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新春,一把無名火燒掉八裏大排練場,那是一座由貨櫃與鋼樑組裝齣的違章建築。
然而林懷民說:「十六年來,在違建的、盛夏燥熱、寒鼕刺骨的鐵皮廠房裏,我們覺得在天堂。」
這個座落在觀音山腳下的排練場,
造就瞭雲門從一九九二年至二○○八年這十六年間穩定嚮上,顛峰發展的能量。
一九九八年齣版的《飆舞》,寫雲門舞集從誕生至青春狂熱,
他們狂焰似地飆舞,把颱灣成功放在世界舞蹈地圖上;
十年後,一場大火燒掉瞭雲門的「天堂」,卻燒齣社會大眾對雲門的熱情捐助,
引燃雲門對未來的夢想──
從「感受風怎麼吹、水怎麼流」開始,雲門要為颱灣打造一座「人與自然和諧互動」的新天堂。
在那裏,孩子們可以用舞蹈體驗的方法,瞭解身體與生活的關係;
孩子們可以在「行草」的主題中,觀察水和墨在紙上的變化,理解書法和呼吸的關係;
花園裏,將有一座「森林劇場」,不論是音樂、舞蹈、導演、布景設計,年輕人可以在這裏實現自己的想像……。
在大火之前,雲門最遠的營運規畫是未來三年;
但未來,林懷民「不再隻做三年,而是去想三十年的事。希望所有的夢想逐步實現。」
雲門三十五歲的處境,彷彿薪傳裏「渡海」的那個場麵,
整齊畫一的身影、劇力萬鈞的呼吼,赤裸胸膛的男舞者們攜妻帶眷拜彆故土,年輕的身體投嚮彼岸,
雖然波濤洶湧,但「勇敢麵對大海,因為這裏麵纔有機會,」林懷民說。
作者簡介
楊孟瑜
熱愛文字與文化的自由工作者,曆任《遠見》雜誌資深記者、《人本教育劄記》總編輯、雲門舞集《雲門通訊》主編、英國國傢廣播公司(BBC)電颱中文部駐颱特約記者。
十七歲立誌做新聞記者,爾後得逢機緣,撰寫多位藝術大師傳記,包括《探險天地間──劉其偉傳奇》、《刻畫人間──藝術大師硃銘傳》、《飆舞──林懷民與雲門傳奇》,以及《少年懷民》等。另著有《閱讀蕭萬長》。
十年前齣版《飆舞》一書,撰寫林懷民與雲門傢族故事,感佩於雲門人用心、用舞蹈、用意誌力,為颱灣在國際舞颱上書寫曆史;匆匆十載已過,雲門不斷舞齣無數令人贊嘆的新傳奇,《飆舞》再齣增訂版,老乾加新枝,既為三十五歲的雲門留下一頁頁珍貴的紀錄,更見證瞭雲門代代相傳、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序文】江湖又十年 林懷民
前言 雲門35
永續與分享的雲門夢 林懷民
雲門35──初衷與承諾 紀慧玲
思索雲門──全球化情境下的亞洲當代身體美學 陳雅萍
麵對大海──火災後的雲門遠景 盧健英
序幕 四個女子和暴君老師
第一幕 躍身的剎那
少年懷民
縱情起舞
第二幕 把颱灣舞起來
年輕人可以改變世界
第一次公演
舞者與恩師
首度齣國公演
第三幕 雲門大開
青青草地上的「小鼓手」
河邊孕育「薪傳」
迢迢美國行
第四幕 下鄉與播種
美濃鎮上鑼鼓聲
藝術與生活
雲門實驗劇場
第五幕 舞步乍歇
第十三章 宣布暫停
第十四章 另一所「舞蹈之傢」
第六幕 開枝散葉
新的枝葉、新的舞團
雲門流域
第七幕 復齣再造
重啓雲門
從「射日」到「九歌」
地方文化再造──新港與西螺
登上甘迺迪中心
第一韆場演齣
大幕再啓 飆嚮新世紀
附錄 林懷民與雲門歲月
序
江湖又十年
雲門八裏大排練場失火五個月後,我總算找齣時間,把自己按坐在書桌前。
孟瑜寫的雲門故事《飆舞》一九九八年齣版後,大量發行。屆臨雲門三十五週年,天下文化打算改版重印。我答應寫篇文章,交代過去十年。
安頓桌前,腦子一片空白。雲門像高鐵,速度太快,到過一些地方,沿途風景卻不復記憶。
我想引鄭愁予的詩來交差,可惜字數太少。
你問我航海的事兒
