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是结合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针对先秦儒家、道家哲学进行论题与学术分派的探索。
共分四部份。
第一是总论,探究如何运用出土文献,提供哲学内容与思维的广度、深度,并进行哲学起源与本原的探索。
第二是针对道家资料,进行论题之差异与承传的探究,以及老子之后道家学术的分流。
第三是针对儒家资料,进行论题的发掘与说明,如「色」与「情」作为一哲学论题,是学界较少涉及的。由「色」与「德」的联系,导出曾子的重要;由「情」这一在《性自命出》、《性情论》的论题,关注到「情」在《乐记》的重要。
第四主要是针对儒家与道家曾共同关注的论题,如「民之父母」、「心性情气」看儒道之间的关系。
序 言
第一编 总论
第一章 出土文献与哲学研究
第二章 中国哲学问题的起源与本原之探究:「文」与「情」的哲学思维
第二编 出土文献与先秦道家哲学论题
第三章 《老子》中的「损--益」观
第四章 《老子》资料与黄老哲学之探究
第五章 先秦老子后学之学术流派与哲学问题探究
第六章 《亘先》及战国道家哲学论题探究
第三编 出土文献与先秦儒家哲学论题
第七章 竹简《五行》的「五行」研究
第八章 「德之行」与「行」的哲学意义
第九章 儒家简帛佚籍中「德」与「色」的辨析
第十章 由《性情论》探究孔子后学之「情」论
第四编 出土文献与先秦儒道哲学论题
第十一章 从「民之父母」论先秦儒家与《管子》的为政观
第十二章 儒家佚籍、《孟子》及《管子》四篇心性学之系谱
征引书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