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專門為少年兒童編著、適閤孩子們閱讀欣賞的散文書。書中選錄的散文,從生活的所思所感到旅遊、迴憶、勵誌、友情等等,十五位作傢不同風格的作品,都是切閤兒童心理、貼近兒童生活的精品,題材多樣,內容豐富,筆觸細膩,情趣濃鬱,文字清爽流暢。每篇散文前,都有編者謝武彰的導讀文章,以隨談輕鬆的筆調齣之,自自然然,娓娓道來,主要幫助小讀者分析、理解和欣賞每位作傢作品的內容及其藝術特色、寫作技巧等,其本身就是一篇篇有頭有尾、十分完整、文筆曉白流暢、清淡有味的散文佳構。書中的插畫顯露齣雋逸雅緻的流暢感,格調素樸高雅,極富韻味,為全書增色不少。
作者簡介
謝武彰
♂,但也許含有一些♀的成分。草根味濃厚,個性率直。幽默風趣,是一個「很好笑」的人。擇善固執,有時會變得「番番」。喜歡學習新奇事物,適閤就讀幼稚園和老人大學。
編著作品約一百五十冊,希望能著作等身。(最新消息:還早得很哩!)
獲得的最大文學奬:兒童報以的微笑。
繪者簡介
龔雲鵬
西元一九五一年生於北港。
廣告設計、插畫藝術工作者。
小時候,常拿著粉筆在地上塗鴉,纔知畫畫是那麼快樂的一件事。
長大瞭,畫著一本本的童書十幾年,隨著女兒一天一天的成長,纔知迴憶是創作的泉源……
作品常見於各報章雜誌。
總序:彆讓孩子壞瞭語文學習的胃口
作者序:輕輕鬆鬆認識散文
■閩南風.田園風.郭風
斑鳩∕郭風
■果實與泥土
蟬∕許地山
梨花∕許地山
■自然美
鬆鼠和我∕潘人木
■本事
阿公的八角風箏∕馮輝嶽
■天上的珍珠雨
珍珠雨∕吳然
■同窗情
超齡∕林仙龍
■一毛錢和一百萬
旗手∕林良
■寒冷溫暖一綫間
站著的棉褲∕樂軍
■菜根香
吃飯包∕劉丁財
■微細中的深意
養蟲∕淩拂
■風中的友情
風箏∕洪誌明
■水裏的藍天
瑞穗的靜夜∕李潼
■河流的源頭
遠足到格蘭切斯特∕桂文亞
■登高.望遠
小鬆樹∕韋葦
■迴到從前
鞋子的聯想∕黃海
■春天裏的春天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陳木城
和散文做好朋友
作者序
輕輕鬆鬆認識散文
文 / 謝武彰
散文、散文,常常聽人傢在說散文、談散文、寫散文。到底什麼是散文呢?一提到這個問題,也許有些人就會頭皮發麻,散文是什麼我哪弄得懂?放輕鬆放輕鬆,深深吸一口氣,讓自己冷靜下來,再用比較愉快的心情來看它,事情就容易、單純多瞭。
其實,散文是使用得最廣泛的文體。散文到底躲在哪裏?睜大眼睛,放眼望去──
作文,是散文。
日記,是散文。
遊記,是散文。
便條,是散文。
藉據,是散文。
傳記,是散文。
書信,是散文。
座右銘,是散文。
悔過書,是散文。
請假單,是散文。
道歉啓事,是散文。
遺囑,是散文。
小廣告,是散文。
一本書的序,是散文。
小說,是用散文體寫成的。
少年小說,是用散文體寫成的。
童話,是用散文體寫成的。
寓言,是用散文體寫成的。
科學讀物,是用散文體寫成的。
百科全書,是用散文體寫成的。
新聞報導,是用散文體寫成的。
如果從文章的外錶來看,散文和詩歌、戲劇相互比較,的確很不一樣。
散文,可以寫些什麼呢?
散文,可以怎麼寫呢?
散文,可以寫人。
散文,可以寫事。
散文,可以寫物。
散文,可以寫景。
散文,可以寫一粒沙,也可以寫一座山。
散文,可以寫小草,也可以寫草原。
散文,可以寫一朵雲,也可以寫一陣雨。
散文,可以寫天,也可以寫地。
散文,可以論說。
散文,可以記述。
散文,可以寫寫自己的感覺情感。
散文,可以輕鬆流動,如一朵雲。
散文,可以嚴密厚重,如一座山。
散文,可以寫得含蓄而不是「全都露」。
擅長寫散文的人,看來毫不費力,把一些鬆鬆散散、單單純純的人、事、物,再加上一點點想像、一點點詩意、一點點抒情、一點點心思、一點點感情、一點點情節、一點點理想、一點點想法、一點點思考,然後適當地使用文字,調調味、烘托烘托氣氛、醞釀醞釀,使它們融閤、交會、排列、組閤在一起,使它們産生關聯和力量,就成瞭一篇不錯的散文。這樣的作者,把「散文」寫成瞭好散文。
不擅長寫散文的人,會把一些有意思的人、事、物、景、情,寫得鬆鬆散散,有如一盤散沙。他把好好的散文,寫成瞭散糊糊的「散文」。
散文的好或壞、成或敗,最重要的是有沒有真感情。沒有真情的散文,就算它詞匯再美,形容詞再多,疊床架屋,看起來好像有點美,卻不怎麼動人。這有點像一個缺乏內在美,氣質比較不好的人,再怎麼裝扮,看起來也是怪怪的。
散文要不要全都寫得很美?是見仁見智的。然而,可以知道的是,很美的散文,隻是散文的一小部分。因此,不必把散文隻局限在「美文」。宮殿雖美,卻是由木、石組成的,而成為一篇可讀性很高的美妙文章,看來好像無縫的天衣,其實也是經過好一番工夫,纔能把葡萄變成美酒。所以,常常可以聽到對好散文的稱贊,說:
「這一篇散文,寫得像詩。」
說來說去,我自己好像也把這篇談散文的文章寫散瞭。也許,你還不懂;也許,你已經懂瞭一點點;也許,你已經懂很多瞭。不過,這並沒什麼關係,想親近散文、瞭解散文,其實並不難。因為你早已經每天每天都在讀散文、看散文、聽散文,是個不摺不扣的散文人瞭。隻是,自己「隻緣身在此山中」,反而有些「不識廬山真麵目」而已。
如果,這樣說還不夠清楚,那也不必太緊張。至少,這一篇談談散文的文章,它,就是用散文寫成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