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盗墓文学鼻祖、《风雪定陵》作者岳南扛鼎之作
《鬼吹灯》、《盗墓笔记》灵感来源
鸡鸣狗盗之辈盗墓不足为奇,但为何连干隆皇帝也盗墓?从先秦到民国,两千多年来中国最不可思议的盗墓事件、盗墓与反盗墓斗法大全,完整公开。
《中国盗墓传奇》结合传奇小说、经典史籍与考古学新发现,搭配两百余幅精彩插图,以生动的笔法,让掩埋于历史尘埃的人物,破土而出,在在令人瞠目结舌。
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曹丕
乱世枭雄曹操设官专事盗墓,自己却广置疑冢与盗墓贼斗智;唐太宗高唿薄葬,仍然瞒不过盗墓贼的眼睛;清代东、西陵全遭军阀恶寇盗掘,仅顺治陵得以倖存……
迷了心窍的盗墓贼无孔不入,瑰丽的古墓葬文明惨遭凌迟。一代代官盗民盗洋盗各显神通,让一座座帝王将相陵墓在劫难逃。谜中有谜,案中有案,离奇诡异、横跨两千年的盗墓奇谭,共同搬演一段穿梭阴阳、入土不安的戏码。
盗墓心法 「望、问、闻、切、听」五字诀
盗墓工具 从古代的铁锹、镐头、洛阳铲……,到现代的抽水机、电锯、雷达、炸弹
反盗墓技术 塞石填沙、刀枪暗箭、兵器偶人、储水铁索、迷宫、虚墓和疑冢、毒气与水银……
作者简介
岳南
首位在全球广有影响力的考古纪实文学作家,将考古发现与文化命脉、历史事件与人世沈浮尽遣笔端,在古今交织的?事宏构里重现人类的光荣与梦想、悲恨与无奈。先后出版《风雪定陵》(合着)、《万世法门》(合着)、《复活的军团》、《日暮东陵》及《寻找北京人》等,深受读者喜爱,在全球销量已达数百万册。其中《复活的军团》和《风雪定陵》更被译成日、英、韩、德等国文字出版,后者曾获一九九六年《中国时报》开卷「十大好书奖」。
许志龙
一九七○年生,陕西渭南合阳县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研究黑格尔《小逻辑》与中国古代历史,同时兼及现代电子资讯研究。着有《最后一个大儒--梁漱溟》、《盗墓贼--中国历代王侯陵墓之劫》(合着),以及大陆首部《中国网路问题报告》等。另有随笔、杂文数百篇散见于国内外报刊。现为某杂志社编辑部主任。
商成勇
先后毕业于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西安政治学院法律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所),一九九○年代开始研究考古与历史。着有《戎马男儿》、《叩问大地》、《古都生死弦》、《万世法门》(合着)、《历史并没有消失》等,在国内外多次获奖。
推荐序
盗墓学的百科全书 ∕ 周健(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副教授)
人类文明被钉在十字架上,其遗址及遗物任凭后人宰割,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下,累积数千年丰富的文化层。五四运动时高举全盘西化的大纛,打倒孔家店,却刺激整理国故运动。文化大革命时上下集体中邪,疯狂进行破四旧,却使考古学和美学成就斐然。从历代的畅销书,可窥当时人心的所向。如心理学类大受欢迎,反映社会有病;风花雪月类大卖,可知读者在集体梦游;;风水命理类异军突起,必为心灵空虚的投射。如今,盗墓文学类风起云涌,岂非疯狂陷入大作发财梦的泥沼。
司马迁曾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攘攘),皆为利往。」吾等所有的打拚行为,均隐含自利的色彩,即使自命为上帝仆人的传教士,热中传播福音,亦因背负提升业绩的压力所以致此。「一夜致富」乃盗墓者的座右铭,前人种树,后人乘凉风水地理从业人员,建构光怪陆离的阴宅理论,使达官贵人身陷其中,深埋取之不尽的宝藏,使盗墓业者永远不会失业。
毁人宗庙、祠堂、祖坟,似乎十恶不赦,但盗墓者是否均有现世报?许多骨董均为墓中的明器,虽吸收日月精华,但阴邪之气甚重,有无对收藏者带来厄运?若视为严肃的学术课题,理应让数字说话,风水命理一如民意调查,必须广泛取样,其统计结果方有可信度。