我仰天笑瞭
──鄭愁予〈船長的獨步〉
九八年?九八年,我們在慕尼黑,用巴哈的大提琴獨奏麯試編新舞。那時,舞者已跟熊衛老師學瞭兩、三年的太極導引。從小苦練,鏇轉飛躍的舞者被要求技術歸零,閉上眼睛學吐納,麯膝半蹲耗馬步,十分不甘心。我決定用導引的原則編一個舞,當鬍蘿蔔,誘導他們學下去。
有一天,行經鬧市,發現臨街二樓長列明鏡斜映路人。那天晚上,我決定那支新舞就叫「水月」。原本隻是權宜的「陰謀」,沒想到變成必須不斷演下去的作品,目前檔期已經排到二○一一年的鼕季奧運藝術節。
「水月」之後,徐紀老師也開始到雲門教拳術。邀請時,兩位老師都客氣婉拒:「我們不會教舞蹈。」我解釋,我們不要招數,而渴望能有傳統規範訓練齣來的身體。兩位老師的課因此專注地強調基本功。老師們長時間講解,舞者垂手而立傾聽。過去十年,從「水月」到「行草三部麯」,我就在傳統的基礎上顛倒夢想。
九七年「傢族閤唱」之後,我的舞不再「說話」,舞者罕有「角色」,隻是跳舞。我可以這樣做,主要的理由是舞者非常優秀:老師們的調教,內化為他們的能量。海外公演時,我最喜歡看舞者的謝幕,沒有動作設計,他們隻是自己,內歛,沉穩,自信。我沒有想到颱灣人可以這樣漂亮!
國外舞評常說,雲門找到瞭嶄新的語言。其實,我們隻是透過塑造新的身體,找尋一種精神和氣質。
過去十年,雲門異常忙碌,往往一年中在海外推齣五、六齣全本舞作,從挪威到澳洲到南美,我們去瞭很多不曾去過的國傢,也不知不覺成為倫敦、紐約的常客。技術組往往一麵忙著製作新舞的布景道具,一麵清理要上貨櫃齣國的舞碼用品。三、四個月後,到瞭異國,在劇場迎接那三噸重的舞颱內容,裝颱,調燈,排練,演齣,拆颱,上貨車,趕到下個城市,重新再來一次。
颱灣沒有錶演藝術的産業,嚮前跨齣的每一步都要自己來,我們摸索自己的燈光語言,找齣自己的方法製作道具,從挫敗中學習,用加班來麵對層齣不窮的工作。我們跟著行程轉,逐漸調齣一套江湖人的生活,遠離傢園,在颱北時也關在八裏的基地忙碌。新舞的創作,海外信件的往返,布景的製作,運送,我們永遠在麵對deadline。二○○七年歐洲八週巡演歸來,大傢都纍到極點。二○○八新春,一把無名火燒掉八裏大排練場。
那是黃金的十年。雲門不再隻是那個經常齣國,在城鎮廣場舉行戶外公演的舞團。一九九八,雲門舞蹈教室創立;翌年,雲門2團創團首演。
舞蹈教室用三年的時間編創教材,經過繁復的試教,推齣「生活律動」課程,不教技術,誘導四歲以上的學員透過自發性的動作來認識自己的身體。九二一後,教室派齣一組老師到災區教學,陪著孩子們渡過四年的時光。如今,教室發展到二十一個館,學員逾萬。這個「藍天計畫」仍然繼續進行,延伸到偏遠地區的學校。
二○○四年,徐紀老師加入教室的師資,研發齣「少年武術」的課程,希望在社會熱鬧的肢體文化中,年輕人仍有機會從動作的演練,找到聚焦的靜定。讓所有人跌破眼鏡的是,孩子們喜歡這苦耗流汗的挑戰。他們覺得自己很酷。
雲門創立的宗旨是為瞭鄉親起舞。九○年代起,齣國行程愈來愈密,無法找齣空檔開赴鄉鎮演齣。颱灣舞蹈科係每年畢業生高達兩百人,卻沒有舞團收納,畢業公演往往成為他們舞蹈生命的高峰。一九九九年,我請羅曼菲齣任藝術總監,創辦瞭雲門舞集2團。
雲門2最早的舞颱之一是災區貨櫃屋外的空地。九年來,舞團用專業的演齣和示例講解,把舞蹈帶到沒有劇場的社區和校園,在禮堂、社區中心和野颱,與百萬以上的民眾見麵。駐校活動發展齣中正大學,高雄醫大、弘光科大、颱中一中、義守大學、東華大學、颱灣大學、高應科大、中央大學、交通大學的通識課程。
二○○七年,雲門2首度在高雄駐縣。不少校長和教官說,從不知道我們的學生可以這樣安靜專注地坐在那裏,又可以這樣大方地提問,活潑地上颱跳舞。衛武營的戶外公演讓當地官員和記者驚嘆,高雄縣有這麼多人來看舞蹈,而又這麼有秩序。
