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台湾八大宗教的起源、教义、历史以及在台发展现况!
原住民宗教∕民间信仰∕儒教∕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新兴宗教!
蓬勃多元的宗教活动,不仅是台湾文化的重要特征,更是欲掌握台湾文化精髓者无法回避的研究对象。董芳苑教授深知这点,因此长期研究台湾宗教各个面向,冀望能更了解这块他所热爱的土地。
原住民宗教、民间信仰、儒教、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新兴宗教,这八类在台湾生根发芽的宗教,其起源、基本教义、内部派别、教义演变,以及在台湾的发展状况如何呢?它们究竟是如何影响台湾人日常的一举一动以至于生命的终极关怀呢?这些重要的议题,不是亟需条理分明、深入浅出的解说,让台湾人得以窥见自身文化的奥秘吗?现在这部以数十年学力完成的着作,就是作者为探究上述议题立下的一个里程碑,相信也是当代台湾人难得的机缘。愿读者能经此领会台湾文化的宽广与深邃。
作者简介
董芳苑
神学博士,1937年生,台湾台南市人。
学历:
台湾神学院神学士、东南亚神学研究院神学硕士、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研究、东南亚神学研究院神学博士。
经历:
前台湾神学院宗教学教授、教务长,前教育部本土教育委员,前辅仁大学宗教研究所兼任教授,前东海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兼任教授,台湾教授协会会员,长荣大学台湾研究所兼任教授。
着作:
除《台湾宗教大观》《台湾人的神明》《台湾宗教论集》(以上皆为前卫出版)外,尚有宗教学与民间信仰等专着二十余部。
题献
自序
第一章 台湾原住民宗教
一、台湾山地原住民宗教之特征
(一)精灵崇拜
(二)禁忌
(三)巫术
二、祭典与礼俗
(一)台湾山地与滨海原住民部族之祭典
(二)台湾山地与滨海原住民部族之礼俗
三、台湾山地与滨海原住民部族之宗教现况
第二章 台湾民间信仰
一、台湾民间信仰之定位
(一)由宗教之分类谈起
(二)民间信仰之独特性
二、台湾民间信仰的宗教结构
(一)原始宗教类型
(二)古典宗教类型
(三)现代宗教类型
三、台湾民间信仰的基本教义
(一)神观
(二)人观
(三)宇宙观
四、台湾民间信仰的社会功能
(一)「庙宇」之社会功能
(二)「祭典」之社会功能
五、台湾民间信仰与礼俗
(一)生命礼俗
(二)岁时礼俗
第三章 儒教
一、孔子生平
二、宗教思想
(一)天道的教义
(二)人道的教义
(三)礼仪的教义
三、「儒教」的发展
四、台湾的「儒教」
(一)国家儒教
(二)民间儒教
第四章 道教
一、道教的创立
(一)道教的信仰
(二)道教的发展
二、道教的经典与戒律
(一)道教经典──《道藏》
(二)道教戒律
三、道教的教义
(一)道教的基本教义
(二)道教的方术
(三)道教的神鬼
(四)道教的养生术
四、「道教」的分派
(一)天师道之演变
(二)上清派的茅山道
(三)寇谦之的新天师道
(四)王重阳的全真道
(五)民间道教的武当道
五、台湾的道教
(一)红头道士及红头法师之法事
(二)乌头道士(司公)之法事
第五章 佛教
一、乔达摩佛陀──释迦族的「觉者」
二、佛教的基本教训
(一)三法印
(二)四圣谛
(三)十二因缘
三、佛教的经典
(一)第一次结集
(二)第二次结集
(三)第三次结集
(四)第四次结集
四、佛教的分派
(一)小乘佛教的宗派
(二)大乘佛教的宗派
五、佛教的修持
(一)三学
(二)三十七道品
(三)六度
六、台湾的佛教
(一)通俗佛教
(二)正统佛教
第六章 基督教
一、孕育基督教的土地、人民及信仰
(一)巴勒斯坦地形
(二)罗马殖民地时期的主要城市
(三)巴勒斯坦的行政区域
(四)巴勒斯坦的人民及统治者
(五)犹太人的宗教
二、耶稣──基督教开山祖师
(一)耶稣的生平
(二)耶稣的教导
(三)耶稣的门人
(四)使徒保罗的贡献
三、基督教的信仰
(一)经典──《新旧约圣经》
(二)教义──信仰思想
(三)礼仪──信仰生活
四、基督教的历史发展
(一)从巴勒斯坦开始
(二)在外力挑战中发展
(三)基督教继续扩展
(四)中世纪黑暗时代
(五)宗教改革以后的新局面
(六)十六世纪以后罗马教会的宣教运动
五、基督教的三大教团
(一)罗马教会
(二)东方正教
(三)改革教会
六、台湾的基督教宗派
(一)台湾基督教宗派之分类
(二)台湾基督教宗派一览
第七章 伊斯兰教
一、伊斯兰教的发源地──阿拉伯
(一)阿拉伯人的社会
(二)阿拉伯人的原始宗教
(三)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影响
二、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麦德
(一)穆罕默德的生长及召命
(三)先知的胜利
(四)先知的影响
三、伊斯兰教的经典与教义
(一)《古兰经》
(二)基本教义
四、伊斯兰教的礼仪与习俗
(一)穆斯林的圣所──清真寺
(二)穆斯林的信仰生活
(三)穆斯林的习俗
五、伊斯兰教的历史发展
(一)先知的继承人
(二)伊斯兰教之王朝
六、伊斯兰教的派别
(一)逊尼派
(二)十叶派
(三)苏非派
七、伊斯兰教与现代世界
(一)伊斯兰教世界的团结及贡献
(二)巴勒斯坦解放运动
八、台湾与中国的伊斯兰教
(一)中国的伊斯兰教
(二)台湾的伊斯兰教
第八章 台湾新兴宗教
一、台湾新兴宗教范围界说
(一)一九四六年以后台湾创立的教团
(二)一九四六年以后来自东西各国教团
(三)传统宗教的勃兴现象
二、新兴宗教的起源及发展
(一)新兴宗教的沿起
(二)新兴宗教发展之要领
三、结语