从商代至清代(元代除外),遗留为数庞大的帝王墓葬群,若加上陪葬者,堪称成千上万。盗墓和贪污的共通性在于财富的重新分配。陪葬品流落民间,当可改善部分升斗小民的生活,聚敛民脂民膏,到头来还是藏富于民。有缘千里来相会,缘尽则散矣。
本书是由中国「盗墓文学」鼻祖岳南,以及许志龙、商成勇三人合着,依编年顺序,详述历代盗墓发展史,插图丰富,介于学术专着及通俗文学之间,犹如可随时查考的盗墓百科全书。作者旁征博引,甘冒大不讳,言人之所未敢言,透露许多「内部参考资料」和「武林密笈」。善良百姓以为盗墓者皆属鸡鸣狗盗之辈,其实皇帝、僧侣、军人均会从事此种丧尽天良的勾当。
儒家提倡「厚葬」、「久丧」、「事死如事生」,墨家则提出「薄葬」、「短丧」。「多疑教主」曹操「生前欺天,死后欺人」,首度以薄葬作避免被盗的迷雾,留下故弄玄虚的七十二疑冢。秦始皇兵马俑闻名全球,但其陵墓至今仍完整如初,一旦开挖,必可与发现特洛伊(Troy)媲美。「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有「曾不知老之将至」、「死生亦大矣」、「后之视今,亦由(犹)今之视昔」名句)帖,是否陪葬于唐太宗的昭陵中?民国十七年,被收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的孙殿英,挖掘清东陵慈禧太后墓,震动海内。「变」乃永恆「不变」的自然律,盖棺不一定能论定,历史人物的时空定位,与坟墓的格局是否符合风水原理,并无必然的内在关系。
台湾海崃对岸的书刊,大批跨海东征,不啻为书肆注入新血轮,嘉惠读者。政治八股(如:《xxx语录》、《xxx思想》)类已被弃之如敝屣;休闲旅游类专注吃喝玩乐,欠缺深度;亲子关系类多属纸上谈兵,因为清官难断家务事;基金股票类散发铜臭气,却并不保证人人发财。凡罹患考据癖和恋尸症者,不妨咀嚼考古类书籍,可浸润至另一国度,遨游时光隧道,享受「神交古人」(不含「心忧天下」)的乐趣。
「万事到头一场空」,曩昔在求职时填写应征表格,其中的通讯处常分成现在及永久两种,寡人在后一格中填下「天国」二字,虽引人讪笑,但并无不妥。
「入土为安」为土葬习俗最基本的理论依据,基督宗教信徒在葬礼上必言「尘归尘,土归土」(Dust to dust, ashes to ashes.)因为「死」者,「归」也,人从尘土里来,必将回归尘土里去。但在非土葬的文化圈,风水之说无法立足。中国历代帝王甫一登基即修筑自己的长眠之地(元代例外),应有堪舆高手相中风水宝地,以庇佑千秋伟业。但十墓九空,如埃及雄伟的金字塔,亦多呈现人去墓空的景象,因自三代以降,未有不亡的政权,亦未有不被盗的陵墓。风水术士对死无葬身之地的帝王,如何影响其子嗣,避而不谈。
治国无方,大失人心,为崩溃的基因,祖先坟墓的种种,是否会穿透时空持续制约后代?子不语「怪力乱神」(或可解读为「怪的力,乱的神」),又云「未知生,焉知死」。「性」与「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二大禁忌,对生命的开始与结束皆讳莫如深,好奇心重者,借旁门左道获取非学院派的知识,极易走火如魔。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Blaise Pascal,1623-1662)曾言:「我们必定孤独地死去。」(On mourra seul.)契合「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俗谚。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亦曰:「我不在乎;人只会死去一次;我们欠上帝一死。」(I care not; a man can die but once; we owe God a death.)坟墓并非吾等永久的栖身之处,如果相信生命的轮回,以及天堂与地狱的确实存在,土葬的意义顿失所倚。
陪葬越丰富则越有被盗的危险。灵体游离,漂浮穹苍,在遗体旁堆积金银珠宝,对死者毫无裨益。将财富深埋地下,与天地同朽,是否为明智之举?坟场及垃圾场是考古学家的天堂乐园,只要见到骨骸和文物,则亢奋不已。杀头的生意有人做,若不苦心经营陵墓,何来盗墓之必要?
