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者的孤寂

临终者的孤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Norbert Elias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爱里亚斯在《临终者的孤寂》一书中讨论生死,回顾过去与当代的人们对待临终者的差异,生者与死者(或「生与死」、或「生者的生活空间与死者的墓地」)的距离由近而远。爱里亚斯认为,临终者之所以孤单,非但是一种心理状态,也有不同的历史文化作为背景。

  社会的隔离机构,例如养老院,将老人与他原本熟悉的生活环境隔离开来,于是更加深孤寂的感觉。书末,作者提醒我们,生理治疗在今日或许已是一个重要环节──在于挽救临终者的性命,但临终者所需的心理上的关爱,或许能使濒死的过程,更温暖一些。

本书特色

  为了协助读者进一步认识原书作者爱里亚斯与其着作,本书特别邀请各领域的学者及大师参与此书的介绍与导读,以辅助读者进入主要内文。

作者简介

爱里亚斯(Norbert Elias, 1897-1990)

  社会学大师。主要着作有《什么是社会学》、《临终者的孤寂》、《论时间》(群学出版)及《宫廷社会》、《文明化进程》(或译《文明历程》)等。

译者简介

郑义恺

  台大哲学所西洋哲学组硕士,硕士论文《谢勒的伦理学奠基:实质价值与位格的现象学伦理学》探索现象学作为社会理论的潜能。学术兴趣为古典哲学、政治哲学、社会理论。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引:临终的社会性死亡议题 ...............................................  曾焕棠
序:「现在,我是个老人了!」.........................................  魏书娥
译序 ......................................................................................... 郑义恺
导读:大师.小书.大学问 ................................................. 孙中兴
临终者的孤寂
附录:衰老与临终:一些社会学的问题
跋:一种慧命的延伸............................................................... 释证严

图书序言

附录:衰老与临终:一些社会学问题
爱里亚斯

我年轻时的一次经验,在我如今年长的状况下,变得尤为重要。我那时在剑桥,去听一知名物理学家的演讲。他是个老人,步履蹒跚地进来。我那时想:他干嘛那样拖着脚走?他为什么不能像个正常(normal)人一样走路?我立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我跟自己说,他是不得已的。他毕竟很老了。

我年轻时看到老人自然而然会出现的反应,实际上是很典型的,它反映了今日(甚至更加反映了早先一些的时代)一般(normal)年龄层的健康人看到老年人会产生的感觉。他们知道,即便是健康的老年人,在行动上都无法像其他年龄层的健康人(除了小孩子以外)那样自如。他们知道是这样,但只是隐约模煳的感觉到而已。他们无法想像自己的双腿或身躯有一天会变得不正常,变得不听使唤。

这里,「正常(normal)」一词是我刻意为之。人们在老年时会变得不若以往,我们经常不自觉地将这看作是偏离于社会常态的情况。一般年龄层经常难以设身处地去体会老年人衰老的经验――这自然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当肌肉纤维渐渐硬化甚至还可能变得肥大、结缔组织增生而且细胞的再生速率也变得缓慢时,大多数年轻人并无任何经验借以想像,那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感觉。科学家熟知这类生理过程,而对它的探索也有一部分得到了卓有成效的结果。然而衰老的经验本身,我们却理解不多,在文献上更是少有人触及。相对说来,关于这一课题的讨论不多。为了釐清并不年老的人(或说尚未衰老的人)该如何对待(这里指的不限于医学上的治疗)老年人,更为切实地理解衰老过程还有临终过程的体验面向,肯定不是无关紧要的。但是就像我刚说的一样,这里显然有许多特殊的困难,阻碍着人们同理心的发挥。我们很难想像,自己充满活力和快乐的身体竟有可能变得迟钝、疲惫而笨拙。这不但无法想像,而且说到底,人们也不愿这样想。换句话说,设身处地站在衰老者和临终者的立场想,可以想见,对其他年龄层的人来说是特别困难的。无论人们是否自觉这一点,他们都尽可能地抗拒想像自己的衰老和临终。

这种抗拒,这一压抑的过程,在发展程度较高的社会中恐怕比发展程度较低的更为明显。为何如此,我之后会再回过头来谈。现在我是个老人了,我于是从另一个面向体会到,年轻人或中年人在理解老年人的体验时会遭遇到何等的困难。许多我的熟识会对我说出诸如此类的好话:「太神奇了!你怎么维持得如此硬朗的?你都这么老了!」或者:「你还在游泳吗?太不可思议了!」一个人听到这种话,八成觉得自己像个走钢索的人,他清楚自己的生活方式带来的诸多风险,也颇为自信他将走到绳索的另一头,并在适当的时刻从梯子上平静地回到地面。可是从下方看着他的人知道,他随时都可能自高处跌落,因此他们看着他,觉得既刺激又有点害怕。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