当我看到《台湾宗教大观》这本书的时候,脑子里立刻联想到的是那些充满生命力的画面,那是一种我对台湾人文风情最直观的想象。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台湾的宗教场所,感受那份独特的氛围。书中会不会有对台湾各地特色庙宇的详尽介绍?比如,北港朝天宫的妈祖信仰,鹿港天后宫的海洋文化,或是艋舺龙山寺的多元融合?我特别期待能够看到书中对于这些宫庙建筑风格、祭祀仪式、神祇传说等方面的细致描绘。甚至,如果能够有一些与信徒的对话,记录下他们信仰的日常,讲述他们的生活故事,那就更加完美了。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娓娓道来,让我们感受到台湾人民对信仰的热爱和执着。这不仅仅是关于宗教教义的讲解,更是关于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情感寄托的呈现。我渴望从书中读出那种人与神之间微妙而深厚的情感联系,那种在日常生活中对神灵的祈求与回应,那种在祭典中凝聚的人心与力量。
评分说实话,拿到《台湾宗教大观》这本书,我最先关注的是它的“专业性”程度。作为一名对历史人文有着浓厚兴趣的爱好者,我非常希望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介绍,而是能提供一些更深层次的分析和解读。比如,书中会不会探讨不同宗教在台湾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在殖民时期、国民党迁台初期,宗教信仰是如何受到影响,又如何反过来影响社会变迁的?我希望作者能够基于扎实的学术研究,提供严谨的论述,而不是泛泛而谈。如果书中能够引用一些一手资料,比如历史文献、口述访谈,甚至是学界的研究成果,那将会非常有价值。我期待书中能够对台湾宗教的“在地化”过程进行深入剖析,解释为什么某些外来的宗教能够在这里扎根,并且发展出独特的形态。例如,佛教传入台湾后,是如何与民间信仰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佛教实践?道教又是如何融入台湾社会的日常生活的?这本书如果能为我们揭示这些“为什么”,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本“介绍书”,而是一部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研究报告”。
评分刚看到《台湾宗教大观》这本书,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它像一个宝藏,等待我去发掘。我最感兴趣的部分,也是我最希望它能详细阐述的,就是那些隐藏在台湾各地、鲜为人知却又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小”宗教或地方性信仰。我说的不是那些耳熟能详的大型庙宇,而是那些可能只在某个村落、某个家族中流传的祭祀仪式,或者是那些与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紧密相连的信仰形式。这些“隐性”的宗教实践,往往更能体现一个地方最原汁原味的文化基因。我希望书中能够通过田野调查的视角,去记录和呈现这些细微之处。例如,某个小山村里世代相传的某一种祭祀习俗,它背后可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传说和人生哲理。又或者,某个家族特有的祭拜方式,它如何维系着家族的凝聚力。这些“微观”的宗教故事,比宏大的论述更能触动人心,更能让我们理解台湾这片土地上,信仰是如何以最柔软、最贴近生命的方式存在的。
评分我拿到《台湾宗教大观》这本书,首先被它的书名所吸引,它暗示了一种宏大叙事,一种对台湾宗教图景的全面梳理。我特别关注的是书中对于“现代性”与“传统性”之间张力的探讨。在台湾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里,传统的宗教信仰是如何面对现代化的挑战的?书中是否会分析宗教在当代社会中的功能与意义?比如,宗教团体在社会公益、文化传承,甚至是政治参与等方面扮演的角色。我希望书中能够探讨一些比较新的现象,例如新兴宗教的出现,宗教与科技的结合(比如通过网络传播信仰),或者是年轻一代对于宗教的态度。这些都是衡量一个宗教体系是否具有生命力的重要指标。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前瞻性的思考,让我们理解台湾宗教如何在变迁的时代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并且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这本书不应该仅仅是回顾过去,更应该展现当下,并且对未来有所启示。
评分刚拿到《台湾宗教大观》这本书,还没来得及细看,就迫不及待地想分享一下它的“封面故事”。从书名来看,它大概率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巨著,足以让我们对台湾这片土地上丰富多彩的信仰世界有一个全面且深入的了解。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细致描绘那些流传已久的民间信仰,比如妈祖信仰,是不是会有关于其起源、发展、各地宫庙的特色,甚至是信徒们虔诚祈愿的生动故事?还有道教、佛教在台湾是如何落地生根、与本土文化融合的?书中会不会探讨不同宗教派系之间的互动与影响?我脑海中已经勾勒出无数的画面:红灯笼高悬的庙宇,缭绕的香烟,人们脸上虔诚的表情,以及那些代代相传的仪式和传说。我对那些可能被忽略的、更具地方色彩的信仰也充满好奇,比如一些原住民的传统祭祀,它们是否也在这本“大观”中占有一席之地?书中的排版和插图设计也很重要,我希望它能赏心悦目,无论是精美的老照片还是清晰的地图,都能帮助我更好地进入书中的世界。这本书对我来说,不只是一本关于宗教的书,更是一扇了解台湾文化、历史和社会肌理的窗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