东流向无尽大海……。
知名作家陈文德先生,研读三国历史多年,于病榻之上集结毕生心力,推出最新力作──《大话三国》三部曲,并由义大利归国的杨正忠先生,精心绘制超过200张人物画像。陈文德先生尝试以现代科学的知识,详细描述赤壁大战中东南风突起的原因,誓要带给您一场耳目一新的赤壁之战!
作者简介
陈文德
台北市人,一九四六年生,政大政治研究所硕士,毕业后至日本爱育院、筑波大学潜修幼教。曾任联广广告公司经理、联众建设及印象电影副总经理、台视与中视节目制作人、专业形象包装顾问、行销顾问,并创办奇德儿脑力开发教学联盟。 着有《霸术》、《乱世经营术》、《曹操争霸经营史》、《北宋管理危机》、《秦公司兴亡史》、《诸葛亮大传》等书。
绘者简介
杨正忠
毕业于国立艺专雕塑科,曾任联广广告公司设计主任、清华广告公司设计经理、台北艺术大学美术系兼任讲师,并远赴义大利国立罗马艺术学院攻读装饰艺术硕士,于1987年获得梵蒂冈官方纪念币设计首奖。现任GAYLORD艺术公司艺术顾问。
我最近刚读完《大话三国(中)赤壁之战》的下部,虽然还未进入赤壁之战的真正高潮,但作者对于前期铺垫的精彩描绘,已经让我跃跃欲试,迫不及待想看到后面波澜壮阔的史诗。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跳出了传统历史演义的窠臼,将那些被历史尘封的英雄人物,用一种更加鲜活、接地气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曹操不再是那个脸谱化的奸雄,而是有着雄才大略、却也有着常人情感的复杂个体;刘备的仁德在书中得到了更加细腻的刻画,他如何在乱世中凝聚人心,如何一步步从流亡诸侯成长为一方霸主,都写得丝丝入扣。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三国题材的故事,但很多作品往往侧重于描绘战场上的刀光剑影,而忽略了人物内心的挣扎和情感的纠葛。《大话三国(中)赤壁之战》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书中对于各个角色在面对重大抉择时的犹豫、痛苦,以及他们在友情、亲情、爱情中的表现,都描绘得十分到位。比如,我在阅读过程中,能深刻感受到孙权在权力与亲情之间的摇摆,也能体会到关羽在忠义与个人安危之间的挣扎。这种情感的真实流露,让这些历史人物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个体。
评分不得不说,《大话三国(中)赤壁之战》在语言风格上也非常有特色。作者并没有使用过于华丽或者晦涩的辞藻,而是以一种通俗易懂、却又不失韵味的方式来讲述故事。这种语言风格使得我可以轻松地沉浸在书中的世界,跟随作者的笔触去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同时,作者在描写人物时,也常常穿插一些幽默风趣的段落,让阅读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愉快,而不会因为历史的厚重感而感到压抑。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值得细细品读的作品。
评分说实话,刚开始翻开《大话三国(中)赤壁之战》的时候,我有点担心它会像市面上大多数三国题材作品一样,流于俗套,充斥着陈词滥调。然而,作者笔下的文戏,却给了我极大的惊喜。他没有一味地追求战争场面的宏大,而是花了大量笔墨去描绘人物之间的对话、心理活动以及他们之间微妙的关系。尤其是对诸葛亮和周瑜两位智者的刻画,让我看到了他们是如何在信息不对称、局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凭借智慧和远见,一步步将棋局推向自己预设的方向。那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感觉,被作者写得淋漓尽致,仿佛我也置身于那个谋略纵横的时代。
评分《大话三国(中)赤壁之战》的叙事节奏处理得相当不错。虽然是历史演义,但作者并没有像流水账一样罗列事件,而是巧妙地将各个主要人物的线索穿插在一起,形成一张宏大的网。当这些线索汇聚到一点时,往往预示着一场重要的转折即将到来。我尤其喜欢作者对细节的捕捉,比如某个看似不经意的小动作,一段简短的对话,都可能成为揭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这种“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写作手法,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充满了探究的乐趣,也对即将到来的赤壁之战充满了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