不劳而获,人皆向往,骗比抢需要更高的智慧。本书的标题甚具创意,如:序章-殭尸复活,颇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之意;第一章-悲剧的诞生,引用尼采的名着《(从音乐精神出来之)悲剧的诞生》(Die Geburt der Tragodie aus dem Geiste der Musik);第十二章-「要想富,去盗墓」,有唆使犯罪之嫌;第十三章-反盗墓技术揭祕,有钱有势的世家大族应仔细研读;结语-愿灵魂安息,兼具招魂及忏悔双重意义。
「算盘一响,黄金万两」,「开张(盗墓、贩毒)一回,可吃三代」。官盗、民盗、洋盗横行,阁下心仪何者?日常生活如饮白开水一样-平淡乏味,盗墓可能是大胆达人最佳的消遣。。
各位亲爱的读者,平日为延续这具臭皮囊,必须付出相当的心血,如果心有余力,不愿忨岁愒日,不妨浏览此书,必有大开眼界的惊喜。
这本书的叙事方式极其独特,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将历史文献、考古发现、民间传说以及作者的独到见解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阅读时,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迷宫,每翻开一页,都可能发现一个新的入口,通往一个更深邃的秘密。书中关于一些著名古墓被盗的案例,写得更是惊心动魄,如同侦探小说一般,充满了悬念和反转。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每一个盗墓行为背后的动机的深入剖析,他不仅仅看到了盗墓贼的“技艺”,更看到了他们内心的挣扎、贪婪与无奈。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历史的另一面,一个充满野心、智慧、勇气和危险的侧面。它不是在歌颂盗墓,而是在用一种客观冷静的笔触,揭示那些隐藏在历史阴影中的真实故事。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那些曾经为了探寻真相而冒着生命危险的人们,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作为一个对历史文化充满兴趣的读者,《中国盗墓传奇》这本书带给了我前所未有的震撼。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盗墓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历史、文化、乃至人性的百科全书。作者凭借其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态度,将一个个尘封已久的秘密展现在读者面前。我被书中对于每一个古墓的深入剖析所折服,从墓穴的选址、建造,到内部的陈设、随葬品,乃至破解机关的种种奇思妙想,无不展现出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同时,书中对于盗墓贼的描绘也并非脸谱化,而是深入挖掘了他们之所以走上这条道路的各种原因,有的是为了生计,有的是为了探求知识,有的则是被贪婪所驱使。这种多维度的视角,让我对这个充满争议的群体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流畅,即使是涉及专业知识的部分,也讲解得清晰易懂,丝毫不会让人感到枯燥乏味。它就像一扇窗户,让我窥见了历史深处那些不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评分老实说,我一直对盗墓题材的作品抱有复杂的情感,既好奇又有些敬畏。而《中国盗墓传奇》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这种好奇心,并且以一种非常专业且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它没有像一些作品那样过度渲染暴力和血腥,而是更侧重于对盗墓行为背后的社会、历史原因的探讨。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不同时期盗墓贼的群体画像的描绘,他们有的是迫于生计,有的是为了一探究竟,有的则是纯粹为了满足某种“征服”的欲望。作者通过大量的史料和考古发现,将这些不同动机的盗墓者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我对这个群体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关于一些著名古墓被盗的案例分析,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原来那些我们只能在博物馆里看到的珍宝,其背后可能有着如此惊心动魄的失窃故事。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珠玑,充满了力量。它让我看到了历史的另一面,一个充满未知、危险与传奇的侧面。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真的太棒了!我通常不太喜欢读那些过于理论化的学术书籍,但《中国盗墓传奇》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它就像一本通俗易懂的盗墓百科全书,又像一部扣人心弦的悬疑小说。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盗墓过程时的细节,从如何辨别墓穴方位,到如何破解机关,再到如何应对墓室内的危险,每一个环节都写得有条有理,仿佛亲眼所见。而且,书中穿插的那些历史故事和传说,更是为整个盗墓过程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这些盗墓门派的介绍,他们的规矩、他们的技艺,都让我觉得非常好奇。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盗墓,它更是在讲述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侧面,一个关于死亡、财富、权力与人性的复杂交织的故事。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那些曾经存在过的神秘职业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最近读到一本非常引人入胜的书,书名叫做《中国盗墓传奇》。尽管我还在沉浸于书中的故事,但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了。这本书以一种近乎纪录片般的细腻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隐藏在历史长河深处的神秘世界。作者似乎是一位资深的考古研究者,他对每一个古墓的结构、出土文物的年代考证、甚至盗墓贼的作案手法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阴森的地下,伴随着盗墓贼的每一次呼吸,感受着他们内心的紧张与刺激。书中不仅有惊心动魄的盗墓情节,更穿插了大量关于古代陵墓的建筑学、历史学、民俗学的知识,让人在惊叹于盗墓贼的技艺的同时,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某个朝代盗墓技术演变的章节,从最初的简单挖掘到后来利用复杂机关,这种演变过程的描述,既展现了人类的智慧,也暴露了人性中隐藏的贪婪。这本书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反而像一部跌宕起伏的探险小说,每一页都充满了未知与惊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