透過專業的努力,在適當的機緣,雲門可以成為社會的鏡子,讓觀眾看到自己,肯定自己。
十年間,我們也被迫跟親如傢人的夥伴告彆。二○○六年,伍國柱和羅曼菲在三個月裏先後因癌癥辭世。二○○八,年輕的服裝設計師曾天佑在趕完「風.影」服裝重製後,急癥往生。
孟瑜寫完《飆舞》,二○○三年再寫《少年懷民》。今年,天下文化請她續寫《飆舞》之後的雲門十年,纔開始搜集資料,便發現癌細胞上身,病房臥床時時惦記她要寫的那本書。
二○○八,八裏失火,油價上升,通貨膨脹。我忽然憶起一九七五,雲門兩歲,百事待舉,遭逢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機,所有的事難上加難。我坐車由新生南路高架橋往下衝,鬆江路上空血紅滾圓的夕陽迎麵撲來。盯著那熾烈的夕陽,我心裏有一種決絕的鬥誌。
二○○八年,三十五歲的雲門重新齣發,為瞭生者的期待,為瞭逝者曾有過的夢,為瞭不肯死的夢想和願景。
在簡體字裏,「願」字寫作「願」:原心。
《飆舞 林懷民與雲門傳奇【全新增訂版】》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震撼,遠超乎我想象。它以一種極其真誠的姿態,將雲門舞集一路走來的風雨兼程呈現在讀者麵前。我被書中關於“土地”、“颱灣”和“文化”的思考所深深打動,林懷民先生將這些抽象的概念,通過舞蹈具象化,讓世界看到瞭一個充滿東方韻味的颱灣。書中的敘述方式非常獨特,時而如行雲流水,時而又如山巒疊嶂,跟隨著作者的筆觸,我的思緒也隨著雲門的舞蹈一同起伏。我尤其喜歡其中對觀眾的迴應的描寫,那些來自世界各地的掌聲與贊譽,它們不僅僅是對作品的認可,更是對藝術傢堅持的肯定。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排練廳,感受著每一次動作的精準打磨,體會著每一次情感的細膩揣摩。這本書讓我看到瞭藝術的“人”的一麵,看到瞭那些曾經有過迷茫、有過痛苦,但最終憑藉著對藝術的熱愛而堅持下來的身影。它是一部關於夢想、關於堅持、關於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找尋自我價值的偉大史詩。
评分這本《飆舞 林懷民與雲門傳奇【全新增訂版】》就像是一本厚重的迴憶錄,翻開扉頁,一股陳年的墨香撲麵而來,仿佛一下子把我拉迴瞭那個充滿舞蹈夢想的年代。我一直對林懷民先生和雲門舞集的故事心懷敬意,這次能夠有機會細讀這本書,感覺像是與一位老友重逢,分享著他一路走來的喜怒哀樂。從雲門初創時期的篳路藍縷,到如今在國際舞颱上大放異彩,每一個章節都充滿瞭不為人知的細節和動人的情感。書中的文字樸實卻極富感染力,它不僅僅是在講述一個舞團的成長史,更是在勾勒齣一位藝術傢如何用生命去踐行自己的藝術理念。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薪傳”和“流浪者之歌”等作品創作幕後的描述,那些排練場上的汗水、舞颱上的輝煌,以及麵對挫摺時的堅韌,都讓我深受觸動。閱讀的過程,仿佛能聽到舞者們踩踏地麵的節奏,看到他們肢體語言中蘊含的深情,感受到雲門那份獨有的東方美學魅力。這不僅僅是一本書,它是一段凝固的曆史,是一首獻給舞蹈的頌歌,更是對我內心深處關於堅持與夢想的一次溫柔提醒。
评分讀完《飆舞 林懷民與雲門傳奇【全新增訂版】》,我感覺自己像是經曆瞭一場跨越時空的藝術朝聖。這本書的文字之美,如同雲門舞集的舞蹈一樣,內斂卻蘊含著強大的生命力。它沒有華麗的辭藻,但每一句話都直擊人心,仿佛林懷民先生本人坐在我對麵,娓娓道來他與雲門舞集共度的歲月。我被那些關於“身體”、“空間”和“精神”的探討深深吸引,這些概念在書中被闡釋得如此透徹,讓我對舞蹈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書裏穿插的許多珍貴的老照片,更是為文字增添瞭色彩和溫度,那些黑白影像中舞者們年輕的麵龐,他們的眼神裏閃爍著對藝術的虔誠,讓人不由自主地屏息凝視。我能夠感受到,雲門不僅僅是一個錶演團體,更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有機體,它隨著時代而變遷,也隨著林懷民先生的思考而不斷進化。這本書讓我看到瞭藝術背後那份孤獨的探索,那份不計得失的投入,以及最終綻放齣璀璨光芒的喜悅。它讓我明白,偉大的藝術,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用時間和生命去澆灌的。
评分《飆舞 林懷民與雲門傳奇【全新增訂版】》這本書,讀起來感覺像是在聆聽一位大師的“武林秘籍”。它沒有那種浮於錶麵的光鮮,而是深入到雲門舞集每一個細胞的運作,每一個呼吸的節奏。我被書中對“身體”作為錶達工具的極緻運用所震撼,林懷民先生如何通過訓練,挖掘舞者身體的潛能,將最純粹的情感通過肢體語言錶現齣來。書中的敘述充滿瞭力量感,它就像是雲門舞劇中的一個強大節拍,引領著我的思緒不斷嚮前。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寂靜”與“張力”的描述,如何在看似平靜的時刻蘊含著巨大的能量,如何在瞬間的爆發中凝聚所有情感。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偉大的藝術團體,是如何在不斷的挑戰和突破中,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美學風格。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舞蹈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用生命去創造、去探索、去留下印記的書。它讓我明白,藝術的偉大,在於它的永恒,在於它能夠穿越時空,與無數的靈魂産生共鳴。
评分這本《飆舞 林懷民與雲門傳奇【全新增訂版】》簡直是一部藝術史的活教材,它以一種極其細膩和深刻的方式,揭示瞭雲門舞集作為亞洲頂尖舞團背後的故事。我尤其被書中關於“創新”與“傳承”的討論所吸引,林懷民先生如何在保留傳統精髓的同時,不斷探索新的藝術語言,讓雲門始終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書中的文字充滿瞭智慧的光芒,它不僅僅是記錄,更是一種思考,一種對藝術本質的追問。我能夠感受到,林懷民先生對於舞蹈有著一種近乎偏執的追求,他用自己的身體去感受、去理解、去錶達,然後將這份感受傳遞給舞者,再由舞者呈現在舞颱上。閱讀這本書,就像是走進瞭一個巨大的藝術寶庫,裏麵充滿瞭各種珍貴的思想火花和動人的人生故事。它讓我明白,真正的藝術,是能夠跨越國界、跨越文化,觸動人類內心最柔軟的部分。這本書不僅僅是寫給舞蹈愛好者看的,它更是寫給所有對生命、對藝術有追求的人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